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业环境污染防治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

2022-11-23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2年7期
关键词:化肥环境污染农药

洪 超

(台州市污染防治工程技术中心,浙江 台州 318000)

现阶段,农业环境污染已引发了全世界人民的关注,而我国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建设的加快,也导致农村环境出现了极大地污染问题。所以,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全国各地开始主动响应国家的号召,为此制定了相应的治理策略,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虽然当前的农业环境污染有所好转,可从整体上看依旧不理想。对此,相关人员需要站在多个角度、多个层次进行探索,争取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环境污染的问题,从而为人们打造一个绿色无污染的家园。

1 农业环境污染的类型

1.1 土地资源污染

众所周知,我国的国土面积在全球排名前三,耕地面积排名第四,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所以人均耕地面积很少。可近年来,农用土地的污染却越来越严重,而当代大部分耕种模式主要是借助农药、化肥等促进农作物的生长,若是长期使用化肥农药,就会逐渐改变土壤的结构,减少土壤中的有机物含量,这会让原本营养充足的土壤变得越来越少。更为严重的是,在部分农村地区,当地农民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会过量使用农药化肥,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导致土地的耕种能力不断下降。

1.2 水资源污染

当前,我国对于水资源的分配一直不理想,而农耕所使用的又是可运用的淡水资源,这不仅是对水资源的一种浪费和污染,也是对水资源的不重视[1]。如在农用业生产过程,所使用的化肥中会含有钾、磷等化学元素,如果这些有毒、有害物质被排放至河流中,定会对水资源带来严重危害。而在使用农药的过程中,机械作业越来越多,其大面积地喷洒就需要农药必须加大分量才能淋到农作物上,而多余的农药便会通过其他的一些渠道进入到河流中,进而污染水资源。此外,农村地区的家禽等在养殖过程中所产生的排泄物、血水、病禽等,如果不经过合格处理就被排放到河流中,也会使原本清澈的河水变成臭水污水。

1.3 空气环境污染

通常,空气质量也由多种因素汇集组成的,因此,不仅要保护土地资源、水资源,也要重视对空气环境的保护。在农业生产中,形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是秸秆焚烧,这是因为在焚烧的过程中会有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飘向空中,进而形成颗粒物。而且,在农作物的种植过程中,过多喷洒的农药既会流入到河流中,也会飘浮在空中,进而污染空气环境。

2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业环境污染防治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当前,由于农村地区的当地政府并未过多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也没有对其制定针对性的政策,甚至资金、人力、时间投入都有限,这就导致我国部分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无法顺利开展,自然也达不到标准的治理目标。

2.2 缺乏完善的农业环境治理体系

在以前,政府部门会把经济建设的重点放在城市的发展中,所以没有重视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现阶段,虽然国家也提出了相应的政策,以此来优化对农业环境的保护措施,但一些政策根本无法落实到地,导致当地的农业环境治理水平并不理想[2]。而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还是缺乏完善的农业环境治理体系,同时,还会体现在各个地区之间的协调、统一、整合上。如一些农业生态环境可能会面临跨地区合作,但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各个地区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无法一起开展防治工作。同时,与之相关的防治工作是由多个部门协调而成,可部门之间毫无交流,职责也没有划分清楚,因此,导致污染防治工作困难重重,不能顺利开展。

2.3 缺乏充足的资金和人才

目前,对于农业环境防治的资金投入、人才支持都十分有限,无法满足农业环境防治的要求。其中,在资金使用方面就缺乏一定的监管力度,导致资金的使用率并不理想,自然防治的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另外,农村地区环境治理还缺乏专业人才,而当前很多的在职人员大多是传统防治理念,同时也没有现代化的硬件设备支持等,这些情况的存在都不利于治理农村环境的污染等问题。

2.4 缺乏环境保护意识

由于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大多数农民并没有格外重视生态环境问题,因此也就缺乏一定的环境保护意识。虽然在一些农业地区放置了垃圾站,但农民根本不知道如何正确的投放垃圾,甚至也没有正确投放垃圾的习惯,导致农村地区的环境污染加重。另外,一些农民会将重心放在经济效益上,为了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大量运用化肥等。同时,还有一些农村地区的工业企业也没有按照规定排放污染物,从而导致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

2.5 缺乏相应的产业政策和粮食安全保障

首先,是粮食安全保障的压力。我国人口众多,但农业生产耕地却非常少,而粮食安全又是关系民生的重要问题。因此,为了保障粮食安全,在农业生产中要格外重视粮食的质量和产量,基于这一目的,一些农民可能会过多使用农药和化肥,反而导致了农业污染问题。其次,产业支持政策。国家根据农业生产提出了一系列的配套政策,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粮食的产量和质量。如保护化肥价格的政策,若能有效落实相应的政策,就可以提高农民种植粮食的主动性。但实际情况是,近年来化肥的价格越来越低,导致农民过量使用化肥,无形中增加了化肥的使用量,从而也对农业环境造成了一定污染,由此可以看出,还是缺乏相应的产业政策。

3 乡村振兴视域下针对农业环境污染防治提出的治理对策

3.1 综合治理,确保长效发展

在乡村振兴视域下,针对农业环境污染防治必须要打造综合力量,比如,可将环境监测部门、农业发展部门等进行统一管理和协调,从而真正落实农业环境污染的防治工作[3]。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凸显出外部的干预作用,要制定相应的协调制度体系,优化硬件设备,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治理效果。同时,要想确保长效发展,必须要将乡村振兴策略落实到地,以此引导农村地区的进一步发展。此外,还要加强环境监管部门的效率,而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更要打造环境污染预测、控制综合平台,并建立较为完善的档案资料,制作环境容量模型,以便能够随时预测、观察农业环境的变化,以及要根据变化提出针对性地解决策略,从而使农业环境污染防治能够更加及时化、有效化。

