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文化建设路径研究
2022-11-23周长玲昆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文/周长玲(昆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如果说企业是一个生命体,企业文化就是其内在的思想和外在的行为习惯表象[1]。企业文化将对企业人员、生产过程和服务管理等产生重大的影响,起着凝聚人心、方向引导、激励员工、约束行为、协调各方、维系情感、提高声誉等作用。所以,研究企业文化建设路径是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成效的关键所在。
一、参与者—实现“上下同欲者胜”
(一)企业家要引领企业文化
企业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低估。企业需要能够掌控全局、颇有才能的领导者,并能够创造性地、科学地管理该企业。企业犹如一辆列车,文化就是列车上的旗帜,列车越长,那么越往后的车身离车头就会越远,旗帜必须鲜明,后面的部分才能遥遥相望、加紧脚步,这个整体才能为了共同目标而前进。马云曾经在公司内部会议上提到,要警惕阿里巴巴价值观被稀释的风险,并要求人力资源部门不惜一切代价宣传贯彻阿里巴巴的核心价值观。正是这种强势的文化牵引力造就了阿里巴巴独具特色的“六脉神剑”文化。所以企业的车身,需要有企业家车头的有力牵引。
企业文化建设在实施中会遇到诸多挑战,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身为企业家,就必须言行示范、以身作则,不断提高自身素养,用正确的言语、优良的作风和积极的面貌影响员工的思想和行为,构建独特的企业文化。第一,企业家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以人为本”、义利兼顾、公平竞争等[2]。第二,培养理性的行为方式,工作时采用的行为手段必须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约束和规范。第三,注重领导方式的创新,不断优化企业的管理制度,激发员工的创新活力。第四,提升企业家的个人素养,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修养是否达到标准。
(二)管理者要践行企业文化
德鲁克将管理者定义为“对组织负有贡献的责任,实质影响组织经营能力及成果”的人。这些人对企业文化有着深刻的影响,他们践行企业文化的程度影响着员工对企业文化的呵护程度。
对于初学管理的人来说,很容易忽略自身对企业文化的影响,因为他们更为关注自己责任领域的目标和绩效指标是否理想。对于中高层管理者来说,他们的责任是引导企业文化的发展。而高级管理人员(最接近企业家的人)是与企业文化紧密相连的人,他们对企业文化必须是“可导”的,这是“企业文化函数”持续性的前提。因此,如果某个企业文化是不可持续的,那么这家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肯定有问题。
管理者要能力出众才可以更好地践行企业文化。第一,管理者必须公平公正。《论语》中写道:“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中华民族自古就意识到公平的重要性,管理者必须客观公正地行使其管理的权力,利益分配也应有公平的标准。若是在资源分配时存在主观偏见,则会打破认知公平的基本准则,企业文化的一致性就会波动。第二,管理者要身体力行,做好榜样。当管理者漠视公司制度或规则甚至破坏的时候,下级员工就会极为反感或是强烈反对,这种逆向行为就等同于主动将企业文化逼上绝路。第二,管理者要慎微慎独。例如,当作为管理者的你遇到正值假期时的值班义务的情况,是认真对待这份责任,还是悄悄离岗?像这样“神不知鬼不觉”的事情,能否主动履责?慎微慎独,正是管理者践行职业道德和企业文化的试验场。
(三)员工要呵护企业文化
把企业组织当成一个生命体,那么员工就是细胞体,细胞体一旦发生了病变,就会对生命体产生致命危害。员工对企业文化的感知是直接而敏感的,对企业文化也能产生根本而广泛的影响。当企业员工无法有效承载或是排斥其所承载的企业文化,会导致企业的崩溃。然而在现实中,员工通常只是对企业文化有所感知和感受,并不能做到自觉主动地呵护它。或者说,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极少会考虑自己行为对企业文化的影响。所以,员工能否做到自觉主动地呵护企业文化,可以说是普通企业和优秀企业在文化上的根本差异。胖东来商贸集团被誉为“百货业的海底捞”,有这样一种说法:如果你在大街上看到骑摩托车戴头盔、不闯红灯的人,十有八九是胖东来的员工。有这样的企业和员工,在城市中产生如此深刻的文化影响,是多么具有感染力!
