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扩招社会生源学情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
——以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IT类专业为例

2022-11-23沈燕芬熊国华车伟坚黄洪标

科技风 2022年31期
关键词:任课教师生源学情

沈燕芬 熊国华 车伟坚 黄洪标

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广州 510440

2019年和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百万扩招”举措,连续三年扩招规模达到300万人[1-2],高职教育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扩招生源由单一的传统应届生源,延展至应届高中毕业生、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多元的应届生源与社会生源并举[1]。社会生源改变了高职院校的生源结构,其年龄阶段、成长背景、从业经历、认知特点等与传统生源有明显差异,也增加了高职教育教学的复杂性,给广大高等职业教育从业者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百万扩招背景下,为落实教育部在《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中提出的“标准不降、模式多元、学制灵活”原则,走高质量扩招之路[3],高职院校有必要按照因材施教的基本要求,掌握社会生源群体的学情,才能在教育教学上有的放矢。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四个IT类专业软件技术、数字媒体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大数据技术均有进行社会生源招生,2020春、2020秋、2021秋合计社会生源报到入学421人。本研究通过学情调查问卷对扩招生源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了社会生源的成长背景、学习动机、学习投入度、学习有效度和学习满意度,并辅以查阅学籍系统中的生源数据、对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进行访谈,对社会生源的学情进行综合研判,并进行针对性施策。

1 编制社会生源学情调查问卷

为了解社会生源的学情,课题组编制了包含19个问题的学情调查问卷,对社招生的成长背景、学习动机、学习投入度、学习有效度、学习满意度进行调查。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形式编制程度类问题以量化学情。调查使用问卷星制作匿名在线问卷,通过微信群随机投放。调查对象为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四个IT类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技术、数字媒体技术、大数据技术)2020春季班、2020秋季班、2021秋季班三个年级社会生源,累计回收问卷97份,所有问卷为有效问卷,参与问卷调查学生占四个IT类专业社招学生的23%。为保证问卷数据的可信度,利用IBM SPSS Statistics 26对问卷量表数据进行信度检验。经检验,量表题整体的标准化信度系数Cronbachs Alpha值为0.958。信度系数的值介于0~1之间,数值越高可靠性也越高。检验结果表明,问卷数据可靠性较高,数据可用于进行一下步分析。

2 社会生源学情分析

2.1 社会生源成长背景

关于社会生源成长背景,问卷设置了六个指标,包括性别、年龄分布、入学前学历层次、工作经历、婚姻状态、生育状况等问题。具体社会生源成长背景信息详见下表。

调查样本基本信息表

2.1.1 性别比例

男性53人(54.64%),女性44人(45.36%),男性比例略高于女性,与IT类专业传统生源无悬殊差别。

2.1.2 年龄分布

20岁以下12人(12.37%),20~30岁63人(64.95%),30~40岁21人(21.65%),40岁以上1人(1.03%)。社会生源突出集中在20~30岁之间,正是青壮年,属高效劳动力主体。另通过学校学籍系统中的数据统计,四个IT类专业所有社会生源中最小学生入学年龄16岁,最大学生入学年龄45岁。这与我校其他传统专业相比,年轻化是IT类专业的特点,这与IT在国内兴起仅约30年息息相关。

2.1.3 入学前工作经历

未有工作经历8人(8.25%),1年以下17人(17.53%),1~3年35人(36.08%),3~10年30人(30.93%),10年以上7人(7.22%)。离校工作已有一定时间,对重新投入学习将带来一定困难。

2.1.4 入学前最高学历

50人(51.55%)为普通高中学历,中职/中专/职高共有41人(42.27%),有5人(5.15%)拥有大专学历。初中学历仅有1人(1.03%)。整体学历水平比较高,这和广东经济发展较好普遍受教育程度高有关,也和IT专业从业基础有一定门槛有关。

2.1.5 婚姻生育状况

已婚33人(34.02%),未婚64人(65.98%)。已育27人(27.84%),约三分之一的人已婚已育,工作、家庭双重牵绊必将影响学习时间自由度。

2.2 报读动机

在报读动机方面,为提升学历有63人(64.95%),因工作发展需要28人(28.87%),为学习知识技能6人(6.19%)。报读本专业是因为和工作内容相关的有71人(73.2%),个人感兴趣的有20人(20.62%),仅因为相对容易拿毕业证书的有4人(4.12%)。可见多数社会生源选择专业有很强的针对性,所选专业和当前就业岗位相对口,学习目标明确。

2.3 学习投入度

当问及集中统一授课时间是否到课,59人(60.82%)回答基本到课,偶尔缺课17人(17.53%),有4人(4.12%)承认仅偶尔到课。考虑到本次调查填写问卷的学生比率仅为23%,而自愿填写调查问卷的学生一般在学习、回应学业相关信息也相对比较积极,且任课教师普遍反映扩招班到课率低,可以断定实际到课情况要远低于该调查结果,该数据不能反映该群体实际整体情况。当问及不到课原因时,因工作上有事不能协调时间的有75人(77.32%),家庭有事不能协调时间的有14人(14.43%)。另有2人(2.06%)坦然承认报读只是为了取得学历证书,并不想真的投入学习。

