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打造全国科技创新高地

2022-11-24○孙

党政干部论坛 2022年9期
关键词:高地湖北科技

○孙 超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湖北时指出,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湖北省委书记王蒙徽在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努力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湖北要建成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打造全国科技创新高地是重要支撑。为此,必须把握“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这条主线,充分发挥湖北特别是武汉的科教、人才、产业等比较优势,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在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展现湖北担当、作出湖北贡献。

一、世界科技发展态势引领和推动湖北加快科技创新高地建设

(一)以“NBIC会聚技术”为标志的科技革命带来科学技术的新突破

当今世界,以纳米、生物、信息、认知四大科学技术领域及其融合、集成为主要内容的“NBIC 会聚技术”正在深刻影响和带动氢能、储能、量子信息、生命科学、前沿新材料等科技领域的变革和发展。这之中任何技术两两融合、三种会聚或四者集成,都将产生难以估量的经济效能,显著提升人类的智能水平。有专家预测,未来世界以绿色、健康、智能和可持续为特征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将广泛深入持久地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如果湖北能够抓住机遇,找准坐标,在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实现突破,就能在打造全国科技创新高地进程中赢得主动,就可以在世界科技新一轮发展中占得先机。

(二)以“次贷危机”为发端的世界金融危机带来全球高新技术产业格局的新变化

历史证明,每一场大的经济危机,往往都会伴随新的技术变革、新的投资热潮和新的经济发展机遇,其中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强大引擎。推动湖北建设全国科技创新高地的前提条件,是要在世界高新技术产业新的发展格局中准确定位,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自觉担当,在努力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中敢当先锋、勇打头阵,把自主创新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助推器,积极应对世界产业格局新变化。

(三)以科技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竞争促使各国争先抢占高新技术的制高点

纵观现代经济发展史可以发现,各国实力的提高无不以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无不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为技术支撑和创新源泉。无论是美国硅谷,还是日本筑波科学城;无论是英国剑桥科学工业园,还是印度班加罗尔,等等,都是知识、技术、人才高度集中之地,都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作为自主创新的主体力量。湖北打造全国科技创新高地,必须坚持“前瞻布局、提升能力、重点突破、创新发展”思路,加强战略科技力量培育,促进经济、科技、教育有机结合。惟有如此,才能破解发展重大技术的瓶颈制约,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湖北个性的创新发展道路。

二、国家战略和政策赋予湖北打造全国科技创新高地的历史机遇

(一)中部崛起战略为湖北打造全国科技创新高地提供宝贵的发展契机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时强调,要努力把湖北建设成为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当前,东部地区已迈入高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西部大开发加快向纵深推进,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效应释放,区域发展格局在竞合,经济社会发展动能在转换,湖北加快“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的意义更加凸显。随着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不断推进,我国经济发展重心正在由东部沿海地区向内陆纵深地区转移,发展动力由出口拉动向内生发展转变,湖北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责任更大、使命更重。随着《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2016至2025年)》的深入实施,中部地区崛起进入快车道。湖北要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必须探索一条新兴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新路,充分发挥科技引领的支撑作用、重点领域的辐射作用和关键产业的带动作用。要加快建设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湖北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推进以东湖科学城为核心区域的光谷科创大走廊建设,打造襄阳、宜昌等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全国科技创新高地。

(二)“双循环”发展格局为湖北打造全国科技创新高地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新冠疫情交织叠加,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产业链供应链区域化、本地化特征更趋明显,“两头在外”的“世界工厂”模式不可持续,我国所处的发展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大决策部署。这就要求必须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经济发展的立足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形成良性循环,形成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湖北居于国家地理中心,又是中部经济重心,具有丰富的市场要素,是扩大内需市场的前沿阵地。要充分利用这个核心优势,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要素市场的集散功能,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发展以信息技术、汽车制造、现代化工等为代表的5个支柱产业,以高端装备、先进材料为代表的10个优势产业,以新能源、北斗及应用、航空航天等为代表的20个特色产业。特别是要不失时机地利用“双循环”发展格局带来的机遇,加快构建“51020”现代产业集群,努力实现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三个过万”,以现代产业集群托举全国科技创新高地在湖北崛起。

