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高校筑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对策研究

2022-11-24曾茜

科学咨询 2022年18期
关键词:网络平台政治思想

曾茜

(信阳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信阳 464000)

新媒体时代是信息革命的时代,科技化、信息化势不可挡,真正实现了信息高速传播,资源高度共享。当前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状态呈现网络化的特点,学生获取资讯、沟通交流、学习交友、购物支付等都通过网络进行,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科技发展让人类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在新媒体飞速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增大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大学生是民族的未来,是国家的希望,高校应筑牢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空间的主阵地,带动新媒体信息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前进,推动思想政治建设的全面发展。

一、新媒体时代高校筑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必要性

(一)拓宽思政教育平台

新媒体借助移动通信构造的媒体网络流转、传播着更为丰富的信息,具有传播途径便捷、传播范围广泛、信息存储庞大的特点。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利用课堂主渠道教学模式相比,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凭借新媒体在网络平台有互动、有交流,开展全员参与、全面布局、全程教学的模式,更能发散学生思维。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阵地的转变,顺应时代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辟了新的发展方向,挖掘出更多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不再局限于课堂教育,充分发挥新媒体网络平台育人优势,拓展了思政工作的教育平台。

(二)灵活思政教育方法

新媒体网络平台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形式多样的教育手段。新媒体网络技术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富趣味性,相对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单一性、灌输性的教学方式,新媒体网络技术依托网络的交互性、广泛性以及共享性等特点实现了理论知识的实时传播,对于社会热点、国内外时政信息能第一时间获取,教师不仅能够利用多媒体的形式与学生实时交流,还能将思政元素融入音视载体中,通过视频、音频、图片等媒体信息进一步丰富教育资源,将育人要素运用多种途径和方式渗透其中,实现知识、文化和思维的共享和互通。网络中丰富的教育资源,显著提升了思政育人的成效。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运用新媒体网络为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活力。

(三)强化思政教育效果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逐渐转变为立体化育人,开展网络思政教育对促进高校大学生全面自由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新媒体网络平台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实现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发展。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新媒体网络是他们学习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培养青年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个性自由发展的作用突出。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利用多层面、全方位的新媒体传播途径及丰富的信息资源优化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稳固学生教育主体地位,让思想政治教育入脑入心,不断发散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培养大学生自主性、开放性、创造性提供助力,实现交互式思想政治教育体验,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促进大学生能力的均衡发展。

二、新媒体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尚待完善

“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网络宣传思想工作,极力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1]新媒体网络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平台,各大高校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构建上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诸多不足。

其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监管机制尚待完善。网络具有虚拟性,网络主体在网上拥有更大的自由空间,无论是发表言论,还是网络行为,都不会受到过多的束缚。网络主体的社会地位、政治面貌、道德水平参差不齐,再加上网络有一定的开放性和隐蔽性,信息传播者散播不良信息,危害社会公共治安的现象时有发生,网络信息主体道德缺失的现象尤为明显。其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信息筛选机制尚待完善。新媒体网络平台体现出信息大爆炸的特点,海量信息汹涌而至,质量也呈现良莠不齐的态势。垃圾邮件、网络谣言、虚假信息、不当言论、色情图文被裹挟而来,导致有用信息分辨不明、个人隐私极易暴露等问题。其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舆论引导尚待完善。当前许多蹿红的网络话语以恶搞、调侃为特点以吸引受众,一些网络平台为提升数据流量甚至引导舆论话题,如对英雄人物及其事迹以调侃的形式进行污名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低俗恶搞等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造成一定影响,增大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舆论引导难度。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话语权威受到挑战

网络平台为各类信息高速地传递到网络主体面前提供了充分的渠道,“几乎任何个人都可以自由地进入和退出,还可以在这里就决策问题收集或提供信息、发表意见和建议。”[2]学生通过各种网络平台很容易精准地获得自己所需要的知识信息,但是却没有辨别知识信息真实可靠性的能力,各种各样的网络媒介出现在大学生的视野中,网络信息的交互式体验使学生对教师的依赖程度降低。相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上教师以灌输式授课模式的教学内容,这些海量信息在经过编辑后图文并茂、音视并举,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更能抓住高校大学生的眼球,甚至有时所获得的信息资源看起来比教师更具权威,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权威性。

