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涉老诈骗套路解析
2022-11-23
近年,我国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高龄人群日益壮大。他们往往有这样的特点:有一定积蓄,但适应互联网时代的生活方式较慢,且对亲人的陪伴、健康长寿有强烈渴望。不法分子抓住这些特点,精心设计诈骗套路,将罪恶之手伸向老年群体。
保健品骗局
在涉老诈骗中,保健品诈骗占比非常大。“医学专家针对个人情况问诊荐药”“20 年之内血糖不反弹”“参观保健品公司还免费送牛奶”……不法分子充分利用了老年人对健康的渴望,对他们进行精准诈骗。
5 月,深圳南山警方雷霆出击,捣毁一个以售卖“保健品”为幌子专骗老年人群体的犯罪团伙窝点,抓获犯罪嫌疑人9 名,缴获POS 机等作案工具一批。据不完全统计,数百名老人购买了这些“神奇”的产品,人均花费数万元。
“鸡蛋、大米免费送,购买‘保健品’还能返现,听保健讲座,快点来哦。”“阿姨,我们专门做老年人服务的,最近有一套‘能力服’,里面含珍珠蛋白粉,对睡眠特别好。”“我们和中科院研发了量子理疗服,能打开血液微循环,还能保护心脏。您过来我们就为您免费体检。”从有各种神奇“功效”的生活日用百货到“包治百病”的“保健品”,只有想不到,没有这伙人不敢编的功效。今年年初,刘女士和朋友在南山区某酒楼参加讲座,现场工作人员不断向其及参加活动的老年人推销“保健品”,并声称交钱后还会返还现金和免费赠送礼品。
在热烈的气氛渲染下,刘女士和朋友当场各交了5000 元。“当时有50 多人参加,基本都是老人家,我看大部分都花钱买了也没想那么多,感觉确实划算也就交了钱。”刘女士回忆道,回家后越琢磨越不对劲,在子女的提醒下,觉得上当被骗,于是赶紧前往深圳市公安局南山分局南头派出所报警求助。
接警后,南山警方立即组织警力开展侦查工作。通过深入研判和走访调查,一个以售卖“保健品”为幌子专门诈骗老年人的犯罪团伙逐步浮出水面。在摸清该诈骗团伙的人员分工、活动规律和藏身窝点后,南山警方火速出击,开展收网行动,于5 月6 日18 时许,在深圳市罗湖区某出租屋将陈某炜等9 名诈骗嫌疑人抓获,打掉这一专门诈骗老年人的犯罪团伙,当场缴获POS 机和“保健品”等作案工具一批。
据主要犯罪嫌疑人陈某炜供述,公司有明确分工,有让员工专门打电话联系老人,谎称自己是老年人关爱中心或羊奶销售公司的员工,打着免费送鸡蛋、水果、大米的旗号,从而套取老年人身体状况;还有人负责活动策划,租用专门场地向老年人宣传和售卖“保健品”“治疗药品”等,虚构产品功效,对老年人实施诈骗。同时,为博取老年人的信任,诈骗团伙还谎称针对老年人用户邀请“权威医生”宣讲养生知识,并免费提供体检。之后,他们以虚假体检报告谎称老年人患有疾病,夸大老年人患有青光眼、白内障,高血压等病症情况,并声称该公司销售的“保健品”有“神奇”的偏方疗效,借此诱导老年人高价购买毫无治疗功效的“保健品”。
这伙人于2021 年3 月注册公司开始以各种名目包装策划“助老活动”,看似贴心的背后都是为了兜售价格不菲的产品。而这些动辄上万的产品其实成本不过几十元。在警方缴获的“话术本”上明确写着“产品进价要最便宜的”。尽管犯罪团伙已经落网,但很多老人至今仍不知自己高价买的“保健品”其实只是普通糖果。
投资理财骗局
“养老产业”诈骗上万人7.6 亿
豪华的住宿大楼、24 小时贴身服务、政府的“重点项目”……只要投入2 万到15 万元不等,就能入住老年公寓,获得固定返利,并可享受异地养老、保健养生、康复服务。然而,这一切,最后都成了骗局。
5 月23 日,湘潭市中院对外公布一起养老诈骗典型案件。案件中,由于轻信他人投资“养老产业”,10267 人被骗了7.6 亿余元。
2018 年7 月28 日,老袁将一生积蓄10 万元全部投入湖南某养老产业有限公司,购买至尊卡签订养老服务合同。按照合同,他本可以领取26000元的消费补贴,但只领了一次6500 元,公司就关闭了。老袁欲哭无泪,“我的养老依靠没有了。”