(三)区域协调发展政策为湖北打造全国科技创新高地提供难得的发展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上升为新时代国家重大战略。建立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城市群带动区域发展新模式,推动区域板块之间融合互动发展,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战略选择。《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明确要求,以武汉为中心引领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秉持新发展理念,湖北充分利用区域协调发展新的政策机制,实施“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支持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带动相关板块融合发展。第一,以武鄂黄黄为核心,大力发展武汉都市圈,支持孝感打造武汉都市圈重要节点城市,支持咸宁打造武汉都市圈自然生态公园城市,支持仙桃、天门、潜江建设“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将武汉都市圈打造成为引领湖北、支撑中部、辐射全国、融入世界的重要增长极。第二,以武汉都市圈为中心,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联动发展,推动产业科创协同协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生态环境联保联治,打造长江经济带发展和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支撑、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城市群。第三,以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为靶心,深化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等区域合作,加强省际协作和交界地区合作,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湖北要紧紧抓住国际和区域间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的有利时机,一方面,努力打造制造强国高地,建设以“汉孝随襄十”为产业走廊的全国汽车产能基地,推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武汉基地建设;另一方面,努力打造全国数字经济发展高地,建好用好国家超算武汉中心,加快武汉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

三、发挥区位创新集群优势助推湖北打造全国科技创新高地

(一)形成区位创新集群是湖北打造全国科技创新高地的必然要求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有着三十多年创业史的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作为首批国家级高新区、全国第二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发展历程雄辩地证明,从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到产业集群,进而提升为创新集群,既是产业升级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高新区和自主创新示范区实现自我发展的必由之路。处于价值链高端的创新集群,引领着世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方向。从比较成熟的创新集群来看,硅谷依托斯坦福、麻省理工等国际一流大学兴起;班加罗尔借助印度理工学院、印度管理学院腾飞。创新集群是高新技术产业区域品牌持续发展的源泉。借鉴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成功发展经验,湖北武汉在打造全国科技创新高地的过程中,只有切实利用武汉科教实力强的突出优势,尽快形成区位创新集群,才能充分发挥自身在中部崛起战略、“双循环”发展格局中的创新源与增长极作用,实现中心城市引领下的区域协调发展。

(二)区位创新集群优势的发挥有赖于武汉科教力量与湖北资源要素和区位优势的深度融合

加快湖北建成全国科技创新高地,有赖于武汉科教力量的整合利用及其与湖北高新技术产业的深度融合,尤其有赖于武汉科教力量与湖北资源要素和区位优势的深度融合。从资源要素看,湖北是经济大省、科教大省,科教资源丰富,产学研用链条较为完备,综合科技创新水平处于全国第一方阵。从地理区位看,湖北是长江黄金水道和南北交通大通道的中心枢纽,东联长三角、西接成渝、南向粤港澳、北望京津冀,位于我国主要经济区的几何中心,立足中部腹地和战略纵深,能够形成辐射全国近三分之一人口的市场规模。从科教布局看,武汉是国家重要的科教基地,是华中地区的科技文化教育中心,科技教育综合实力仅次于北京和上海,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三位。武汉东湖地区是仅次于北京中关村的中国第二大智力密集区,在通讯、生物工程、激光、微电子技术和新型材料等五大领域的科技开发实力居于全国领先地位。只要把湖北全省各种资源要素充分利用起来,特别是把武汉地区丰富、优质的各级各类科技教育资源盘活调动运用起来,在原始创新上攻坚发力,在企业创新上激发动能,在产业创新上跨界融合,在制度创新上勇于突破,着力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那么,湖北加快建成全国科技创新高地就指日可待。

(三)区位创新集群效应有助于湖北通过打造全国科技创新高地成为新时代内陆发展的“前队”

湖北打造全国科技创新高地,必须与武汉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加强深入而又可持续的战略合作,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创新高地建设的战略基点,把增强自主创新作用作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着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消化吸收再创新,使发展方式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为主转向创新驱动为主。通过实施科技重大专项、突破产业关键技术、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动员科技力量服务企业等措施,全面推动思想观念、发展模式、体制机制、对外开放等各方面创新,从而集聚科技创新资源,搭建自主创新平台,营造创新创业环境,推进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不断实现发展特色化、经济规模化、功能配套化、资源国际化、创新自主化、服务品牌化,使科技自立自强、自主创新成为推动湖北由沿海开放“后队”转变为新时代内陆发展“前队”的主导力,加快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

