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共管理课程参与式教学改革实践与应用型课程建设
2022-11-24杨子
杨 子
(重庆师范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重庆 401331)
党的十九大进一步强调要发展现代农业、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推进我国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而如何建设以及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依赖于具备相应知识素养的专业人才。农村公共管理课程学习便是提高专业人才知识储备的方式之一[1],有助于构建三农研究话语体系[2]。在新时期农村社会、经济、环境巨大变化的背景下,系统科学地为学生讲解农村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理解农村科教文卫、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基础建设等方面的运行机理,将有助于学生在日后的农村公共管理工作中更好地推动任务执行,为做好农村社会发展管理、应对农村社会突发事件提供相关知识支撑。
农村公共管理是农业经济管理、农村区域发展、公共管理学等学科的主干课程,综合运用管理学、公共经济学、公共行政学等方法研究农村公共管理组织、行为与职能,是适应农村基层组织体系建设、新农村发展而衍生的新兴课程。在农村公共管理课程学习中,一方面拓宽了学生的理论结构、强化学生对农村经济与公共事务管理的切实理解,另一方面增强了学生观察、分析、解决农村发展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完成农村公共管理课程教学的基本知识掌握及实践灵活应用的教学目标,对课程的教学设计以及教师授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 世纪50 年代,英国社会学家在国际援助中发现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社会学培训方法,通过应用该方法发现,让援助对象参与到援助项目中有利于提高项目效益[3],该方法逐渐演变为参与式教学方法而被引入教育领域。学界认为参与式教学通过提高师生互动、教学结合,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和科研创新的能力[4]。基于此,本文将以农村公共管理课程为例,讨论参与式教学模式的特征,探析参与式教学的课程组织与实践过程,为农林经济学科的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可行参考。
1 参与式教学模式的特征分析
群体学习方式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浅表层式(surfaceapproach)和深层次式(deepapproach)。浅表层式主要是为了通过考试而达到有限度的概念性理解,而深层次式通过分析获得的更深层的理解[5]。传统讲授型教学方式以教师讲解为主,难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学生更多处于浅表层式学习,被各界冠以“填鸭式”教学。参与式教学通过激励学生以学习主体的身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达到深层次学习。
参与式教学针对传统教学方式的缺陷,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善:一是通过促进学生全面参与教学活动,以师生合作达到“以学促教”;二是通过丰富学习活动,以开放的教学内容达到“以学促学”;三是通过双向传递知识,以师生平等的关系达到“教学相长”。
1.1 师生合作达到以学促教
参与式教学联动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通过引导学生全面参与教学活动,师生间充分合作进一步让教师的“善教”与学生的“爱学”结合,实现以学促教的目标。
参与式教学不是让小部分学生进入课堂教学中,而是提出所有学生都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中,实现“全员参与”[6]。在学生个体层面、学习小组层面、学习团队层面及师生合作等多层面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合作过程中贡献自己的思考,与他人的观点进行碰撞,通过倾听与交流进一步实现深度的学习交流结果。传统教学中倡导带知识走向学生,参与式教学鼓励带学生走向知识[7]。教师在参与式教学中也从传统的知识权威向与学生一同学习转变,从问题的解答者向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的合作者转变,这也进一步引导教师使用正确、适当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达到教学目标。
1.2 教学开放达到以学促学
参与式教学的教学内容不限于教材和教师,学生也作为教学内容的贡献者,开放性的教学内容让教学范围更加广泛也更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一部分,达到以学促学的目标。
传统教学模式以教材为主要教学内容,学习范围狭窄且难以贴合实际。在参与式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目标及教学目标,因材施教地设计学习活动,尊重学生个体的知识和能力发展规律,从具体问题出发,引导学生探索学习内容,匹配学生的经验水平和认知能力,利用最近发展区,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例如在实体法课程中,可采取辩论式教学方法,将某一观点、某一法条或某一准则作为辩题,将学生分为正反双方,讨论其立案依据,辨析其关键内容[8]。参与式教学通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辨析,一方面有利于知识掌握的深度,另一方面扩展了学生思维的广度。
1.3 师生平等达到教学相长
参与式教学让传统的讲授传递知识的方式转变为双向传递,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具有对课堂负责的觉察,让教师进一步了解学情以改进教学,以实现教学相长的目标。
参与式教学的前提是师生关系平等,尊重课堂的每位参与者,教师和学生在人格、地位和观点上人人平等,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受到同等的重视,每位学生的思考、观点、表达都得到同等的尊重。只有保障每位课堂参与者得到平等的尊重,才能实现平等交流、头脑风暴、思维碰撞的实现条件,才能真正促进每位教学参与者进入学习。在参与式教学过程中,不过分强调教师的权威性,不以教师的观点为绝对正确,而是达到让每位教学参与者都能获得充分的思考,有足够的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被所谓权威否定自身的自由交流空间。各家观点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不断的探讨与交流,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不断论证,对知识的合理性进行确认,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 参与式教学模式在农村公共管理教学中的创新运用
