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皮革材料在我国当代艺术语境下的发展与使用
2022-11-23王哲
王 哲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青岛 266000)
皮革材料在我国主要集中在北方少数民族地区,在全国的应用程度并不是很高,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观。由于许多历史原因,这种艺术的价值性逐步被削弱,但其具有的皮革艺术研究还是应该继续开展。20世纪后,人们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观逐步提高,皮革工艺画得到了更大规模地发展,皮革艺术在创新和发展中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其形式也更加多样化。随着艺术展现形式的发展,皮革材料的艺术性也在不断不提升,因而也提高了皮革制品蕴含的艺术价值。
1 皮革艺术在我国艺术语境下发展的现状
从全球历史的产生过程分析,皮革艺术历史悠久,经过漫长的发展逐步形成多样化的艺术表现形式。而皮革从古到今都是人类日常生活中不能缺少的材料,在仅存的四大文明古国中,基本可以发现皮革在艺术上的运用[1]。例如,公元前1500年埃及就出土了对皮革材料艺术性运用的描述,庞培古城中也出土过部分皮革材料,并且其艺术展现形式具有装饰效果。在我国历史上,周朝曾建立过“金、玉、皮、工、石”五个政府部门,可以看出当时执政者和现实中对皮革材料需求的重要性。1934年在楼兰古国发现了一批西汉时期的皮革制品,有毡帽、皮靴。在早期的漫长时间里,全球各地都展开了对皮革材料的应用,而且也将艺术性在其中进行了正确地表达,一旦皮革材料被制作成精美的器具,就被赋予了一定的纹样并进行装饰。基于早期文明在发展过程中,金属炼制和布匹材料运用的工艺不够发达,无法达到相应的产量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导致皮革材料广泛运用在北方游牧民族的生产和生活中[2]。由于游牧民族获取皮革材料较为简单,且北方民族也会通过狩猎的方式获取大量的皮革材料,使北方拥有大量的皮革材料,因而促进了皮革材料在人类生活中的使用,也确保了当地社会文化的发展。随着运用时间的增长,鞣制工艺得到了很大发展,已经不再是原始社会的敲击、土鞣的方法,在此基础上皮革制品的器具外形、花纹装饰等技巧也得到了发展。
在辽宋时期,大量皮革制品问世,更多的呈现形式是皮囊壶。在这一时期,各种工艺品的制作方法和技术都得到了上千年的积攒,促使皮革制品呈现出精细化的雕刻,也凸显了当时作为游牧民族身份的代表性产物[3]。但是,这个阶段的皮囊壶原本并不是艺术形式的展示过程,更多体现的是实用价值,是将使用中的器械利用陶瓷或者贵金属等材料进行制作,一般情况下都存在于贵族墓葬中,其他社会底层民众的墓葬基本不会出现皮革制品[4]。虽然选取材料时不会都采用皮革,但是这类器械都是以皮革为模板,衍生为其他材料制品。衍生过程得益于当时社会阶层差异的需求,再加上审美观念的改变,以皮革制品为模板,在金银、陶瓷等纹路雕饰中为中华民族文化留下了大量的艺术瑰宝。这一点充分说明了材料使用的转变与人类审美观念的变化有直接关系。
从历史角度分析,皮革材料的使用最初并不是由艺术特性产生的,而是由于北方游牧民族生活物质的缺乏,又不能改变现实环境,只能借助大量的皮革材料进行创新,最终保护人类的生命安全。这种状况源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不和谐。随着生产技术的逐步发展,游牧民族也逐渐适应了定居类的生活方式,并加快了与汉族文化的融合,使皮革工艺品的制作及技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其实用性和艺术性在出土的文物制品中兼具[5]。部分不具备皮革实用性的制品也可用其他材料取代,例如金银和陶瓷呈现出了皮革制品不能达到的精美性。同时,纺织技术也得到大规模的发展和进步,生产出的制品和衣物价格较低,更能节约人力成本的支出,使皮革制品在衣物领域中逐步失去了重要地位,其份额和产出也随之减少。面对这种历史情况,皮革艺术在发展上遇到了重大阻碍,其实用价值和艺术性都可以被更好的材料取代。
2 皮革材料在我国当代艺术语境下与现代艺术的关系
改革开放促使国际文化逐步进入我国,对我国传统艺术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未开放前,艺术界的整体发展一度出现滞缓或者不能与世界艺术趋势接轨的现象,阻碍了中华民族艺术的发展。改革开放后,国外艺术理论和体系进入我国,也将现代艺术作品带入国内工艺品艺术界,促使中国现代艺术的逐步形成[6]。
