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综述
2022-11-23张春燕王艾丽张艳艳闫陆飞霍瑞锋
王 宁,张春燕,王艾丽,张艳艳,闫陆飞,霍瑞锋
(榆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陕西榆林 719000)
农产品加工业是稳定农产品价格、促进农民增收的一个富民产业,是联结工农、沟通城乡、亦工亦农的三产融合产业,也是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的重要产业[1]。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也是发展壮大榆林市工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关键措施。因此,为推动榆林市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榆林市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对本市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进行调研[2],了解发展现状以及存在问题,提出产业发展的可行性建议,对于推进我市农产品加工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榆林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现状
榆林市农产品加工业起步较晚,长期停留在小作坊生产阶段[3]。近年来,该市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以提质增效为突破口,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重点扶持培养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截至2020年底,市级以上龙头企业总产值达到70.33亿元,其中,加工型龙头企业产值为41.83亿元,占到总产值的59.4%。加工型龙头企业中小杂粮加工企业24家,产值9.4亿元;红枣加工企业29家,产值9.3亿元;畜禽加工企业13家,产值6.7亿元;马铃薯加工企业10家,产值6.5亿元;中药材加工企业8家,产值4.9亿元。
2 榆林农产品加工产业特点
2.1 农产品地方特色鲜明化
经过多年的发展,榆林山地苹果(全国山地苹果之冠)、米脂小米(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横山羊肉(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子洲黄芪(陕西十大秦药)、佳县红枣(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府谷海红果(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等地方优势特色品牌在市场上的影响越来越大。
2.2 龙头企业规模扩大化
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我市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得到较快发展,加工规模不断扩大。陕西华西牧业有限责任公司是以玉米、小麦、菜籽为原料的饲料精深加工企业,年生产能力达到12万吨,年产值达2亿元,已经成为省内知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陕西省定边县乳品实业有限公司,日处理鲜奶能力200余吨,企业固定资产达到1.5亿元,拥有标准化自控奶源奶牛、羊养殖基地各一处,是陕北地区唯一一家集奶牛、羊养殖乳制品加工的现代化科技型企业,已经发展为国家级龙头企业。
2.3 龙头企业队伍壮大化
“十三五”期间,榆林市农产品加工企业从238家增长到753家,年增长率达到33.4%。截至2020年,榆林市共有349家省市县级重点龙头企业。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4家;省级龙头企业71家,市级龙头企业215家,县级龙头企业59家。我市农产品加工企业以及龙头企业的队伍不断壮大,对于发展农产品加工具有重大意义。
2.4 农产品加工领域广泛化
目前,我市大力实施“4+X”工程,形成以马铃薯、羊子、山地苹果、蔬菜为主导,加工领域逐渐向中药材、红枣、畜产、小杂粮、乳品、葡萄、南瓜籽、冻干果蔬、饲料等领域延伸拓展。同时,发展方式由初加工、粗加工逐步向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延展。
3 榆林农产品加工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1 产值占比小,重视度不够
长期以来,我市以煤炭为主的能源工业一枝独秀[4],形成了能源发展作为主要的经济增长模式。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占比全市GDP总值微乎其微,因此,未能在产业发展战略中引起足够的重视,在产业发展规划以及政策引导方面没有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3.2 企业起点低、规模小
由于我市农产品加工企业起点低,目前该行业仍处于低水平且以中小微企业形式存在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初级阶段。企业规模小、带动力弱。
3.3 人才缺乏
企业规模小、地理位置偏僻、薪资待遇较低、人才政策缺乏等是企业难以吸引高校人才和其他专业人士的关键因素。企业的管理、科研、营销等各个环节都需要优秀的人才作为保障。我市部分企业的投资者就是管理者、研发者、营销者,缺乏专业人才的加入,导致部分环节水平较低,制约创新发展。
3.4 生产技术水平低,发展后劲不足
除个别企业具有少数几条先进生产线外,大部分企业加工技术水平普遍偏低、加工工艺技术落后、技术装备简陋、加工设备普遍老化,导致目前我市农产品加工企业经营粗放,产品的技术含量不高,市场竞争能力偏弱。
3.5 加工程度浅,产品有品牌无名牌
榆林农产品品类丰富,但部分企业存在传统经营思维,盲目追求丰产、促销、利润,粗放地将加工寄附于初加工、粗加工,忽视深加工、精加工转化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收益,导致产品附加值较低。
