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中医口腔健康问题用药选议

2022-11-24陈国宝朱志贤

口腔护理用品工业 2022年2期
关键词:口腔疾病牙痛口腔

陈国宝 朱志贤

(甘肃泛植制药有限公司 兰州 730010)

口腔健康问题是关乎个人身体健康的首要问题之一,我国古代中医对于口腔健康问题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有很多的见解与记述。限于古人的认知技术水平,部分理论认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错误,部分治疗和用药方案也存在一定的安全性,但是大部分具有值得深入剖析与学习借鉴的地方。

1 古代中医对口腔疾病的认知

中医认为口腔健康可以反应人体健康的整体水平,不同的牙齿和牙龈的状态与颜色会反应不同的病症。《脉经》记述:唇肿齿焦黑者,脾肾绝也。齿龈无色,舌上尽白,唇里有疮者,狐惑也。《形色外诊简摩》记述:齿若光燥如石者,胃热甚也,若无汗恶寒,卫偏胜也,辛凉泄卫,透汗为要。若如枯骨色者,肾液枯也。若上半截润,(靠根半截)水不上承,心火上炎也,急急清心救水,俟枯处转润为妥。《温热论》记述:若齿垢如灰糕样者,胃气无权,津亡而湿浊用事,多死。初病齿缝流清血,痛者为胃火冲激;不痛者为龙火内燔。齿焦无垢者死;齿焦有垢者,肾热劫胃也,当微下之,或玉女煎清胃救肾可也。

中医首先认为牙齿松动、脱落与肾有关。中医理论认为肾藏精,主骨髓,齿乃骨之所终,髓之所养。若经络充实,骨髓强盛,则齿牙莹白璀璨,则牙齿无病也。肾气虚弱, 阳明脉虚,无以荣于骨髓,故令牙齿枯槁而黄黑,则易被风邪所乘,故疼痛也。因此中医认为益精填髓类中药可以帮助我们坚固牙齿,减少牙齿的疼痛、松动与脱落,甚至认为某些药物可以起到断齿再生的功效。

其次牙龈肿痛、出血、腐烂则与肠胃之火有关。中医认为齿者骨之余,胃之标,上龈属胃,胃为艮土,故止而不动,下龈属大肠,大肠主庚金,故动而不休。《汤液本草》记述:风疳之病,其候槽龈虚肿,牙齿动摇,侵蚀齿根,腐臭脱落,下攻龈颊损烂,浓血俱出者是也,盖缘手足阳明之经气虚,风邪热毒,在胃蕴积日久,上熏胸间,攻发口齿,故成斯疾。《太平圣惠方》第三十四卷认为:本病多由脏腑壅滞,久积风热,脾肺不利,心胸痰饮,邪毒之气,冲注上焦,熏蒸牙齿而致。症见齿龈浮肿,动摇脱落,损烂,脓血俱出,虫蚀齿根,口内常臭,面色青黄,唇颊肿痛。

另外,中医认为一些口腔疾病比如口臭与脏腑之疾有很大关系。《诸病源候论》记述:口臭,由五脏六腑不调,气上胸膈。然腑脏气臊腐不同,蕴积胸膈之间,而生于热,冲发于口,故令臭也。

古代中医认为牙痛有龋齿者是为虫。比如《诸病源候论》记述:有虫食于牙齿,则齿根有孔,虫居其间,又传受余齿,亦绵疼痛。此则针灸不瘥,敷药虫死,乃痛止。另外,牙痛除虫牙之外,中医还认为与风、火、湿热有关。虫牙痛者,因喜食甘香,湿热化虫,攻痛频痛。风牙痛者,遇风发作,浮肿随后生痛。火牙痛者,齿根必牵扯腮颧,阵阵作痛,时发时止。湿热牙痛者,乃足阳明胃经,其患腮颧浮肿,甚则牵引太阳,疼连颊项,口中热气,大便结燥。

