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真情与笔尖共舞
——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说真话、诉真情的方法

2022-11-24

新课程 2022年18期
关键词:习作作文生活

桂 林

(甘肃省嘉峪关市五一路小学,甘肃 嘉峪关)

经常和语文老师交流,大家最头疼、最发愁的,莫过于批阅学生的作文了,很多语文老师认为批阅作文是最枯燥、最乏味、最没有成效的。语文老师大都兼任班主任,和学生打交道的时间最长,学生用自己生动的语言讲述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是最能引起第一读者——语文老师的共鸣的。阅读学生精妙的习作,本应是一个语文老师工作之余最享受的一件事情,但现在批阅作文却成为语文老师最头疼的事。

作文要打动人,就必须负载思想的泪和笑,情感越真实,就越动人,越是浸染了真情实感的思想,就越鲜活。种种迹象表明,我们的作文教学有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学生没有表达真情实感,而这恰好是一篇文章吸引读者最关键的地方。

一、学生作文没有真情实感的原因

(一)缺察:阅历有限,没有兴趣也不会细致地观察生活

受社会内卷化的影响,“双减”之后,学生绝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度过,埋在书堆里整日苦读,学校生活单调,手机趁虚而入,满足了学生休闲娱乐的一切需要,现在绝大多数学生是从电子产品上获取信息,电子产品夺去了学生体验生活的机会,而仅有的生活体验又很可能是学生不感兴趣的。记得有一次学生上交语文实践的绘画作品,一个学生画了一幅一个女孩在唱歌、前面堆满了鲜花的画,我当时觉得她的作品和要求的主题有偏差,就问学生这幅画的含义,一学生马上站起来大声说:“老师,她画的是一个女孩在直播间唱歌,下面很多粉丝给她刷礼物,老铁,666!”这个例子代表了很多学生的业余生活,就是和家长一起刷抖音。“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缺了体验的生活就如同无源之水;少了阅历的习作,好比纸上谈兵。长此以往,学生习作充斥着“假、大、空”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缺思:思维混乱,思考匮乏

我们经常在批阅学生作文时发现有些学生的作文东拉西扯,纯凑字数。陈述、描写、感受、判断、引用别人的话混在一起,这样的文章即使没有错别字,也不是一篇合格的文章。究其原因,问题往往出在思维上,即混乱的文章背后其实是思维逻辑混乱。思维混乱的根本原因是缺少自己独立的思考。

(三)缺导:缺少老师的适时引导,习作像打了鸡血一样,走在康庄大道上

老师要求情感丰富,要求生动优美、健康向上的,传递正能量的生活,考场高分作文也以此为主旋律,这本没有错。但生活是五彩缤纷的,没有谁的生活会永远阳光灿烂。成年人在生活的重压下尚且需要倾诉,何况孩子?我们不能强迫孩子扮出虚假的笑脸,然后再评判哪一个孩子扮得更像。可以说,孩子说“假、大、空”的话都是被逼出来的。

针对以上原因,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提出相应的策略,让学生的作文敢于写真话、诉真情,让习作真正成为学生情感宣泄的自留地。

二、培养学生说真话、诉真情的方法

(一)表达真情实感,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建立习作与生活的联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里关于作文教学有一句关键性的话语“引导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乐从哪里来?从生活中来。作文教学要真实地展现学生生命的本色,要生活化,不要过于注重技巧。下面是一篇六年级学生的随笔。

老师,今天下午布置作业时,您告诉我们,今天的日记不限字数,也没有主题,就写真心话,怎么想,就怎么写。老师,我很赞同您这种做法。以前写作文、日记,开头要用华丽的辞藻堆砌,情节要想方设法多写几个字。一句话要仔细揣摩,找到字数最多的表达方式,再写下来。这样虽然可以让字数变多,但是,这样写:一是影响效率,本来半小时可以完成的作文,却要花费一个小时;二是这样写的作文华而不实,虽有许多华丽的辞藻,但却没有真情实感。这样的作文和写作方法是不可取的。

虽然以后不会规定字数,但我也要严格要求自己,在不凑字数、不堆砌辞藻的前提下,写出既流露真情实感,又可以达到五百字的作文。

这篇随笔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排比等让文章增色的修辞,但却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打动了读者的心。

(二)表达真情实感,要教学生把话说清楚、讲明白

1.真情实感的前提是说清楚、说明白,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再丰富,也得通过语言让大家了解。因此平常的教学中,我们要训练中等生和学困生把话说清楚、说明白,也就是首先要做到语句通顺。

2.阅历决定了思想,思想的不同决定了写出来的文章给读者的感觉不同。中小学教师生活的闭塞导致接触群体有限,不是学生就是同事,或者学生家长。老师自己的思维能力欠缺,训练学生自然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首先要丰富自己的生活,职业的特殊决定了我们丰富自己的思想,只有广泛阅读和多出去旅游这两条途径。