四、创新体制机制加快推进湖北打造全国科技创新高地

(一)以产学研用结合为方向,推进区、校、企自主创新战略合作机制建设

着眼于进一步消除制约自主创新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通过对科技资源的整合、集成,形成加快推进自主创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合力;着眼于加快自主创新体系建设,通过召开由地方政府、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参加的联席会议,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作用;着眼于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重点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与协作,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科技研发基地。通过产学研用结合,形成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和技术产品。

(二)以创新基地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夯实自主创新研发平台

着力构建重大设备、科技信息、软件开发服务、网络基础设施、开放实验室、检测中心、设计中心等平台,实现科技资源共知共建共享,提高科技公共服务能力;着力抓好行业性、专业性、区域特色性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整合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资源,为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自主创新提供服务。要在加快建设全国科技创新高地过程中,厚筑创新基地,夯实自主创新研发平台,依托平台汇集人才队伍,形成人才流动的“蓄水池”,让湖北成为各类人才向往之地。要以创新基地、创新平台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创新政策,优化创新环境,依托平台建设人才队伍,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营造湖北千帆竞发、万马奔腾的良好创新生态。

(三)以科技、金融结合为纽带,推进自主创新政策保障机制建设

通过实施科技体制改革攻坚行动,深入推进科技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和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完善创新决策、创新投入、权益分配、容错纠错等方面体制机制,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营造自主创新良好生态;通过完善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加快完善产权保护制度,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科技创新产权评估入股、技术入股、管理入股和期权期股等措施,完善股权激励举措,不断优化自主创新产权激励机制,引导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和民营企业增总量、扩规模、提质效;通过培育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的金融业态,深化科技金融改革创新试点工作,探索科技与金融结合新途径,推动金融资本、民间资本与政府资金相互联动,建立健全企业主体、政府引导、社会资金参与的自主创新投融资机制;通过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等,充分发挥国资产业母基金和创业母基金引领撬动作用,进一步采取支持新型产业组织参与国家重点科技项目、组织编制发展规划、实施优惠金融税收政策等措施,大力发展多层次技术资本市场,依法规范和引导技术资本健康发展,不断推进自主创新政策保障机制常态化长效化。

(四)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抓手,营造维护自主创新社会环境

着眼于建立健全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律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快转变政府职能,防止和纠正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本位主义,加强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抓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深入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切实实现政府从管理型机构向监管型、服务型机构的转变,努力打造高效、自律、法制、服务的新型监管团队;着眼于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对取消和下放审批事项要同步落实监管责任和措施,进一步健全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执法司法体制和创业创新机制,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切实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积极创造公平、诚信、法制的自主创新环境和市场发展环境;着眼于增强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坚持变“行政管理”为“公共服务”,变“多次受理”为“集中办结”,为自主研发、自主创新提供全天候、开放式、多方位、电子化的一条龙服务。

(五)以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加快形成自主创新产业集聚效应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形成若干个具有全国辐射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产业和产业集群,聚焦智能网联、光电、芯片、北斗等产业领域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和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核心技术,围绕氢能、储能、量子信息、生命科学、前沿新材料等未来领域,前瞻部署实施一批战略性、储备性技术研发项目,加强重点领域技术研发和创新突破,加大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力度,全面强化产业创新科技支撑,培育打造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机制,推进上下游企业联合开展体系化、任务型技术攻关,努力产出一批重大引领性原创性科技成果,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推动关键技术产业化,重点建设存储器、航天、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生物医药等五大国家产业基地,培育壮大高科技优势产业集群,不断提升产业体系核心竞争力。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加强战略科技力量培育,争创国家实验室或其在鄂基地,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瞄准科技发展前沿,紧扣高新技术难点,策划自主创新选题,遴选自主研发路线,围绕项目,聚集团队,有的放矢,联合攻关,抢占未来科技发展制高点,推进技术和产业跨越式发展,推动湖北成为自主创新密集区、中部地区自主创新的龙头、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战略支点,使湖北打造全国科技创新高地早见成效。

猜你喜欢

高地湖北科技
The rise of China-Chic
深入考察调研 携手打造现代农业高地
打造孝善高地 与鄢陵同行
燕晗高地
驰援湖北
高新区“三十而立”——高新区成全省创新高地、人才高地、产业高地
科技助我来看云
湖北現“最牛釘子戶” 車道4變2給樓讓路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