2 古代中医对口腔健康的护理

对于牙中有虫之说,因古人限于认知手段,有所误解。但对此也有较为正确的认知,比如《太平圣惠方》记述:夫齿(病)者。由人饮食甘肥。不能揩理。宿食在于齿根。腐臭之气,淹渍于齿也。而又脏腑壅热(熏蒸)。基于此古代已提出关于口腔清洁护理方面的一些观点,《饮膳正要》中提出:凡食讫温水漱口,令人无齿疾、口臭。凡清旦刷牙,不如夜刷牙,齿疾不生。凡清旦盐刷牙,平日无齿疾。除饭后清洁漱口之外,中医提出常扣齿有利于牙齿健康,比如唐代孙思邈在《千金方》中的主张叩齿三百下,日一夜二,至老齿不痛,不动落。

我国古代很早就认识到饮食对牙齿的影响,指出一些不宜多食的东西。明代陈嘉谟所著《本草蒙筌》中系统性指出——饴糖:小儿多食,损齿生虫。醋:然食多齿软者,因水生木,水气弱,木气盛,故如是尔。齿属肾水,酸助肝木,安得不然? 大枣:中满及热疾忌食,齿疼并风疾禁尝。栗:小儿多食,令齿不生。安石榴:过食损齿变黑。甘蔗:小儿多食, 损齿消肌。

结合《太平圣惠方》中的说法可以看出饮食对于牙齿健康的重要性。在这一点上古人与现代的认知是一致的。虽然他们看不到微生物,看不到口腔致病菌,但是能够意识到一些酸性或高含糖食物对牙齿的损伤。同时古代还提出一些多吃有利于牙齿健康的食物,比如《列仙子》记述∶赤松子食天门冬,齿落更生,细发复出。《神农本草经》记述鹿茸“益气强志,生齿不老”。黄精宽中益气,补五藏,调良肌肉,充实骨髓,坚强筋骨,延年不老,颜色鲜明,发白再黑,齿落更生。诸多医学著作中记述旱莲草、荆芥等一些具有延缓衰老作用的药材长期服食有健身、益髓固齿的效果。

现代医疗水平和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然而,《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数据显示,与2005年相比我国儿童及青壮年患龋率呈现上升趋势,儿童患龋率增加更为明显。公开数据显示我国5岁乳牙患龋率达到70.9%,12岁儿童患龋率达34.5%。笔者认为这与饮食习惯密切相关。首先,糖的摄入量在增加,各类糖果、含糖饼干、饮料食用后遗留在口腔中的糖分更容易滋生口腔细菌。另外,碳酸类饮料的摄入也在不断腐蚀牙釉质,增加了龋齿形成的风险。还有各种精细营养的小分子食物比如酸奶、乳酪肽、蛋白肽等打着“小分子,易吸收”宣称的食物,这些小分子类营养成分在口腔中的残留会更加有利于口腔菌群的滋生繁殖。最后我认为这些“软、精、细、小”的食物弱化了牙齿撕咬、切割、咀嚼研磨的能力,减少了牙齿和食物以及牙齿之间相互碰撞的概率。缺少适度的刺激之后,人体向牙齿输送的钙质类成分有可能会减少,牙齿的坚固程度会有所下降,也是患龋率上升潜在的可能性。当然要证明这一点还需要进行专门的研究。

基于对各种口腔健康问题的认知与理解,古代中医也提出了诸多口腔保健和口腔疾病治疗的方剂和方法。比如《太平圣惠方》中记述日常清洁美白牙齿用到寒水石散方:寒水石2两,白石英2两,石膏2两,细辛半两,川升麻1两,朱砂半两(细研),麝香1分(细研),丁香1分,沉香半两,钟乳1两(细研),上为细散,研磨令匀,每早晨、夜间常用揩齿,令牙齿光白。还有七宝散方:海蛤、琥珀、真珠、白石英、玛瑙、光明砂(各一两)麝香(一分)上件药,捣为散,于乳钵内,重研令细,每日取柳枝打碎一头,点药揩齿令白净,甚良。类似多种矿物和植物药打碎研磨后联合使用,揩齿令洁白去口臭的还有很多,可以说这是古代牙膏的雏形。