3.要鼓励学生多阅读科普类的书籍,如《安德的游戏》《偷脑的贼》《数学维生素》《叶永烈讲述科学及故事100个》等。科普类的作品多以写实为主,很多作品语言风格幽默风趣,既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又能让学生在习作中学会简洁地表达。大道至简,简明扼要的表达永远胜过絮絮叨叨一大堆却不明所以。

4.鼓励学生多写读后感。下面是一个学生一节课完成的读后感。

读《不必在乎》有感

今天,我读了刘墉的一篇小短文《不必在乎》,有一些感悟。

不要急着在人前表现自己,更不要因为心急,而破坏了自己应有的计划。

我以前写作业时听着妈妈来了,就把腰挺起来,把写字的速度加快,给字带上笔锋。但我太急于在妈妈面前表现自己,导致正确率低,一直写错。我这样不就是给自己帮了倒忙?如果我能像平时写作业一样把妈妈忽视,我反而能把自己好的一面展现给妈妈。

在家练琴时也一样。每当我一个人练习时,总能将节奏把握得很好。但是,妈妈在时,为了让妈妈知道我练得很用功、弹得很熟练,就弹得很快,反而达不到我预期的效果。因为弹得太快,我把五弦弹成了四弦,完全没有我平常弹得顺畅、动听,有点像弹棉花一样。虽然我平时练得挺好,但是临时想在妈妈面前表现,效果却适得其反。

当别人的五层楼完工时,你的地基可能还没打好。如果羡慕别人盖的五层楼,或被那落成的鞭炮声扰得心慌意乱,只怕你就没有资格去盖五十层的大楼了!

如果处处都在乎别人,哪里还有自己?

如果不能克服自己的弱点,如何战胜别人?

这篇四年级学生的习作,采用边说理边举例的方法娓娓道来,既有自省,又有自勉,可以说是读后感的典范。

(三)表达真情实感,要让学生勇敢用语言表达生活中的各种情绪,而不是堵塞

“我手写我心”,这个“心”是初心。到底如何对待生活中的那些尴尬的灰色,我们不能采取逃避的态度。纵观考场作文,得高分的往往是那些主题扣着环保、爱国等主旋律的,要么就是各种“售卖”生活悲惨的。这些作文很多是缺乏真情实感的,可以说是为了取悦读者的。生活中还有许多健康向上的内容可写,所以我们不能让学生永远在那两种主题里取材。

“我手写我心”,这个“心”是核心。写作虽然应多借鉴那些著名的作家的写法,多阅读,但写法只是形式,“心”才是关键。写作是一件简单而真实的事,你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想表达激动就表达激动,想宣泄不满就宣泄不满,就这么简单。没有矫揉造作,没有富丽堂皇,就是单纯的一次与自己内心的对话。

可爱的怪蜀黍

这个怪蜀黍总是神出鬼没的,一不注意就站在了你的身后。

圆圆的脑袋里装满了许多丰富的知识,一副微微泛蓝的眼镜是他智慧的象征,凸起的肚腩中装满了文墨。怪蜀黍总是身着一套灰色条纹西装(偶尔换一套),穿着一双大大的圆头皮鞋,声音低沉,给人一种憨憨的感觉。但他讲起课来,浑身散发着迷人的光芒,方法总是一套一套的,同学们都特别喜欢怪蜀黍的数学课。

怪蜀黍最爱吃棒棒糖了,哪个同学不认真听讲,怪蜀黍就让他买棒棒糖给自己吃,我怀疑怪蜀黍的肚腩里全都是棒棒糖。怪蜀黍讲课时总会说一些有趣的笑话并带出要学的东西,正是这样,同学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呢!

有一次怪蜀黍讲课,我在下面偷偷地看漫画。突然我感觉背后有人喘气,我一转头,怪蜀黍正盯着我,我吓了个半死,大气也不敢出。我听到怪蜀黍缓缓地说:“看漫画书可以,但得给我带棒棒糖。”说完又“瞬间移动”到了讲台上。

这个怪蜀黍在有趣的同时教会了我们本领,谢谢你,怪蜀黍!

这篇习作,没有对老师歌功颂德,但一个威严又亲和,既善引又会导,充满人格魅力的老师形象跃然纸上。这是学生一节课不打草稿的习作。小作者之所以能把老师写得如此精彩,正是因为他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在真情实感的驱使下,尽情地通过文字表达,作文便有了血肉,有了一个沉甸甸的生命体。

作文原本就是一个精神产品的独创,连接着健康的生命。如果我们能够在指导学生习作的过程中,设法不断地把他们的本真情感引向生活的海洋深处,为学生的个性和才情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那么学生习作中说真话、诉真情就是水到渠成的事,而语文老师自然而然地成为他们最忠实的读者,和他们一起感悟生活的酸甜苦辣。

猜你喜欢

习作作文生活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