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森林病虫害防治对林业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

2022-11-23杨中纪宋勇安富强

科学与信息化 2022年19期
关键词:林业病虫害森林

杨中纪 宋勇 安富强

泰安市徂徕山林场 山东 泰安 271000

引言

森林病虫害也被称为“不冒烟的森林火灾”,是导致森林产业被破坏的一个重要因素。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改善周边生态环境有着很大的帮助,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逐步推进和发展,相关政府部门日益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下森林病虫害防治的相关方法。森林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基础产业,对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森林病虫害流行特征

其一,常发性。在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森林病虫害的危害也随之增加,从目前的流行趋势来看,其危害程度正在不断增长,且具有常发性特征;其二,高危险性。一般情况下,森林病虫害如果没有及时被发现与处理,将会以非常快的传播速度危害林区林木植被,使林业受害规模持续扩大,从而损坏林业生态环境与资源;其三,不可预见性。森林病虫害的发生是不可预见的,人们往往都是根据已经出现的一些异常状况,预测森林病虫害的发生,所以当出现森林病虫害时,通常是不太容易在第一时间进行有效控制的,从而使林业经济效益降低。

2 现阶段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常见问题

2.1 针对森林病害、虫害的防治认识不足

森林病虫害主要是在植被生长过程中或储存与运输途中出现生物入侵式的伤害,一些品种特殊的植被可以通过自身特殊物质、气味的分泌避免病虫害的伤害,但是我国大部分人工种植的植被并没有这种功效,如松树、柏树等普通植被。所以病虫害一旦入侵植物,就会发生大面积的植被损失,从而造成生态失衡。我国森林的病害主要分为浸染型与非浸染型,浸染型主要由藻类、细菌、真菌,以及寄生性植物与线虫等微生物对植被造成损害;非浸染型病害主要因为环境的旱涝、土地酸碱值等对树木造成损害[1]。在病虫灾害方面来分析,我国属于一种病虫灾害较多的国家,其中涉及的病虫种类高达8000余种,而较为常见的有200余种,例如松叶蜂、松茸毒蛾、松毛虫、落叶松毛虫等。

2.2 病虫害发生时间不固定

在许多病虫害研究的困难点都是难以确定发病期,因而无法对其进行准确评价。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多样,而且不同的气候会有不同的病虫害。病虫害的类型和原因各不相同,尤其是在覆盖不同气候带的森林中。如果病虫害暴发,影响将是巨大的,短时间内难以控制。即使暂时压制,波动也会重复。

2.3 资金不到位,防治病虫害的基础设施短缺

由于森林所处地理位置较为偏远,环境条件不利于人员进入,加上其他人为因素等,使拨款资金不能准确到位,造成基础设施不完备甚至短缺,降低了病虫害防治水平。设施落后、不完备,缺少了现代科学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的支撑,无法及时获取准确实时的森林状态信息和病虫监测预报。森林专地缺少检疫站点和配备的检疫工具,限制了防治工作的开展。

2.4 森林病虫害防治缺乏科学性

利用化学农药进行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是一种比较有效的防治措施,其效果十分显著。但在实际使用化学农药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使得化学农药对林区树木植被的破坏也十分明显,尤其是一些毒性较大和大量残留的农药,会对林区树木植被的正常生长造成严重影响,并且在长期使用化学农药的情况下,会让树木植被产生抗药性,从而影响到防治的效果。

3 分析森林病虫害及防治对林业生态环境的影响

3.1 森林病虫害对林业生态环境的影响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森林深层病虫害植物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现存危害严重的病虫害种类已知有200余种,对林业生态环境造成了重大威胁,其中一些陕西的树木长期受到松材线虫、松毛虫和美国白蛾的危害,对当地林业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森林病害不仅严重危害了森林深层植被,更加阻碍了生态环境的协调有序发展,导致生物多样性的恶化和减少。

3.2 病虫害防治对森林生态环境的影响

通过查阅我国与森林相关的资料,可以知道对我国森林生态环境影响最大的是森林害虫。截至2018年,我国已发现森林害虫7900余种。其中,约有200种情况较为严重且发生频繁,严重破坏了森林资源[2]。此外,森林病虫害发生范围不断扩大,经济损失也逐渐增加。在南方林区,湿地松、叶草等树木的害虫频繁发生,对当地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根除这些害虫极其困难。彻底消灭害虫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来控制,而且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目前,化学药品一般用于控制害虫,化学品有毒,易残留,不易分解。大量使用化学品是单一控制,且会破坏生态环境,因此需要改变方法。最近,政府部门采取各种措施保护森林资源,国家林场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对林场缺乏保护,内部设施不足且不规范,尤其是森林病虫害频发是影响林场等国有林场发展的关键因素。同时,部门管控手段单一,管控效果不足,危及森林生态系统建设的问题应引起重视。

4 森林病虫害防治的相关举措

4.1 加快推广应用先进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先进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化学药剂的长时间使用会影响到森林资源的质量,长期使用化学试剂也会破坏生态环境。对此就需要转变传统的防治理念,采取绿色防控技术,严格控制化学农药的有效使用,积极推广生物防治理念,充分利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的两者优势,形成良好的防治效果。在药物选择和药物使用过程中,要明确药物的性质,不能够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化学农药,推广应用植物性农药、生态农药,利用生态农药的专业性特点,实现对病虫害的针对性防治。同时,生态农药、低毒低残留农药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相对较小,能够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广泛应用。