湘潭县某老年事业有限公司于2011 年11 月30 日注册成立后,彭某某(已死亡)于2013 年10 月收购该公司,彭某某占股60%,其两个女儿彭某一、彭某二各占股20%。之后,彭某某于2015 年4 月20 日又成立湖南某养老产业有限公司,下设28 家关联公司。
2013 年7 月至2019 年11 月期间,湘潭县某老年事业有限公司、湖南某养老产业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分公司在未取得中国银保监会《金融许可证》的情况下,借投资养老公寓服务产业为名,通过在社会上发放宣传单、会议营销、组织参观老年公寓、体验入住等手段,以年支付9%—13% 消费补贴为诱饵,与客户签订养老服务协议,承诺到期返本付息。
据查,彭某一主要负责营销政策制定,定期召开会议向市场部下达吸收资金的业务以及财务部收支审核。彭某二负责公司员工提成金额的发放、工程项目款项的发放等。湖南某养老产业有限公司为吸收资金专设市场部,负责具体推广宣传养老公寓项目,执行吸收资金的营销政策,仅在湘潭就设置了9 个业务部。
经法院查实,湖南某养老产业有限公司共向不特定社会公众(主要为老年人)吸收公众存款共计76889.51 万元。其中,偿付集资金额共计20333.93 万元,未兑付本金余额共计56555.58万元,涉及集资债权人共计10267 人。
2019 年4 月开始,彭某一、彭某二在明知湖南某养老产业有限公司资金链断裂、无法支付业务员提成、出现大量集资人要求返本付息的情况下,明知没有归还能力仍然继续吸收公众存款进行非法集资,数额共计4189.4 万元。
法院审理认为,彭某一、彭某二伙同刘某某、王某某、周某等21 人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律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数额巨大,其行为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彭某一、彭某二在明知没有归还能力仍然继续吸收公众存款进行非法集资,其行为构成集资诈骗罪。
2021 年9 月,岳塘区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被告人彭某一、彭某二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集资诈骗罪,分别获刑19 年、17 年,并处罚金90 万元、80 万元,并责令两被告对未兑付资金承担连带退赔责任。被告人刘某某、王某某、周某等21 人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获刑4 年至2 年不等,并处20 万元至5 万元不等罚金,并责令21 名被告对未兑付资金承担连带退赔责任。2021 年10 月29 日,湘潭市中院二审维持一审判决。
养老为名实施非法集资的三大特点
其一,收取会员费、保证金,承诺还本付息或者给付回报;其二,销售产品会员卡、优惠卡,让老人存入一定资金,还承诺在不能入住的情况下,按预存金额的一定比例返还本金和高额利息;其三,打着投资养老公寓、养老基地、养老建设项目等名义,以返本销售、售后包租、约定回购等方式非法吸收公众资金。
老年人投资理财之前,一定要先向子女以及民政、市场监管、金融等有关部门咨询,不要轻信他人。如果发现涉嫌非法集资的养老机构,要毫不犹豫、第一时间向民政、市场监督或公安等部门举报。
“以房养老”套路贷
近年来,不少骗子瞄准了老年人的房子,推出“以房养老”项目。骗子们忽悠老人抵押房产贷款,将贷到的钱用于购买“高收益”的“理财项目”。前期老人还能获得收益,而后骗子卷钱跑路,房子也被强制过户,老人钱房两空。
最高人民法院在2021 年2 月发布的《老年人权益保护十大典型案例》中指出,此类“套路贷”难以根除的原因之一,是骗子利用老年人性格特点及寻求投、融资渠道的迫切心理,披上“迷惑外套”变装成“以房养老”理财项目,诱骗老人。
