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治理现代化:提升新时代乡村基层党组织施政能力的关键

2022-11-23陈甘霖

智慧农业导刊 2022年3期
关键词:现代化党组织主体

陈甘霖

(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甘肃 兰州 730070)

现代乡村治理是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也是贯彻习近平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的战略举措,必然也是西部广大乡村基层党组织在新时代施政治理中克难攻坚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实践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中,“治理有效”作为一项关键指标和重要组成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得到了强调。对我国这样一个尚处于由大变强的发展中、“三农”发展中短板诸多的传统农业大国来说,这一战略的伟大意义尤为凸显。

以现代治理理念引领,提升西部广大乡村基层党组织现代治理能力,是党领导下实现治理现代化,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乡村治理成功之路的必然选择。

按照现代国家治理理念,治理不仅仅是制定一套规则条例,也不是一种一次性的活动,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治理体系的建立也不是以绝对的单方支配为基础,是社会多方协商达成的。也就是说,治理体系同时涉及多个社会主体,治理的成效有赖于各治理主体持续的互动合作来实现。传统的单中心治理中,政府是唯一的治理主体,对社会事务管理,实行排他的控制,是唯一的决策管理中心。

现代治理倡导多中心治理,也就是说,在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过程中,政府是核心治理主体,同时在这个体制体系中,还存在着非政府组织、私人机构、公民个人在内的许多具有一定决策权利的治理主体。这些主体在规则的约束下,以多种形式与核心治理主体合作,共同参与到社会治理活动中,实现治理活动。多中心治理结构要求,政府、社会、市场、公民形成一个多方互动,多维度合作协商伙伴关系,实现治理过程。多中心治理适应了全球化、市场化、民主化现代要求,以实现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为导向,推进社会治理方式的创新。在我国,党的领导是治理的核心主体,党和政府作为社会治理多元主体的负责方,协调管理社会多个治理主体的活动,对社会起到制度性的供给和监督,保证社会治理高效科学民主运行。

因此,西部广大乡村党组织提升现代治理能力,第一条必须是坚持党的领导核心,把党的领导核心作用落实到协调社会多方共同治理管理活动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提升现代治理能力过程中,必须把治理理念的现代化变革摆在重要位置,发挥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顺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遵循治理活动中民主化、法治化、制度化、多元化实践,倡导效率、公正、和谐等价值观,树立平等、民主、协商、多元的理念,着力推进乡村社会治理由传统的一元化转向现代的多元治理格局。按照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五个维度,打造乡村治理新格局。

我国农村地域广,人口多,自然条件和经济禀赋千差万别,发展的基础、条件和能力各不相同,发展的理念思路环境也有高下之分,这就决定了我国乡村治理发展的不协调、不平衡、不科学的问题相当突出。西部广大乡村治理实践,不但有着滞后于城市治理的共性还有着西部地域广,跨度大,民族多,宗教文化各异,经济发展不平衡,行政半径过大等自身的特殊性,这就为西部基层党组织推进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建设,提升治理效能,提出了更高的主体要求。提升西部乡村党组织现代治理能力的着力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在西部乡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牢固树立靠制度治理的理念,提升运用制度管理的本领;二是要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中树立制度信仰和现代治理的平等、协商、民主、公正等价值理念;三是要提升基层广大党组织现代治理的执行力;四是要进一步探索完善基层党组织权力运行的制度化、法治化、民主化的制度体系,更加重视基层党组织党内法规的系统化建设。加快广大乡村治理中,靠法治化治理的实践营造乡村社会法治化信仰的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总结会议上强调,改革要真正发生“化学反应”,还有大量工作要做。核心一点就是要具备合格的治理主体。也就是说,在推进西部乡村现代治理能力提升实践中,乡镇各级党的领导干部,整个公务员队伍,在现代治理的理念、治理平台、治理手段、制度机制和治理效果的评估等,都需要不断推进创新,更好地适应提升乡村现代治理效能的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是我党治国理政的经典举措。当前,广大乡村基层党组织,经过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在思想和行动上、实践路径的探索上,对于现代乡村治理的优势和短板,都已经有了相对明确的认识,打下了相当牢固的思想和实践基础。相比传统治理模式,对于现代治理的独特优势,对于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思想建设为灵魂,把党建的各方面工作内化到现代治理中,规范权力运行,管好关键少数,这一整套的治理方略,实践比较丰富,认识比较清楚。构建了比较完善的现代治理制度的“四梁八柱”,基本实现了现代治理模式的全覆盖,做到实现了党规和国法紧密衔接,党的领导治理核心和社会各方交融联系,发挥了治理整体的合力。乡村各级党组织高度重视思想建党,推进现代治理,筑牢信仰之魂,党章在现代党组织建设和推进现代治理中起到了灵魂作用。

乡村各级党组织推进现代治理能力、治理体系建设、提升治理效能实践中,要进一步规范乡村治理中用权与监督问责,营造乡村治理的法治环境,领导干部要重视家风建设,培养一支扎根乡村基层且具有一定现代治理能力的干部队伍。当前,在治理内容上,要重视以下七个方面:

第一,全面加强党组织对农村社会治理的领导,进一步推进乡镇党组织反腐倡廉建设,以党风政风好转营造风清气正的大环境;第二,要着力改善和保障民生,巩固脱贫成果,探索乡村振兴之路,以振兴乡村经济为中心,提升现代社会治理能力;第三,要着力提升农村社会基础性建设。在乡村基础建设、征地拆迁等敏感领域持续发力,构建比较完善的基础性治理制度体系支撑;第四,各级党组织要树立总体安全观,进一步完善网格化管理,开展平安乡村建设,建设宜居安居的乡村家园,把党组织现代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落到实处;第五,各级党组织要加快建设乡村诚信制度,以现代理念推进乡村治理,使社会治理在广大乡村向纵深发展;第六,各级党组织要结合乡村生产生活实际和生活环境、文化底蕴、传统习俗,创新乡村治理方式,高度重视提升乡村社会信息化水平,打造信息化治理平台;第七,各级党组织要加大广大乡村生态保护和治理的力度,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治理理念,切实解决好严重影响广大群众身心健康,社会稳定的生态环境问题。

同时,西部广大乡村党组织推进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必须在以下七个方面做出扎扎实实的成效。首先,要把理念现代化摆在突出位置,以治理理念的现代化,引领乡村社会治理现代化转变,必须进一步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关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重要论述,逐步推进乡村治理,从传统的社会管控管理向现代社会治理转变;第二,农村各级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制度创新,把制度建设当成系统工程来谋划,推进治理制度从传统的分散向整合型转变,特别要重视乡村社会管理制度体系、公共服务制度体系、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乡村公共安全体系、治安防控体系、社会信用体系、应急管理体系,实现乡村社会治理全覆盖;第三,按照现代社会治理理念,构建管理体系,逐步实现从传统的党和政府一元管理,向现代社会多元主体共建共治转变,发挥党和政府核心治理主体的引领作用,同时,高度重视乡村社会各种传统社会资源的作用,与时俱进,发挥好法律保障和科技支撑的作用,构建符合现代治理理念的治理体系框架;第四,从治理方式上,各级党组织要逐步适应治理现代化的要求,从传统的单一行政手段,逐步向多种手段综合运用转变,除了乡村党组织比较熟悉的行政管理手段外,还要重视综合运用经济、法制、科技与其他手段,创新社会治理,综合应用源头治理、系统治理、依法治理和民主治理等方式;第五,乡村各级党组织要高度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实行网格化、网络化、精细化管理,逐步打造“互联网+”社会治理模式,不断提升现代治理能力与治理效能;第六,要立足于乡村社会结构变化,针对乡村人口老龄化,经济结构城市化,社会开放化,中等收入人群逐步扩大,整个乡村社会日益多元、复杂、现代的特征,提供更优质更全面的,广大群众所需要的社会服务;第七,要适应我国乡村向全面小康社会转变的需要,构建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推动乡村社会全面进步的需要,推动乡村社会向全面小康转变。

乡村各级党组织提升现代治理能力,还必须学好用好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八个方面的重要内涵,武装头脑,推进社会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建设。第一,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的最大特色和最大优势,党的政治领导为乡村社会治理正确发展指明方向,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现代化,不断提升党组织的治理水平,只有治理主体合格过硬,才有可能实现乡村社会治理现代化;第二,推进乡村社会治理现代化,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乡村社会治理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只有相信群众,发动群众,走群众路线,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发挥人民群众的治理主体作用,乡村治理才会真正有效,要坚决反对在推进乡村治理过程中的各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政绩工程;第三,推进乡村社会治理现代化,必须高度重视,把根留住,始终立足于中国文化的根基,发挥好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在乡村社会治理中的独特作用,传承红色基因和民族文化的血脉,特别是要坚持扎扎实实地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乡村社会的文明程度;第四,推进乡村社会治理现代化,必须始终坚持深化社会治理改革,要以治理理念现代化转变为引领,转换职能,创新手段,破除一切妨碍现代社会乡村社会治理的旧体制机制,激发和解放社会组织和群众的活力,探索科学的治理机制,不断开拓乡村现代治理的广阔道路;第五,推进乡村社会治理现代化,必须始终把乡村社会治理和乡村社会的其他方面协同发展,乡村社会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树立社会治理的整体观系统观,把乡村社会的经济发展、文化发展、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融为一体,在党的领导下,相互适应,相互推进,相互支撑,协调推进;第六,推进乡村社会治理现代化必须坚持打造新治理格局,在党的领导下,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乡村治理格局,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基本目标。要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共参与,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治理维度,坚持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多元主体共建共享,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打造乡村治理新格局;第七,推进乡村社会治理现代化,要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持续提高乡村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主动拥抱新时代,积极利用好新技术,推进乡村治理科学化、智能化、高效化,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社会治理,特别注重打造一支服务乡村治理的专业队伍和群众治理队伍,用科学先进专业的理念推进现代乡村社会治理工作;第八,推进现代乡村治理,各级党组织还必须始终处理好几个基本关系,一是要处理好社会治理与民生的关系,改善和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完善社会矛盾调节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要处理好农村维稳与群众维权关系,二是要处理好农村乡村社会发展活力与维护社会发展秩序的关系,实现乡村社会的有序运行与社会活力相协调,三是要处理好乡村社会法治、德治、自治三者之间的关系,发挥好乡村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和治理核心作用,高度重视法治和德治在现代治理中的灵魂和根基作用,做到三者密切联系,相互促进。

总之,必须把提升现代治理能力摆在加强新时代乡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能力的关键环节,学好百年党史,筑牢思想之魂,立足各地实际,在实践乡村振兴战略中,不断开创现代乡村治理的新局面。

猜你喜欢

现代化党组织主体
边疆治理现代化
清华党组织公开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对症下药 强健基层党组织
建好“三型”党组织 实现医院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