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法典》中法治思维的运用

2022-11-23

法制博览 2022年14期
关键词:民法典法治制度

黄 楠

绵阳城市学院,四川 绵阳 621000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民法典》的施行不仅可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法治社会的需求,而且可以促进社会稳定发展。可以说,《民法典》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利于提升社会发展水平。为此,有必要加大对《民法典》的推广力度,充分地发挥《民法典》的价值。

一、《民法典》与法治思维介绍

(一)《民法典》介绍

《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通篇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等作出了明确详细规定,同时确定了侵权责任,在国家法治建设、社会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15年是《民法典》编纂的开启元年。在编纂《民法典》的过程中,认真地研究《民法典》编纂的方法、思路以及方案等,并且将国家的方针、政策等融入《民法典》编纂之中,以编纂出符合市场法律制度建设要求的民事法典[1]。经过多次分析、审议,最终通过了《民法典》,并于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二)法治思维介绍

法治思维就是形成了一种用法治要求思考、分析、判断、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2]。具备法治思维的政府会将法律作为处理事务的依据,防止出现主观处理事务的问题。为构建法治社会,促进社会发展,我国高度强调法治思维的重要性。当前,不仅我国政府具备法治思维,依法治国,而且普通民众同样需要具备法治思维,这样人民往往可以更好地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二、《民法典》中法治思维的运用

(一)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广大人民群众是我国政府的服务对象,在《民法典》编纂中,我国政府需要不忘初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此保障人民的利益,构建和谐、文明的法治社会。《民法典》编纂侧重于人民的角度建设法制法规。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切实保护人民的权益。《民法典》将抽象的人民利益具体化为民事主体的民事权利和利益,并且全面、多角度地保护人民的权益。其中,将从生前到死后、从物质到精神、从个人到家庭等作为法治建设主线,把与这些相关的法律法规融入了《民法典》之中。二是维护社会实质公平正义,回应了民生需要和社会关切。广大人民群众需公平正义,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需公平正义。居住权是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权利,通过建立健全居住权制度利于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权益,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而《民法典》增加了居住权制度,为以房养老提供制度依据,有助于老年人拥有一个安稳、幸福的晚年生活[3]。三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制度安排,《民法典》第三条规定:“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利受法律保护”。此外,《民法典》第一百零九条至第一百一十二条具体规定了人格权和身份权,在此之后,才对财产权利进行规定。而通过将人的权益放在物权之前体现了以人为中心的立法理念,尤为尊重了人民的权益,利于人民有尊严地生活。总而言之,《民法典》是一部以人民为中心,符合人民呼声的法典。

2.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

《民法典》中贯穿了“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理念。正是如此,《民法典》更为鲜活,更为民主,更为有效。从科学立法的角度分析,《民法典》的编纂分三步走,编纂步骤是科学的。第一步:将原《民法总则》作为《民法典》总则编纂的依据,这样可以为《民法典》编纂工作提供有效的指导,防止编纂工作偏离正确的思路;第二步:对编纂《民法典》进行各个方面的分编,坚持从不同角度完善《民法典》建设,保证《民法典》建设的全面性;第三步:合并为体系化、系统化的完整的《民法典》,提升法律体系构建水平。从民主立法的角度分析,《民法典》的编纂工作紧紧地依靠了广大人民群众。究其原因,在编纂《民法典》的过程中,借助各大渠道广泛征集广大人民群众的建议。其中,四次通过人大网公开征求意见。法学界专家、学者对法制建设、法治治理等具有深刻的见解,他们往往能够为《民法典》建设提出科学性的建议。为此,举办了咨询会,鼓励法学界专家、学者提出《民法典》建设建议,并结合《民法典》建设需求吸收了他们的建议。由此可见,《民法典》凝聚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从依法立法的角度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简称《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民法典》是依据《宪法》而建立的,体现了依法立法的准则。

(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

《民法典》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立法的宗旨,这样不仅可以保证《民法典》建设的科学性、有效性,而且可以更好地弘扬社会主旋律,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本次主要从以下方面研究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民法典》的体现:在《民法典》物权编中,确立了物权的平等保护原则。对于民事行为主体而言,其需要遵循公平交易的原则,避免违反物权法律规范。在《民法典》人格权编中,确立了与人格相关的法律法规,例如从健康权、姓名权、隐私权、生命权等角度对人格权进行了法律规范,这无疑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价值观的法治建设要求,利于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以及提高社会法治建设水平。在《民法典》婚姻家庭编中,围绕着家庭和谐稳定,构建了法律法规,这样就可以尽最大限度地确保婚姻家庭的和谐,保证婚姻家庭和谐美满,防止儿童在不和谐的婚姻家庭关系中受到不良伤害。此外,将“和谐”融入《民法典》婚姻家庭编中还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在《民法典》侵权责任编中,针对“好意同乘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无偿搭乘人损害的情形”进行了法律法规建设工作,明确规定在此种情形下应当“减轻其赔偿责任”。从此项法律法规中,反映出了助人为乐的价值观。