4.2 构建相应的监测预报体系

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具有一定规律性,因此需要做好预测和预报工作,可以聘请相关专家分析森林病虫害发生的规律以及引发森林病虫害的主客观因素。加强森林病虫害的预防预报工作,需要对病虫害的发展趋势进行充分了解,根据湿度、温度的变化情况,准确把握森林的生长情况,分析病虫害可能暴发的具体前兆,构建完善的防治体系,开展科学的预报工作,为后续防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甘肃省凉州区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可以通过实时监测将草蛉、草地螟、灰胸突鳃金龟等害虫的动态数据准确地统计出来,与后台数据进行比对,进而能够对病虫害的发生进行预测,可以准确判断不同时期林区内发生的虫害类型,为及时防治提供指导建议。首先,森林从业人员需要高度重视监测管理体系的构建,投入一定的资金并购置相关的设施设备,完善硬件体系,对新兴技术进行充分利用,通过现代化的预防预报措施,提升病虫害防治的能力;其次,需要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开展监测技术的培训工作,将设备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最后,需要建立完善的预报体系,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并与当地林业特点相结合,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使预防监测的网络深入森林的各个区域,及时对突发情况进行处理和控制,第一时间委派专业人员进行处理。与此同时,需要合理使用现代化技术构建病虫害监控反馈机制。例如,加强大数据技术的应用,通过数据采集、数据清洗、数据挖掘、数据分析,形成综合化的体系,全面调查森林的具体情况,有机地融入国土空间大数据,对时空轨道特征和森林的病虫害进行精确还原。另外,利用空间信息技术构建完善的森林资源评价信息系统,收集相关数据,以便有效地对森林病虫害评价资料进行利用,进一步达到积累评价资料,构建数据库,提高评价质量的作用。通过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可以顺利解析森林的发展情况和树木的生长态势,使用GIS技术实时对资源信息数据进行更新,以保证森林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病虫害防治效率。此外,在病虫害监测体系中,无人机技术的应用也非常广泛。运用无人机技术勘察,图片清晰,工作人员可以精准判断病虫害的类型和特点,也可以了解病虫害对森林的破坏程度,为后续病虫害防治工作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奠定基础[3]。一些陡峭的地区植被非常茂密,但是相应的病虫害类型也非常复杂,给实际的勘察和治理方案制定带来诸多困难。因此可以利用无人机技术来解决这类问题,以提升实际病虫害防治的效果和水平。当然还需要结合实际工作需求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无人机技术,也可以和其他技术相互融合,如可以将无人机技术和卫星遥感技术进行融合,精准地定位病虫害发生的位置和最为严重的区域,使得最终的工作效率和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4.3 加强林区病虫害监测

森林病虫害具有常发性、高危险性与不可预见性,所以做好林区病虫害监测就显得尤为关键,如果没有做好这一工作,将极易造成森林病虫害,损坏林业生态环境,使林业受害规模变得更大,同时也不利于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进而影响到林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增长。所以,在林业建设中务必要重视对林区病虫害的监测。为了及时发现与解决森林病虫害,可以在林区内安装先进的监测设备,以实现对森林病虫害的动态监测,将其可以尽早予以消灭。

4.4 加强林业管理队伍综合能力建设

林业工程的管理与病虫害防治质量与管理队伍的综合水平息息相关,所以,要引进更多理论与实践经验过硬的专业人才,此外,还要加强对现有林业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帮助他们掌握更多先进的管理理念和设备,同时也要加强林业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树立他们的工作责任心,提高其工作热情,克服思想上麻痹大意,确保林业管理人员以更好的技术水平,最佳的思想状态投入到森林培育技术工作中。

4.5 加大生物技术的投入

所谓生物技术,是指利用生物手段有效防治森林病虫害。比如在华北地区的生态林业建设中,要种植混交林,生物防治病虫害的作用就能得到放大。树木在自然环境中的分布呈现出复杂性的特征。树木种类繁多,因此,森林具有净化功能。然而在人工造林时,采用的都是单一的结构形式,就会出现单一的食物链,使病虫害问题更加频繁。

4.6 提升虫害监测和预测能力

在检疫过程中发现并及时清除病虫害是森林系统健康发展的先决条件。林业职工要注意检疫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做好病虫害排查工作,控制病虫害发生。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负责行政区域内森林病虫害的监测、检疫和防治工作。森林经营单位在政府的支持下,负责经营管理范围内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例如,陕西省共设置了14个临时森林检疫检验站,建立了省、市、县、村四级监测网络体系。国家级中央监测报告点35个,省级监测报告点45个,监测责任区1796个,建立监测巡检路线,实施地方病虫害监测预报。即使在实际工作阶段,也要根据病虫害的传播情况设定监测预报的时间,保证监测预报的完全覆盖。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需要我们在掌握病害危害程度上,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加强病虫害的针对性防控,提升病虫害防治的管理水平和工作能力,采取先进的防治技术和防控手段,确保早发现、早处理,将病虫害控制在萌芽阶段,避免对整个林业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威胁。在森林病虫害防控期间,还需要重视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加快构建完善的监督预警机制,为有效预防病虫害防治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林业病虫害森林
春季葡萄苗病虫害咋样防治
夏季玉米主要病虫害有哪些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林业科学》征稿简则
land produces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
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