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管家”服务在贵州工业园区应用的探讨
2022-11-23秦玲
秦 玲
(贵州楚天环境检测咨询有限公司,贵州 贵阳 550000)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环境污染问题逐渐变得严重。伴随我国大力发展环境保护产业,“环保管家”应运而生。2016年4月,生态环境部(原环保部)出台的《关于积极发挥环境保护作用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了“环保管家”服务”[1]。随着“环保管家”理念的贯彻以及发达城市、工业园区、企业等环保管家服务模式的应用,可以看到被服务的企业、园区等环保问题的处理率提升,环保投诉率有下降趋势。“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明确提出注重质的提高,而贵州工业园区鲜有“环保管家”专业技术服务的介入,因此本文将对“环保管家”服务模式在贵州工业园区的应用进行探讨,以期为今后贵州各工业园区引进“环保管家”服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 引进“环保管家”的必要性
1.1 可提升主管部门对园区的监管力度
目前园区的环境保护工作主要包括园区环境影响评价、竣工环保验收、环保设施的运营、污染源检测等。由于园区管理人员专业技能水平有限,遇到环保问题解决困难,效率不高,导致环境主管部门不能确切了解管辖范围内企业的环保问题。通过“环保管家”的技术服务可以为园区内的环境管理匹配专业的技术人员,对污染问题进行专业的判断,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及时反馈给园区,增强园区的监管力度[2]。
1.2 可提高园区的环境管理水平
随着各行业的蓬勃发展,大部分企业已逐渐向集约、精细化方向转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通过环保政策等的学习,环保意识逐渐增强。新环保法等各项法律法规的出台与实施,在很大层面上维护了人居环境。但是在工业园区的环境管理过程中,需要工业园区匹配足够多的专业素养的工作人员,才能获得显著的成效。目前工业园区的工作人员数量普遍不足以服务于园区内企业发展的需求,同时专业技术能力不高,使得园区内环境管理工作难以推进。若引进第三方专业“环保管家”技术服务公司,可提升园区整体环保管理工作效果[3]。
1.3 营造园区公开、公正的环境保护管理环境
随着新的环保法、排放标准的颁布与实施,企业的环境保护意识逐渐增强,工业企业管理人员对于节能减排的意识也有所提升。“环保管家”第三方机构的参与使得工业园区内的环保工作能够顺利开展[4]。在环保工作中,公开公正是各个园区管委会在园区管理中必须坚守的底线。在园区引进第三方专业技术服务,可以提升园区对各个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环境监管作用。在日常服务过程中,可及时发现企业出现的环境污染问题,并及时配合园区管委会对环境污染事件进行调查。最后由生态环境管理部门发布调查结果,确保环境监管的科学性、及时性,增强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调查的公开性,确保环保管理的公正性。
2 “环保管家”服务模式及工作内容
2.1 服务模式
“环保管家”服务是一种基于智力服务的为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工业园区、企业、流域等提供环境咨询、环境监理、环保设施建设、环保运营、环境监测、环保验收等的综合服务模式,可提供全方位、一站式、可定制的环境保护服务。目前主要的模式如下:
2.1.1 契约合同模式
契约合同模式为环保管家根据合同约定内容开展工作。合同约定内容可包括对园区整体规划、布局的核查,对各个产排污企业的摸查,掌握园区内企业的环境现状。对园区内的环境管理制度、环保管理档案等资料进行核查和完善,提升园区环境管理的水平,促进园区的持续发展。
2.1.2 定制服务模式
园区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环保管家”的技术服务内容进行定制。如化工类园区,可定制园区内全面的风险隐患排查,以摸清整个园区的环境风险。如轻工业园区,可定制申请绿色园区的服务。如智能化较高的企业集聚园区,可构建智慧园区,开展智能化服务。通过定制服务切实提升园区的环境保护管理能力,提高园区内企业的环保问题解决效率。
2.1.3 时限服务模式
通过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引进环保管家,协商其服务的时限,规定在一定时限内对工业园区进行环保管家服务,如半年一次、一年一次等。
2.1.4 项目服务模式
