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污水零直排”长效管理机制优化研究

2022-11-23吴建国吴必琼张奇超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2年7期
关键词:城市污水污染源管网

吴建国,吴必琼,张奇超

(1.温州市排水有限公司,浙江 温州 325000;2.浙江中谱检测科技有限公司,浙江 温州 325000)

所谓污水零直排是指对城市生活、生产以及经营活动中产生的污水进行统一收集、截污纳管,且在经过处理达标后才能排入到外界水体的过程,这样可确保实现雨天无污水、晴天不排水。而结合污水零直排工作建立的长效机制,就是确保能长期发挥已建立的管理制度的优势,以达到全过程控污的预期目标。通常,要采取长效管理机制,应具备以下三方面的要素:即成本有效、责任主体和监管得力。

1 污水零直排建设方式

1.1 开展污染源、管网排查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要想从根本上提高污水截污纳管措施的效率,就必须对现有的污染源以及管网现状进行全面排查。但由于整个排查过程涉及的范围非常较广,工作量较大,且工作内容也比较复杂,所以应委托专业的排查团队针对城市污水管道进行测绘检查,而排查的主要内容包括现有的排水管网、污水处理厂、污染源以及附属设施。其中,污染源主要包括工业污染源、医院污染源、生活污染源、畜禽养殖污染源等。生活污染源包括废水、污水,以及能查找到的污染源头[1]。而在排查工厂产生的废水时,要求其废水在达到处理标准后才能排入到附近的水体中;市政管网排水设施主要是利用先进的测绘技术对现有的管网以及附属设施进行评估检测。在实际排查过程中,需要重点记录管网的埋藏位置、标高、管材、管径、坡度、平面结构、附属建筑物以及管网的实际特点,同时,还要针对其功能缺陷进行全面的评估;明确现有管道中的雨污混接、错接、漏接的问题,并通过对污水处理厂、管网、泵站等进行全面的分析评估,如目前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与输送系统是否匹配等,好为后续的整改提供便利。

1.2 制定零直排方案

建立污水零直排管理机制,需要细化查明污染源,并对管道的实际运行状况进行综合测评,以采取有效的管养措施。而针对现有管道连接相对较差以及破损严重的区域,可制定一点一方案,通过采取有效的工程措施清除污染源;并针对出现的雨污混接错接较多的接口,制定一口一策的措施。由于整个排查工作范围相对较大,且部分区域内的管网覆盖不够,甚至还有一部分区域有直排的问题,很容易导致业务范围和实际污水量预测之间存在偏差,从而影响到后续截污纳管工程、管径、长度等。所以,在治理过程中,需要采取以下几点措施:首先,要委托专业的排查单位,对污染源头和管道进行有效排查;其次,加强与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力度,全力收集相关方面的资料信息;最后,设计方需要根据地区的城市排水现状,确定好地块的实际性质以及污水排放标准,并且,建立有效的数据模型,以此对城市的污水排放情况进行预测。

2 污水零直排长效管理重难点

2.1 民众参与机制不完善

在城市污水治理过程中,社会公众作为参与主体也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更应该具有城市规划管理建议的权利和义务,而且加强人们的参与力度能有效提高污水治理工作的互动性和回应性,可以制定出更为精准的实施措施。但根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很多居民参与到公共事务的积极性相对较低,对于污水零直排的建设了解不够充分,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首先,政府部门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公众参与力度不强,且大部分人群对于污水零直排不够了解,缺乏公共意识。其次,没有明确的参与渠道,缺乏有效的参与途径,主要体现在社会各界没有公平公正的参与到多主体治理网络和协商机制中,同时,在城市规划过程中也没有建立自下而上的沟通渠道,这对于长效管理机制的建设将会产生极大影响[2]。

2.2 雨污分流难度较大

在排水管网设计过程中,一定要确保雨水管网和污水管网的分离。首先,路面积水和雨水等自然水体需要经过雨水管网,然后再流入到外围的河道中。其次,生活中产生的污水需要经过专业的管网运送到污水处理厂,且在经过有效处理达标后,才能够排放。但由于各种历史因素的影响,一部分地区并没有真正实现雨污分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部分小区相对比较老旧,还有一些城市管网改造工作起步相对较晚,其中包含众多的老旧小区雨污混排、管道堵塞等,还有部分小区的阳台污水没有汇入到污水管道中[3]。第二,在以往的城市建设中,管网分布相对比较复杂,而且早期建设的技术水平相对较差,很难与现代化的社区管网建立有效衔接。第三,存在部分地区的沿河建筑以及历史保护街区不能动迁等原因,所以,整体的治理难度相对较大。

2.3 长效管理不配套

在城市排水管道建设或修补完成以后,有部分企业为了自身的排水便利,会把管道私接到市政管网中,导致主体管网再次破坏和混接。并且,由于企业内部不具备完善的管理规定,所以存在很严重的污染反弹现象,特别是私接露天水龙头,导致污水直接排放到地面、洗拖把的废水直接接入到雨水管道等。

3 污水零直排长效管理机制的优化措施

3.1 完善管理制度

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对典型的生活小区进行污水零直排建设时,可从制度层面有效解决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所以,要建立精细化长效化的管理机制,从顶层设计进一步优化管理流程,以完善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

3.1.1 需要提供技术标准依据

为了能有效解决污水零直排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需建立完善的污水零直排管理标准以及雨污分流改造标准,也要全面梳理城市污水零直排建设过程中采取的措施和技术手段,并利用技术标准以及建立的考核模型,为污水零直排建设提供地方性的法规政策,以建立完善的技术标准[4]。

3.1.2 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为了能确保城市建设污水零直排长效机制的顺利落实,需解决长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要进一步规范城市内各个企业、城镇居民的排水行为,以保证长效机制的顺利落实,并确保在污水零直排建设以后,各种设施能够顺利运行。