2017 年,北京卢女士被熟识的朋友拉去参加北京中安民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安民生”)的活动时,了解到这个以房养老项目的。当时中安民生宣传的是,她的房产在中安民生抵押会比别的公司能抵押出更多资金,资金交给中安民生后,中安民生按照年息4% 到6%,每月固定向老人支付养老金。
根据与中安民生签订的合同,卢女士在将自己的房子300 万抵押后,每月可领取养老金12500 元。
为了让老人们深信不疑,中安民生还安排老人与北京鼎驰汇鑫投资担保公司签订了一份担保合同。实际上,这个保险公司就是纯粹一个空壳公司。
为了吸引老人前来投资,中安民生时常组织各种大型宣讲活动,有时规模达到上千人。中安民生曾在昌平、海淀、怀柔、通州、平谷、河北燕郊开设八家相同规模的一站式服务大厅,养老服务基本辐射北京。在宣传时,中安民生表示“以房养老”抵押可以随时退出。
中安民生何以能取信于这么多老年人?卢女士表示,中安民生在各种宣传中借用了国家的“以房养老”政策,打着民政部、全国老龄委、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等的名义,对他们实施了欺骗。
直到贷款公司拿着《房产抵押合同》上门催债,老人们才意识到,中安民生是把房子抵押给各种小贷公司了,他们拿走了房子抵押后的款项,而给老人留下的是数百万贷款,且年息高达24%。
今年3 月,感觉受骗的老人们开始向公安机关报案。根据群众报案,北京海淀警方对此案立案侦查,并刑事拘留了88 名犯罪嫌疑人。目前,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正在对此案进一步侦办。
“以房养老”套路贷的一般流程
骗子们最常采用的是借“以房养老”之名实施“套路贷”等违法犯罪行为。“以房养老”套路贷诈骗导致参与其中的老人不仅没拿到养老金,还失去房子。
“以房养老”套路贷运作流程通常为:老年人将自己的房屋抵押给理财机构介绍的出资方,并与出资方签订借款合同,然后将所借资金投资理财机构的以房养老项目获取理财收益作为养老金,理财机构再向出资方支付利息。
在这一过程中,老年人委托理财机构的工作人员代为办理房屋出售和抵押登记手续,经公证的抵押合同赋予合同强制执行力。由于理财机构汇集的大量资金脱离监管,被挪作他用后,很可能导致理财机构资金链断裂、无法代为还款,出资方此时申请强制执行老年人所抵押的房屋,导致老年人的房屋被强制执行。
“以房养老”套路贷的五大特征
一是存在复杂的合同架构,如借款合同、抵押合同、委托合同、代为还款合同、养老服务协议等等,形成法律闭环,老年人难以具备相应的专业判断能力。
二是实施套路贷的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经常夸大宣传、宣称自己有官方合作背景,获取老年人的信赖。
三是经营者经常安排其工作人员作为代为办理房屋出售或者抵押登记手续等全套事务的受托人甚至出资方。
四是套路贷所涉及受害人人数多、金额大,形成脱离监管的巨额“资金池”,常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等刑事犯罪。
五是需要通过穿透式审判理念,结合证据链,透过现象看清套路贷的本质,认定恶意串通合同无效、以欺诈方式订立的合同可撤销,或者老年人不具备交易意思表示而合同不成立等。
正规的“以房养老”是保险而非理财
针对养老难题,原保监会2014 年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4 个城市开展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以下简称“以房养老”)试点。2017 年,试点扩至全国。
“以房养老”主要是指老年人将住房反向抵押给保险公司,从而每月领取一定数额的养老保险金,这为名下有房产、手中无现金的老年人提供了一种养老思路,帮助老年人获得“养老钱”。
