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没有高质量发展 谈何服务业回升向好

2022-11-24张国云

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 2022年9期
关键词:服务业高质量疫情

张国云

我们知道,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相互叠加,国际地缘政治冲突与国内疫情反弹相互交织,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超预期突发因素给我国经济运行带来严重冲击,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陡然上升。

在我国所有产业中,受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是服务业,已经严重拖累了经济增长的后腿。本来服务业是解决就业的主渠道,但现如今却是泥菩萨过河,笔者称这是中国服务业的一个低谷。

数据是会说话的。从我国服务消费看,疫情前的2019年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中的社会服务业指数为95.2%,在疫情冲击下,2020年2月该指数骤降至77.2%。随着国内疫情逐步得到控制,截至2021年12月,也仅为88.2%,与疫情前水平落差高达7个百分点。

从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看,在疫情前的2019年为54.3%,在2020年微升至54.5%,到2021年又下降到53.3%,两年中整整下降了1个百分点,表明服务业元气大伤。

2021年服务业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有54.9%,比第二产业高出16.5个百分点。这个数字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服务业对中国经济与就业带来的贡献有多高,疫情对服务业的冲击就有多大。

为什么这么说?最近有几件事特别让我烧心。

事情一,从政府角度,加快服务业发展迫在眉睫。这段时间,许多省市纷纷召开大会加快推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如2022年8月12 日,浙江在省人民大会堂设立主会场,各市、县(市、区)设立分会场,省市县四套班子主要负责人全部参加会议。省委书记袁家军开头讲话就解释说,服务业这么高规格的会,上一次召开还是11年前。接着他又说,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新形势下服务业发展还面临着许多问题与挑战,尤其是在今年稳进提质的大战大考中,浙江服务业的短板问题集中显现,上半年仅增长1.5%。

事情二,从企业角度,做好服务业纾困责无旁贷。这件事是安徽一个朋友最先告诉我,起初我不相信,直至2022年8月13 日中国房地产报报道出来,我不得不信:那是8月12 日,一份《关于请求维护营商环境、增强房企投资信心的纾困解难报告》在社交平台热传,引起广泛关注,署名是17 家开发商的印章。这17 家房企向合肥市人民政府“上书”称:“疫情反复和多种市场因素叠加,房地产行业变得很艰难,房企更是举步维艰。房企除面临自身压力,还面临部分群体性不合理客诉、房闹事件,且背后亦可能有专业房闹机构的推波助澜。恳请政府业务主管部门予以关注,审慎处理,切实维护房地产市场交易与交付秩序,为房企纾困解难。”这17家房企中,有多家属于国企央企背景,还有不少是知名开发商,要知道由房企对业主发起维权,这在业内尚属首例。

事情三,从个人角度,提振服务业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本来这不是什么事,但细究发现这是信任危机。最近我到企业走访调究比较多,有人冲着统计数据对我说:“政府比企业的感觉要好,宏观比微观的感觉要好,统计数字比实际感觉要好。”为什么会有如此反差?我首先申明国家统计早已立法,谁也不敢为做假买单。事实上,对照“克强指数”,通过耗电量、铁路货运量和贷款发放量三个指标分析当前我国经济形势,统计与实际还是一致的。不过,我也请教了原省统计局局长,对数据人们为什么会有如此反差?他的判断,一方面中国经济确实比人家做得好,这与各地区各部门努力分不开,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疫情防控取得积极成效,及时遏制经济下滑,经济运行企稳回升,转型升级态势持续,民生保障不断加强,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另一方面不排除有的地方发展不错,会将上年底的最后几天数据结转到今年。

不可否认,今年以来,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持续显现,国内疫情反弹、乌克兰危机等超预期因素冲击陡然增加,中国经济稳定恢复受到冲击。当前服务业发展还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国内疫情影响没有完全消除,需求收缩与供给冲击交织,结构性矛盾和周期性问题叠加,市场主体经营仍比较困难……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危中有机,只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做好自己的事,是完全能够化险为夷、化危为机的。

我国长期积累的雄厚物质基础和超大市场规模,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支撑:需求恢复有潜力,稳投资力度持续加大,消费有望继续恢复,外贸保稳提质具有较好基础;生产回升有支撑,市场需求逐步回暖;创新发展增动力,新产业新动能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宏观政策有保障,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加快落地生效……我国经济体量大、市场空间广、发展韧性足、改革红利多、治理能力强的优势将进一步发挥,为支撑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回升向好提供了坚强支撑。

毕竟,服务业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福祉,助力服务业解困局、增信心,意义重大。当前,要准确全面把握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和重大机遇,坚持底线思维,敢于化危为机、善于抓住有利条件,在应对国际环境变化带来的风险挑战中趋利避害,在短期波动中把握长期趋势,在风险挑战中抓住新的机遇,在复杂局面中及时化解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解决好发展中的两难多难问题,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推动服务经济回升向好,保持运行在合理区间,力争实现最好结果。

