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更新下的老旧小区公共活动空间设计研究
——以云南省蒙自铁路小区居民活动中心为例

2022-11-23李正君朱海昆昆明理工大学

品牌研究 2022年22期
关键词:蒙自流线铁路

文/李正君 朱海昆(昆明理工大学)

一、城市更新与老旧小区改造

(一)研究背景

老旧小区的改造是实现城市更新的核心内容,建设居民活动中心为城市发展的重要举措。社区指居住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小区则指在社区中的最小单元[1]。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逐渐注重精神层次的追求。加上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日益突出,促使城市居民文化需求增加。人们愿意将大量的闲暇时间花费在可以提供文化交流、科普教育、体育健身、娱乐的居民活动中心。通过挖掘城市闲置用地,在蒙自火车站旧工业建筑基础上进行建筑修缮和室内设计,以建设居民活动中心作为公共生活的空间载体,在完善居民公共活动空间的同时,使居住空间更加人性化、基础设施环境更为完善。因此,居民活动中心的建设在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以及提升城市形象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研究目的

本次设计以云南省蒙自铁路小区居民活动中心为研究对象,在城市更新背景下,以利用城市闲置空间,延续选址的场地记忆为前提,以居民的社交行为习惯为切入点,针对各个类型的研究对象的文化需求以及活动需求,总结老旧小区的现状问题,对小区公共活动空间提出设计策略。在地域性的原则上对蒙自铁路小区居民活动中心室内设计进行研究与探讨,在改善居民生活的物质环境的同时,保留小区居民对环境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保留城市文化记忆。将蒙自铁路小区居民活动中心打造为一个服务于当地居民的含社区服务、行政管理、文化交流、科普教育、体育健身、棋牌娱乐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公共活动空间,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同时,探索国内外老旧小区更新的研究方法,在如今我国高速发展后面临的隐形问题下,寻求新的城市更新思路。通过多学科、多角度的综合研究,进一步探索城市更新下的居民活动中心设计策略,寻求老旧小区公共活动空间提升设计的新思路。

(三)研究意义

由于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愈加完善,居民活动中心的概念逐渐被居民了解和接受,其场所与居民的关系也愈发密切。

城市的新陈代谢是一场面向全世界的高技术建筑运动,在旧工业建筑的基础上进行居民活动中心的室内设计,可以在机械时代的挑战中延续旧建筑的生命形式,复苏高速现代化建设中被丢失或忽略的要素,如地方风格和场所的性质。将建筑语言与当代的技术相结合,保留特有的个性和特征,获得具有地域性和识别性的设计。在对于老旧小区居民活动中心的更新改造建设上,以“城市记忆”和“集体记忆”概念为参考,剖析老旧小区记忆内容,探索通过公共活动空间表现文化记忆的具体方式。在总结国内外居民活动中心建设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蒙自市的实际情况,探讨改造老旧小区公共活动空间构成要素与居民需求的关联性,归纳出设计的一般性策略,对未来老旧小区的居民活动中心室内设计相关理论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二、云南省蒙自铁路小区项目现状

1910 年,云南历史上建设最早、施工难度最大的滇越铁路正式通车。蒙自因滇越铁路而兴起,被称为“云南第一城”。随着滇越铁路的繁盛发展,1989 年蒙自铁路小区落成。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发展,2013 年准轨昆河铁路通道蒙自北、米轨蒙宝线全线停运,蒙自车务段搬迁至新址,老蒙自火车站正式退出历史舞台。2019 年云南省住建厅发布老旧小区改造通知,城市更新逐步上升为国家战略,蒙自市明确了铁路小区作为老旧小区改造的重点项目,计划通过建设居民公共活动空间,激发老旧小区活力。

(一)云南省蒙自铁路小区项目现状优势

蒙自铁路小区作为铁路职工的居住空间以及重要的聚集交流场所,其小区内部的旧工业建筑——老蒙自火车站,保留着城市的文化记忆,以建筑的形式记录着居民对环境的情感。

1.社会优势

蒙自铁路小区居民邻里相熟,具有长期并且稳固的社区邻里关系。并且,在“有机构成型旧居住区”概念中指出,在社区分区形成之时,人们在选择居住环境时更倾向于选择与自己社会地位与素质特征相似的人交往——“求同质”心理,这种同质心理在社区居民的公共交往上提供了可能性,更容易形成共同的社会生活。老旧小区居民在长时间的共同交往中,在某些方面形成了一致的价值观念,并且拥有较为牢固的社会和邻里关系。在其自然发展中,随时间积淀的社会关系网格是当前新社区无法比拟的。通过公共活动空间的合理更新,营造良好的交往空间来保持老旧小区现状良好的社交关系网格,促进邻里交往活动,进而推动社区和谐发展,进一步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2.文化优势

