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仿吾所作校歌的经典再现与当代启示
2022-11-24黎利云罗小涧
黎利云,罗小涧
(衡阳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湖南 衡阳421002)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本文回顾成仿吾创作校歌的基本情况,意在对中国共产党在办学过程中积累的一些优秀传统文化做些挖掘、提炼与展示。但愿有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向成仿吾、吕骥、郑律成等老一辈革命家、教育家、音乐家学习,创作出更多思想正确、旋律优美、意境高远的校歌,从而将千千万万的学生引向正确的轨道、培养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成仿吾的人生选择与教育情缘
成仿吾(1897—1984),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无产阶级教育家、社会科学家、现代著名作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一生五次翻译《共产党宣言》)。成仿吾于1897年8月24日出生在湖南省新化县澧溪村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他一生经历了四次重大选择[1]。第一次选择是在20世纪20年代初留日期间的“弃工从文”。成仿吾于1917年考入东京帝国大学,抱着科学救国和富国强兵的目的,攻读造兵科枪炮专业。1921年放弃即将举行的大学毕业考试,返回上海与郭沫若一起筹办文学刊物和文学社团。1921年6月下旬,著名文学社团“创造社”在东京成立。第二次选择是创作革命文学与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革命处于低潮,他经历了极度的悲痛之后,在激愤中毅然站出来投身革命,并于1928年在法国巴黎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与郭沫若等人决定让“创造社”不再办纯文艺刊物,而以宣传马克思主义和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为目的,实现了“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从文化人到革命战士”的转变。第三次选择是参加长征。长征前夕,成仿吾久病初愈,组织让他留下来,但他坚决要求参加长征。1934年10月21日,他随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开始长征,是长征路上唯一的教授。第四次选择是从事教育事业。在抗日战争即将取得全面胜利的1945年8月,“毛泽东亲自到他住的窑洞征询意见:‘仿吾同志,你以后搞什么工作?搞政权,还是搞教育?’他回答:‘我还是做教育工作好’。”[2]从这以后,成仿吾与教育特别是大学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其实,从1934年担任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中央党校前身)高级班的教学工作以来,成仿吾一直在从事革命的教育工作,1937年任陕北公学校长,1939年任华北联合大学校长(由陕北公学与鲁迅艺术学院等学校合并而成)。
与毛泽东同志的谈话坚定了成仿吾从事教育的志向,他先后创办或继续承办了华北大学(1948年成立,由华北联合大学与北方大学合并,成仿吾任副校长)、中国人民大学(成仿吾于1949年12月任该校校长)、东北师范大学(成仿吾于1952年10月任该校校长兼党委书记)、山东大学(成仿吾于1958年8月任该校校长兼党委书记),1977年7月被任命为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他多次把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宗旨通过校歌加以体现与宣传。
《成仿吾诗选》收集了成仿吾的诗作90多首,其中包含了他所作的全部校歌。成仿吾之所以能写出校歌,首先得益于他曾经是一个诗人和作家,其次得益于他有从事教育的丰富经验与深刻体会。成仿吾将其志向、志趣通过言简意赅、想象丰富、节奏明快的诗歌形式表现出来,具有鲜明的思想特质, 既“映射了时代巨变中的中国知识分子忧国忧民的思想”[3],又将其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想法在诗歌中作了或明或暗的表达。将诗歌谱曲后,便成为可以传唱的正式歌曲,在作曲家吕骥、郑律成等人的支持下,成仿吾为多所大学写的诗歌变成了校歌。
二、成仿吾所作经典校歌的主要内容
成仿吾为中国人民大学等多所高校创作了校歌。革命性是其所作校歌中最鲜明的特征,思想引领是其所作校歌最大的价值。
(一)陕北公学校歌体现了强烈的救亡图存责任感
