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封管液对静脉留置针输注甘露醇所致静脉炎和堵管发生率的影响
2022-11-23谭思娜
谭思娜,李 莉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眼科,湖北武汉, 430030)
静脉留置针也被称为短期套管针,由钢针与静脉导管组成,属于一种输液工具,在穿刺结束之后软管留在血管中,呈一种漂浮的状态,不会因为活动刺穿静脉。静脉留置针的套管柔软、韧性大,在输液过程中可有效避免渗液的情况,同时减少了穿刺次数,提升疾病治疗的舒适性[1]。目前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广泛应用,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并发症,其中较为突出的静脉炎和堵管,特别是输注甘露醇期间,因药物对血管的影响,导致留置针的使用问题更加突出,增加患者痛苦,影响疾病治疗。为了提升留置针的使用质量,封管是较为有效的措施[2]。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中指出,使用外周静脉导管输注药物前,宜通过输入生理盐水确定导管在静脉内,输注完毕后用导管容积加延长管容积2倍的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正压封管[3]。近年来,一些国内学者采用外敷、加湿、改变输注通路、不同封管方式等措施[4],降低输注甘露醇引起的静脉炎发生率。但是由于科室临床工作繁重,上述方式的实用性和便捷性有待进一步加强。科室探索出使用不同封管剂量来封管的方法,不同剂量生理盐水对于导管所产生的压力不同,对于导管内残余血量及血栓的形成均会有影响。本文对不同封管液剂量对静脉留置针输注甘露醇相关静脉炎和堵管发生率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9月—2021年4月在我院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注甘露醇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入组标准:①住院期间进行甘露醇静脉治疗且单次给药剂量为250 mL;②选择前臂、手背较粗直血管。排除标准:①血栓性疾病;②血液系统疾病;③急性感染性疾病;④肾脏、肝脏疾病;⑤存在精神疾病,无法有效沟通。
根据入院先后顺序,选取2020年9月—12月医院收治的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注甘露醇的2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2021年1月—4月医院收治的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注甘露醇的28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对照组男12例,女性12例;年龄20~80岁,平均(50.11±3.65)岁;住院时间3~15d,平均(9.12±2.34)d。研究组男14例,女14例;年龄18~80岁,平均(49.12±3.77)岁;住院时间4~15 d,平均(9.67±2.24)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输注甘露醇,使用24G留置针(Y型)和透明创面敷料。在穿刺之前将注意事项、留置针的使用目的、使用优势进行详细的讲解,并将护理过程进行演示,强调规范护理的重要性。进行留置针穿刺的过程中,选择粗直、弹性较好的血管,在穿刺过程中注意放置穿刺侧肢过度而使针头脱出的问题,同时注意保持透明敷料的干燥,防止穿刺孔污染。在穿刺结束之后告知患者不可长时间压迫留置针患侧肢体,防止发生血液回流受阻的问题。
在每次输液前后均给予封管,对照组使用5 mL BD预充式导管冲洗器,研究组使用10 mL BD预充式导管冲洗器。输液前均回抽并冲洗导管,评估导管功能,均采用正压封管方式,并使用“推一下停一下”的脉冲式封管,脉冲式冲管法使导管内形成小漩涡,可以有效地将附着在导管和血管壁上的残余甘露醇冲洗干净,降低甘露醇对静脉血管的内皮细胞刺激,减少损伤[5]。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包括:①留置针使用质量:通过留置天数、穿刺次数进行对比。②静脉炎发生率:静脉炎诊断标准按照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INS)对于静脉炎的诊断标准进行判断,如发现穿刺点疼痛、红肿,但是静脉无条索样改变,无可触及硬结表示Ⅰ度;如穿刺点发生疼痛、红肿,静脉存在条索样改变,但是无可触及硬结表示Ⅱ度;如穿刺点发生疼痛感,红肿,静脉条索样改变,同时存在可触及硬结表示Ⅲ度。③堵管发生率:护理人员在每日清晨9时进行冲管,对是否方发生堵管进行统计。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留置针使用质量评价
研究组留置针的留置天数高于对照组,穿刺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留置针使用效果对比(xˉ±s)
2.2 两组静脉炎和堵管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与对照组均无静脉炎发生。研究组堵管发生率10.71%(3/28),低于对照组33.33%(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4,P<0.05)。
3 讨论
20%甘露醇是高渗性脱水药物,可以降低眼内压。当输入血管时,血浆渗透压增高,促使房水向血管内转移,玻璃体也由于脱水而体积缩小,使眼压下降。临床上一般使用留置静脉针输注甘露醇,静脉留置针对于血管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可长时间留置,减少反复穿刺造成的血管损伤。但是由于甘露醇渗透性高,并且需要快速输注才能产生较好的脱水作用[6],所以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注甘露醇时,也容易对血管造成损伤导致静脉炎或者发生堵管。因此需要对上述问题进行改进。通过安全并且有效的封管方法可以对留置针的留置时间起到积极作用,是留置针维护中的重要措施,可降低静脉炎和堵管的发生[7]。目前科室使用的封管液主要是生理盐水,是通过维持细胞和组织渗透压来防止血液凝固的[8],但是不同封管液剂量会起到不同的效果,需要进行对比分析[9]。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留置针的留置天数高于对照组,穿刺次数则低于对照组。研究组与对照组均无静脉炎发生;研究组堵管发生率10.71%(3/28),显著低于对照组33.33%(8/24)。分析原因:静脉留置针内残留甘露醇是引起堵管、渗液和静脉炎的原因之一。如果封管液剂量不够,冲管不充分,可造成甘露醇残留在留置针内。长时间刺激血管壁,可产生炎症反应,致使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产生渗漏,还可使血管收缩变硬等。并且药液多次存留在留置针内,使微粒越积越多,造成不同程度的堵管[10]。生理盐水为等渗液体,可有效维持细胞外液容量和渗透压,对血管刺激性也小,用其封管,可以对局部血管起到冲洗作用[11]。封管时生理盐水量越多,留置针内残留的药物越少,对血管的刺激越少,因此可以减少堵管,并且延长留置针置管天数。但是太多的液体输入,也会给患者造成额外负担,科室在使用5 mL和10mL两种不同容量的BD预充式导管冲洗器中做比较,操作便捷,不用配置,减轻了护理人员临床工作量,而且避免因配置封管液污染造成的输液反应等。
综上分析,应用10 mL生理盐水对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注甘露醇的患者进行封管,可以有效延长留置针使用天数,减少堵管的发生,值得借鉴。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