工业园区可根据园区内实际情况来开展单个项目委托的服务模式,如委托环保管家进行园区环境风险隐患排查等。
当然,在以上传统服务模式中缺乏一定的智能化,因此在后期园区的环保管家服务中可增强智能化的服务模式,以此来更好地服务园区。通过构建企业环境管理系统,增加各个企业的基础信息,产排污信息等,将企业的在线监测设备实行联网,污染数据实现实时上传。同时匹配园区内的智能化移动监测设备,实时监控园区内各企业的排污情况,提升园区环境管理的信息化、精细化水平。
2.2 服务内容
环保管家服务工作内容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也不尽相同。如对政府部门的技术服务更侧重于政策的制定,体系的建立;对园区的服务更侧重于提升园区、环境的管理水平;对企业的服务更侧重于帮企业解决污染问题。
2.2.1 对政府部门的技术服务
迎接各类环保督查的前期准备工作;协助政府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建立环保管控的信息化平台及体系;负责日常的环保培训;进行企业环境摸底调查;协助企业建立环保档案、成立环保管理部门工作;负责日常的环保培训等。
2.2.2 对生态环境部门的技术服务
为生态环境部门提供环保管理、环境污染问题治理的方案或解决办法;可作为第三方开展园区、企业的环保巡查、核查、排查工作;可作为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单位进行技术支持,开展应急环境监测、环境损害评估、环保纠纷咨询服务等服务;可提供环保知识技能培训等服务。
2.2.3 对工业园区的技术服务
在工业园区建设前的规划设计咨询服务如规划方案、规划环评等;在园区建设过程中的环境监测、环境监理、环境咨询等服务;建成后的环保手续办理、环境治理方案等的技术咨询服务;协助园区判断拟入驻企业的符合性;对园区内产排污企业进行专业化、精细化的服务;搭建园区的智能化、信息化服务平台;可作为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单位进行技术支持,开展园区内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环境监测、环境损害评估等;可开展环保意识宣传和环保技能培训。
2.2.4 对企业的技术服务
对于还未建设的企业,可为企业提供办理立项文件及备案、编制设计方案、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开展企业所在地块的突然污染状况调查等手续文件。对于正在建设的企业,落实“三同时”服务,可为其提供施工全过程的环境监理服务及环境监测服务,在环保设施完工后,可为其提供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验收评审、验收公示、验收备案的服务工作,指导企业或帮助企业申领排污许可证。对于已建成企业,可对企业的各个生产线、构筑物等所有产排污环节进行详细的彻底排查,找出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对企业的环保管理档案进行全面的核查,找出企业仍需补办的环保手续,协助其办理该环保手续。同时可对企业的环保设施提供运营服务,使其排污可持续稳定达标,降低环境风险,控制环保运行成本。对于在园区内已搬迁企业所占的地块,可提供该地块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进行土壤环境监测,并形成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对于已经超标污染的地块,出具风险评估报告、修复方案、修复后的成效评估报告以及后期的利用规划。
2.2.5 对流域管理的技术服务
主要对流域现状进行调查及问题分析,对河流两岸一公里范围内进行风险识别及评估,提出改进措施及建议。对流域的水质现状进行采样检测,对超标河段提出整改方案。完善流域的环境风险防控措施,推行“南阳实践一河一策一图”突发水污染事件环境应急响应方案。
3 贵州工业园区的环保现状
3.1 工业园区概况
贵州省各地区共有71个工业园区。贵阳市主要工业园区包括清镇市铝工业及煤化工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等共计4个。毕节市主要工业园区有织金县工业园区、大方县循环经济工业园区、黔西北工业园区等共计12个。黔西南州主要工业园区有兴义市轻工业园区、等共计7个。遵义主要工业园区有余庆龙溪工业园区等共计18个。铜仁市主要工业园区有大兴科技工业园区等共计7个。黔东南州主要工业园区有凯里炉山工业园区等共计5个。黔南州主要工业园区有福泉磷化工等共计5个。安顺市主要有民用航空产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等共计9个园区。六盘水市主要工业园区有六枝特区木岗工业园区等共计4个。
3.2 工业园区存在的环境问题
