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文化企业以知识产权资产估值为发端的运营管理

2022-11-23张杰中视润德北京信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品牌研究 2022年21期
关键词:知识产权评估资产

文/张杰(中视润德[北京]信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文化企业知识产权资产估值

(一)文化企业知识产权资产的含义

理论界一般认为,知识产权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是人类智力创造的成果、标记、信誉等,并依据法律所享有的权利。

广义的知识产权如《民法典》所列举:著作权及邻接权、商标权、商号权、专利权、商业秘密、地理标志权、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以及法律上规定的其他客体对象。

狭义的知识产权是指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及邻接权、专利权、商标权三个主要部分,狭义知识产权还可大致分为文学产权和工业产权,文学产权侧重于思想表达,包括著作权及与著作权相关的邻接权利,是关于艺术、文学、科学等作品创作者和传播者所享有的权利;工业产权侧重经济基础和技术层面主要包括商标权和专利权,是工业、农业、商业、林业等具有实用经济意义的无形财产权利。实践中的文化企业的知识产权体系往往是矩阵式的权利束,不但要区隔各类型的知识产权,还要区隔具体知识产权的具体权益种类(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等),在权利矩阵中辨识权利的具体形态和种类是评估资产价值的第一步。

现代文化企业往往是采取兼营和混业经营的“融媒体”模式,即打破媒体间壁垒,形成对原创内容的“核资源”相互利用、相互激发、相互交融的集约化的产业形态,在中央630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的政策引导推动下,在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融合的RCS模式(Rich Communication Services)的推动下,集约形态已是大势所趋。文化企业不仅要关注原有的著作权为主的知识产权体系,也要关注包含相关专利权、商标权等工业知识产权和其他新型的知识产权资产,随着资产数字化、区块链、全真互联网、元宇宙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文化企业的知识产权体系将更加宽泛杂博。

因此,分条缕析,重新辨识评估企业内部各类知识产权资产是文化企业发展新格局,优化资产结构的重要手段。

文化产业Culure Industry是以原创艺术内容为核心构筑的行业体系,核心是原创的艺术行为,如音乐、舞蹈、文学、工艺、视觉艺术等;外层是与核心相关的销售、展示和授受活动,如艺术场馆、博物馆、演出、教育等;再向外一层的文化制作和传播业,形式既有文化产品,又有非文化产品,比如借助现代手段复制和传播的书籍、报刊、广播、电视、电影、互联网等各种媒体介质;此外还包括相关层,相关层产业虽不是与文化内容直接相关,但是它们的产品中具有文化的内容,比如建筑、广告、文旅观光等。文化产业是以思想为发端,以思想的表达——原创艺术内容为核心,以媒介、产品为载体的层层发散的体系。

文化企业是文化产业中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单元,是人们运用现代的社会组织形式,推动文化发展,文明进步的手段。

文化企业主要是以投入知识产权、思想创意等文化资源为要素,持续生产与输出蕴含精神内容的文化产品,在创造精神财富的同时创造物质财富的社会经济组织。

文化企业资产的价值属性可以理解为经济学资产价值的范畴,既受到劳动价值论、效用价值论、供求理论等的影响,也负载着思想文化的内涵,即:人类文明历经6000多年进化发展所形成的哲学等观念意识;文学、艺术、审美取向等精神产品;社会制度、政体政治、法律规则等生存方式;人际交往、道德规范、礼仪习俗等行为模式。这四方面的文明文化内涵需要的载体,包括美术、音乐、舞蹈、戏剧、服饰、建筑、书籍、艺术品等,这些载体再次叠加、嵌套、衍生,成为新的衍生载体,构成了兼具经济学概念和思想文化内涵的文化资产。就像在教材中用“思想的表达,而不是表达的思想”来诠释著作权的含义,笔者认为文化企业首先是以资产形态存在的经济组织,是承载了文化意义和精神诉求的经济组织,以这些为出发点,来运用经济学的方法和技术进行辨识、估测、运营和优化这个组织的经济要素——知识产权资产,进而推动社会文化的进步。

