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拒绝长大的孩子
——《彼得·潘》导读
2022-11-24鲁钟思
鲁钟思/文
小飞侠彼得·潘的故事一直以来脍炙人口。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上,《哈利·波特》的作者J.K.罗琳为孩子们朗诵的不是自己的作品,而是这部《彼得·潘》——
彼得·潘啊,彼得·潘,那个无拘无束、天真烂漫的小男孩是多少孩子们的梦,孩子们相信,总有一天,彼得·潘会来到他们的窗前,带他们飞往那奇妙的虚无岛……
彼得·潘永远长不大,彼得·潘永远纯真。哪怕是隔着百年岁月,我们仿佛仍能听到彼得·潘骄傲地翘着鼻头说:“没人能抓住我,然后强迫我成为一个大人。”
这部小说的作者是谁
《彼得·潘》是英国著名小说家、剧作家詹姆斯·巴里(1860—1937)的代表作。詹姆斯·巴里生于英国东部苏格兰(现安格斯郡)农村一个织布工人之家。他自幼酷爱读书写作,他的“菜园派”风格小说,以幽默而温情的笔调描述了苏格兰农村的风土人情。1904年,詹姆斯·巴里发表了剧本《彼得·潘,不肯长大的男孩》,这部剧在1905年首演时,就引起了轰动。以后每上演一次,詹姆斯·巴里就将剧本修改一次,直至1911年,《彼得·潘》才以小说的形式出版。这部经典之作为他赢得了极大的声誉。
作者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彼得·潘是一个永远也长不大的孩子,他不喜欢大人,他来自神秘遥远的虚无岛。
一天晚上,彼得·潘来到了伦敦一栋门牌号是14的小姑娘温迪家。温迪发现了想把影子粘在身上的彼得·潘和仙子叮叮当,一段奇妙之旅就此展开。
彼得·潘教温迪和她的两个弟弟在空中飞,一路飞行,飞到了虚无岛。因为叮叮当的嫉妒,温迪中箭险些失去生命,在彼得·潘和大家的照顾下,温迪渐渐好转。孩子们脱离了成人管教的束缚,自由自在,却又想有个妈妈。温迪答应成为这群孩子的妈妈,虽然她也仅仅是个孩子。
在岛上的日子,无忧无虑的同时也充满着新奇和刺激。他们遇到了印第安人、海盗、美人鱼……由于海盗胡克作祟,战争不断爆发,彼得·潘却总能大显身手,想出巧计搭救伙伴们。最终,彼得·潘和孩子们战胜了胡克船长。
温迪想妈妈了。在她的动员下,孩子们决定告别虚无岛,飞回家中。彼得·潘想提前飞回去,将窗户关上,让孩子们伤心地以为父母不再等待他们,直到他看到了温迪的妈妈,彼得·潘心软了,温迪和弟弟们终于回到了家。这一切对他们来说,仿佛是一场神奇的梦。
随着时间流逝,温迪一直等着彼得·潘每年一次带她重回虚无岛。她从拒绝长大到拥抱长大,终于长成了一个成年人。她出嫁之后,有了女儿简。温迪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在虚无岛上生活过,女儿简却对这一切深信不疑。
彼得·潘飞来了,他永远不长大,也永远不回家。他带走了温迪的女儿简,让这些纯真的孩子们感受虚无岛,将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们送到虚无岛继续享受无拘无束的童年时光……
拓展思考
彼得·潘为什么不想长大
彼得·潘本来也有妈妈,他飞回家后看到妈妈并没有一直开窗等他,床上甚至有了另一个孩子时,他觉得自己被妈妈抛弃了。开始的时候,他很伤心,后来就满不在乎了。大人的世界让他害怕、压抑,而他是一个爱玩的顽童,所以他选择了拒绝长大。他的不想长大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永无尽止的游乐、永恒的童年以及永不衰老。
你觉得彼得·潘是个怎样的孩子
彼得·潘是一个长着满口珍珠般的乳牙,穿一身用树叶和树浆做成的衣服,不愿长大也永远不会长大的小男孩。他会飞,在虚无岛上,大家都很喜欢他,所以彼得·潘性情豪迈奔放,骄傲又任性,有着儿童幼稚调皮的一面,有时候也会伤害真心爱他的朋友。他爱温迪,却不知道如何爱,怎么表达爱。
“眼看迈克尔就要坠到海面上了,彼得·潘才飞快地冲下去,一把抓住他。彼得·潘这一下干得可真漂亮,但是他总是等到最后一刻才去救人,而且,他好像是在故意炫耀自己的本事,而不是专门为了救人。”
彼得·潘的记性不太好,因为他总有更多精彩的冒险故事,旧的记忆被不断覆盖,如此循环往复。彼得·潘选择了永远自由,孤独也将伴随着自由,他有属于自己的狂喜时刻,却也和世间的情感擦肩而过。就像书中说的:“他也曾有无数的、别的孩子不会知晓半分的狂喜时刻,可此刻他从窗户这儿看见的那一点儿幸福,却永永远远地将他关在了外头。”看似无拘无束的生活,背后的真相是,没有人能为他撑起天。彼得·潘治愈自己的方法是遗忘,把一切不开心的事忘记,只留下美好的回忆,让人心生怜爱。
如何看待这部童话中的反派胡克船长
如果说彼得·潘象征着人类童真的美好,那么胡克船长就代表着长大后的现实,孤独、无奈。
在成为海盗前,胡克船长曾在一所著名的公学读书。他也曾是一个天真的孩子,学校的教育使他坚持着对“好风度”的强烈渴望。但是在慢慢长大的过程中,他被现实逐渐改造成了冷酷暴力、深不可测的胡克船长。他个性复杂,诡谲多变,内心忧郁,十分孤独,渴望母爱。最终和彼得·潘战斗失败,他掉进了鳄鱼的嘴里。
佳句赏析
◆他们一夜一夜地坐在那里,回忆那个致命的星期五,直到每个细节都深深印在脑海里,像坏损的硬币上的图案一样,从另一面凸显出来。
温迪和彼得·潘飞走了以后,温迪的爸妈日夜思念孩子。回忆夹杂着痛苦,让他们痛不欲生,悔不当初。作者将不好的记忆比作“坏损的硬币图案”,抽象化的痛苦有了具象化的表达,句子变得生动可感。
◆对温迪来说,一年的等待多么漫长啊。但彼得是一如既往地令人着迷,他们在树梢的小房子里做了一次美妙的春季大扫除。第二年,彼得没来接她。
这里已是故事的结尾处。寥寥数笔,勾勒出了小女孩温迪渴望见到彼得·潘,但希望落空的心情。彼得·潘没有来接她,读者不由得追问为什么。巧妙地设置悬念,可吸引读者继续阅读下去,寻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