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配合黄芪八正散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的疗效观察及对患者免疫因子的调节作用

2022-11-23吴华江王欢欢李昉恒

上海针灸杂志 2022年11期
关键词:阿奇病原菌黄芪

吴华江,王欢欢,李昉恒

(长兴县中医院,湖州 313100)

非淋菌性尿道炎(non-gonococcal urethritis,NGU)是临床发病率最高、最常见的性传播性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 STD),主要由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 CT)和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 UU)感染所致,临床以尿急、尿痛等尿道炎症表现为主[1]。女性 NGU患者由于生理解剖的特点常可累及生殖系统,出现阴道炎、宫颈炎、不孕等一系列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2]。目前临床常规西药多以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及四环素类抗生素控制局部感染为主,但由于抗生素的滥用,使耐药菌日渐增加,带来药物耐药性、依赖性等问题,且西药存在不良反应多、复发率高的缺点[3]。中医中药具有不良反应小、复发率低等特点,在NGU的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多种中药汤剂内服及外用在清除 NGU病原菌感染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4]。中医学理论中, NGU以脾肾虚损、湿热下注为基本病机,黄芪八正散具有补益脾肾、清利湿热的功效,对NGU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本研究结合临床经验,采用针刺配合黄芪八正散治疗女性NGU患者,观察二者联合应用对NGU的疗效、安全性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调节效果,为 NGU的中医药治疗提供新思路。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病例来源于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长兴县中医院的女性NGU患者,共100例,根据患者住院号,按照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年龄22~43岁,平均(30±5)岁;病程7~49 d,平均(24.64±3.28)d;CT感染者23例,UU感染者19例,CT和UU合并感染者8例。研究组年龄24~45岁,平均(32±5)岁;病程 8~51 d,平均(26.34±4.15)d;CT感染者21例,UU感染者20例,CT和UU合并感染者9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本研究经长兴县中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伦理批准号2020-040-05)。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非淋菌性尿道炎(粘液脓性宫颈炎)诊疗规范(试行)》[5]中相关标准进行诊断。①有不洁性接触史且年龄20~45岁的女性;②临床表现为尿道红肿刺痛、发痒、脓尿等尿道炎症及白带增多、异味等症状;③病原学检测确诊为CT或UU阳性。

1.2.2 中医诊断标准

依据《新药(中药)治疗淋症(泌尿系感染)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中的诊断标准进行辨证。主症为尿频,尿急,尿道红肿刺痛、脓性分泌物;次症为小腹胀痛,小便短赤,口干,舌红苔白腻或黄腻,脉滑数或弦数。同时具备2项主症、2项次症即可诊断。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②患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③对研究所用药物无过敏。

1.4 排除标准

①淋球菌感染者;②合并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及全身感染性疾病者;③合并心脑肝肾严重原发病者;④精神疾病者;⑤过敏体质、既往对多种药物过敏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口服阿奇霉素片(江西汇仁药业有限公司),每次1 g,每日1次。

2.2 研究组

给予针刺配合中药黄芪八正散治疗。针刺治疗主穴取中极、关元和三阴交,湿热下注者配合阴陵泉和间使;肾气虚者配合肾俞和太溪;脾虚肝郁者配合足三里和太冲;白带色黄有异味者配合带脉和下髎。以上诸穴用长25 mm毫针针刺,中极、关元和肾俞行捻转补法,足三里行提插补法,太冲行提插泻法,三阴交、带脉、下髎、阴陵泉、间使和太溪平补平泻,留针30 min,每日1次。黄芪八正散组成为黄芪12 g,山药10 g,木通9 g,瞿麦9 g,扁蓄9 g,车前子12 g,滑石15 g,栀子9 g,大黄9 g,甘草6 g,每日1剂,常规水煎2次,分早晚2次空腹温服。

两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于治疗前后分别取两组患者外周静脉血,离心后取上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 G(immunoglobulin G, IgG)、免疫球蛋白 M(immunoglobulin M, IgM)和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 IgA)]的水平变化;于治疗前后分别取两组患者宫颈分泌物,加入无菌生理盐水后离心取上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宫颈分泌物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ecretory immunoglobulin A,SlgA)和干扰素-γ (interferon-γ, IFN-γ)的水平变化;记录治疗过程中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结束后3个月记录两组患者复发率。

3.2 疗效标准[7]

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病原菌检测CT或UU结果为阴性。

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病原菌检测CT或UU趋于阴性。

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减轻,病原菌检测CT或UU未转阴。

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病原菌检测CT或UU未转阴。

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 94.0%,对照组为 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3.4.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清中 IgG、IgM和 Ig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中IgG、IgM和IgA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s, g/L)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

3.4.3 两组治疗前后宫颈分泌物中 SlgA和 IFN-γ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宫颈分泌物中 SlgA和 IFN-γ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宫颈分泌物中SlgA和IFN-γ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宫颈分泌物中SlgA和IFN-γ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宫颈分泌物中SlgA和IFN-γ水平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SlgA(mg/L) IFN-γ(ng/L)研究组 50 治疗前 36.75±7.09 88.65±17.58治疗后 55.23±10.691)2) 122.06±23.811)2)对照组 50 治疗前 35.04±6.15 85.33±14.29治疗后 46.72±9.211) 99.45±12.101)