(二)文化企业知识产权资产的估值

运营和管理企业的思路有很多种,笔者认为,根据文化企业的资产特点,通过运用资产估值的方法来配置资源、优化资产结构是运营文化企业的方法和切入点之一。

一般常用的文化企业资产估值方法包括:成本法、收益法、市场法,以及实物期货法、蒙特卡罗模拟法等,这些方法基本都可以满足文化企业知识产权资产估值的需要。

(1)成本法:这是一种普遍常用的评估方法,是按照重新构建或者重新创制被评估对象的思路,将重置成本作为评估对象价值基础,然后再减除各种贬值。

文化企业运用成本法评估知识产权价值时要考虑其文化属性,在用经济手段分析的之前,要评估大政方针和思想意识上的合理性和合法性,要考察其是否符合主流思想意识和核心价值观,是否符合社会公序良俗等基本道德规范,不能简单直接累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或生产工时。

评估价值=重置成本-各项贬值

知识产权资产的成本一般具有三个特征:不完整性;弱对应性;虚拟性。不完整性是指企业财务反映的成本与重置的知识产权资产成本具有会计核算上的差异,对于前期的投入,企业往往是费用化处理,而没有进行资本化处理,两者的财务差异只有通过其他途径进行重新补偿;弱对应性是指知识产权资产在创立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随机性、偶然性,是在大量的先行研究成果的累积之上的,最终成果与成本之间难以一一对应。

基于这些特性,在进行知识产权资产评估时,要利用劳动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的方法来分析市场供求关系、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边际效益递减规律对重置成本、功能性贬值和经济性贬值的影响。

成本法是知识产权资产评估的最基础方法之一,也是其他方法重要辅助参考之一。

(2)市场法:也称比较法,是指通过在相似或相同的市场参照体系中寻找可比参照物,将参照物与评估对象进行比较和修正后得到评估值的方法。可以选用总价计量、从价计量,或是总价与从价相结合的“入门费+分成”方式。

比如,网络电影的分账一般根据网民观影时长乘以分账比例的从价计量,而传统电视台购买电视剧一般采取的是总计计量,每集电视剧根据市场情况给一个总价。运用市场法的前提要有充分活跃的市场、充足的可比交易案例。

(3)收益法:是通过估算知识产权资产所产生的预期收益再进行折算的估值方法。根据不同的知识产权类型,计算收益额常用的方法有许可费节省法、增量收益法和超额收益法。评估方法的选用要与具体的知识产权类型相适应,许可费节省法多用于知识产权使用权转让、出租,包括商标许可、专利许可、著作权的作品传播权的许可等,许可费节省法得到的结果一般只反映许可使用权的价值,与所有权的价值有一定差异。超额收益法在商誉减值测试、特许经营权等场景下使用较多。

收益法的三个参数指标的影响因素:收益期限受到知识产权资产法定寿命、经济寿命、技术寿命、功能寿命,以及合同约定的影响;收益额要考虑属于哪种类型,是费用节约型,还是收入增长型,以及分成率的影响;折现率要先确定无风险报酬率,再加上风险报酬率,风险报酬率要综合考虑政策风险、法律风险、自身特殊风险等,基于知识产权资产的特殊属性,知识产权的适用折现率一般高于企业其他资产的折现率。

文化企业知识产权资产管理的起点是定期的资产自查,而自查的有效手段是对内部知识产权资产进行评测估值,就如同工业企业要定期盘点实物资产一样,文化企业是通过内部评估的方式及时掌握知识产权资产的存在状态。

通过收益法、市场法、成本法等方法的协同穿插运用,不同方法之间的相互比对、印证,使资产的管理者和所用者获得较为准确的数据信息,为进一步管理、运营、优化知识产权资产提供数据支持。