知识获取不仅需要讲述灌输,还需要学生反复进行实践。农村公共管理课程学习的目的是使学生科学地掌握有关农村公共管理理论、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为其日后从事农业经济管理研究或工作实践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因此,根据农村公共管理课程的理论要求及实践应用特点,可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创新。
2.1 情景模拟
课程教学中模拟农业项目的组织结构,进行组织角色扮演、角色决策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根据项目的组织结构和人员分配,由学生扮演农业生产者、农场管理者和农业生产销售决策者等角色,以达成农业项目盈利、政策完成等目标,设计项目目标实现机制,在项目模拟中切实体会农业公共管理中不同角色的决策过程与实施行为,从而深刻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
2.2 案例教学
在教学中纳入现实生活遇到的问题,拓展教材对理论分析的局限性,以学习目标为核心,教师与学生一同寻找案例、整合并优化案例,让学生充分参与案例编写,构建高价值案例数据库。引导学生通过课堂学习的知识,自行挖掘现实案例,经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世情、国情、农情和民情,进一步开阔视野、增加见识,丰富课堂学习素材,为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做好充分准备,为提高农业农村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3 翻转课堂
将课上讲授和课下学习有机结合,在课下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丰富的学习资料进行自主学习,在课上让学生掌握学习的决定权,集中思考、共同讨论,同时教师发挥指导作用,获得更深层的思考与研究。首先,在课堂之外的时间,安排学生利用政府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网络资源以及书籍、期刊论文和报纸杂志等纸介质资源,查阅课堂教学中使用到的知识;其次,在课堂上让学生集中讨论、共同思考;第三,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讲授课程内容,做到知识学习的融会贯通。
2.4 线上参与
利用超星学习通、MOOC 等线上课程资源,让学生接受知识的方式不再局限于规定时间和特定地点,有利于教学环境贴近日常生活,利用碎片化时间有效学习,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线上参与式教学方式补充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借助其他学科先进设备的应用,弥补农村公共管理传统教学的缺陷,提高农村公共管理的现实意义和社会影响力。通过学生个体学习、小组互动学习等方式结合,跨时空参与线上教学,满足不同授课对象的差异性需求,提高学生信息利用水平无障碍进行及时沟通。
3 总结与启示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增加,如何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培养符合社会要求及国家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人才,仍是我国教育关注的重点。本文分析了参与式教学的创新模式,因此在高等教育教学中要进一步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化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通过嵌入创新性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和教师都能得到深入的学习和提高。
3.1 教学理念向“以学生为中心”转换
学生是理论的参与者和实践的探索者,在教学中不再让学生置身事外。在参与式教学中,充分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探究、合作的方式掌握知识,注重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养等方面的全面提升。一方面,要重视学生参与的个性化,在学生全面参与教学活动过程中,发表观点或回复他人观点是学生最为常见的学习方式,授课教师应循序渐进,引导学生从边缘参与进入中心参与,并且允许多样化参与方式;另一方面,教师应在实际中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针对学生的能力特点和知识储备特征,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覆盖学生成长全过程。
3.2 教学模式向“教学结合”转变
传统授课方式更关注教师的“教”,例如教材选取、教学设计、课堂讲授,而对学生的“学”关注不充分,对学生的理解和接受的过程不重视。参与式教学注重教学结合,通过课堂讨论、课下互动等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过程,从而收获更好的知识掌握体验。一方面,教师根据教学特点与学生特征,进行形式灵活、参与多样的教学形式,以不同的教学手段达到教学目标;另一方面,教师要做到课程服务覆盖课前、课中和课后,引导学生课前充分预习和收集资料,课中有充足的学习和思辨的机会,课后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到学生的课下讨论,实现长期参与但不干预的课程服务目标。
3.3 教师角色向“学习伙伴”更迭
参与式教学转变了教师的知识权威者角色,在教学方式改革中不断对教师角色重塑。在教学融合中,教师和学生在交流中共同理解和深刻认识知识,更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共同掌握知识。一方面,教师从传统的知识提供者转变为与学生一同探索知识的援引者,让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收集容器转换为知识的主动吸取及参与者;另一方面,作为课堂教学和课下讨论的看不见的核心和灵魂,教师更要快速转变身份,适时引导学生捕捉话题,及时鼓励与适当评价学生学习成果,让教学过程翻转自如,做到生动活泼中井然有序,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的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