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斜外侧椎间融合联合后路入路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

2022-11-24谢文军谭于建

临床骨科杂志 2022年4期
关键词:椎间隙后路椎间

谢文军,谭于建

2018年11月~2020年2月,我科采用斜外侧椎间融合联合后路入路内固定治疗13例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本组13例,男5例,女8例,年龄45~63(53.6±6.4)岁。滑脱程度:Ⅰ度4例,Ⅱ度9例。手术节段:L23例,L35例,L45例。病程8~36个月。

1.2 手术方法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侧卧位。平行于腹外斜肌于腹外侧

区域做一个长约4 cm的切口,放置S形牵开器保护腹部大血管鞘,用骨膜剥离器将腰大肌向后推,放置牵开器,将手术节段椎间隙暴露于血管鞘与腰大肌前缘之间,插入定位针,C臂机透视确认定位针位置满意。逐级放置不同直径的扩张器直至将通道扩张到22 mm,选择合适的回缩挡板,充分暴露手术节段。置入稳定钉,切除椎间盘及软骨终板,置入已填充同种异体骨的融合器。将患者调整至俯卧位,采用经双侧Wiltse入路,于手术椎间隙上下椎体分别置入2枚椎弓根螺钉并用钛棒连接。

2 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7个月。术后4例发生并发症:2例大腿麻木,1周后症状消失;2例屈髋无力,2周后恢复。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的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腰椎前凸角、椎体滑移程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

3 体会

斜外侧椎间融合联合后路入路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的适应证:① 症状与影像学表现相符。② 非手术治疗3个月无效或腰椎不稳定和(或)椎体滑移进行性加重。③ 单节段轻度(Ⅰ或Ⅱ度)退变性腰椎滑脱,滑脱节段一般为L2~5。④ 影像学检查显示腰大肌与腹主动脉之间存在合适的手术操作窗口。该术式的优势:① 侧前方减压无需切除椎小关节和椎板,对脊柱稳定性的破坏小,同时Wiltse入路内固定在保证三柱固定的条件下,可减少对椎旁肌的医源性损伤,更利于患者术后恢复。② 斜外侧入路可直达手术椎间隙的侧方,能在直视下切除椎间盘。③ 术中无需打开椎管,降低了神经刺激及损伤的风险。

猜你喜欢

椎间隙后路椎间
严重椎间隙狭窄颈椎病的影像学特征△
局部冷热敷序贯治疗在颈椎后路术后加速康复中的应用
超声与传统体表标记定位孕产妇L3~4椎间隙用于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改良CT测量法在评估腰椎椎间隙高度中的应用分析
蚕宝宝流浪记
后路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椎管减压并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分析
经皮对侧椎间孔入路全脊柱内镜椎间盘切除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正中矢状面椎间隙的CT测量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