2.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1)增加特别法人制度。法人二分体系存在不足之处,针对此项问题,《民法典》增加特别法人制度,以此建立健全法人体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等都属于特别法人,其可以以法人的身份参与私法活动。通过特别法人制度,可以提升公有制经济发展水平。倘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能够以法人的身份参与私法活动,就容易激发农村经济发展活力,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经济收入水平。

(2)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删除了原《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原《物权法》)第一百二十八条对土地流转进行的规定,即流转的期间不应当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期限。通过对土地的流转进行法律建设,可确保土地流转速度。在这种情况之下,就可以更好地利用土地,而人们也可以从土地中获得可观的收益,进而提高自身生活水平[4]。

(3)放开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民法典》第三百六十一条规定:“集体所有的土地作为建设用地的,应当依照土地管理的法律规定办理”。通过围绕着“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进行法律方面的建设工作,有助于提高土地制度改革水平,优化土地使用权。

(三)坚持了“共同推进,一体建设”的法治系统性思维

1.《民法典》为“共同推进,一体建设”提供制度供给

《民法典》构建了民事权利保护体系,利于保护人民的权利,促进社会健康发展。另外,《民法典》还涉及了公法性的制度。可以说,《民法典》体现了“共同推进,一体建设”的思想。本次从以下角度详细研究了《民法典》的“共同推进,一体建设”思想:一是对“国家”作为民事主体进行了规定,《民法典》从财产处分权、投资权等角度规定了政府在参与市场经济生活中所享受的权利,即政府同普通的人民一样具有参与市场经济生活的权利。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在参与市场经济生活时需要遵守法律法规、市场经济基本原则,在这种情况之下,政府才能够更好地参与市场经济生活[5]。二是关于监护制度的规定,监护制度是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法典》制定时,就从监督制度方面增加、完善了法律体系。其中,基层自治组织和社会力量同样也属于监护人。在一定的条件下,以上主体就应当依据《民法典》监护制度,履行自身的监督责任,以更好地管理兜底保护责任被监护人,促进被监护人发展。此外,在《民法典》中,还规定了国家民政部门的兜底保护责任。例如,在家庭抛弃被监护人或者家庭随意使用监护权利的情况下,国家民政部门应当介入其中,对被监护人实施救济,并且要依法保护被监护人的权利,以免被监护人的权利再次遭到侵害。

2.《民法典》是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抓手

全面依法治国是法治社会建设的重点,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权益,同时关系着社会发展水平。为构建稳定社会,保证法治社会构建水平,应当将《民法典》作为法治社会建设的重点。对于行政机关来讲,其需要从以下角度依法行政,以提高法治建设水平。一是依法放权。行政机关需要严格地依据法律法规管理人民、治理社会。行政机关需要谨记“法无禁止即为自由”这句话,避免干涉法律法规之外的人民活动。二是依法行权。行政机关需要将法律法规作为行政的准绳,不违反法律法规。《民法典》中有对自然人隐私和个人信息进行保密的规定,行政机关在处理个人信息时需要依法保护人民的信息,不对外泄露人民的信息。此外,行政机关需要积极作为,即积极地行使自身的权力,主动地参与行政管理中,有效落实自身职责。例如,针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行政机关需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坚决依法管理污染生态环境的个人与集体。其中,可以通过批评教育、罚金等的方式,惩罚违反法律的个人与集体。这样不仅可以规范这些人的行为,而且可以起到警示作用。三是服务便民。行政机关需要从人民群众的角度出发,多回应人民群众关切的问题,切实帮助人民群众解决问题,同时还需要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四是遵守契约。行政机关需要遵循《民法典》所倡导的诚信原则,依法订立合同、履行合同[6]。也就是说,行政机关在作为民事主体时需要以《民法典》作为规范自身行为的准则,严格地依法办事,避免违反《民法典》。

综上所述,《民法典》体现了法治思维,通过将《民法典》应用在现实生活中,不仅可以规范普通民众的行为,而且可以规范行政机关的行为,提高社会建设水平。基于此,有必要积极为《民法典》的实施创造有利的条件,依据《民法典》更好地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方略。

猜你喜欢

民法典法治制度
无信不立 无诚不久——民法典中关于合同的那些规定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民法典诞生
民法典来了
中国民法典,诞生!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