乡村振兴战略下小规模学校线上教研的路径优化措施
2022-11-24谭伟冰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师范学院537000
谭伟冰(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师范学院 537000)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必先振兴乡村教育,因为乡村教育承载着传播知识、营造文明乡风的功能,承担着为乡村振兴提供人力支撑的重任,乡村小规模学校有助于农村儿童就近入学、控辍保学。最新版《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全国共有普通小学15.80万所,另有小学教学点约9.03万所,在校生约347.7万,专任教师约35.82万人,可见,教学点个数并不少,涉及的学生和教师人数仍然多。乡村小规模学校是指不足100人的学校,在乡村小学教学点中占重要部分,是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推动乡村小规模学校快速发展,必须充分发挥教师教研活动的作用。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及互联网的普及,特别是疫情期间线上教研在教育领域迅速流行起来,让更多教师领会到线上教研的诸多好处,线上教研成为教师教研的一种新兴方式。在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乡村小规模学校应努力抓住机遇,通过线上教研,积极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特别是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打造一支能坚守乡村、素质优良、技能过硬的乡村教师队伍,从而实现自身发展,并与乡村振兴同频。
一、乡村小规模学校传统线下教研的困境
“教研”是中小学教师为了寻求解决教学困难的方法而进行的一个学习的过程。教研是教育、研究两者的缩写,具体是指教师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分析与探索问题,并从中总结教学经验以更好地指导日后教学实践活动的一种方法。教研包括传统意义上的线下教研,即教师面对面进行教学研究与探讨,也包括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所开展的线上教学研究与探讨,即教师依托各种信息化手段进行视频形式的教学研究与探讨。根据2020年教育统计数据,广西有小学校数8000所,教学点有10252个,其中复式班数量有1115个,基于此,立足广西区域乡村文化特色,充分了解广西区域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的特殊场域,从而推进广西区域乡村小规模学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入手,发掘广西乡村地区小规模学校培养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特色模式,方能助推广西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和脱贫攻坚目标的整体实现。
通过对广西某县乡村小规模学校教研工作进行调研,发现目前传统线下教研主要有校本教研和片区教研方式,这些传统教研活动定时定点定人,小规模学校开展工作有一定的困境。
1.校本教研的困境
乡村小规模学校本来办学规模小,教师数量也少,有些学校教师还是包班、跨班教学,以及多学科教学。工作的繁重和任务的复杂,人员稀少,氛围差,使小规模学校的教师由上而下开展校本教研热情低,即使开展也是难见成效,教师专业发展无疑受到极大影响。
2.片区教研的困境
近几年,片区教研备受重视,其意义在于有效整合各级各类学校的教研力量,帮扶薄弱学校发展,在解决具体实践问题的同时,助推教师专业成长,从调查可知成效显著,对于农村学校教育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但是,由于片区教研一般是以中心校的教师为片区长,举办教研的地点也是在镇中心校或者县城,而大部分乡村小规模学校位置比较偏远,参加片区教研活动路途较远,频繁来往费时费力,往往只能派出个别教师完成教研任务,造成教研效益面小,对教师的引领作用明显不足。
因此,传统的线下教研方式强调面对面,在时空、交流方式,参加人数等方面受到很大的限制。而乡村小规模学校的教研活动进行困难,大都是难以克服交通不便、时间不灵活、人数少的困境。线上教研是教师依托互联网,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经验交流、共享教育教学经验,是改变传统线下教研时间空间局限大缺点的教研方式。线上教研的出现,为乡村小规模学校教研活动提供了新方式、新路径。
二、线上教研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优势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提升专业能力的过程。教师在原有教育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实践探索、发现问题、反思调整,逐渐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教师做研究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线上教研作为一种新型教研方式,对于推动教师学习成长、助力教师教学完善具有多重意义。
将传统的线下教研模式上升为线上教研,给乡村小规模学校开辟了新的教改之路。通过群体分析,线上教研对于乡村小规模学校的青年教师来说并不是新事物,大部分青年教师非常乐意接受线上教研,认为能够提升教研工作的效果。
1.依托线上网络平台,利于引领教研深度开展