(三)高校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受到冲击

当今已是全媒体的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很多大学生的求知欲过于强烈,对于未知的事物总有一种思想冲动,而网络上充斥着多种多样的思潮,使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受到了非主流价值观的影响。一方面,对于部分高校大学生来说,网络空间没有学校设置的规章制度,言论自由不再受到限制,使得网络空间成为他们发泄不满情绪的理想场所。另一方面,当代青年大学生涉世未深、心思单纯且对网络信息充满好奇,很容易被舆论信息带偏,这些负面信息常常伴随着“流量”故而十分隐蔽,“再加上网络监管机制不完善,使得部分大学生在错误的意识形态里越陷越深,极易产生认知偏向,影响客观思考,甚至不再思考探索或是提出质疑。”[3]以至于部分大学生在网络平台发表自认为正确的、被蛊惑下产生的言论,从一个被影响者逐渐发展成不良舆论的推动者,在得到别人的肯定之后,部分大学生还滋生一种成就感,殊不知自己的言论和行为已经触碰到了法律的底线。

三、高校筑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对策

(一)完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制度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大学生树立正确思想道德观念的重要途径,因此在高校思想教育过程中,应该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制度。充分认识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大学生在网络生态环境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必须注重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巨大作用。一方面高校要在搭建绿色网络平台上下工夫;另一方面也要不断提升教师运用网络技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真正让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思想政治理念深入贯彻在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此外,根据校园网络的发展现状,制定一套合理的网络道德规则,并将其应用到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使得大学生认识到即使网络是一个虚拟世界,但在这个虚拟的环境中的言行举止仍然要受到法律的监督和管理。虽然网上的言语行为可以匿名操作,但并不意味着发布不良信息可以逃避法律责任。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普法教育,利用实际案例来对大学生形成一定的警示作用。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网络法律知识,规范自己的上网行为,提高大学生的网络责任意识,共同维护网络生态环境的和谐稳定。

(二)加强高校新媒体网络文化建设

新媒体网络文化具有开放性、高速性、渗透性等特点,是能够被大学生所接受。因此,高校在新媒体网络文化建设中应该充分利用学校官方微博、微博超话、微信公众号、抖音平台等宣传工具,实现高校新媒体网络文化建设向高层次、高标准发展,提高高校新媒体网络文化建设的工作质量。一方面,要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性的高校新媒体网络文化管理队伍,既要熟悉互联网的使用,了解新媒体网络技术,在高校新媒体网络平台能够发挥管理和监督的作用,又要具有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能够利用高校新媒体网络平台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水平,充分发挥高校新媒体网络文化育人的作用,以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另一方面,高校新媒体网络文化平台要实现师生共建、共创、共享。高校新媒体网络文化建设不仅仅是学校教师的任务,也要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创新网络文化形式,打造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活动。让学生能够参与到高校新媒体网络文化平台的建设、管理中,“营造活泼热闹的校园网络氛围,在丰富学生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还能扩展他们的社交圈,提升实践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4]

四、转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工作方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担任着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新媒体时代高校教师应顺应新媒体发展趋势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充当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师不仅要具有高度的思想理论素质,引导学生思想道德走向,更要创新教育教学理念,根据新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利用新科技、新技术,与学生密切交流。网络之所以能够受大学生所欢迎是因为其具备便携性、高效性、互动性以及包容性等魅力,网络平台的信息资源经过理性筛选可以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育资源。

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除了用传统的方法途径,高校教师还需要学会运用微博、微信、中国慕课、抖音等当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平台,对网络信息进行有效辨别,挖掘育人资源,经过图文转换、音视结合成为高校大学生喜闻可见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始终,遵循思政工作规律、网络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运用师生喜闻乐见的话语方式,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5]引导他们积极正确地看待网络信息,提高对网络信息的筛选能力,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教师要紧跟网络信息舆论,乐于与学生沟通交流,鼓励学生勇于举报不良信息,与网络违法行为作斗争,形成良性的网络互动,营造和谐的网络生态氛围。同时可以利用网络的便捷性和学生的兴趣点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拓展课堂实践,延伸思想政治教育广度,引导学生自发思考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身体力行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引导学生关注时政热点,从而增强学生的辩证思维,提高其辨别是非的能力。

新媒体网络平台为高校学生的学习交流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可以引导人们释放压力,发表自己的个人见解,但是由于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有限,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诱惑。高校应强化网络思想教育功能,定期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新媒体网络生态文明教育,加强高校大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辨别是非能力。无论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还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应将新媒体网络生态文明教育引入到教学中,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自己作为网络环境主体的责任,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网络文明意识。“此外其他学科的老师也应该注重网络生态文明的教育,将网络道德教育与书本知识结合起来,贯彻到学生的学习当中,进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加强学生的网络责任意识,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6],达到协同育人的效果。此外,高校可以聘请一些专家学者为学生开展心理指导、座谈会,对大学生的网络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估,针对那些评估结果较差的大学生,加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大学生的网络信息识别能力,改正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而培养出一个健全的人格。

猜你喜欢

网络平台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网络平台支持下初中语文翻转课堂教学研究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网络平台犯罪及其治理对策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政治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