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艺术设计的心理学思维探讨
2022-11-23冯雨果西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文/冯雨果(西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近年来,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产品本身的发展促使产品设计的理念也不再单纯停留在实用性强的表面,其中融入了美观性、艺术性等设计元素。过去的产品设计更多地会考虑产品的制造可行性、设计成本、销售量等因素,而往往忽略了产品设计末端的组成部分,即产品的使用用户。为了提升用户使用产品的综合体验感,将心理学思维与产品的艺术设计相结合,逐渐成为贯穿整个产品艺术设计过程的重要思想,也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产品艺术设计依据及基本准则
(一)产品设计的主要依据
区别于传统的产品设计,艺术设计的依据是“以人为本”,即围绕人的具体需求,在保证产品基本的实用性、适用性和美观性的基础上,设计出科学的、受人青睐的艺术作品。同时,由于目前的产品市场鱼龙混杂,许多产品的设计注重一味地堆积元素,不仅达不到艺术的基本要求,反而让人眼花缭乱,且造成资源浪费。因此,产品的艺术设计更应以以下几点为依据:
1.注重产品功能的单一化、简单化
目前市场上产品的种类和数量都十分充裕,在同一个产品上注入过多的功能和宣传要点,会让消费者无法准确判断产品的定位。因此,删繁就简、功能单一却足够明确,才是产品长久发展的主要侧重点。同时,能让消费者减少消费过程的烦琐性,提升购物体验。
2.注重产品外观的轻薄化、自动化
笨重且累赘的产品不仅会在外观上影响人们的选购体验,同时压缩了艺术设计所能发挥的空间。内部功能强大、外部结构轻薄是现在产品设计发展的主流,且自动化的设计更能迎合科技进步的脚步,符合当代人群对产品的期待值。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产品设计的先进感和便利性,满足人们在现代生活背景下对产品的使用要求。
3.注重产品的适用人群及操作便捷性
随着科学技术手段的进步,市面上许多产品都走向了智能化的发展道路。针对具体的产品而言,要考虑产品的受众人群是否具备智能化操作的基本知识和使用习惯。针对老年群体,产品的界面设计与功能实现之间应尽可能简单化、便捷化,同时可适当融入记忆等智能化功能,减少其操作的次数。对于年轻群体,可加入更多的时尚和科技元素,以适应科技时代发展的需求。
(二)产品艺术设计的内涵及基本准则
艺术设计相对于固定模式的产品设计而言,更多的是融入了设计师自身的思考和审美,使产品具备鲜明的个性化和创新化特色。在完整的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需要通过自身对周围环境的观察,结合自己的学习历程、设计经验、情感体验等因素,为产品设计注入灵感和灵魂。艺术设计本就没有统一的践行方法和衡量好坏的标准,设计师在此过程中对多个方面的考量和思考感悟才是艺术设计的精华所在。没有禁锢,才能更好地促进现代产品艺术设计的发展。在此之上,出于对市场需求的考量,产品的艺术设计需要遵循以下几点准则:
1.美观性准则
美是艺术的另一个名字。在实用性之外,人们对产品设计考虑最多的就是其美观性。要让产品具备美感,设计师必须熟练掌握美学中基本的色彩、线条、图案等知识,注重各个元素之间的科学运用和合理搭配。运用美学技术,整体协调产品设计的各个元素,衡量和把握设计的整体效果,使产品具备美感、设计感和独特性。
2.创新性准则
创新是所有行业和产品发展的永动力。面对现阶段市场上严重的同质化现象,创新和特色化是能使产品在众多竞争品中脱颖而出的一把利刃。以前的产品设计,出于对社会环境、时代需求的考虑,设计方法和思想理念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设计出来的产品也比较千篇一律。而当下时代环境下,人们普遍追求独特和个性化,只有具备足够的创新性,才能吸引消费者的目光,从而促进产品销售。
3.迎合市场需求、与时俱进准则
产品设计发展至今,领头设计师群体对市场需求往往具备更强的嗅觉能力,同时对时尚潮流的变化趋势有一定的前瞻性。产品市场的变化和更新是日新月异的,要想站稳脚跟,保证产品的持续销量,就必须保证产品设计能跟上市场需求和时代潮流的前进方向。如果设计的产品不符合消费者的心理预期,或者与市场需求相悖,则很容易就会被淘汰[1]。
二、现阶段产品艺术设计的现状
(一)为生产而设计,不考虑用户的使用反馈