3.5 两组病原菌转阴率和复发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研究组CT+UU转阴率为92.0%,对照组CT+UU转阴率为74.0%;治疗后3个月,研究组复发率为6.0%,对照组复发率为22.0%;研究组病原菌转阴率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病原菌转阴率和复发率比较 (%)

3.6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治疗过程中,部分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胃肠胀气、头痛症状,采取对症治疗后均有所缓解,未影响治疗。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对照组为12.0%,研究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5。

表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例)

4 讨论

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是一种常见性传播性疾病(STD),临床发病率已超过淋病,居中国 STD患病率首位[8]。NGU发病初期症状和体征均不明显,一些患者长期呈现携菌状态,且具有传播快、病情迁延等特点,为其早期诊治带来一定困难[9]。女性NGU可累及生殖道,引起阴道炎、宫颈炎等生殖系统炎性病变,妊娠期妇女合并NGU则可通过宫内感染造成早产、自然流产及死胎等后果[10-11]。目前临床针对该病主要采用美国疾控中心所推荐的口服抗生素治疗[12-14],然而随着耐药菌株的出现,抗生素对NGU的疗效逐渐降低,且存在不良反应多、复发率高的问题[15]。中医学从整体出发,在NGU的临床治疗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具有安全性高、远期疗效好的优势[16-17]。

NGU可归属于中医学“淋病”的范畴,病位在下焦,发病与脾、肾二脏密切相关,病机总属虚实夹杂,因外感秽浊之邪,湿热渗结膀胱,湿热邪气久留而化火,耗伤肾阴,使脾肾虚损,膀胱气化不利而致病[18]。黄芪八正散为八正散基础上加黄芪、山药而成,具有补益脾肾、清热利尿之效[19]。方中黄芪甘温,健脾益气,消肿利水,配以山药补脾益肾,可防八正散苦寒太过,使邪祛而不伤正;扁蓄、木通、瞿麦、车前子、滑石清热利尿通淋,使湿热邪气从小便而出;配合栀子以清利三焦,大黄以解毒泻火,导热下行,甘草以缓急和中止痛。诸药配合,使膀胱气化功能恢复,肾气鼓舞,水道通调则诸症自愈。现代药理研究[20-23]证实,黄芪具有消炎、利尿、镇痛等功效,黄芪、山药、甘草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木通、车前子等清热利尿药物具有明显的抑菌活性。大黄等活血化瘀药物具有抗感染,改善微循环,抑制炎症等作用。

现代研究[24-27]报道,针刺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调节作用,通过补益机体正气,使正气存于内而外邪不可干,还可抑制炎症局部血管通透性的升高,增加机体的抗炎修复能力。本研究选取NGU女性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针刺配合黄芪八正散疗法进行治疗,选穴以任脉之中极、关元及足太阴、足少阴、足厥阴三经之交会穴三阴交为主,根据临床兼症的不同配以太溪、足三里、太冲等,诸穴共奏清利湿热、培补肾元之功。针刺配合黄芪八正散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口服阿奇霉素治疗,提示针刺配合黄芪八正散治疗的疗效明显优于阿奇霉素治疗。本研究选择对象均为 CT和UU感染及两种病原体合并感染的女性NGU患者,经针刺配合黄芪八正散治疗1个月的转阴率及3个月的复发率均优于口服阿奇霉素治疗,提示其能够有效清除病原菌感染并降低复发感染概率,在 NGU防治上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NGU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及生殖道黏膜局部免疫在抵抗病原体感染中具有关键作用,免疫球蛋白水平的下降可促使病原体吸附于生殖系统黏膜上皮[28-31]。正常的生殖系统黏膜可通过生成和分泌大量SlgA、IFN-γ以抑制致病微生物感染和增殖,其水平的降低是导致 NGU持续感染的重要因素[32-33]。本试验结果可见,经针刺配合黄芪八正散治疗后,NGU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及宫颈分泌物中SlgA和IFN-γ的水平均得到有效提升,提示针刺配合黄芪八正散治疗有助于提高 NGU患者机体体液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从而使病原菌感染彻底清除。阿奇霉素在用药期间可造成胃肠道紊乱、头晕头痛等不良反应[34-37]。本研究发现,采用阿奇霉素治疗患者疗程中出现恶心呕吐、胃肠胀气和头痛,而针刺配合黄芪八正散治疗患者的不良反应率较应用阿奇霉素者明显降低,提示针刺配合黄芪八正散治疗女性NGU安全性良好。

综上所述,针刺配合黄芪八正散治疗对女性 NGU患者疗效明显,可有效清除患者病原菌感染,降低疾病复发率,改善血清和生殖道局部免疫球蛋白及免疫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良好。

猜你喜欢

阿奇病原菌黄芪
“补气之王”黄芪,你吃对了吗?
杧果采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力研究
多重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6种常见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
阿奇霉素在小儿百日咳的应用
黄芪是个宝
阿奇,出发
带鱼黄芪汤缓解胃下垂
儿科临床应用中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的探讨
盆腔炎性疾病病原菌的分布特征与治疗探讨
2013年医院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