陕北公学是中国共产党于1937年8月在延安建立的一所新型革命大学。为了有更切合校情、国情的歌曲给师生演唱,成仿吾于1937年冬天创作了《陕北公学校歌》,由吕骥谱曲。该校歌具有开创性的意义,歌词说:
这儿是我们祖先发祥之地,今天我们又在这儿团聚,民族的命运全担在我们双肩,抗日救亡要我们加倍努力!忠诚,团结,紧张,活泼,战斗地学习!努力,努力,争取国防教育的模范。努力,努力,锻炼成抗战的骨干。我们忠于民族解放事业,我们献身于新社会的建设,昂头看那边,胜利就在前面![4]67
校歌旗帜鲜明地表达了为“民族解放”、为“新社会的建设”而办学的目标。“这儿是我们祖先发祥之地……”歌词一开头就概括了陕北公学的地理特点与时代特征、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师生庄严而神圣的使命;“抗日救亡要我们倍加努力……”一声声、一句句唱出了国家与民族急切而响亮的召唤;“战斗地学习”,表达的是决心,体现的是呐喊,突出了这所学校所处的时代特殊性。
对于《陕北公学校歌》,陕北公学学员李新(学生时代担任过四川学潮的领袖,后来成为革命家、教育家、史学家,是民国史研究的开拓者)曾说:“1938年,当我在延安陕北公学的时候,每天都要高唱那首至今难忘的校歌……成校长这首歌词,加上吕骥谱的曲,珠联璧合,十分完美,唱出了抗战初期一代先进青年的心声。它很快就传遍全国,并长期传唱不衰。”[4]序1-2陕北公学学员、原民政部革命史资料研究室主任廖经天说:“同学们最爱唱的《陕北公学校歌》……真是气壮山河雄伟磅礴的言语……这样简捷的语句,不仅指出我们当前驱逐日寇的任务,还有更远大的建设新社会的目标……”[5]337
陕北公学校歌中的四个重要词汇“忠诚、团结、紧张、活泼”后来被确定为该校的校训校风。成仿吾在讨论陕北公学校训校风时说:“我们的物质生活非常艰苦,而精神生活却十分丰富。陕北公学在党中央领导下树立了革命的校风,那就是‘忠诚、团结、紧张、活泼’……陕北公学坚持和发扬这些革命作风,是陕公抗战教育在短期内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之一。”[6]16
陕北公学的很多学生是唱着成仿吾等人创作的《陕北公学校歌》开展校内学习的,也是唱着他于1938年10月在延安作词、由吕骥作曲的《毕业上前线》离开学校、踏上革命征途的。这些歌曲“这不仅激励着陕北公学的学生奋勇前进,也激励着整个中华民族的爱国青年勇敢地走上抗日前线。”[7]
成仿吾强调:“我们今天就是应该拿全部的力量来写这样一个时代,写出我们中国人的要求,痛苦与斗争。我们应该高呼抗战、宣传抗战,描写人民的抗战,描写一致抗战的英勇斗争,描写我们的民族英雄,描写为国牺牲的烈士。”[8]《陕北公学校歌》《毕业上前线》等歌曲充分说明成仿吾很好地实践了他的革命文学、革命音乐主张,对蓬勃发展的中国革命发挥了鼓舞人心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华北联合大学校歌充满抗战必胜的豪情
1939年6月,党中央决定将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安吴堡战时青年训练班、延安工人学校四校联合,成立华北联合大学,成仿吾任校长。
跨过祖国的万水千山,突破敌人一层层封锁线,民族的儿女们联合起来,到敌后方开展国防教育。为了坚持华北的抗战,同志们我们团结,我们前进,我们刻苦,我们坚定!国土要修复,人民要自由,新社会要创造,我们要担任!努力学习革命理论,培养我们的革命品质。我们誓死绝不投降,战斗啊,胜利就在明天![4]73-74
这是成仿吾于1939年秋在晋察冀边区写的《华北联合大学校歌》,由吕骥作曲。歌词概述了学校的主要任务、基本目标,确立了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品质。“这个歌声,回荡在胭脂河、大沙河畔。随着华北联合大学的扩展壮大,随着华北联大师生的足迹,它传遍了晋察冀的山山水水。”[6]53陕北公学分校学员(后任湖南省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河北分会顾问)王剑清于1990年重访河北省平山县元坊村后说:“这首歌的歌词字字句句鞭策我们前进,这歌声传遍联大校园,传遍晋察翼的城市乡村,使我们铭记在心,终生难忘,遇到困难时给我们以毅力。”[5]134
歌中的“团结、前进、刻苦、坚定”后来被确定为华北联大的校训。该校训作为学校的重要文化标志指引着学校的不断发展。《华北联合大学校歌》歌词中,“国土要修复,人民要自由,新社会要创造,我们要担任”[4]73等铿锵有力的话语具有多方面的含义,它们是师生誓词、办学宗旨、教育目的、人生抉择。
对于《华北联合大学校歌》《毕业上前线》,成仿吾在华北联合大学的同事、原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黄达曾说:“只要唱起‘跨过祖国的万水千山’这支华北联合大学的校歌,只要一唱起‘这是时候了,该我们走上前线’这支毕业上前线的歌子时,就会立即感到文采风流与革命激情是那样浑然无迹地结合在一起,也就不由得联想到那正是成老刚刚步入社会之初就叫世人不得不刮目相看的出众的才华和气质。”[5]86
