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文明视域中的环境教育制度分析

2022-11-23许思奇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2年7期
关键词:生态环境工作

许思奇

(广州市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广东 广州 510000)

为了构建一个文明的生态环境,要从多个方面加强环境教育,科学合理的环境教育制度是保证环境教育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与此同时,通过有效的环境教育还能够进一步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为我国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提供可靠的保障。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环境方面逐渐表现出的污染、破坏、失衡等问题,公众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世界环保组织也向全社会提出了倡导,倡导全民加强环境保护及环境治理[1]。从大的方向上来看,环境教育及环境保护受到了现社会居民的高度关注。特别是教育行业,环境教育逐渐成了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增强全民环保意识的重要载体,各高校也逐步纳入了环境教育方面的课程。

1 环境教育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基础

环境教育是通过教育的方式让受教育者正确的认识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转变受教育者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思想。比如早在多年前,恩格斯明确指出,人类是属于自然界并且与自然界共存的。这一观点准确的传导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人归属于自然界,所以人类也是自然界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其中最为主要的一个观点就是人离开自然界以后就无法生存,所以是人离不开自然界,人并步能够对自然的发展状况进行主导。所以要采用这一观点加强对受教育者的环境教育,进一步端正受教育者的态度,使其能够正确的认识到人是依附于自然界的。受教育者在使用环境自然的过程中,就会对自然界保持一颗感恩和敬畏的心,才能够更加重视自然资源,通过多种方式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从而更加爱护我们的自然环境。

2 生态文明思想对环境教育提出的要求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要加强对生态文明的建设,尤其指出,我国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要想达到文明兴,首先要生态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思想也是习近平主席引领我们走向新时代,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举措,对促进我国经济走上绿色发展的道路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习近平主席就不断提出了运用生态学中的生态平衡思维解决破坏自然环境的实践,提出了林业对生态以及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强调了工业的发展要在林业发展的基础上进行以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并逐步提出了绿色产业、绿色制造、循环经济、清洁能源等理念,直到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对促进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生活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在发展的同时实现碧水蓝天、鸟语花香。

3 环境教育制度建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 忽略了环境教育制度的合理性

目前,我国环境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比较少,维持环境教育机制运行的文件以政策和纲领为主。同时由于地区不同,地方政府部门受教育程度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所制定的环境教育政策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部分地区甚至忽略了环境教育制度的合理性,导致环境教育制度方面的创新难度比较大。

3.2 政府在环境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环境教育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出发,目前我国环境教育工作主要由政府主导、学校执行,社会组织的实质性参与比较少,可能是受到社会政府全能主义思想的影响,政府部门出现了大包大揽,在环境教育工作方面依然享有主导权。但是我们在进行深入地分析后发现,社会组织的参与一方面能够有效丰富环境教育的形式,另一方面还能加深社会人士对环境教育的直观感受。

3.3 环境教育管理模式转型难度较大

环境教育工作需要多个部门的共同配合,但是目前我国环境教育管理模式比较传统单一,与生态文明领域所赋予的环境教育的意义出现了极大的偏差,创新教育模式也受到了多个政府部门的制约,忽略了当地的社会环境、经济发展的水平。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环境教育管理工作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资源明显增加,当缺乏相关的资金支持时就无法解决现存的矛盾,导致环境教育机制发展空间缩小。

3.4 环境教育相关利益群体之间缺乏互动

环境教育管理的过程中,社会组织、政府以及学校均应该明确自身定位,准确分析环境教育的利益点,充分的调动起各组织结构的主观能动性。学校在环境教育工作中所承担的负担较多,在环境教育制度推广方面缺乏积极性,社会组织中则包括了一些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以及其他社会公益组织,公益组织的经费比较少,很难切实参与到环境教育工作中。还有一些企业在环境教育工作中,缺乏对经济以及科技等的认知,导致缺少主观能动性。各利益群体之间缺乏互动性,无法满足多方利益的平衡。

4 建立环境教育制度的具体措施

4.1 将环境教育纳入法律体系中

首先应该将环境教育纳入法律体系中,通过环境教育,将其分层级、有秩序地纳入到法律体系中,保证要有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的支撑。将环境教育纳入学生的全面发展过程中,比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5条和第6条中加入环境教育,从法律层面上将环境教育纳入到教育事业中。各地区也要结合自身具体情况制定出与当地经济水平发展情况、教育水平等相适应的环境教育政策,政策中需要明确注明各主体的权利以及义务,保证责任明确,同时还要保证各制度的可行性[2]。保证所建立的环境教育制度落到实处,与此同时,政府相关部门还要赋予学校以及社会组织一定的权利,为其提供一定的空间,进一步增强学校及社会组织在环境教育工作方面的主观能动性,让学校及社会组织能够共同参与环境教育制度的建设,并能够为社会组织、学校等参与环境教育赢得更多的话语权,帮助学校在具体的教学事务中能够适度的进行环境教育教学工作。另外,政府相关部门还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以及一些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规范性文件中充分的体现出环境教育的重要性,保证环境教育能够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