老旧小区蕴藏着深厚的文化价值的同时,也是城市文化的具体反映形式。铁路老旧社区虽并没有被收录在历史保护名录内,但仍是当地居民具有社区记忆的场所,对于当地的文化与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蒙自铁路小区承载着城市的地域性特色,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到发展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承载的历史事件、著名人物、特色建筑等文化要素,均依附在城市中的各个空间。老旧小区中的旧工业建筑作为重要的载体,通过更新改造的方式,可增强居民的归属感,形成城市名片。城市中的老旧小区保存着城市居民最本真的生活形态,是居民的归属感所在,更是精神上的故土。

(二)云南省蒙自铁路小区项目现状问题

1.交通流线规划不合理

蒙自市铁路小区位于老蒙自火车站铁路南侧的居民活动中心两侧,由居民区通向场址位置,并未区分人群流线、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流线,多种流线交叉。在早晚上下学高峰期,经常出现道路拥堵状况,居民出行十分不便。经现场调研,小区内居民多为60 岁以上老人,老龄化程度明显。居民活动中心周边的交通系统内缺乏无障碍通道、直达电梯,交通系统中的不便容易造成安全隐患。铁路小区的道路规划和交通系统为建造之初按居民需求所修建,随着社会进步和居民生活水平的增高,对其交通流线的改造也迫在眉睫。

2.公共活动空间不足

由于老旧小区建设年代久远,随着居民物质需求的日益增长,小区内的公共活动空间与居民需求间产生了诸多矛盾。经现场调研,场地内缺乏体育健身、文娱活动以及日常茶话等场所。休闲广场内缺乏休闲座椅,老人席地而坐;场址内缺乏邻里交流空间,导致居民占用停车棚打牌、占用消防通道下棋、占用人行道就餐;场址内无儿童娱乐设施,儿童在机动车道上奔跑玩耍,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3.公共基础设施不足

铁路小区现有的公共基础设施是为数不多的室外健身器材,经过长时间的风吹日晒,现状已经破烂不堪。小区居民中老龄人居多,有饭后散步或者运动的生活需求,由于现在场地内运动设施不足以及运动空间规划不合理,导致居民的运动热情下降。并且现状小区内无健康养护室和社区集中护理站,无法满足居民的康养需求。现状小区内的公厕空间尺度不合理,一般成年人需要侧身才能进入,室内空间逼仄,空间布局存在较大问题。

4.旧建筑空间利用不足

老旧社区的住宅建筑建成年代集中于20 世纪60 年代到90 年代,建筑形式有低层单元楼、筒子楼、平房,建筑结构以砖砌结构和砖混结构为主。从视觉上看这些建筑富有斑驳的历史肌理,但其整体形象破旧,由于缺乏管理,建筑立面的原始肌理遭到破坏,并且因长期缺乏管理导致空间利用率很低。场址现状旧工业建筑——蒙自老火车站售票处建筑外立面受损严重,建筑内部空间闲置,堆砌大量闲置物品,极大地占用了居民活动空间。

三、蒙自铁路小区居民活动中心室内空间设计分析

(一)蒙自铁路小区居民活动中心设计定位

本项目以满足铁路小区居民需求为前提,运用现代的设计手法,重新定义居民活动中心。首先,通过对场址的整体布局规划以及对室内各空间的平面布局设计,在满足相关规范的基础上,设计出符合当地居民使用功能的室内空间。其次,根据不同的空间使用人群以及使用需求,合理设计人群活动路线,从而减轻交通压力,增强生活便捷性。最后,通过对当地的建筑风貌进行解析,运用新旧结合的设计手法,设计出符合审美的空间形式,并且在设计过程中,通过建立有效的平台和组织,保证居民的公众参与性,设计出符合蒙自铁路小区居民使用的居民活动中心。

(二)蒙自铁路小区居民活动中心室内空间设计策略

1.空间环境的整体性

在居民公共活动空间的设计中,其包含了物质环境与社会环境两方面。在以城市更新理念下进行公共空间的改造中,会更注重室内空间与城市环境的整体性。通过进行存量更新的方法,对旧工业建筑观察分析、进行改造,在不破坏小区整体结构前提下,提升空间的利用率,整理老旧小区的空间肌理。空间的整体布局决定了居民的动线流线、车辆的动线流线、功能的分布以及居民聚集点等。因此在居民活动中心的室内空间设计中,空间的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要进行有效的协调和统一。