除口腔清洁外,古代中医还有很多针对口腔疾病治疗的医药方剂与治疗手法。《千金方》记述治齿龈痛、不可食生果方:生地黄、桂心上二味合嚼,令味相得咽之。应该是对牙齿对果酸类物质敏感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千金方》还记述了治齿牙根摇欲落方: 生地黄大者一寸,绵裹着牙上,嚼咽汁,汁尽去之,日三即愈,可十日含之,更不发也。如此诸多,不便一一列举。

古代中医典籍中对于各种牙痛、口臭、牙龈出血等口腔问题的方剂和用药思路有很多值得借鉴学习,也有一些方法存在一定的安全性因素,在现代看来不可取。

3 古代中医用于口腔疾病的矿物药

古人对于矿物药在口腔疾病中的应用较少,主要是盐和矾类。

古人常用大盐或青盐来清洁口腔或与其他药材相配治疗牙痛及牙龈出血。《永类钤方》记述:取雪白盐花,每早揩牙漱水。《外台秘要》记述了两种治疗牙龈出血的方法:好盐熬,每夜封齿根上,沥水尽,乃扣齿一二百遍,即瘥。竹叶浓煮,着盐含之,冷吐。在古人没有用盐杀菌这个概念之前认为盐可以促进血液流通有走血之验。《本草衍义》:“《素问》曰,咸走血,故东方食鱼盐之人多黑色,走血之验,故可知矣。齿缝中多血出,常以盐汤漱,即已,益齿走血之验也。”另外还认为盐味咸,咸入肾,有固肾填髓之功效,所以能够减缓牙龈肿痛和出血之症。除用到盐之外还常用白矾、青矾、黄矾之类。《唐本草》:矾石有五种,青矾、白矾、黄矾、黑矾、绛矾。然白矾多入药用,青、黑二矾疗疳及诸疮,黄矾亦疗疮生肉,兼染皮用之,其绛矾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瑠璃,陶及今人谓之石胆,烧之赤色,故名绛矾矣。现代药物成分和药理作用分析可知这些矾类主要是硫酸铝钾、硫酸亚铁之类的复合硫酸盐,该类成分除了杀菌功效,同时有收敛止涩,凝固蛋白的作用,因此可以起到治疗缓解牙龈肿痛和牙龈出血的作用。

另外有寒水石和石膏、石胆之类,含有硫酸钠、硫酸钙之类的矿石成分的药物治疗牙痛和牙龈出血,分析认为除了杀菌和收敛凝固蛋白之外,也和一些金属离子调节痛感神经传递有关。

传统中医里面还用到雄黄和砒霜治疗牙痛。出现严重龋齿的情况下食物残渣窝藏在缺损的牙齿缝隙内,细菌滋生反复感染,导致牙髓炎和牙根尖周炎和局部组织坏死,现代一般采用牙根管治疗。在牙根管治疗过程中有时也会用到砒霜(三氧化二砷)来杀死神经组织,阻断痛感的产生与传递。这一点与古代中医应用效果相仿。

传统中医典籍中也有类似补牙的方法用到矿物药。《太平圣惠方》记述的铜末散:牙齿非时脱落,令牢定:熟铜末一两,当归、地骨皮、细辛、防风(去芦头)各一两。上药捣罗为末,和铜末同研如粉,以封齿上,日夜三度,三、五日后牢定,一月内不得咬着硬物。同时《本草品汇精要》中有一方曰“银膏”,此膏以符陵平土水银和白锡及银薄合成之凝硬如银,堪补牙齿缺落。

4 古代中医用于口腔疾病的动物药

除矿物药之外,古人还用到一些动物药来治疗牙痛等口腔疾病。用到的动物药涉及鳝鱼、熊胆、麝香、蚺蛇、蟾酥、蜘蛛壳、蜗牛壳、地龙、马悬蹄、虎须、猪尿、白马尿、雄雀屎等十多种。