3.2 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从源头防治污染

首先,要建立生态产业链,调整产业结构,引入现代化农业生产模式,以保障农民的经济收入。在此基础上,还要倡导生态种植,可推出绿色经济作物以及发展生态渔业、生态林业等,并建立良好的生态产业链,要将废物交换、循环使用等措施贯彻到底,从根本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其次,合理控制化肥用量。要引导农民在施肥过程中采取测土配方的施肥技术,并结合“缺素补素”的基本原则,以此科学有效地运用化肥。同时,还要倡导秸秆还田,通过该方式可以将废物转变成肥料,再将其加以运用,既实现了秸秆的最大价值,也满足了土壤的肥力需求。另外,还要重视农药用量等问题,如在果蔬种植等方面尽可能地减少使用化肥,尤其是针对病虫害的防治,最好采取物理措施、生物措施等,即便要使用农药也需要科学控制农药的药量,尽量多选用绿色无污染的农药,以确保农药不会残留在空气、河流中,以此达到防治环境污染的目的[4]。若是使用含有甲胺磷等危害农药,则需要强化监管力度,要正确引导农民使用高效率、低毒害的农药。最后,农村村委会等部门也要积极引导轮作种植,以此来加强土壤的肥力,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因此,只有通过合理调整产业结构,才能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共同发展,才能从根源缓解农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3.3 应用科学技术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

在水土资源的保护工程中,主要含有耕地治理保护、耕地重金属污染防治和农田建设等。首先,要加强农村农业环境污染的治理,主要包括对家禽兽排泄物的处理、化肥农药的控制、秸秆还田工程的实施等。而要想提高每个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的完成质量和效率,则需要投入相应的科学技术和资金,并落实现场指导工作,以此来实现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并有效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尤其是在节水技术、病虫害防治、有机物利用等,最好能够以农业、生态等方面为主。其次,从技术、工程等方面着手,以预防为主,防治相配合,加强农业污染防治的科学研究[5]。比如,对于污染较为严重的土壤,可采取源头阻断技术,从而减少土壤中残留的农药,或利用生物修复技术来优化土壤的性能,以降低土壤中的危害物质。

3.4 引进专业人才并提升群众的环保意识

当前,农业环境污染防治不只是政府的任务,也是全社会的责任。在乡村振兴视域下,政府乡镇村基层机构应积极引进专业人才,并提升群众的防污染意识和主动性,以此打造农业环境污染防治综合体,集众人力量,来真正落实农业环境污染防治任务。首先,要大力引进现代化科技推广人才,打造市、乡、村三级科技污染防治团队,以此来确保基层农技科技人才的稳定性,其主要任务是推广污染防治绿色技术以及科技成果转化。其次,打造监管团队。在这个团队中需要搭配得力的管理干部、专业技术人员、领导等,以确保执法管理工作的稳定实施,同时,在深入环境管理中,可将农业生产管理和农业产业结合起来共同发展[6]。最后,利用教育宣传手段,打造环境污染防治的积极氛围,加强农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可通过活动宣传、社会宣传、网络宣传等方式,让更多的群众提高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认可度。比如,在人流汇集地挂上垃圾分类、环境保护、绿色生活方面的条幅,或在城镇公交车上播报环境污染的危害,以及在村里组织与绿色环境相关的文艺汇演。通过这些方式可以使群众形成较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并积极主动参与到防治工作中来,从而有效提高农业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质量。

3.5 促进农业环境政策综合化

根据当前国家的农业发展情况来看,农业、环境一体化能有效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但农业政策也需要根据当地的环境情况进行相应的评价。在《中国21世纪议程》、《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均提出了落实农业、环境一体化的问题。而在这个过程中,最主要的内容就是粮食生产问题。结合当前情况,我国人口数量在2030年可能会达到16亿,若是以人均400 kg进行计算的话,粮食总量必须要在6.4亿t以上,这需要在最高产量的基础上再增加1.3亿t左右[7]。而现阶段正处于工业化时代,我国的耕地面积在慢慢减少,以至于粮食产量增产的问题十分重要。因此,在资源、环境的共同制约下,不能将保障粮食安全作为唯一的标准,同时还需要兼顾环境污染、农业发展等问题。而要想协调农业和粮食安全则需要正确对待环境污染防治问题,所以要科学合理地调整粮食的生产率,减少化肥等有害物质的使用,以此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程度,从而更好地保护环境。

4 结语

综上所述,农业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是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才能取得较好的成就。所以,必须要强化农业环境保护工作,并借助媒体、广告、微信等宣传方式,使更多的人关注环境污染问题,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环境。

猜你喜欢

化肥环境污染农药
“互联网+”时代环境污染治理转型发展分析与思考
近期农药登记概况
近期农药登记概况
神奇的化肥
我国环境污染犯罪治理机制中的不足及对策
第十八届全国农药信息交流会
2013年第一批农药企业原址更名名单
各种农作物是否使用化肥精经济效益对比情况一览表
史上最难的绕口令
2008年高考中的环境污染与保护类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