现阶段的产品设计工作,仍以服务于产品生产而存在,艺术设计更是无用武之地。产品从设计到用户购买和使用的过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前期调研市场需求、基本设计、艺术深化设计、投入生产、搜集用户使用效果及反馈、对产品进行完善和升级改造。但大多数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盈利,完全忽略了前期市场调研和搜集消费者反馈这两步。产品的产生完全是随大流而生,什么挣钱就制造什么,不考虑市场是否已饱和,也不在意消费者对该类产品存在什么样的看法。更甚者,在第一批产品刚刚投入市场时,为进一步拉动销售,急于设计升级款的产品。消费者甚至来不及学会前一款产品的基本操作、使用方法等,产品在市场上的流通也得不到良好的监督和问题记录,这也就导致竞品参差不齐、行业市场质量问题频繁涌现等状况,严重影响市场的健康良性发展,打破市场秩序。
(二)主观性强,过于追求独特性,忽略消费者的实际需求
产品的艺术设计需求一定的主观性,但完全从主观角度判断,全然不考虑客观存在的现象和问题,只会使结果不如人意。独特性能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产品的个性化,保证产品设计不随波逐流,具备自己的独有特色。但独特性的艺术设计应时刻注重以用户需求为主导,以产品性能为基础。部分设计人员在设计的时候个人印记太深,单纯地为了标新立异而选择较为个性化的色彩,在一定程度上固然能实现产品的创新性发展,但从长远来看,可能会不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人们对于颜色的偏爱和敏感程度会随着社会潮流的变迁、个人经历和境界的提升而改变,比如青春期的孩子由于叛逆心理的存在,为了更接近成熟会更多地选择黑白色等纯色的产品。而到了青年阶段,对社会有了一定的认知,自身的阅历有了积累以后,会更容易接纳彩色产品的存在等。设计师个性化和独特性的设定,也应建立在对使用人群的心理和喜好上[2]。
三、心理学思维在产品艺术设计中的重要性
(一)产品艺术设计中心理学思维应用的概念
心理学思维应用所围绕的主题是人。在产品的艺术设计中,将心理学思维进行合理应用是要结合心理学的理论知识、研究方案和实践经验来进行的。通过模拟不同人群群体的心理,研究出人群对产品的需求、喜好、购买欲望、对使用过程的期望值等方面,再针对不同的群体,提出不同的综合性方案,再有针对性地将其应用到产品的艺术设计中。该过程需要以专业的心理学分析知识为基础,相当于为产品的设计和后期的销售做一个全方位的调研工作,帮助产品设计团队更加了解市场结构、消费者的购物需求及体验等信息。因此,心理学思维在产品艺术设计中的有效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品革新的力度和销售成果,是产品设计和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推动力量[3]。
(二)运用心理学思维能够在产品设计中注入情感共鸣
心理学思维在另一个层面上,可以激发产品设计的人性化理念。当前人们的消费行为不仅仅局限于满足生活生产的需要,更应该关注的是其消费观念和心理上对于消费过程的感受。而人的心理变化过程是极不稳定的,容易受消费环境、自身情绪和产品外观带来的冲击所影响。因此,产品的设计过程从感性的层面来说,也是引起情感共鸣的过程。很多人在购物时,看到某样产品的时候,并不是因为自己需要它或被它的功能所吸引,往往第一眼看到的是产品的外观,也就是设计本身,比如颜色、味道、形状、材质等,若当下刚好能挑起消费者的情感情绪,则很容易促成消费行为的产生。以香薰产品为例,它并不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销量却持续增长。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首先,该产品符合人们在满足生活所需之余,进一步追求生活品质的心理需求。其次,该产品主要的辨识度来源其味道,分为各类花香、果香、木香等类别,不同的香味基本能够符合大多数人群的喜好,同时通过味道的传播,能够建立人与产品之间的关系,深化其对产品的良好印象。最后,在香味之余,通过对外观、包装的艺术化点缀,让其不仅具备香薰的功能,还有充当摆件修饰环境的作用,从情绪上来说,让很多人产生“用的时候香味宜人,不用的时候放在那很好看”等同理心理,购买的理由合理贴切,由此增强了人们的购买欲望。
(三)艺术心理学的应用能主导产品外观及人性化方面的设计
有研究表明,男性对于方形的敏感度和偏爱程度均大于女性,而女性从各方面出发都会更偏爱曲线型的物体。原因是,男性多为理性生物,女性则更偏向感性,方形能让人在心理上产生方正、牢固、稳定等感觉,而曲线型则包含更多柔和、温暖的感觉在里面。在家装项目中,硬装部分及大型物件多数由男性掌控,而家里的软装协调则以女方的选择为主。以空调和新风机为例,不难发现,大多数的空调新风类产品外观形状多以方形为主,充分迎合了男性心理的需求。而灯具、摆件类物体的形状偏向曲线型。另外,现在市面上大多数的桌椅、茶几等均做了包角设计以防小孩碰撞,为各个家庭切实解决了一大隐患。这充分验证了艺术心理学对产品外观及人性化设计的引导作用。外观形状的不同以男女性别或不同受众群体的心理喜好而定,设身处地为消费者考虑、融入实用性强的人性化设计,则更能俘获消费者的心[4]。
