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做好税务管理工作的意义探究
2022-11-23唐毅长三角信息智能创新研究院
文/唐毅(长三角信息智能创新研究院)
一般情况下,事业单位进行的一系列便民活动均是基于自身的社会公益性特征。税务管理是加快税收分配目标实现的有效手段,更是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务必需要关注的内容。所以,事业单位为了合理优化分配现有资源,提升单位自身市场地位及影响力,需要加强税务管理工作,及时识别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措施,不断规范事业单位税务管理工作,在有效提升税务管理水平及效率的同时,推动事业单位实现稳定性发展。
一、税改对事业单位税务管理工作的影响
随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多数事业单位逐渐向企业化方向发展,除财政补贴外,其运营收入多来源于生活服务业务,比如信息技术服务、研发服务、广播影视服务、文化创意服务等。
在营改增政策全面落实后,事业单位中的部分现代服务业活动应缴税种从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其税率、税基以及纳税方式等发生了较大变动。营改增前,事业单位按5%缴纳营业税,营改增后,依据单位业务活动、纳税身份等的不同,按照13%、6%、3%来缴纳增值税。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在税改后,单从税率角度来看,小规模纳税人的事业单位从原本的5%降到3%,有明显下降。但由于营业税和增值税适用税基不同,相关政策也不同,一般纳税人事业单位的税负变动和单位可扣除项目、进项抵扣情况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且相对于营业税而言,实施增值税后,事业单位能否有效进行进项抵扣,与单位能否取得合规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相关联,较低的可扣除项目金额或是无法取得增值税发票的费用较多时,都可能会加大单位税负压力。
二、事业单位加强税务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税务管理是事业单位发展的必然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有助于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面对财税体制一体化深化改革的形势,完善优化税务管理制度,融合税务管理与单位财务管理是必然趋势。作为我国社会建设、经济发展进步的驱动性力量,事业单位税务管理工作实施与单位经济价值具有直接联系,从而对事业单位社会效益产生影响。
第二,有助于优化分配单位现有资源。现阶段,事业单位处于改革重要阶段,尤其是生产运营型事业单位开始转向企业型,公益性事业单位属性更为增强。在这一背景下,事业单位职能趋向统一化,要求各单位明确各自职责。换句话说,未来事业单位经营性质与职能更为加强,基于此,更多事业单位开始注重长期发展规划的制定,打破固有阻碍,科学合理分配现有资源。税务管理作为事业单位改革转型的关键途径,通过加强税务管理有助于提升事业单位市场竞争能力[1]。
三、事业单位税务管理现状与问题
(一)进项税额难确认
根据增值税相关税法规定,事业单位需在核定的税收收入基础上来进行计税核算,即事业单位要从技术服务收入、课题经费等中筛选出税收收入。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常用的会计核算原则是成本与收入相配比。然而虽然我国事业单位在向企业化发展转型,但现阶段,多数事业单位仍然享受财政补贴,自身课题经费、研究经费等都不能满足需求,往往会从其他收入里面进行周转,这也使得部分成本费用可能存在重复列支或和收入不配比的现象,比如技术服务收入中的检测费用、印刷费用等,由此也对单位会计核算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过现阶段,多数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水平有限,在确认增值税可抵扣进项税额上存在一些困难。
(二)税收票据管理不规范
我国事业单位票据管理存在的问题依旧较为突出,甚至对税务管理质量产生不利影响。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资金来源途径主要是财政拨款、主营收益、补助及其他。而票据种类会因为资金来源途径多样化,在使用环节也存在多样性特征。当前事业单位票据配发的方法主要是以下三种:一是财政部门,二是上级管理部门,三是税务部门。由于我国对不同类别票据的使用尚未制定明确性的规定及文件,使事业单位票据管理开展效率受到影响,造成在使用环节极易出现各类票据混用的现象,进而对税务管理实施成果造成严重影响。另外,部分事业单位资金运转中会出现使用违法收据的行为,不仅对税务管理带来不良影响,而且会降低单位会计核算及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精确性。
(三)日常工作对税务监管力度不足
目前,我国对事业单位监管力度薄弱也是影响税务管理工作开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其一是当前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有待提升完善,或者存在与市场经济发展脱节的情况,如缺乏健全的管理体系、预算管理机制等;其二是政府部门对事业单位税务监管不完善。政府税务部门对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足,审计部门及财政部门在审计过程中监管工作不到位,极易引发单位出现舞弊、挪用公款的行为。其三,在税务信息披露中没有按照规定进行,从而造成政府部门及社会群体无法就事业单位税务管理开展情况进行监督[2]。
(四)税务风险管理薄弱
按照当前现状而言,事业单位财务活动运行过程中,票据使用类型相对丰富,主要具有以下几类票据:行政性收支票据、各项结算凭证、单位自身特征自制票据、税务机构出具的常规性票据。对于事业单位而言,票据使用的不规范、错误开具发票等行为依旧存在。与此同时,事业单位关于税务管理职位选拔环节中,通常会根据单位财务部门的工作规划不同工作人员开展税务管理工作。
例如:某 事业单位将发票的采购、领用、纳税申报缴纳等一系列工作流程,均划分至不同职工负责。大多情况下,税务办理负责人员的工作参与度不足,仅将账目相关信息作为开展税务管理工作的主要依据,该工作模式则会严重影响税费缴纳工作判断的精确度。
(五)办税人员能力有限