3.2.1 园区规模较小,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
贵州省工业园区内入驻园区企业少、规模小,缺乏龙头企业引导,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截止2021年底,全省初具规模的工业园区共71个,完成工业总产值1.57万亿元。
3.2.2 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
现有贵州工业园区存在污水处理系统、配套管网建设不完善,导致生产废水进入市政生活污水处理站或散排进地表水体等情况。园区内企业的预处理设施形同虚设,未对含重金属、高浓度有机废水进行有效预处理。
3.2.3 园区的建设模式较为单一
园区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企业,无良好的多渠道融资路径,未采取滚动发展道路。一些经济开发区、产业园区虽然引进了社会化资金对园区进行规划及建设,但政府、园区、企业之间的权利、职责、义务分工不明确,责任范围划分不清晰。企业的收益模式未完全明确。属地政府的相关鼓励政策迟迟未出台实施,使企业在园区内的进一步投资受到了阻碍。
3.2.4 园区的管理体系存在混乱、不统一问题
贵州各个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多数由属地市政府、区政府、县政府独自管理。各个园区基本成立了园区管理委员会。但由于各个园区管理体系、行政级别、事业编制、行政职能不一,落实的相关政策不统一。多数园区虽然成立了园区管理委员会,但是管委会多注重招商引资,没有相关的审批权限,对于一些需要行政审批的事项,如土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仍需要向属地政府的各相关职能部门进行申请,审批层级过多,工作效率较低。同时虽成立了管委会,但缺乏环境相关的部门,多为安监等部门,环境保护能力薄弱。有的园区配备了相关的职能部门,但未匹配相关的专业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依然较低。
3.2.5 管理人才缺乏
缺乏专业综合技能较强的管理人才、缺乏完善成熟的管理体系、缺乏高效的工作流程。
4 贵州工业园区环保管家的应用
4.1 引进环保管家服务的必要性
由于省内工业园区环境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事多人少、环境管理效率较低。园区内环保问题频发,因此省内工业园区引进“环保管家”第三方专业环境技术服务能进一步提升工业园区的环境管理水平,便于地方更好的监管园区及排污企业。
4.2 服务模式的选择
基于贵州工业园区整体规模小、配套设施不完善、建设模式单一、管理体制不清晰等问题,在引进“环保管家”的服务模式要结合各个园区的实际量身选择,不能一味套用发达地区发展成熟园区的模式。比如在我国一些发达城市的成熟工业园区内几乎大部分企业都安装有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那么园区引进智能化环保管家服务模式就比较合适。而省内大部分工业园区缺乏配套设施等基础上,需要寻求更合适、急需解决现状问题的服务模式。
4.3 服务内容的定制
贵州省内工业园区体现了省内生态环境、矿产资源、特色产业等特点,因此对于不同园区的“环保管家”服务内容要进行定制,选择适合本园区产业特色的服务内容。如在一些化工聚集的工业园区,尤其是涉及环境风险隐患较多的园区,定制风险隐患排查、编制应急预案,结合园区内企业的风险物质、风险事件进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等服务内容。同时可指定管家服务公司中“环保总监”人员,使得环保管家技术服务更为专业、准确、有效。
4.4 服务费用的评估
由于“环保管家”技术服务的专业性较强,服务内容繁多,服务周期也相对较长。企业缺乏专业、准确的判断能力,往往容易以低价来签订技术服务协议,导致服务力度不够,深度不深。因此在引进“环保管家”前一定要多方对比服务费用,必要的时候请专业的第三方评估单位进行经费预算的评估,确保资金的有效合理性,保证后期服务的质量。
4.5 服务结果的考核
园区在引进“环保管家”服务后,应按照服务合同制定服务考核体系,设定考核指标,在第三方结构的服务期内进行考核打分,最终按照实际完成的服务内容、数量等完成据实结算,一方面提高服务质量,另一方面合理使用资金。
5 结论
通过对贵州省内工业园区情况的了解,对“环保管家”服务模式、工作内容的了解,探讨了“环保管家”服务在贵州省工业园区的应用。得出了在引进服务前应进行服务模式的选择、根据各园区产业特色定制服务内容,同时应对服务费用进行专业评估,并对服务结果进行考核,提升服务的质量,促进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