除了统一安排的授课时间外,课余时间经常主动学习的有52人(53.61%),偶尔想学习但学不懂的有35人(36.08%),从不主动学习的有4人(4.12%)。离开学校工作一段时间再次成为学生,且年龄偏大,课堂学习的连续性已被打断,对重新投入学习状态存在一定困难,为情理之中,和预期相吻合。

2.4 学习有效度

72人(74.23%)表示集中统一授课时能认真听课且学得进去,11人(11.34%)认真听课但学不会,9人(9.28%)想认真听课但不能集中注意力。对于课后作业,84人(86.6%)表示能够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这个数据看起来相当不错,但需注意到本次调查的样本存在偏差,即本次调查相当于班主任布置的一个非强制性作业,样本即为愿意交作业人群,占潜在调查对象总人数23%。另77%未填写问卷的社会生源相对来说提交作业率相对较低。因此实际社会生涯整体能按时按质完成作业的占比要比86.6%低得多。3人(3.09%)坦言不能独立完成作业,4人(4.12%)自己不会做但也找不到人讨论或抄作业。

2.5 学习满意度

当问及对课程教学、任课教师、教学点、学校的满意度时,满意率高达98.97%(非常满意50.52%+比较满意24.74%+满意23.71%),仅有1人(1.03%)选择不满意。当问及对教学点和学校的意见时,78人(80.41%)没有填写,填写的19人(19.59%)中,15人(15.46%)表示满意、没有建议,4人(4.12%)填写建议分别为:“加强学校宣传力度”“了解学生兴趣爱好”“积极举办一些教学活动,让学习更加深刻”“希望老师能回下信息,很多老师都不回信息”。可见学校对扩招各项相关工作的落实与管理得到社会生源的普遍认同。

3 访谈社会生源班主任和任课教师

课题组与四个IT类专业各扩招班级班主任、任课教师访谈。班主任们普遍表示,相对于传统在校生,社会生源学生因工作日需上班,非工作时间段仍有加班或处理家庭事务,普遍难以及时回应班主任各种管理上的通知及要求。从访谈中得知,部分任课教师有针对社会生源班级制订有别于传统班级的授课内容及进度计划,以适应社会生源的学习基础,也有部分教师表示,与传统班级并行授课,讲授一样的内容,但社会生源班级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4 问题与对策

4.1 按需施教,分类编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的《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指出,针对应届与非应届、就业与未就业、不同年龄段等生源多样化特点,分类编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3]。我校各专业均按要求针对不同生源类型分类编制不同的培养方案。然而在实践中发现,各类培养方案同质性非常强,并未能切实依据社会生源群体的具体成长背景和学习需求做到差异性、针对性设计。

4.2 加强教师培训,坚持因材施教

社会生源因离开学校一段时间,且大多数年龄偏大,具备成人教育的特点。社会生源相较传统高职学生在解决问题和学习过程中更具备独立性和自主性。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是“异卵双胞胎”,两者有交叉重叠部分,但并非等同,不能将职业教育的体系直接嫁接到成人教育上去,只能部分借鉴,并内化为适应成人教育的职业教育理念[4]。而目前高职院校专职教师普遍并未接受过成人教育理论的系统学习,缺乏针对成人教育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各高职院校应针对有社会生源教学任务的教师进行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的相关培训。在社会生源班级,可推广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项目化教学、情境教学等。

4.3 创新教学模式,支持灵活安排学习时间

社会生源受工作、家庭事务双重制约,即使把课程安排在周末或晚上,仍有部分学生无法到课。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注重在线教学资源建设,使未到课学生有机会补学。实践发现,“SPOC异步教学+集中统一授课”混合教学模式,非常适合社会生源班级授课。为最大限度保障教学活动及教学质量,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IT类专业所有核心课程均已建有在线教学资源,各专业的教学均已能做到线下教学、线上教学、线上线下同步教学各种模式灵活切换,极力保障每位身处校内外学生的出勤机会。

4.4 提高思想认识,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高职扩招为社会人员提供学习的平台和机会,但接受高职教育不是为了获取学历,而是通过真才实学提升竞争力、提高就业质量,要想真正拥有一技之长并在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占据有利条件,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学习技术技能。教育部办公厅在《关于做好扩招后高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针对扩招生源的教育教学,要“坚持标准不降”“坚持宽进严出、严把毕业关口”[5]。针对社会生源,应在入学之初进行思想教育,并把基于职业性的道德教育和基于社会性的品格提升有机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当中,做好课程思政。

结语

百万扩招推动了高职教育教学进入规模化、质量化的发展阶段[6]。广大高职教育从业者应主动适应不同生源类型的特点和需求,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保障社会生源培养质量。

猜你喜欢

任课教师生源学情
习作教学,依“规定”还是据“学情”?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学情分析有效服务教学的实践探究
两类生源高职生的比较及对教育教学的启示①
论高职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协作与沟通
浅谈任课教师对学生的管理
跨省生源调控
要善于树立任课教师的威信
班级管理中任课教师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