四、心理学思维在产品艺术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一)改变原有理念,实现“以人为本”
传统的产品设计以生产和机械为主,几乎不考虑产品到使用者手上的时候,是否符合其实际需求和使用习惯、心里期望值等因素。因此,对企业来说,要转变固有的理念是一项最基础和较为艰难的工作。企业的存在固然是为了利益,但利益的终端是消费者的选择和购买。因此,从消费者的心理出发,设计出符合其心中所想的产品,才能实现与市场长期共存、与用户达到双赢的局面。在今后的产品艺术设计道路中,企业要给设计师充分灌输人本化的理念,设计师也应时刻保持初心,设计的存在是为了解决、迎合实际的需求问题,生产和收益固然重要,但顾客的肯定、企业的口碑和持续的创新力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
(二)结合社会心理学知识、运用科学手段完善前期市场调研工作
在以往的产品设计过程中,设计师会着重考虑产品的质量和实用性问题。产品的功能也是大部分消费者重视的要点。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提高,大众的消费水平和对产品的审美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在注重产品的功能和实用性以外,产品的美观性、购物体验等成为产品畅销的主流因素。因此,一代产品的问世,前期的调研工作十分重要。第一步,从产品的针对性群体出发,深入产品消费市场,结合用户对该类产品的意见及建议,分析不同人群对该类产品的关注点及期望值。第二步,做好市场竞品分析,对现有品牌和产品的各方面性能、使用反馈进行归纳总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第三步,充分利用以上两点搜集的数据,为自身产品的设计制定具有科学性、针对性的方案,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避开市场不满意的部分,做好全方位的初期准备工作,给设计师的设计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三)设计中充分运用心理学科专业知识,合理协调艺术元素的搭配
有效研究表明,不同的色彩能反映人不同的心理活动,色彩的有效搭配甚至能够给人的心理带来暗示性的作用,引导人们的心理和肢体行为产生。因此,色彩心理学也始终作为心理学科中一项重要的科目存在。在艺术设计中,色彩心理学可以体现在产品包装、企业的logo展示、产品宣传海报等多方面。熟练掌握专业的色彩搭配知识,配合特色化图案的使用,能够帮助设计师在产品设计过程中,融入更多吸引用户眼球的元素,给人们带来不一样的视觉冲击。以不同的颜色为例,比如红色,代表着活力和兴奋,能有效刺激人体大脑垂体激素分泌,使人身体里的血液循环速度加快,从而让人感到十分兴奋;淡蓝色能给人带来静谧、美好的感觉,大多数人卧室会选择它来作为背景色,但深蓝色和大面积的蓝色会使人产生压抑、喘不过气的感觉。因此,在对艺术元素进行选择时,设计师要巩固专业知识,以迎合用户喜好为主、对元素的科学分析为辅,制定出综合性强的设计方案。
(四)做好销售后期的反馈收集工作,为产品的更新建立有效的用户模型
在第一批产品投入市场并达到一定的销量后,再次深入消费者中进行调研回访,从产品外观、性能、操作便捷度、实用性等多方面收集用户的反馈,并进行归纳分析。针对不用更改产品设计就可以解决的问题,比如指导用户如何进行界面操作、如何正确使用等,只需完善售后流程和维护系统即可。设计上的问题,如外观形状、颜色、功能等方面,根据数量占比建立科学的用户模型,使设计师在对产品进行升级改造的过程中,能更有依据和针对性。另外,在用户模型的建立过程中,会存在部分干扰因素。因此,在前期调研和后期反馈的数据中,调研人员要具备辨别信息真实度的能力,尽可能地按照单一变量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类,确保每一类问题都能得到妥善解决。调研工作的有序开展也要有科学的流程制度和合理的监督机制,设计师的工作只能以调研的数据为支撑,因此借助机制和他人的力量,才能确保调研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以此提升设计方案的质量和产品设计的最终效果。
五、结束语
时代进阶和社会发展的脚步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步步加快,在此过程中,不论是产品的设计生产行为,还是大众的消费能力行为都在不断发生变化。需求是生产的动力,需求的存在才是刺激产品销售的最大助益。
把握消费者的需求心理,站在用户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确保产品艺术设计能满足人们的心理预期是至关重要的。心理学思维的在产品艺术设计中的有效运用,能够帮助产品市场建立科学的发展秩序,不断促进社会经济的良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