2.功能布局的实用性

以居民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对居民活动中心进行实用性设计,从而丰富居民的活动生活,满足居民的物质文化需求,完善老旧小区的公共基础设施。传统的社区活动室大多是以提供单一咨询功能和简单的娱乐功能为主。针对现存问题,在居民公共活动空间更新上,首先,要根据铁路小区居民的生活生产方式,以及他们的生活习惯,设置符合不同居民需求的活动空间。其次,要以居民的实际需求为主,避免设计一些不符合实际需求的功能空间。最后,避免为了设计而设计,产生不必要的功能空间。在交通流线、室内装饰构造以及在材料的选用上,都应以实用性为主,打造流线明确、简洁明了的室内空间。

3.动线方向的便捷性

由于铁路小区的人们老龄化程度较高,在居民活动中心的设计上应秉承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第一,将居民活动中心内康养功能空间设置在建筑一层,让老人可更便捷的进入到建筑内部,为老人创造一个相对独立的康养空间。第二,在建筑内部以及周边交通增设无障碍通道以及垂直升降电梯,解决老人行路难的问题。第三,在门口的区域设施绿化或者停车场,并且打通一楼前后,在形成空气对流的同时解决建筑内通行空间不足的问题。通过绿化带隔离铁轨与建筑,形成缓冲空间,增强安全系数。根据居民需求布局好室内空间的各个区域,不仅有老人动线,还有儿童流线、游客流线、办公流线等各种动线,尽量使动线之间相互独立,互不干扰,避免流线交叉[2]。

4.材料选择的地域性

地域性是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下,在人类长时间的生活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们约定俗成的并且喜闻乐见的一种行为习惯和审美意识,它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和地方性,随着时间固化在人们的心中。

地域性作为文化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居民活动中心的设计上应更注重地域性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地方传统材料的运用,是直接表达地域性特征的重要手段之一。

首先,尊重历史文化。蒙自历史文化悠久,可以通过提取文化符号进行室内设计。从历史文脉、传统建筑、手工艺品等具有地域性的元素提取某种造型,通过加以整理和抽象,进行简化和升华,以局部符号的方式将其运用于室内设计的软装当中,从而形成具有地域性特色的造型风格。

其次,尊重地域特点。地方性的材料和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建筑在外观上同地域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达到有机协调的效果,并且更能激起居民的亲切感和认同感,使空间散发传统的地域特色[3]。

最后,尊重环境。在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为居民活动中心的过程中,在使用新材料和新技术手段介入改造时,需要考虑旧工业建筑要素与新置入功能和形式之间的关系是否和谐[4]。需要在尊重旧工业建筑特征的前提下,尽量保留原有的材料以及风格,同时采用现代手法和材料,例如玻璃、钢结构等,找寻合适的契合点。

5.室内设计的可持续性

哲学家黑格尔提出事物是不断变化的,社区也是不断更新和变化的[5]。居民的公共活动空间也随着时间处于不断更新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老旧小区的本身和时代发展的需求,更要以发展的眼光对待设计,为后续的发展更新留有一部分的弹性空间。

可持续性分为三个层面,首先,在空间层面上,在更新的过程中所使用施工材料应尽量选择环保的建筑材料,并且尽量提升空间内的利用效率。在活动空间的布局以及活力空间的营造上,均以可持续发展原则进行方案设计。其次,在社会活动层面上,在保持和维护现状为前提的同时,从社区管理、城市发展等方面研究长期的发展趋势。最后,在经济活动层面上,形成商业模式和经济的可持续性,并且在改造的过程中,结合建筑与空间环境,用最少的经济成本达到完善居民需求的目的。当今社会发展更迭空前加速,所以在如今的居民公共活动空间的设计中,要预留足够的设计空间,去应对新的挑战和新时代的要求。

四、结语

老旧小区改造一直是城市更新行动下的重点,本文对蒙自老旧小区公共活动空间的更新发展进行了分析和梳理,并且在结合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以蒙自铁路小区居民活动中心为例,解析现状问题,在尊重原居民生活方式的基础上,落脚于居民需求,重建居民互动场所。从多方面总结公共活动空间更新改造的多种策略,期待为后续老旧小区公共活动空间提升设计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有效途径。

猜你喜欢

蒙自流线铁路
詹天佑,“中国铁路之父”
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应用人性化手术室护理干预的效果
滇藏铁路丽香段站后工程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有望年内开通
沿着中老铁路一路向南
一路欢声一路歌 中老铁路看点多
几何映射
浅谈大型商业的流线设计
毕业一起去旅行:云南蒙自市
浅谈现代图书馆设计方法
大型客运站旅客流线设计及优化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