成仿吾于1940年春在晋察冀边区写了《民主政权歌》,由吕骥作曲。“巩固抗日的政权于根据地,与敌寇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的斗争……起来!加强学习革命的理论,武装头脑。准备反攻的力量,中华民族一定要最后的胜利,中华民族一定要彻底的解放。”[4]77这首歌体现了办学的责任——争取中华民族的胜利,以及承担责任的办法——要学习理论、武装头脑、准备反攻。这首歌表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奋起反抗的雄心与壮志。
成仿吾在1942 年写的《华北联大三年的回顾和展望》中发出了这样的呐喊:“黑暗快被消灭了,把文化的烈火更壮健地燃烧起来!”[9]这种呐喊既发挥了成仿吾校长作为文学家的文采飞扬的浪漫诗情,又体现了他作为革命家壮怀激烈的豪情。写校歌、作诗词、大声呐喊、放声歌唱,成仿吾以手中的笔作枪,参与救国救民的战斗;用文字激活华北联合大学师生的灵魂,推动革命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
华北联合大学教员(后任中央实验话剧团离休干部)韩塞说:“成校长所写的几首歌词,我和许多同志都爱唱,至今回想起来仍能吟唱……‘我们誓死决不妥协投降,战斗啊!胜利就在明日!’这些歌子都令人涌上一股阶级感情,也令人涌起一股豪迈之情,鼓舞我们向前进。”[5]344陕北公学教员(后任河北省沧州专区建委干部)潘清平说:“成校长在这两首歌词中,为陕北公学制定了‘忠诚、团结、紧张、活泼’的校训;为华北联合大学制定了‘团结、前进、刻苦、坚定’的校训。教导人们努力学习革命理论,培养革命品质,忠于民族解放事业,献身于新社会的创造和新中国的建设……成校长无愧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教育家、桃李满天下的楷模。”[5]347
(三)山东大学校歌积极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成仿吾于1958年至1974年担任山东大学的校长或兼任书记。1962年10月,成仿吾写了《山东大学校歌》,由郑律成谱曲。歌词为:
东临黄海,南望泰山,这儿是我们学习、劳动的乐园。共产党和人民给了我们一切,教我们发展德智体,又红又专。我们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学习马列主义与科学知识,要彻底改造思想,服务于人民,要永远朝气蓬勃革命到底。奋斗啊,奋斗啊,为了社会主义建设,奋斗啊,奋斗啊,为了人类解放事业,我们是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4]81
《山东大学校歌》歌词的前四句描摹出了该校特有的壮丽景象,不仅点明了学校地理环境的特点,而且包含了丰富的思想感情。“以‘学习、劳动的乐园’来形容这所高等学府,反映出时代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只有社会主义的大学才能不仅使学习而且使劳动成为快乐和幸福。”[10]这首歌明确表达了学生对未来的憧憬和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的决心,突出了社会主义时代山东大学旗帜鲜明的教育思想、培养目标。数十年过去了,这首歌仍如战鼓、如号角,震撼人们的心灵,引领人生的航向。
为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为满足山东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办学目标的需要,该校于2011年(当年是该校110周年校庆)对校歌歌词进行了修改。2014年颁布的《山东大学章程》第70条规定:“学校的校歌为《山东大学校歌》(词/成仿吾原作〈集体修改〉,曲/郑律成)。”新歌词说:
东临黄海,南望泰山,这里是我们追求真理的乐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薪火传,学子要与前贤比肩,为天下储人才,放眼五洲,为国家图富强,求索万年,志向远大,气养浩然;学无止境,不畏登攀。奋斗啊,奋斗啊,为了中华民族崛起;奋斗啊,奋斗啊,为了人类美好明天。我们是崇实与求新的朝气勃发的青年!①
新校歌在体式、字数、旋律等多方面对老校歌都有较好的继承,在内容、意境上有较大的创新,体现了山东大学既不忘传统又与时俱进的办学追求。
(四)中国人民大学校歌不忘初心继往开来
成仿吾于1949年12月到1952年10月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1977年4月开始进行中国人民大学的复校工作。“7月,中央任命成仿吾为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 11]复校之后的校庆前夕,成仿吾于1980年春创作了《中国人民大学校歌》:
记取,祖国的儿女们,为了挽救民族的危难,从四方八面冲破封锁,团聚到可爱的延水河边。忠诚,团结,活泼,紧张,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了坚持华北的抗战,跨过祖国的万水千山,八年抗战,血染华北峻岭于平原。前进,人民的大学!继承先烈的革命模范,艰苦奋斗,勇于攀登,为新中国做出最大贡献。坚持无产阶级政治,克服非无产阶级错误流传。我们永远前进,前进,信守忠于人民的誓言,奋勇前进,争取共产主义的明天。[4]85-86
该校歌分为两节:第一节回忆陕北公学和华北联合大学的光荣传统,因为它们都是中国人民大学的前身。第二节鼓励中国人民大学学生要奋勇向前,为了共产主义的明天而努力学习。
中国人民大学于1980年举行建校30周年校庆,“校庆期间,这歌声响彻校园,它激励广大师生继承革命根据地的教育传统,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在新长征的道路上艰苦奋斗,奋勇前进”[12]。该校歌一直使用到2007年。在70周年校庆之际,改用了新校歌《中国人民大学之歌》。2017年9月,该校80周年校庆之际,再次将《陕北公学校歌》定为校歌。教育部于2019年6月批复同意《中国人民大学章程》的部分条款修改,该章程第69条规定:“学校校歌沿用《陕北公学校歌》,由成仿吾作词,吕骥作曲。”
中国人民大学再次将《陕北公学校歌》作为校歌,表明了其在面向未来时尊重了历史,对这所诞生于抗日烽火中的大学特有的红色基因做了很好的继承,能激励师生发扬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从而更好地履行为国家、为人民办学的使命。
成仿吾还创作了《识字运动歌》《一二九纪念歌》《边区青抗先歌》《晋察冀儿童团歌》《中国共产党二十年纪念歌》等作品。他把热爱民族、热爱国家、开展革命斗争、建设社会主义、向往共产主义的思想倾注于如火如荼的教育事业中,倾注于激情澎湃的诗歌中。一批批青年学子继往开来,唱着他创作的校歌或诗歌,成长为中国革命或中国建设的栋梁之材。
三、成仿吾创作校歌的当代启示
成仿吾工作过的多所高校为中国革命与建设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他与合作者创作的校歌为学校的发展、为国家所需人才的培养贡献了力量。我们可以从成仿吾创作革命校歌这一历史事实与实际效果上获得多方面启示。
(一)校歌是不可或缺的学校文化象征与载体
校歌承载的是一个学校的文化,校歌则高度浓缩了一个群体的理想信念。好的校歌能激发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在几百上千人参与的重大活动中合唱校歌,可营造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让师生充分感受团结就是力量,进而激发他们蓬勃向上的力量。在举行全校集会或大型活动时,除了演唱演奏国歌、国际歌外,唱校歌、升校旗,也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爱校情怀。
“校歌成为活泼精神、激励志气的一种艺术品,它把精神教育提升到一个更高、更广阔的境界。它是精神教育的必需品,是大学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13]“一首寓意深远、旋律动听(或悠扬,或铿锵)的校歌能使师生与学校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14]好的校歌能将学生与先祖、民族、学校进行很好的关联,能教学生更好地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关系。
校歌是学校文化的象征,如果歌词的价值取向正确,加上旋律优美、节奏明快,就肯定能发挥激励志气、凝聚人心、陶冶情操的作用。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各级各类学校重视校歌的创作和使用,使学生在校歌的引领下安顿灵魂、诗意栖居,在校歌、校训等隐性课程的熏陶下不断规范价值取向,从而更好地为社会、为人民服务。
现在,一些学校要么无校歌,要么校歌的质量不高。《北京大学章程》于2014年9月3日正式核准生效,其中没有条款涉及校歌。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时,有人归纳了多条遗憾,其中一条就是“没有一首能够代表其精神的校歌”[15]。笔者认为,北京大学以及所有的学校都必须有校歌,因为校歌是照亮一个集体、一所学校的火炬,是引导学子们航行的灯塔。
(二)校歌应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娱乐生活紧密结合
诗以咏志,歌以传情。成仿吾创作的这些歌曲,以其明确的旨趣、丰富的内容和明快的旋律,从多方面反映了那个时代师生的战斗生活、理想追求。成仿吾注重人民和时代对文艺的需要,注重将 “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相结合,注意将革命性与文学性相结合,将歌词写得通俗、易记、易懂、易唱。他写的歌词用意明确、语言平实,尽量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内容,甚至将具有活力的“口号”吸收入诗。总之,他的校歌是民族的、革命的、大众的。