企业员工是推动企业生产发展的积极因素和企业文化建设管理的基本力量。员工于企业文化来说就如同信号接收站和发射站。所以,员工一定要用心呵护企业文化。第一,企业员工应该高度认同企业价值观,把自己命运与企业发展紧紧相连,树立“为自己工作”的观念, 那么,工作中的积极性、责任心、良好的工作态度和不畏困难的精神将相应产生[3]。第二,企业员工应该以正确的行为方式完成工作,遵守员工行为准则,养成优良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习惯,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生产好产品,提供好服务,创造高效益。
二、传神术—塑造真正的企业灵魂
(一)发于心:塑造企业文化理念
所谓企业文化建设要“发于心”,其实就是在文化理念塑造方面下功夫。从CIS角度看,“发于心”可理解为MI(Mind Identity)系统。企业文化理念蕴含着某种企业生存哲学,反映了企业创造价值的方式,但一些企业并没有做到“发于心”的建设企业文化,而是编造或抄袭,因而无法有效发挥企业文化的作用。
要塑造企业愿景。企业愿景是企业成员的共同期望和长远理想,能激发人们心中的渴望。愿景的有效形成与创业者的信仰有关,如胖东来商贸集团的愿景理念就植入其创始人于东来的个人信仰(公平、自由、快乐、博爱)。愿景的形成是一个广泛、深入、持续的过程,既需要才能出众的领导,也需要分解为部门、团队和成员的愿景。愿景形成后需要有效执行,否则一切都是徒劳。第二,要塑造企业使命。古人云:但有使命,万死不辞。管理大师德鲁克曾指出,建立明确的使命是战略家的首要任务。使命对于企业来说极为重要的,要响应其愿景,从客户需要出发,履行好社会责任。迪士尼乐园的使命—“视游客为家人,为他们创造一生难忘的回忆”,这和他们的愿景—“创造发现快乐与实现梦想的地方”相呼应,同时考虑了顾客的所需所想。第三,要塑造企业核心价值观。价值观作为一种集导向、约束、凝聚等作用于一体的灵魂,对于企业员工来说,他们相信什么价值观,就会做出什么行动,企业则会收获什么果实。知容易、行为难,文容易、化为难,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是更艰难的一步,主要体现在文化宣传、行为培训、活动组织、制度执行等各方面,需要全员的行动和坚持。
(二)出于形:塑造企业视觉形象
不得不承认的是:人们总是“以貌取人”。当我们走进一家企业,难道我们不会被其干净漂亮的办公环境所吸引吗?肯定会。难道我们不会喜欢制作精美的产品包装吗?肯定会。企业总是需要使用一些手段和方式来打造一个漂亮的视觉形象,这就是所谓的“出于形”。从CIS角度看,“出于形”可理解为VI(Visual Identity)系统。企业的视觉形象可以传达其内在的文化品质,企业塑造富有个性的文化理念,视觉形象则能更好地将其展示出来。
塑造企业视觉形象可以从标识形象、色彩形象、制服形象、内部环境和外部口碑五大方面进行。第一,塑造企业标识形象,即企业logo。logo作为印象符号是很神奇的,像一个特殊的记忆按钮。logo要有足够的创意,巧妙而艺术地表达企业文化的内涵,并不断地改进logo,以代表企业文化和经营管理战略的全新升级。第二,塑造企业色彩形象。色彩形象反映了企业经营特色、产品定位、文化内涵等内容。必须设计适合行业特色的色彩,遵循“相宜不相斥”的原则,适合应用环境及受众感受,符合大众认知习惯。第三,塑造企业制服形象。好的企业制服,会注意款式、面料和功能等方面,同时也要符合企业色彩要求。企业制服要能唤醒员工集体意识,要做到着装规范、美观大方、实用舒适,让员工爱穿、穿好。第四,塑造内部视觉氛围。企业营造的内部视觉氛围要能够引起共鸣。企业内部首先要有秩序,井然有序的环境能让员工舒心工作,能给来访者留下好印象。功能布局也要合理,体现差异和细节,同时带有一定的“气场”,激发员工更有精力和能量去工作。第五,塑造企业外部口碑形象。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企业口碑形象可谓是举足轻重。企业应关注客户在享受产品或服务时的感受,设身处地为顾客考虑,诚恳对待顾客,提供最好的产品与服务,因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能随时在网上传播和评论,从而形成口碑。
(三)得于体:塑造企业行为规范
企业的行为其实就是人的行为,以此承载并展现企业的文化理念和外在形象。从CIS角度看,“得于体”就是BI(Behaviour Identity)系统,企业需要一套合适的行为规范体系,将企业文化灵魂付诸行动。
塑造企业行为规范可以从权责体系、管控体系、制度体系、高管行为和员工行为五个方面进行。第一,塑造企业权责体系。如果没有明晰的权责体系,则会阻碍企业目标和绩效的实现,从而削弱监督和约束的效能。依据价值创造对部门进行职能定位,形成明确的《部门职能手册》,对每个岗位设定目标,形成《岗位职责手册》,全面落实各部门和岗位的职能,基本塑造一个权责体系框架。第二,塑造企业管控体系。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组织情境和人文情境越来越多元化,必须塑造一套管控体系去实现管理意志,在管控模式和管控形态上衍生出适合本企业的组合模式,常见的有战略管控、财务管控、运营管控、组织文化管控、信息数据管控等,企业可灵活选择各种形态。第三,塑造企业制度体系。制度是对权力与职责的分配,是维护经营管理秩序的重要保障。企业制度体系建设可分为战略与品牌制度、顾客与市场制度、组织人事活动制度、过程资源制度等。同时,制度应实现标准化管理,比如知名品牌麦当劳,其制度体系已实现标准化,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复制,做到规模化经营。第四,塑造企业高管行为。企业高管的行为习惯反映了企业管理水平和文化内涵,对企业经营管理有重要影响。高管的行为准则应围绕使命感、责任感和价值贡献这三个原则。但高管从来都不是“无私”奉献的,他们当然也需要真正的“权、责、利”对等。第五,塑造企业员工行为。员工行为往往代表着企业文化,员工行为规范的制定需要配套的管理体系,可编制《员工行为规范》,其适用范围是全体员工,不能区别对待;还应具有导向型,企业提倡什么行为、反对什么行为,员工应该做什么、怎么做;行为描述应具体、通俗易懂,便于理解和执行。