二、文化企业知识产权资产的运营

自2016年起,我国的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了GDP的4.14%,达到了3.08万亿,疫情前的2019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已达到了4.44万亿,占GDP的4.5%。疫情期间,“文化+互联网”的文化新业态依然持续增长。2020年,全国达到统计规模的文化企业的销售收入较疫情前增长2.2%,特别是文化数字内容服务、互联网信息服务、互联网广告服务、可穿戴智能文化设备制造、娱乐用智能无人飞行器等细分行业收入增速都超过了20%,已经感觉到媒体融合和技术创变促使文化产业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2013年,国家制定了(GB/T29490-2013)《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文化企业应结合此规范,以知识产权资产评估为切入点,动态把握知识产权数据,围绕着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保护、人才培养等活动,全面强化文化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提升管理水平。

(一)规章制度体系

(1)所谓“制度管人,流程管事”,文化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要从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开始,通过知识产权目标方针,知识产权手册的制定,建立事前申请、日常监督、资产维护、定期检查,以及保密和奖励制度体系。

(2)建立知识产权台账:对知识产权的权利人、权属状况、取得情况、有效期限、初始投资和后续开发投资、应用情况等,以及行政决定、司法函件、律师意见书等做详细备案。

(二)管理职责

(1)管理承诺:作为知识产权管理的第一责任人的企业最高管理者应足够重视并做出承诺,确保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2)知识产权方针:知识产权方针作为内部管理纲领,应由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亲自制定、认可和颁布。

(3)职责与权限的界定:企业的最高管理者本人或指定企业最高领导层某专人作为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代表,建立相对独立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细化目标和责权分工。

(4)管理评审:管理评审是文化企业对无形资产的定期评测和估值的重要基础工作,是评价管理体系有效性、充分性的常规管理活动。

(三)资源管理

(1)人力资源管理:对内部员工和研发人员通过劳动合同、保密协议、竞业禁止条款和补偿条款进行规范和约束。

(2)其他资源的配置和安排:文化企业应当安排两方面资金用于知识产权开支,第一类是知识产权日常性开支,第二类是知识产权项目开发资金。

(四)基础管理

(1)知识产权取得:文化企业在取得前要进行检索,保存知识产权获取、变更的分类记录和档案。

(2)知识产权运用时的基础工作:在运用知识产权时,企业应编制统一规范的流程文件,通过流程文件控制知识产权的使用过程。

(五)实施和运用

(1)立项阶段的管理:立项阶段应分析该项目的知识产权信息,评估风险。

(2)开发阶段的管理:应留存归档研发活动中形成的工作记录和工作脚本。

(3)与采购相关的知识产权管理:文化企业应核实相关知识产权信息,要求供应方提供权属证明资料。

(4)生产阶段的知识产权管理:首先,要及时评估、确认生产过程中各个形态的知识产权,比如,小说原创版权、改编权、影视作品获得公映许可后形成的独立著作权等;其次,在联合制作中各出品方(投资方)应在合作协议中明确知识产权归属和责权范围;最后,文化企业应当关注生产阶段的职务作品各项权利的界定和归属。

(5)销售阶段的知识产权管理:建立作品上市后的监控程序,设置保护措施,跟踪调查知识产权被侵权情形。

三、结语

笔者认为文化企业的核心是知识产权,知识产权资产管理和优化是关乎文化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而知识产权的识别和评估则是后续一系列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重要抓手。文化企业要经常性的盘点、识别、评估内部的知识产权资产。这种知识产权资产的评估工作不仅要依靠企业的财务部门、研发部门、市场部门,更要形成独立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并成为文化企业做大做强的核心竞争力。

猜你喜欢

知识产权评估资产
《种子法》修改 聚焦种业知识产权保护
两款输液泵的输血安全性评估
保护知识产权 激发创新动能
核电工程建设管理同行评估实践与思考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关于知识产权请求权内容构建的思考
资产组减值额确定方法探讨
铜川探索党建工作绩效第三方评估
报告
知识产权侵权归责原则之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