在革命战争、抗日战争等特殊时期,校歌是振奋精神、鼓舞志气的一种利器。成仿吾创作的校歌与相关诗歌就是一部歌史、一部诗史,歌词中能看到纷飞的战火与燃烧的青春,还能感受到强烈的报国情怀,触摸到激越的救亡心跳。
有学者在成仿吾90诞辰时说:“在成仿吾的教育思想中还有一个头等的特点,就是政治思想工作和文娱活动结合起来,寓政治思想于文娱活动之中。”[16]这个评价是非常中肯的、客观的。成仿吾创作的校歌立足于广阔的时代背景,面向救亡图存、建设“新国家”、新社会,激发了师生的爱国良知和革命热情。这些以爱国、救国、革新、革命为主题的校歌,不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而且更具有永恒的艺术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的讲话中说:“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一定要保持理念信念坚定……永远为了真理而斗争,永远为了理想而斗争。”[17]因此,未来新创作的校歌在写词、谱曲时一定要体现理念信念,一定要承载历史使命,将思想教育与心情愉悦的双重功能完美结合起来。
(三)校歌应体现学校的使命与担当
校歌的作用至少有两方面:对内,在于自我激励,以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对外,在于张扬自我,展现风貌,广告天下。由成仿吾作词、吕骥作曲的《陕北公学校歌》等系列校歌都记录了国家与民族的苦难,书写了生活的艰辛和生命的悲愤,表达了团结抗日、驱逐敌寇、从头收拾旧山河、建设美好新社会的决心和信念,再现了一代师生的国运担当。
在中华民族谋求解放的年代,一些革命音乐家创作了各种形式的音乐作品,并以此为革命武器鼓舞中国人民去战斗,“表现群众的斗争、把音乐交回给群众,这是他们考虑问题的重点和出发点,无疑这是具有重大的革命意义的”[18]。 成仿吾与战友、伙伴创作的校歌,革命意义非常明显。在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校歌激发斗志的功能尤为显著。成仿吾创作的校歌把忧患意识、爱国情怀贯穿其中,激励莘莘学子努力学习,敢于斗争,为国奉献。
在新的长征路上,新时代的校歌创作者应该向老一辈作词、作曲家学习,以高度的责任心、崇高的使命感开展创作,确保所创作的作品具有正确的政治站位,具有较高的美学意境,旋律优美,好懂易唱。
(四)各级各类学校必须充分发挥校歌立德树人的作用
很多学校在积极使用校歌。山东大学通过科学的顶层设计,在学校领导的有力推动下,在入学教育、校园生活、毕业教育等环节或场合演唱或播放《义勇军进行曲》《山东大学校歌》《期待重逢那一天》等歌曲,发挥了“用艺术形式营造高雅文化氛围,构建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的育人体系”[19]等作用。
但也有调查数据显示:一些学校的校歌处于休眠状态。曾有记者对南京某大学作随机调查,“能马上唱出几句校歌的学生只占6%,还有10%的学生说从来没听过校歌”[20],校歌遇到了或大或小的认知与使用危机。为了更好地实现校歌的信念引领和道德规范作用,已有校歌的学校应该做好利用工作;没有校歌的学校,应该尽快创作出优秀的校歌并妥善利用。
校歌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在耳濡目染中获得教育的重要隐性课程。“通过视听的魅力吸引人在精神自由的状态中达到理性逻辑与感性审美的有机统一”[21]的音乐, 是美育的重要载体,是促进自己与他人、与世界交流沟通的重要手段,其教育功能表现在价值引领、文化传承、情感激励、人格塑造等多方面。
东北师范大学于1986年40周年校庆之际,在校园内树立了成仿吾半身胸像;山东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于2013年分别举行了成仿吾铜像揭幕仪式。这些举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成仿吾作为校长、教育家曾经对这三所大学所做的特殊贡献。他“真挚的教育情怀、敢于同旧的教育势力做斗争的精神品格、丰富的教育实践以及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值得后人继续探索与不断学习”[22]。
成仿吾、吕骥等人积极创作校歌的精神值得后人学习。如果每位校长、书记“既重视从宏观上落实为党和国家培养合格人才的教育目标,又能从中观乃至微观层面加强对学校的管理和建设”[23],积极利用校歌,唱出学校与时代最强音,必将有利于学校良好形象的树立,必将有利于切实履行立德树人的使命。
注释:
①具体见:山东大学校歌.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1%B1%E4%B8%9C%E5%A4%A7%E5%AD%A6%E6%A0%A1%E6%AD%8C/1609163?fr=aladd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