《本草衍义》中记述:虾麻(通蛤蟆)多在人家渠堑下,大腹,品类中最大者是。取眉间有白汁,谓之蟾酥。有人病齿缝中血出,以纸子蘸干蟾酥少许,于血出处按之,立止。《本草蒙筌》中记述露蜂房:水煎汁服治齿疼。鲫鱼:纳食盐烧末,塞牙齿蛀。雄雀粪,名白丁香:齿痛通用,屡试有灵。马悬蹄:亦可煎汤,齿痛诚为要药。羊胫骨:固牙齿疏豁易动,青盐略加;(即固牙散。)《本草纲目》记述的方剂中有用到地龙、蜘蛛与麝香及其他药物共用治疗牙痛。

对于使用动物药治疗牙痛的作用机理,笔者分析认为地鳖虫、僵蚕、地龙、全蝎等中药可通过减少以IL-8为代表的细胞因子类物质、单胺类神经递质、PG、NO、超氧阴离子等外周致痛物质及诱导痛敏物质的分泌,减弱对疼痛传入神经系统的刺激,达到镇痛效果。蟾酥则有一定的痛感神经传导麻痹的效果。马悬蹄、蜗牛壳、羊胫骨等通过激活BK、Ca通道和降低NO水平来减轻啮齿动物的炎症和痛感。

对于动物药在口腔健康问题中的应用,还有一味药较为有趣,那就是鼠骨。《本草纲目》记载:长齿生牙,赖雄鼠之骨末(其齿若年多不生者,取雄鼠脊骨,作末,揩折处,齿立生如故)。牙齿肿痛:老鼠一个去皮,以砂淹擦,三日肉烂化尽,取骨,瓦上焙干,为末,入樟脑一钱,蟾酥二分。每以少许点牙根上,立止。(《孙氏集效方》)《外科全生集》记载:鼠头骨、鼠牙、盐。以上药煅存性,擦动牙,以疗齿动。《回春录》记载有一个固齿散:鼠骨(一付,将鼠一个,不用毒死,只用打死者,面裹炮熟去肉,将面身等骨放新瓦上焙干,以黄色为度, 研为末,全用),花椒(炒,二两),乳香(二两,以竹叶焙),香附(一两,炒),白蒺藜仁(微炒,一两),青盐(一两,面包 )上为末,每日擦牙,咽吐任意。不唯乌须发固牙齿,且终身绝无齿痛矣。《医宗金鉴》中记述:骨碎补、牡鼠骨(煅灰)。上为细末,瓷罐收贮,时时擦牙,主治齿动。除鼠骨可以使得断齿再生之外,也有民间传闻鸡爪骨,烘干(不能烘焦),研粉备用,牙落后抜去牙根,不要抽神经。平复后,最好在春天,用消毒针刺破生牙的牙床(见血可以了不要深),用少许1克爪粉涂上,第二三天再涂三次,几天不刷牙。一周后牙床有硬的感觉可能新牙形成。2~3月内不长,再用药一次。

鼠骨、鸡爪使得断齿再生,初看觉得是无稽之谈,毫无根据与可能性,但现代健康医疗过程中有用到羟基磷灰石等仿生材料来修复关节损伤,也有在牙膏中使用羟基磷灰石的以期达到修复牙齿表面牙釉质和堵塞牙小管缓解牙齿疼痛的作用,所以这种可能性还是存在的。

另外,有报道称老鼠的门牙终生都在不断生长,是因为老鼠门牙牙髓腔处于开放状态,血管和神经通过其中,牙齿就可以不断获得养分,牙齿就可以不断生长。人类的牙齿则因为牙髓腔过早封闭,所以牙齿生长较为缓慢,并且在日常咀嚼过程中的相互磨损使这种生长不被人察觉。当有牙齿脱落缺损时,与之对应的牙齿则会明显观察到生长的趋势。

因此,在这里我们可以认为古代中医所记载的鹿茸、天门冬、桑寄生等益肾填髓的中药,通过改善内分泌,促进血液循环等途径能够使得白发变黑和断齿再生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5 古代中医用于口腔疾病的植物药