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概念的升级,而是要以更高的站位、更宽广的视野来审视和谋划新发展阶段的新任务。在判断和执行的过程中,紧密联系服务业实际,进一步明确服务业发展的重点和主攻方向,全力以赴把结构调过来、功能转过来、质量提上来,找准在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定位,走出适合本地区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笔者将其总结为涉滩、闯关和爬坡“三步走”:

第一步叫涉滩:就是不畏江河湍流,抢滩涉水,为高质量发展筑造战略支撑,最根本的是要增强服务业创新能力。

这里要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服务技术、理念、业态和模式创新,增强服务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服务业与农业、制造业及服务业不同领域间的融合发展,形成有利于提升中国制造核心竞争力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模式,发挥中国服务与中国制造组合效应。

有句话说得好,奋楫者先,创新者强。这里重点是要加强技术创新和应用,打造一批面向服务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平台,推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服务领域深度应用,提升服务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水平,引导传统服务业企业改造升级,增强个性化、多样化、柔性化服务能力。鼓励业态和模式创新,推动智慧物流、服务外包、医养结合、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等新业态加快发展,引导平台经济、共享经济、体验经济等新模式有序发展,鼓励更多社会主体围绕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开展创新创业创造。推动数据流动和利用的监管立法,健全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建设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区。引导农业生产向生产、服务一体化转型,推动制造业龙头企业技术研发、工业设计、采购分销、生产控制、营运管理、售后服务等环节向专业化、高端化跃升。以大型服务平台为基础,以大数据和信息技术为支撑,推动生产、服务、消费深度融合;引导各地服务业集聚区升级发展,丰富服务功能,提升产业能级,推进港口、产业、城市融合发展。

第二步叫闯关:就是不畏艰难险阻,冲关过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为高质量发展开辟服务业新境界。

这里要优先补足基本公共服务短板,着力增强非基本公共服务市场化供给能力,实现服务付费可得、价格合理、优质安全,以高质量的服务供给催生创造新的服务需求。顺应产业转型升级新趋势,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公平竞争中提升服务业竞争力。坚持质量至上、标准规范,树立服务品牌意识,发挥品牌对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着力塑造中国服务品牌新形象。

有句话说得好,紧扣新发展,引领高质量。这里重点是适合采取市场化方式提供、社会力量能够承担的公共服务和管理事项,可通过政府采购、特许经营、委托等方式向社会购买。扩大政府购买范围,优化政府购买服务指导目录,加强购买服务绩效评价。破除社会资本参与政府公共服务的制度性障碍,支持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平等参与提供公共服务。健全公开遴选、评估体制机制,加强市场监管,建立健全公共服务市场化保障措施。支持行业协会、第三方机构和地方政府开展服务品牌培育和塑造工作,树立行业标杆和服务典范,选择产业基础良好、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行业,率先组织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服务品牌和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服务品牌。研究建立服务品牌培育和评价标准体系,引导服务业企业树立品牌意识,运用品牌培育的标准,健全品牌营运管理体系。加强服务品牌保护力度,依法依规查处侵权假冒服务品牌行为。开展中国服务品牌宣传、推广活动,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推动中国服务走出去。

第三步叫爬坡:就是不畏山高路陡,爬山过坎,形势越是严峻复杂越要改革开放,要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积势蓄能。

这里要深化服务领域改革,破除制约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优化政策体系和发展环境,最大限度激发发展活力和潜力。推动服务业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扩大开放,深度参与国际分工合作,鼓励服务业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开拓市场。

有句话说得好,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这里重点是深化服务业“放管服”改革,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和服务商标注册周期。深化企业简易注销改革,试点进一步压缩公告时间和拓展适用范围。取消企业名称预先核准,开展扩大企业名称自主申报改革试点。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坚决查处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和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推进服务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加强服务环境综合治理,强化服务业价格监管,及时查处消费侵权等问题。稳步扩大金融业开放,加快电信、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开放进程,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积极引进全球优质服务资源,增强服务业领域国际交流与合作,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在全球范围配置资源、拓展市场,推动服务业和制造业协同走出去。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巩固提升旅游、建筑、运输等传统服务贸易,拓展中医药等中国特色服务贸易,培育文化创意、数字服务、信息通信、现代金融、广告服务等新兴服务贸易,扩大研发设计、节能环保、质量管理等高技术服务进出口。

说了这么多,最终还是要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系统思维、统筹意识,自觉把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作为畅通经济循环、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举措,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战略方向,想必所有的涉滩之险、闯关之难、爬坡之艰,一定会伴随着我们走过千山万水之后继续跋山涉水,保持服务业回升向好趋势,真正在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行稳致远。

猜你喜欢

服务业高质量疫情
中国服务业开新局
战疫情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