事业单位公益属性对管理人员和职工的纳税行为及管理工作产生影响,出现“重个人所得税、轻其他税种”的情况。单位内部纳税意识不足,导致税务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
目前,多数事业单位除了需要承担公益属性工作以外,还需进行企业性质的运营活动,所以事业单位有不用纳税收入和需要纳税收入两种。我国税法规定中明确提出事业单位增值税、房产税等日常税种在税率及征收周期上都存在差异,因此要求税务人员不断提升税务管理水平。
但是,事业单位税务人员深受固有思维影响,对税法知识内容缺乏全面了解。我国税法会根据市场经济运行情况及企业发展现状不断进行调整,而事业单位税务管理人员不能及时掌握最新政策,从而造成不能精准区分不同收入,出现非应税收入与应税收入混淆的现象[3]。
四、事业单位改进税务管理工作的措施
(一)明确税务管理目标,提高会计核算质量
事业单位应加大对税务管理工作的重视,结合实际,明确自身税务管理目标,制定科学的税务筹划方案,帮助单位降低税务风险和税负压力。比如针对增值税的筹划,应结合增值税特点,从税率以及进项抵扣角度入手:在税率方面,可以通过改变纳税人身份来实现;在进项抵扣方面,事业单位需尽可能多地在成本支出时取得相应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对于不能取得的,应尽量争取价格优惠或是寻找合作商,借助有增值税发票开具资质的中间平台来获取发票。而且在进项税额抵扣管理时,单位还需联动销项税管理,合理调整采购计划,以便于在有较多进项税额时,可以合理分配到多个年度,实现足额抵扣。此外,也可以调整收入结算时间,达到递延纳税的效果,让单位可以获得一笔无息贷款,更好地应用于运营发展中。
(二)加强单位票据管理
票据管理作为税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构成,通过加强票据管理能够有效提升税务管理水平,主要是因为票据除了是事业单位税务纳税的重点依据以外,还是事业单位税务信息真实性的保障。事业单位在加强票据管理时,要严格按照国家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票据使用方式,尤其需要注意确保税收票据全面包含经济内容,从而不断规范会计核算工作,为事业单位相关税务工作提供更为精确的税务信息。
目前,我国中央级事业单位票据普遍实现了电子化模式,例如中央非税收统一票据等被正式取消,全面开始实行网络开票方式,并进行存档。各项改革工作无疑对事业单位票据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及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促使票据管理更为规范化、有效化,进一步提升票据信息的精确性。
(三)重视日常税务监管
强化事业单位税务监管有助于规范税务管理执行,将各项税务风险产生的负面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针对事业单位的税务活动进行监管时,往往会采取外部与内部两种监管手段。其中,在开展内部监管工作时,事业单位需根据实际情况首先构建相对健全的预算管理制度,安排相应的专业管理人员组建监管小组,负责实时追踪事业单位内部税务管理工作情况,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办税人员工作效率,而且能够综合考量实际操作情况。一旦发生办税人员失误行为,特别是工作态度层面的问题,必须第一时间纠正,以防降低税务工作质量。
在开展外部监管工作时,需打造良好的环境作为基础,积极落实外部监管的各项工作,税务机关作为政府主要监管力量,审计与财政作为辅助部门,实时监管事业单位税务缴纳情况,全面性处理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助力事业单位进一步提升税务管理工作质量[4]。
(四)做好税务风险防范工作
事业单位若要最大限度地发挥税务管理工作的效用与价值,首先加强日常工作管理,确保税务管理各项工作均能落实到位,进一步规范税务管理工作开展流程。具体而言,针对运营性事业单位,面对不同类别票据的使用需作出明确规定及划分。一旦出现“混用”“乱用”票据的行径,应当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引导和纠正,以此保障事业单位非税收入上缴的及时性。在票据采购、领用、核销等环节中需加强管理力度,便于充分结合票据管理与单位财政管理工作,防止事业单位税收漏洞现象的发生;其次,促进事业单位税务筹划工作开展进度。通过构建完善的财务报告机制,不断促进单位税务信息的交流沟通,有利于精准识别税务风险,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再次,确保会计信息真实性与有效性是税款申报落实的前提条件。从当前现状来看,互联网、计算机技术的衍生普及化,使得互联网申报模式被认可与应用。这种工作模式的变化,要求税务管理人员及时注意网络中各项数据的动态,以防出现冲突。例如:某地区电网建设工作及运营主要是由该地区电力公司负责。该单位实行税务管理工作过程中,尤其重视票据管理,并且及时组织了专项税务统筹小组,用于负责该单位全部税务工作,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工作效率,而且有助于规范税务管理工作。
(五)提高办税人员的能力和水平
高效提升事业单位税务管理工作水平,务必提升办税人员的综合素养。第一,事业单位应当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就税法法律法规及制度条例内容展开学习了解,树立较强纳税意识。同时也可引进实际涉税违法实际案例,明确指出不论何种职位一旦出现违法违纪行为均要接受惩处,从而帮助单位职工树立正确的税法意识;第二,事业单位需结合实际情况组织专门的培训活动,且构建相应的考核制度,筛选优质税务人才。同时,事业单位可邀请税务管理专家,定期就实际技能及知识内容进行讲解。帮助办税人员及时了解国家最新出台的税法政策,熟练掌握不同税种的具体要求。这样便于办税人员识别问题,避免漏税等违法行为的发生。加之考核机制的辅助,实时考核内容学习掌握程度,激发办税人员主动性与积极性,提升工作能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通过开展、落实税务管理工作,不论是单位税务管理工作人员能力的强化,还是税务管理工作水平及质量的提升,均对事业单位税务管理做出很大贡献及帮助。因此,事业单位领导层应当对税务管理工作给予高度重视,结合当前税务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全面贯彻落实各项税务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