当时,我国现代艺术家只用了十几年就完全吸收了西方国家用一百多年从印象派发展的艺术体系和理论知识,将其创作方式在我国进行合理利用。经过1985年美术思潮的影响,现代艺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又逐步迎来了2020年的艺术市场热潮。当前,我国艺术市场和以往相比并未有较大进步,出现了相对的退化,但是艺术观念和大量资本的大量投入,使我国的当代艺术语境更加稳定,并形成了秩序化的创作环境。大量艺术家不用对艺术走向进行争论,使艺术理论研究更加平稳,对新的艺术材料开发和更深度的理念研究是当前显著的表现,促使我国现代艺术语境逐步从学习西方到独立创新为主的艺术研究氛围。在此基础上,很多艺术家都不满足于现状,也没有局限于已有的艺术呈现方式和手法,使具有较强艺术理念的艺术家迅速增多。这部分艺术家不但在手段和技法上追求更大的突破,也对艺术呈现的材料有了更高的要求。皮革材料本身具有悠久历史,而且创作技法和工艺较为完善,具有相对的艺术理念,但是却很少被当做纯粹艺术创作的载体,因而皮革材料在艺术应用上将有更大的发展机遇。如果将其与当前的流行材料相比,如陶瓷呈现了东方文化、霓虹灯代表了都市色彩、牛仔代表了北美洲文化,皮革材料不会完全被转化成为阶级的象征[7]。皮革材料在不同区域、不同时代也进行了工艺上的创新,拥有较为鲜明的差异性。
虽然现代皮革雕刻艺术起源于北美文化体系,但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东方和西方、现代和古代都对皮革材料进行了不同方式的制作,其使用方式也不一样,这都使皮革材料呈现出更加多样化的发展。根据市场需求或者理念不同进行创作,并结合相应的工艺技术,可以使皮革材料被艺术家进行多样化的制作。当前,我国对于皮革艺术的研究过程大部分都集中在日本,其来源为台湾的皮革材料雕刻技术,但是也有部分皮革在其他方面得到运用。一些艺术家通过壁画形式将皮革作品的纹路展示出来,从而使皮革材料实现了全部艺术性创作的构想。在现代环境中,我国更加支持艺术的发展,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艺术在理论和工艺上正在逐步完善,最早的艺术工作者现正处于壮年阶段,同时又涌现出很多青年艺术家,为皮革材料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更加活跃的环境。因此,在我国当代语境下,皮革材料的应用应该逐步向更高质量的艺术方向发展。
3 皮革材料在我国当地艺术语境下的发展和运用
3.1 皮革材料在现代首饰中的发展和运用
基于现代文化的多元化发展,社会需求人群中大部分都是年轻群体。这部分需求者并不在乎其艺术展现过程中载体的昂贵特性,也不单纯关注首饰的装饰功能,用其传递情感、展现个性、重塑艺术且独一无二等都是当今年轻人的诉求。这促使首饰材料更加多样化,现实生活中的各类材料都可能成为首饰材料。皮革材料相较于其他材料,加工更加便利,而且不同皮革材料可以呈现出不同的效果,最终的作品将发挥出更好的审美特质,再加上与金银等贵金属相比在价格上的巨大优势,使其成为现代首饰行业的首先材料。现代化语境的材料制作,是通过相应的设计理念完成的,这必须通过创新的设计思维来实现,因而在作品设计中可以更好地体现皮革的不同特性。
皮革材料在艺术上的创新就是将使皮革材料和金银首饰进行组合,凸显传统文化背景和现代艺术的充分结合。皮革可以和多种材料结合,如纺织材料等,这源于皮革材料固有的局限,只能在某个部位使用。创作者对新材料的利用和处理,基本上都是以最直接、最清晰的方式进行,以凸现材料本身的纹理。在现代艺术发展过程中,皮革材料加工技术包括成形技术、压纹技术、金粉技术。成形技术基本上是利用手工方式对皮革材料进行加工处理,通过结构框架的梳理,利用热塑性塑料,并结合真空机或者手工进行制作,形成三维模式的结构图。压纹技术的应用相对简单,是通过皮革穿孔过程获得所需要的效果。金粉技术是将特殊的胶水运用到皮革表面,通过工艺制作,利用受热的铁制器具形成奇特的浮雕艺术效果。
3.2 皮革材料在现代面具中的发展和运用