线上教研是随着网络的发展,在教育领域中出现的一种相对传统教研来讲较为崭新的教师教研形式。线上教研,组织者和参与者都可以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可以连续、多次进行互动交流。线上教研突破了时空的局限,乡村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开展线上教学研究、探讨与资源共享。因此,推动线上教研弥补了农村小规模学校很多的天然缺陷,利于乡村教师进行深度教研活动。
2.改变乡村教师学习状态,利于提升乡村教师教研水平
作为教师而言,只有广泛涉猎才能不断提升个人的专业素质。在这方面,线上教研有明显的优势,既可以帮助乡村小规模学校的教师摆脱个体狭隘经验进行学习和工作的状态,又可以实现从“独学无友到友多天下”学习状态的转变。因此,线上教研为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提供了情感支持,有助于乡村教师快速成长,提高教研水平。
3.改变乡村教师成长环境,利于形成良好教研氛围
线上教研可以悄然改变乡村教师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环境。在线上教研中,乡村教师可以发展自己的专业技能、与不同的教师交流经验,进行优势互补,可以自由发声、平等对话,体现了学术民主,还可以进行资源的共享,这样良好的教研氛围必会提升学校的教研文化,实现从虚拟空间到现实校园的转化。
4.打破教研时空界限,利于广大乡村教师资源共享
线上教研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只要有网络,足不出户就能进行教研活动。网络化时代,打破了人和人之间现实距离的束缚。线上教研工具不仅仅局限在固定的电脑端,借助能上网的智能手机,利用钉钉会议、群课堂等软件,乡村教师可以随时随地开启教学直播或参加在线教研。因为线上教研可以很大程度地节省财力物力人力,乡村小规模学校的教师不必为来回奔波身心疲惫而烦恼,这样既可以加大教研力度,又增强了教研的时效性,实现了乡村教师共享优质资源。
三、乡村振兴战略下小规模学校线上教研的路径优化
乡村小规模学校线上教研工作要在预期的范围取得良好的成绩,过程必须有序进行。以线上教研备课为例,南小娟经过实践研究得出,在集团化办学、多校区管理的情况下,总结出需要遵循的流程:首先,上课的教师要按时上传教案设计;其次,备课小组内积极交流,修改完善教学设计方案;最后,执教教师要使用集体备课后得出的最终、最完善的教案进行课堂教学,同一学校的教师可以现场听课,而距离较远的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实现线上同一时间听课。线上教研的流程是涵盖问题解决、任务驱动、专家引领、同伴互助、项目推动等一系列教师活动的全过程。为确保乡村小规模学校线上教研的有效进行,以及线上教研的受惠对象能够更加广泛,线上教研的路径需要优化。
1.加强组织领导
(1)规范线上教研的规章制度
制度的支持是线上教研的支撑。教育行政部门积极的态度是开展线上教研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教育部门应出台相关政策,支持乡村小规模学校通过网络开展线上教研,完善教研工作。乡村小规模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校的线上教研工作规章制度,做好教研年度或者学期计划,在计划中明确教研的人员和时间,从制度上保证校内教师都充分参加教研工作。
(2)加强线上教研的监测与反馈
线上教研是教师学习的一个过程,依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教育主管部门或学校的要求对教师参与线上教研的态度及行为意向有极大的影响,实施必要的管理,推动线上教学的发展和有序进行。目前,在乡村小规模学校线上教研活动整体比较碎片、无序,尚未形成系统、完善的线上教研监测体系,线上教研活动缺乏科学规划,教师参与活动比较随意。线上教研使乡村教师教研场所变成了“线上会议室”开展,这就要像线下教研活动一样,线上教研也必须有教研组长,校长、各地教研员和骨干教师是支持和引领线上教研活动的主心骨,在充分发挥他们指导作用,也同时做好对乡村教师的线上教研监管和反馈工作。除此之外,线上监督与平台数据监测有机结合起来,规范化管理,构建一个灵活、良性的线上教研监管机制。
2.提供外部支持
(1)强化乡村教师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线上教研的基础。信息技术的运用给教师带来了很多好处,譬如信息查询更加简便、编辑资料不再繁杂、交流、互动迅速快捷等,成为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的左膀右臂。教育部在2019年的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国家对信息技术配合教育研究是非常重视的。
在乡村振兴战略下,网络资源快速地遍布全国各地,经过均衡教育发展,乡村小规模学校线上教研所必备的硬件设施得到了大力的支持,但乡村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没有跟上。为切实帮助乡村教师提高对计算机等线上教研硬件的熟悉度,还需要当地教育部门组织专业人员通过“送教下乡”等各种方式提升乡村教师的信息技术自我效能感,从理论的学习再到实践的运用,层层递进,增强乡村教师对利用网络等参与线上教研的易用性感知,进而提升乡村教师线上教研的参与意愿。
(2)完善线上教研平台功能
一个功能齐全、使用简便的平台,满足教师的需求,教师可以在平台上互动交流、答疑,通过平台获得更多的优质资源,增强教师对参与线上教研的易用性感知,能够大大提高教师使用教研平台的意愿。平台的建设与健全直接影响线上教研的成效,所以加强线上教研平台的建设,为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迫在眉睫。这需要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积极引进功能完善、页面简洁、有专门搜索功能的平台,组织有能力、有技术的信息技术老师搭建便于乡村教师使用的网络教研平台。