这种保险的商业逻辑是:老人将房屋抵押给保险公司,保险公司按月给老人钱,老人去世后,保险公司对房屋进行清算。这是一种保险产品,而不是投资、理财产品。但“以房养老保险”被口口相传为“以房养老”,从而使人们产生曲解。
一些不法分子对“以房养老”进行各种曲解、演绎,有的甚至打着国家政策的旗号,拉大旗作虎皮,以权威机构名义蒙骗老人。但实际上,他们所谓的“以房养老”和国家鼓励的“以房养老”,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正规的“以房养老”只是一种保险产品,由专业的保险机构经营。在办理过程中,不会出现借款合同、房屋买卖合同、理财合同。而且,房屋所有权始终归老人所有,保险公司只要抵押权,老人身故后保险公司方可处置房屋。
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的投保人并没有向保险人事先支付保费,而是直接根据合同约定从保险公司那里领取养老年金。其抵押的住房是为投保人的“应交养老保险费”向保险人作担保的。保险合同的投保人可以随时解除保险合同,但应缴纳已领取的养老年金。
老年人在涉及到相关项目时,要注意什么?首先,老年人在“以房养老”相关合同书上签名、按指印时要慎重,应寻求专业人士帮助辨析合同内容,透过合同迷雾识别抵制套路贷。
其次,套路贷下的借款合同通常会约定远高于商业银行贷款的利息。
再次,对于低风险甚至无风险、高收益的养老投资项目,要提高警惕,理解其商业逻辑。
婚恋骗局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不少老年人也成为“低头族”。其中不少老人希望通过社交软件、短视频平台找到另一半。而不法分子巧妙利用了这种心理,炮制出一个个交友骗局。
短视频里的主播们成为老人们迷恋的对象——屏幕中的他们对老人嘘寒问暖、关怀备至,让老人相信,自己在短视频平台遇到了“爱情”。
前有60 岁女粉丝称和“靳东”谈恋爱,后有80 多岁奶奶瞒着家人从上海飞到北京,只为和“靳东”见上一面。而她们口中的“靳东”实际上是借着靳东的名头招摇撞骗的营销号。
即使假靳东账号被封,仍有不少老人沉浸在虚假的爱情之中,为“弟弟”刷礼物、买商品,支持“弟弟”事业,甚至有部分老人被引流至外部平台打钱。
5 月,江苏省兴化市法院审理完结一起诈骗案,钱某假扮成女性,以微信交友为幌子,一个人分饰两角,编造各种理由,骗取八旬老人12 万余元。最终,钱某以诈骗罪定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三年十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4 万元。
2019 年1 月份,八旬独居老人戴大爷微信里收到了一条好友添加申请,戴大爷随手通过了申请。
“我叫晓雅,今年23 岁,在超市上班,很高兴认识你!”看着微信上对方发来的精修自拍照、自拍视频,戴大爷对晓雅的身份深信不疑。
聊了几天后,两人渐渐熟络起来,而她的要求也逐渐多了起来,不停地以各种理由向戴大爷索要红包。对此,戴大爷总是出手大方,经常发送几十到几百元不等的红包。
8 月份,戴大爷拜托“晓雅”帮忙介绍可以“奔现”的女性。“晓雅”随即把好姐妹“张庭”的微信号推送给了戴大爷。
随着聊天的深入,戴大爷发现,“张庭”对自己嘘寒问暖、贴心关怀,和自己十分投缘。他暗自庆幸自己在年迈之时还能找到满意的另一半。
之后几个月里“晓雅”“张庭”两姐妹经常以“没钱回老家”“差钱被人逼债”“没钱续房租”等理由向戴大爷借钱,并发来视频、照片佐证。戴大爷不疑有诈,陆陆续续转给两人10 多万元。而对于戴大爷的见面及视频请求,对方都以各种理由拒绝了。
随着“晓雅”“张庭”不断索要和借款,戴大爷的积蓄越来越少,这让他很不踏实,多次要求两人还钱。而她们虽然口口声声答应还钱,却找来各种理由继续推托。2021 年2 月份,无奈的戴大爷在子女的陪同下报了警。
公安机关经过侦查,很快锁定了犯罪嫌疑人,在戴大爷报案的第二天,警方就在一处出租屋里抓获了犯罪嫌疑人钱某。