3.1.3 建立完善的管理规定

结合目前污水零直排建设中各方面主体责任不清晰的问题,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同时,为了能进一步提高污水零直排建设的顺利落实,需明确各个参与主体自身的责任,以确保建设完成以后,各个设施都能够得到有效地维护和保养,从而也能确保城市污水管道的顺利运行。

3.2 建立资金保障机制

污水零直排建设工作是一项公益类型的民生项目,只有保证具备充足的资金投入,才能确保工程建设的顺利推进。因此,在污水零直排建设过程中,要确保证具备充足的资金,这样才会进一步改善城市中的各项排水设施,才能确保排水管网建设的顺利进行。从城市的长远规划来看,还需要做好城镇两级的分担比例,同时,还要进一步扩大吸引社会资金的渠道,以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并充分利用PPP模式,创新各方面的合作路径,从而形成社会参与地方补助、政府扶持的多元化资金机制,还可以通过投资、捐、助等多种方式投入到污水零直排的工程建设中。

3.3 建立社会参与机制

在城市开展污水零直排建设时,需进一步加大社会的认识程度,并积极鼓励人民群众参与到污水处理中,以保证社会开放政策的进一步推进,从而形成政府、社会、市场三方面的有机结合,实现共同依赖、共同促进。同时,还要开展污水零直排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入户调查,对于“水气”同治,“雨改污”等多项工作,更应该加大企业经营人员和家庭的参与力度。

首先,政府部门可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多种方式,加大污水零直排建设的宣传力度,以进一步贯彻城市共同体的概念,并通过有效的宣传途径,鼓励人民群众自觉参与到城市环境的保护工作中。其次,建设城市管理模块。可通过建设数字化管理平台,利用微信公众号、APP、12345热线等多种方式,向社会各界征集意见,建立以问题为导性的社会与人民群众的互动机制,以确保在污水零直排建设过程中能获得更多的支持,并将政府行为有效转化成市民自觉行为,从而建立起长效管理机制。

3.4 强化技术设施机制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要进一步解决雨污合流和各个部门联动的问题,还要有效提升污水处理技术,并加大污水排放设施的运行维护管理制度建设。

首先,需加强对基础设施的调研力度,要建立新型的管网监测技术,同时,在调查城市现有排水系统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城市的未来发展规划,且在保护历史遗迹的前提下,真正实现雨污分流[5]。其次,要结合城市污水的处理现状,对于处理需求和规模进行论证,要仔细测算人们生活中产生的污水量,并以此为依据改善污水排放设施,扩大建设规模。最后,建立起以城市管理为主线,部件管理为格局,进一步完善污水零直排长效机制以及配套设施的建设工作,以全面落实科学管理动态维护的保证机制。在此基础上,可将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等先进的信息手段融入到城市管理体制的建设中,并针对污水排放设备进行运维管理。同时,应用大数据技术具有较强的动态性和综合性,这是由于该技术具备海量的历史和实时数据,能为运行维护工作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运行维护决策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从而可切实提高对城市污水系统相关设施的管控力度。

3.5 建立信息化可追溯机制

为了能从源头做好污水治理,就应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建立起污水零直排信息化管理平台的长效机制。因此,要从设计、施工到运维等多个阶段对城市污水零直排的建设质量和管理加大控制力量,主要包含以下几点。

3.5.1 建立设计资料的可溯源机制

针对污水零直排建设过程中的改造方案、设计图纸,可利用信息化管理方式将管网排查和施工图纸等资料上传到网络,以建立溯源机制。

3.5.2 建立工程管理以及管网材料质量的可溯源机制

在污水零直排建设过程中,要切实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效果,保证施工质量,要着重做好地下管网隐蔽工程的管控工作,并针对施工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可利用先进的管道内侧安装芯片技术,同时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录像、拍照等手段,针对整个施工过程以及使用到的各项材料和设备进行严格的质量监管,以保障管网材料能符合工程建设的要求,从而建立完善的可溯源路径,以达到全面提高工程建设的总体效果,

3.5.3 建立运维管理可溯源机制

在污水零直排区域建设过程中,已完成的区域要进行信息化监管,要从排水设施的运维养护入手,并针对信息进行分类处理,同时做好信息的智能化对比、预警等多方面的措施。此外,还要使用先进的信息化软件,对管网的日常运行维护进行精准记录,便于准确判断管网运行的实际状况,并制定进行管网清淤、疏通、改造地定期计划。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要及时发现运行维护中存在的质量缺陷,尽量减少管理不到位的现象,从而全面落实运维监督管理的可溯源机制。

4 结语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要建立完善的污水零直排长效管理机制,需严格按照高标准、全方位的工作原则,推进城市污水处理工作的全面落实,并确保污水治理具备更强的科学性和可靠性,最大限度地实现污水全收集、管网全覆盖、雨污全分流的处理标准。但要想保证这些工作的顺利推进,不仅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还应进一步落实长效管理机制,以及制定切实有效的污水管理模式,并通过定期开展排水设施监督检查,做好重点部位的督查工作,同时,还应加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力度。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只有通过各方面的主体共同参与,才能打造更加理想的水环境,才能实现城市“污水零直排”的目标。

猜你喜欢

城市污水污染源管网
城市污水管网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固定污染源精准治理系统中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与效果研究
城市集中供热管网的优化设计
市政道路雨污水管网施工工艺研究
探究城市污水处理工程中MBR工艺系统设计
市政道路给排水管网设计分析
城市污水处理与环境保护问题研究
东莞打响截污次支管网建设攻坚战
浅谈城市污水处理工艺与回用技术
浅析地理信息系统在污染源数据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