3.打造教研主体
(1)建立教研名师专家库
想要线上教研活动在预期的范围有序进行且取得良好的成效,离不开名师的引领与示范,所以教育主管部门有必要建立教研名师专家库,有效发挥学科带头人的组织、引领和辐射作用。这个领军人物,需要有发现问题与契机的专业眼光,并能够带来整个团队共同参与线上教研,让线上教研往有序化方向前进。
(2)构建教研共同体
为教育教学实践服务而建立起来的以学习和研究的教师共同体,是一个集体,一个团队,教师在这个共同体中相互帮助、平等交流、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形成能动的合作,最后在认知上达成一个共识。对学校而言,线上教研是集研、培训和管理功能于一体的教师在职学习活动;对教师而言,线上教研既是互动性研修平台,也是研究性学习共同体。在线上教研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摩研讨,建立起教师研究性学习共同体。教师的共同体意识对线上教研活动起到规范、激励的作用,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的凝聚力。乡村小规模学校构建线上教研共同体,可以基于原有的片区教研中继续优化。
4.丰富教研内容
(1)精准线上教研主题
精准锤炼针对性强的线上教研主题,保证教研质量和效果,在教研开始前,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调研整合分析确定主题方向。经讨论提出靶向教研的理念,本质就是以解决课堂教学问题为目标对每一个教学问题精准教研,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构建高质量的课堂,以合作、集体式的教研推动新的教研思想的生成。乡村小规模学校的线上教研,要从参与者及乡村教师的学习兴趣、专业基础和教学水平出发,找到行之有效、可行性强的教研主题,才能真正促进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增强乡村教师对参与线上教研活动的有用性感知,进而提升乡村教师对线上教研活动的参与意愿。
(2)注重教研内容系列化
在传统的教研内容上,在访谈中就有乡村小规模学校的教师反馈:“传统教研出发点是很好,以片区教研为例,以强带弱,但是片区教研内容一般从中心校的校本教研主题来选,有开放观摩活动时就通知片区小学参加,但是每次参加的教研内容没有什么连贯性,有时候上一项还没搞清楚,又会新来一项,有些还没搞清楚问题,教研活动就结束了,感觉跟不上。”可见,无论线上线下教研内容要有创新性和连续性,才能提升乡村教师专业素养,促进专业发展。目前,有些线上教研缺乏深刻的互动,仅仅停留在浅显的应用呈现,乡村小规模学校根据不同地域资源、不同教师和学科特点,丰富教研内容,利用网络资源,科学合理有序地推进线上教研,将乡土成功的资源推广到其他同种模式的小规模学校,形成一定影响,同时也可以使用其他同等规模学校的资源。这种成效能给乡村小规模学校教研工作带来硕果与喜悦。
5.健全激励机制
(1)开展线上教研评价
根据问卷结果显示,乡村教师对参与线上教研的意愿也会受到绩效评估和奖酬体系的影响。因此,应深入开展线上教研评价研究,建议将线上教研工作的开展完成情况列为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考核办法,并实行奖励机制,对于线上教研工作开展良好的教研学校或者教师个人进行表扬并给予一定的奖励。评价标准不仅是教师参与线上教研的频次,更应该是通过参与线上教研对该学校教师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的能力。这一举措将极大地提高乡村教师对利用网络开展教研工作的有用性感知和积极性,提高教师线上教研的参与热情,进而有助于提高教师线上教研的效益。
(2)增加教师教研认同感
认同感是一个人或组织对自己、他人或一个组织表示认可、赞同的感觉,这种积极性的心理暗示对一个人或一个集体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要增强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对线上教研的认同感,就要挖掘乡村教师的教研动机,拓宽线上教研的激励途径,让更多教师乐于参与教研活动,对教研有积极性和热情,最终实现由动机“外推”转为动机“内生”。
6.鼓励教研反思
“吾日三省吾身”,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反思,有反思才有进步,作为教师要教学反思,也要对线上教研进行反思,线上教研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做好教研反思工作。线上教研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解决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疑难杂症”,通过网络,个体与个体,个体与整体之间进行交流,形成一个“实践—交流—反思”的循环生态线上教研的生态交流系统,在反思的过程中教师不断思考、研磨教学难题,集中全部参研教师的智慧,最终教师在反思共享中提升,教师专业得以发展。
四、结语
线上教研有其独特的优势,方便快捷、实时共享,能弥补传统教研的时空局限,为乡村小规模学校的教师参与教研活动节省成本。乡村小规模学校应该充分利用线上教研的优势,“不停研、不停思”,推动线上教研为线下教研的有力补充,发展为常态化、规范化、高效化,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和教学经验的共享,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有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