三、利其器—巩固企业文化阵地
(一)制作企业刊物,冲锋文化前沿
企业文化阵地中最具影响力的文化“武器”则是传统的企业刊物。企业刊物建设好了可以展现企业文化的深层内涵,提高企业凝聚力,推进品牌建设,完善企业档案资料保存[4]。
第一,制作精美的企业内刊。明确其内刊的定位,像《万科周刊》在创刊之初的定位是充满“人文情怀”。内刊定制还应获得管理层支撑,且内刊编辑应是热爱阅读、写作的人;要包含多元化的主题,内容真实生动,赋有生命感,图文并茂。第二,编制企业文化案例。企业在生产服务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大量令人难忘的案例或故事,主人公们用自己的行为和精神诠释了企业文化。案例的素材一定要具有差异性,足以成为榜样典型,内容必须真实而绝非虚构,不失故事性,引人深思,实现其教化作用,以事说理、以理服人。第三,管理采编队伍。企业刊物质量要高,需要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采编队伍。企业要经常召开编委会,编辑部成员应及时进行信息沟通,邀请专业机构对企业编辑进行培训,注重对编辑的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第四,打造企业的“新华社”。刊物创建可以借鉴新华社的某些经验,以打造资讯通达的企业内部讯息中心,将刊物的舆论导向、目标引领、形象展示等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二)开展企业活动,深入文化腹地
企业活动是有目的、有意义地引导员工参与任务以外的事情。企业文化建设需要静态的企业刊物,也需要动态的企业活动,刊物给人带来赏心悦目的感受,活动带来身心兼修的体验。企业活动能够深入企业文化腹地,对企业文化的影响尤为明显。从空间及范围来看,企业活动分为内部活动和外部活动;从形式与功能来看,企业活动可分为娱乐游戏型、学习提升型和劳动运动型。
第一,企业内部活动可以激励员工、鼓舞人心。内部活动的举办要有目的和意义,能够发挥鼓舞士气的积极作用。活动的首要原则是重在参与,同时要注重集体性参与,活动要体现趣味性,策划要随着时代创新,员工才乐意参加。
第二,企业外部活动凝聚人气。外部活动具有企业形象传播和表现的功能,必须关注社会认知、社会影响、社会舆论这几个重要方面,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可以将活动与品牌和产品相结合,同时推动产品的营销。
第三,娱乐游戏型活动。既然是活动,就少不了愉悦身心的功能,为员工提供舒适的游戏体验,可以丰富他们的生活,激发其情感兴趣,进一步调和组织与员工的关系。
第四,学习提升型活动。想要员工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和效益,就应该为其提供学习机会,使员工在活动中获得新知识和新技能。第五,劳动运动型活动。健康的身体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前提,企业应结合实际情况开展体能类活动,如登山、骑行、马拉松等。
(三)巧用企业媒体,打造文化媒介
传播是文化的生命力,除了传统的刊物、网站、电台等媒介,现在还有企业微博、微信、微视频等新型媒介,这些“微”媒体成为企业新的文化传播载体。
第一,企业微博。企业要有自己的加V认证微博,即官方微博,员工也可以开通个人加V认证微博,二者共同运行能够增加其账号公信力,也可设置一些小分类微博账户,发布企业相关的产品信息或活动事件,带上热点话题,让内容具有新闻性和差异性,用娱乐和故事来吸引眼球,最终形成“蒲公英”式传播效应,企业文化在微博上的影响就会大大增强。
第二,企业微信。微信可以说是新型的企业自媒体武器,企业微信可以让企业组织与员工及其他企业的联系更加密切,微信公众号发布优秀的推文吸纳关注者,微信服务号提供便利的线上服务能为企业文化挖掘线上空间。企业要学会有效利用网络工具,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地让微信成为交流沟通、传播文化的重要阵地。
第三,企业微视频。如今的视频拍摄、制作、传播已经变得极为便捷,学习制作过程有丰富的教学,视频也更符合人们的感知习惯,企业应该把握好视频传播路径,利用微视频传递更多的信息,展现自己的企业文化。从特定的角度表达企业的特定诉求,做有内涵、有品质的企业宣传片,用充满观赏性、反差感的视频引发关注,将企业场景和产品形象融入视频中,更好地渲染企业的品牌形象、展示企业文化的深层内涵。
相关链接
企业文化,或称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简单而言,就是企业在日常运行中所表现出的各方各面。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该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它包括企业愿景、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统、企业制度、文化环境、企业产品等。其中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它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这里的价值观不是泛指企业管理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而是企业或企业中的员工在从事经营活动中所秉持的价值观念。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形成的经营理念、经营目的、经营方针、价值观念、经营行为、社会责任、经营形象等的总和。是企业个性化的根本体现,它是企业生存、竞争和发展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