从历史环境上分析,面具大部分时间都是用于祭祀礼仪中,将其装饰作用得到最大发挥。在非洲,很多部落都将动物作为吉祥的象征,认为这些东西都具备神力,也有潜在的灵魂存在。在日本的传统戏剧表现上,可以通过不同表情的面具对演绎对象进行展示。而西藏的面具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从宗教活动中衍生出来的工艺品。由于皮革材料易于塑形及上色,使其成为现代艺术领域追求的目标。例如,在人物塑造中,皮革材料经过植鞣后,艺术家进行了不同形式的创造。通过在植鞣后进行一定的衍生,将人物面部表情进行塑形,从而制作出人物的五官。再结合相应的设计,将多出的部分和没有利用价值的部分进行褶皱化处理,形成人物结构的帽子、头发等。最后进入风干阶段,用合适的颜色进行填充。这种面具的出现,并不是让人们感受时尚,而是将幽默和搞笑的成分带进皮革材料中。借助皮革材料的再利用,吸引了大量的人去使用,从而促进皮革艺术的发展。
3.3 皮革材料在现代服饰中的发展和运用
当前,皮革服饰已经打破了传统的使用用途和价值,不再是保暖效果的充分使用,艺术家更多打破了畅通式的发展路径,也更加坚固美学的特性。通过将皮革材料在更大范围进行销售和处理,有利于提升其艺术性的发展。如艺术家哈提杰认为,皮革材料与人类身体的密切接触,促使二者在艺术展现中更加紧密。由哈提杰设计的皮革作品,灵感基本源于当地文化风情,也融合了历史成果和创新,并延续了皮革材料未来的发展,且更加关注皮革理论的更新。该设计过程通过符号去反映历史文明,也可以将其作为艺术表现形式的承载体。这种可以是现代的构成结构,也可以是古典艺术体系的重现,更可以结合民间群体进行,从而设计出高质量的艺术图。皮革材料在未来艺术发展中,还会利用各类金属材料和纺织材料等对皮革材料进行装饰。也可以将皮革材料制作成小物体,比如流苏、绳结等放置于衣物表面,或者采用压花的方式制作凹凸不平的肌理,从而实现装饰效果。不同的皮革有着不同的特性,可以将皮革材料的光面和绒面进行配合,也可以将印花皮革或者光面进行搭配。而且不同颜色皮革的搭配,也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从而创造出独特的服饰。
3.4 皮革材料在家居行业的发展和运用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升,皮革材料更多地运用在家居上。皮革家具是家居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质感独特、美观等设计风格。在家具制作中,一般都是将皮革材料和木材以及金属材料进行组合。而在软件家具上皮革材料不仅仅起到了基础材料的作用,也是作为外包装材料使用,与人的身体进行亲密接触,直接给人带来皮革材料的最真实体验。当前,皮革家具市场更加多元化,主要包括但不限于沙发、椅子等。随着社会需求的多元化,很多皮革家具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其具有的概念变得更加模糊。从抽象环节的“皮”到限定材料的“皮”,再到物体化的“皮革制品”,将再创造发挥得更加高效。皮革材料所呈现的含义也有了较大变化,可以根据不同事件、人物、环境等的相互关系不断丰富其含义。例如,密斯椅可以对其体验进行分析,一旦坐上去,不管怎么调整坐姿都不会舒适,这源于当时并未出现人体工程学。不仅沉重,而且加工方式完全依靠焊接,装配过程更加复杂,但是这些因素都没有阻止密斯椅成为行业经典。现在去体验密斯椅更多的是艺术价值的欣赏,因其包含了现代设计。现代家具的设计过程更多的是将“坐”作为一种象征性动作,呈现出了人与物体的关系。如爱马仕家居,创作过程不止形成了新的家具和装饰物品,更多的是设计师的生活体验,并展现了其生活态度。在家具设计中,融入了定制空间的理念,将居家的理念逐步延伸到空间上。在定制过程中,通过模板化构造,满足现实中不同空间和不同面积的个性化需求。其中模块制作主要采用皮革缝制工艺、马鞍缝制法、手工褶皱等进行边角的处理,并利用珍贵的皮革材料进行制作。由于模块的色彩不同,材质上也有较大区别,几何文案基本上实现了更大的创作可能,给人一种奢华的感觉,被赋予了新的艺术理念,将椅子的“坐”与生活态度进行了完美的结合。因此,皮革材料在现代艺术的推动下,在家具行业获得了更大的成功和发展。
4 结语
随着我国开放程度的提升,促使各国开始进行频繁的交流,外来的思想文化对我国艺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历史周期性分析,皮革材料对我国生产和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是将实用性进行了最大发挥。但是,在当代语境影响下,皮革艺术应该更多地结合国外的艺术理论,逐步形成我国的艺术体系,从而推动皮革艺术的高速发展。因此,皮革艺术发展不能脱离艺术家对理论的持续研究,更不能脱离实用性,还需要激发其艺术体现形式和工艺的革新,使其有效推动皮革的艺术转型,促进其更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