到案后,钱某供述,为了偿还高利贷,他把从网络上搜索到的美女图片设为头像,伪装成女性,寻找作案对象。与戴大爷交流了一段时间后,他发现对方出手大方,就想方设法哄骗钱财。当戴大爷流露出想找女性交朋友的想法后,他立刻重新注册了微信,推荐给戴大爷,并以“张庭”的身份每日与戴大爷聊天,并编造各种理由向戴大爷索要钱财。
得知网聊了两年的“美女”好友竟是个满脸胡茬的大男人,戴大爷彻底傻了眼。而被骗去的十几万元都已经被钱某开销、赌博和打赏主播花掉了。
婚恋骗局是借婚恋为名实施诈骗,以丧偶、子女又不在身边的独居老人为目标,利用老年人辨识能力不强、同时又“迫切寻找爱情”的心理,骗取老年人信任后,实施诈骗。
虚拟世界真假难辨,老年人网络交友要更加谨慎,不要随意添加陌生人的好友申请。遇到聊得来的好友,只要涉及钱款,一定要多加小心,多和子女亲友商量,千万别因为和网友谈得来就麻痹大意,若感觉被骗,一定要收集证据,及时报警。
低价旅游骗局
随着经济的发展,老年人对于外出游玩的热情不断高涨,各大热门旅游景点经常能看到老年旅行团的身影。但也有不少黑心旅行社为老年人旅游悄悄“设套”,有些营销人员打着旅游的旗号,实际是为了推销房子、高价卖保健品。
百元旅游看房团
一些房地产商和机构推出百元看房的营销活动。一般只要交100 块钱就能参团去跨省旅游,且享受2—3天食宿。说是旅游,实际就是组团去看房。期间,工作人员会不断地向老年人推销房子,往往会用价格优惠、配套设施好、机会难得等说辞引导老年人购房。
这种看房团很多都存在诱导消费、无法办理房产证、配套不完善等问题。老年人如果遇到这样的事情,一定要搞清楚,组织旅游的机构是否是正规的旅游公司。购买房子的时候更加要慎重,千万不能轻信销售人员的说辞而冲动决定。
打着旅游的幌子卖保健品
健康是老年人最关心的话题。人一上60 岁,身体各方面机能下降,本能的生存欲望让老年人想尽办法延长自己的寿命。于是一群打着为老年人健康保驾护航的旅游团应运而生。这种旅游团一般是以低价旅游为幌子,将老年人聚集起来,宣称会有参观养生基地、免费体检、健康讲座等项目。到了目的地之后,一开始工作人员会特别热心地带着参观景点,期间会在聊天过程中套取老年人的情况,如经济状况、身体情况及子女收入等。然后,就开始安排欢迎晚会,会上播放一些主办方的宣传片,让大家唱歌跳舞做游戏,拉近彼此距离。之后,会有所谓的专家讲一些健康知识、推荐产品。最后,组织体检,在讲解体检报告时故意夸大病情,并强调售卖的产品对治疗这些病症非常有效。
保健品不是药品,不能起到治病的作用。且这种场合下出售的所谓保健品很大可能性是三无产品。所以,老年人在购买之前,首先确认是否有生产日期、生产厂家及质量合格证。另外,食品药品还可以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查询相关产品是否登记。要保留好购买产品的相关票据和凭证,如果买到假冒伪劣产品一定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投诉。
充值会员免费旅游
曾有某旅游公司声称赔本促销,交纳1000 元会费成为会员,即可领取一双价值数百元的旅游鞋,还能免费参加三亚或西双版纳旅游一次。二百余名老人共缴费20 余万后,等到的不是免费旅游,而是公司人去楼空。
这类诈骗,往往并非一开始就收割,而是放长线钓大鱼。首先利用免费的奖品吸引老年人。第二步,向老人们收取一笔数额很小的会费,并在老人们入会后,赠送价值较高的物品,组织免费旅游,还会把小额会费退还给老年人。第三步,在取得老人们的信任之后,以升级会员的名义,要求缴纳数额较大的会费,然后卷款逃跑。
遇到这种免费旅游的好事,建议多观察一段时间。首先,在交钱之前,记得查看该公司是否持有旅游行政部门颁发的《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和工商部门核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等资质材料。其次,多问问周围商户,或者自己看一看这家公司的经营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