4.2 明确环境教育中不同主体的定位

实施环境教育的管理机制,其主体包括学校、企业、社会组织、政府机构以及其他一些公众性机构等,环境教育工作中的角色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特征。为了保证每一个主体都能够明确自身职责,找准自身定位,首先需要政府部门提供制度性的保障,并在环境教育工作中加强每一个工作环节的监管。比如在2019年10月,由我国教育部联合其他部门一同印发了的《关于在中小学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增强生态环境意识的通知》正式颁发,通知中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学校都要将习近平主席生态文明思想进校园工作高度重视起来,并将其落实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做好对每一项工作的部署安排,并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从这方面来看,我国政府部门在环境教育方面的角色定位主要表现为相关制度的制定及监督,而其他主体则为环境教育制度的实施者,所以说政府部门要适当的让出环境教育制度实施层面的话语权,让具体实施主体能够有权利表达自身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取得的成果,这对保障环境教育制度的科学性是非常重要的。相关企业还要及时认识到环境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对环保知识的宣传。学校也要将环境教育纳入到课堂的教学计划中,通过多种学科教学在课堂教育教学中纳入绿色发展理念、低碳、环保等方面的内容,在学生的心中植入绿色发展理念,还可以通过植树节、世界水保护日、地球保护日等一些节日,或者通过手抄报、黑板报、班会、国旗下讲话、知识竞赛、诗歌朗诵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目前我市环境教育朝全方位、社会化、立体化发展,政府部门要准确把握自身定位,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围绕市环保中心工作和局重点工作,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开展生态环保业务培训工作。如近年开展的专职环保员培训班、企业培训班、学校环境教育培训班等;二是开展送法上门活动。通过送法上门,主动将环保政策法律法规和生态环保科普知识等送到企业、社区、乡村和学校;三是推进环保设施开放,开展体验式环境教育培训工作。当前,广州市“全国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单位”共7家。各设施单位开通官网、微信参观预约功能,主动宣传推广,打破传统预约方式,打造每月“公众开放日”接受公众预约报名参观,定期向公众进行环境教育科普宣传,内容包括环境监测、垃圾分类、资源利用、大气治理、土壤修复、危废处理、水资源、污水处理净化等环保科普知识。参观群体大部分为学生团体,包括幼儿园、中小学、高等院校、香港中小学生等;其次为政府机构、科研部门、社会公众、行业协会、国际友人等,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高度认可;四是通过环境教育基地创建工作建设环境教育平台。目前,我市不同类型的省环境教育基地共有21家,包括环境监测站、污水处理厂、资源热电厂、湿地、园林等,力求以形象、直观、生动、互动的形式对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儿童进行环境科普教育,推动建立全民参与环境保护的社会行动体系,为社会提供一批形象直观、特色鲜明、功能齐全的环境宣传教育场所,增强公众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提高公众的生态环境意识及参与意识。

4.3 推进环境教育培训工作

我们在推进环境教育培训工作方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推动“环保设施开放单位”和“环境教育基地”创建。2020年再组织7家单位申报“环保设施开放单位”,除要求“环保设施开放单位”按规定组织公众参观外,我中心还要组织学校师生和社区居民参观“环保设施开放单位”;二是推进创建不同类型环境教育基地。鼓励环保工作做得好的企业申报“省环境教育基地”并指导其创建工作,丰富我市环境教育基地的类型;三是开展环境宣传教育研究工作。召开“环境教育基地”创建工作研讨会,组织专家对“环境教育基地”开展研究,促进我市“环境教育基地”向多功能、高水平发展,特别开展对环保企业创建“环境教育基地”研究,为我市企业环保工作树立典型,促进企业环保工作的开展。四是在各级各类学校开展生态环境教育。针对创建“绿色学校”工作的开展状况,以组织老师到学校讲授生态环保课程、组织学生开展生态环保活动、举办教师生态环保培训的形式在学校开展环境教育;五是利用新媒体,扩大环境教育覆盖面。将设计制作的宣传资料电子版上传至网络,制作环保公益宣传片、科普短视频、一图读懂等多种方式丰富视频内容,除了在电视台、市局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播出,还在地铁、公交、电梯间显示屏播出,扩大宣传的覆盖面。

4.4 提高环境教育制度的高效性和可行性

在环境教育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各参与主体要加强协作交流,保证环境教育制度建立方式的一致性。比如政府部门要建立专门的环境教育协作部门,对各主体之间出现的利益冲突进行有效的协调,比如环保局、教育局、财政局等部门,还要加强各主体之间信息的交互项,通过集体协商能够共同配合行动,保证各主体利益的平衡性。政府部门可以作为相关政策制定的主要单位,同时也要将其他参与主体的作用重视起来,构成一个新的管理结构[3]。比如学校可以在政府部门的主导下发挥出环境教育公共服务的职能。企业与其他社会组织应积极参与环境教育活动,成为现代环境教育治理结构的关键组成部分。除此之外,还要建立完善的评估及监督体系,目前我国环境教育管理方面评估及监督体系缺乏完善,此环节方面的力度比较薄弱,而环境教育的评估监督体系包含多个方面的内容,对教育成果的评估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要求对受教育者环境知识方面的认知进行动态性评价,通过这一评价结果对环境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所发挥出的作用进行检测,比如应用比较多的为知识竞赛、环境知识调查问卷等方式。在环境教育监督体系方面,可以引入第三方审计对环境教育的专项资金进行管理,保证环境教育专项资金使用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5 结语

总之,在依托环境教育的项目及平台来推动环境教育工作,首先要保证环境教育工作与我国国情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相符合,充分的利用现有的教育模式加强对环境教育制度的建立,同时还要保证环境教育制度的完善性、高效性和便捷性。

猜你喜欢

生态环境工作
秦药新生态之二 药好才是真的好
长抓政治生态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生态公园,四季皆景
环境清洁工
不工作,爽飞了?
漫观环境
选工作
论环境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