在中医治疗过程中用的最多的还是植物药类,古代口腔疾病的治疗也是如此。涉及植物药的方剂较多,此处不再一一例举。经过不断分析推理,对于植物药的选择与用药机理进行如下判断。

第一类如柳树皮、槐树皮、桦树皮、枫树皮等含有水杨酸和水杨苷类成分。水杨苷的清热镇痛作用众所周知。《唐本草》记载:柳树皮,酒煮含,主齿痛。

第二类如乳香、没药、胡桐泪等树脂类药物,《日华子本草》认为胡桐泪苦寒清热,入胃经能够“治风牙齿痛,兼杀火毒并面毒”。《本草纲目》中介绍胡桐泪时认为胡桐泪本是胡桐树脂掩埋在泥土中多年而成,“入地受卤气”,且性味咸寒,能够软坚散结治疗由于热毒所引起的瘰疬疾病。现代药理学认为其中的乳香酸、香树脂酮、水芹烯等成分具有抗菌消炎作用,同时扩张毛细血管、改善微循环,加速血液流通,减轻局部致痛物质的堆积从而起到治疗牙痛的作用。川芎、丹参、莪术、红花、麝香等活血化瘀类药物也是古代中医治疗牙痛的常用药物,在促进血液循环的同时增加5-羟色胺抑制性神经传递质分泌起到止痛作用。

第三类如莨菪、莽草、附子、乌头、巴豆、白毛藤等含有一些莨菪碱、莽草毒素、乌头碱、巴豆碱等毒性物质,可以通过神经毒性作用起到阻断神经传导和降低神经敏感作用,达到缓解和去除牙痛的目的。同时,一些生物碱类成分可提高血浆中β内啡肽含量而起到镇痛作用。古人也是意识到这些药物的毒性,因此强调了用药过程中不可吞咽的注意事项。比如《千金翼方》记载:纳藜芦末于牙孔中,勿咽汁,神良。就是利用了藜芦中介芬胺类成分的神经毒性作用。

第四类如蜀椒、独活、细辛、丁香、零陵香、蒲黄等药材。《证类本草》记载:蜀椒,患齿痛,醋煎含之。这些药物含有一些可以麻醉神经、但毒性较弱的成分如异茴香醚等。除麻醉神经之外,这些药物也有一定的抗菌、抗炎或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拿丁香酚来说,在现代口腔健康产品中也是用来缓解牙齿敏感导致的牙痛。

第五类如蛇床子、丁香、牛蒡、罗勒、甘松、苦杏仁等以杀菌为主要途径治疗牙痛的药物。也有萝卜籽、白芥子含有异硫氰酸类,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炎性物质渗出达到抗刺激作用减缓牙齿敏感。

植物药的应用在古代也有促进牙齿洁白的功效,比如《千金食治》记载白苣,令人齿白净,可常食之。另有《十便良方》记载:用桑根白皮锉,不拘多少,以醋浸三日,揩牙齿,治齿黑黄。揩令白净。分析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醋酸软化牙齿表面污垢,以及一些植酸类成分络合铁离子等呈色离子,在植物纤维的磨擦作用下去除牙齿表层附着色素类沉淀,因此起到洁白牙齿的作用。

6 讨论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瑰宝,是5000多年文明的结晶,在全民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精髓,加强内涵研究,赋予新的时代阐释,提炼精神标识,创新载体、拓展平台,推进中医药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代健康理念相融相通让中医药健康产业更好服务于民。

在口腔健康产品中对于传统中医药的选用需要在满足法规要求的情况下,进行慎重选择,确保其安全性与有效性。因此需要对传统中医药在口腔健康护理和口腔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机理有充分的理解,更加有助于口腔健康产品的开发。

参考文献(略)

猜你喜欢

口腔疾病牙痛口腔
《口腔疾病防治》被瑞士HINARI 数据库收录
《口腔疾病防治》被瑞士HINARI 数据库收录
口腔CT支架的设计与分析
临床预防干预在口腔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牙痛
有一种牙痛可能是心脏病
“三减三健”之健康口腔篇
自动看牙镜
100例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口腔疾病的比较
大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