我市农产品虽多,但品牌杂、知名度不高。一些优质品牌也只是在县内或市内有一定名气,市外或者省外知名度不高,品牌的打造仍然以企业个体为主,未形成区域公共品牌。
3.6 营销手段落后
现代经济发展的市场营销模式是电子商务、产销直挂、连锁代理、媒体宣传等的结合。目前,很多企业还没有能够很好的应用此种营销模式,对品牌的宣传以及推介力度远远不够,与其他优秀品牌的合作渠道不畅通。
3.7 资金缺乏
农副产品加工对资金需求量大,且我市农产品加工业正处在发展扩张阶段,资金需求缺口较大。财政对企业的扶持力度小、企业自身吸纳资本能力较弱、金融创新支农力度较小,投入主要靠企业长期的资本积累,因此限制了企业规模扩大化速度。
4 榆林市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的优势
4.1 资源优势
榆林土地资源比较广阔、属中温带干旱气候、四季分明。该市光资源是陕西省之冠,也是我国高值区之一,完全可满足各种农作物的需要。因此,榆林地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且优生农产品明显。优生作物有马铃薯、小杂粮、玉米、水稻、蔬菜、黄芪、山地苹果、红枣、沙棘等;优生畜禽有羊、牛等。
4.2 政策优势
2018年,榆林市政府为鼓励市内外企业投资农产品加工产业项目,增强招商引资效果,根据我市实际情况,从产业用地、资金奖励、减免税收、用电特惠等方面制定了发展农业产业的倾斜政策,以此促进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发展和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集中力量将榆林市打造成全国知名的现代特色农业基地。
4.3 环境优势
第一,经济环境利好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发展。我市财政状况良好、经济持续向好发展,良好的地方经济将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奠定结实的基础。第二,政策环境利好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发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就是助推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起着重要作用。国家陆续出台农村土地、新型农业主体、农村电商、科技创新、产业园建设、品牌建设等多方面的扶持政策,这对发展我市农产品加工业来说是极好的机遇。第三,交通环境利好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发展。榆林市高速公路较发达,近年来又开通了动车,高铁建设项目已经开启,交通的快速发展为当地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运输环境。
4.4 市场优势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人们对食品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产品的保健性、安全性、功能性、营养性等个性化特殊需求不断增加,丰富多样、功能性强、安全健康的特色农产品备受国内外市场的青睐。整个市场消费不断升级,尤其是特色农产品的消费需求数量急剧增长,因此催生了多元化的农产品需求,从而激活了农产品多功能的开发。
5 榆林市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建议
5.1 提升发展理念
农业是榆林市的基础产业。农产品加工业一头连着农业和农民,一头连着工业和市民,既深刻影响农村治理体系,又推动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把做强做优农产品加工业作为主任务、主抓手,以提质增效为核心,立足资源禀赋,加快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从分散布局向集群发展、从单链发展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转变。
5.2 集中中小微企业进驻园区,发挥园区作用
一是入园企业在信息、原材料、人力资源、基础设施、物流仓储等资源要素方面能集约利用、建立合作关系,实行高度的分工合作和良性竞争;二是园区内企业之间信息交流速度快、员工流动便捷,知识溢出效应明显,为入园企业持续创新提供动力,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5.3 拓展营销市场
支持鼓励各县市区及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展会展销、销地推介、主流媒体宣传等方式,扩大品牌影响力,加快培育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大品牌。借助电子商务孵化平台和促销平台,大力发展农业电子商务。积极推动农产品销售线上线下渗透融合发展,建设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乡村平台服务站点,加强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把“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与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紧密结合起来。
5.4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扶持政策要秉持突出重点行业、注重发展前景、扶大扶优扶强的理念,侧重从以下几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一是降低贷款门槛,加大贷款额度;二是对刚起步且有发展前景和市场潜力的企业可适当减免税收;三是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到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中来;四是通过政产学研金联合加强对农产品加工业的指导与服务,不断挖掘农产品加工潜力,提升增值空间;五是通过政策倾斜吸引高校人才或者专业人士到企业发展,政产学研金联合形成长效机制。通过制定鼓励扶持企业发展的具体措施,努力形成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的政策洼地和服务高地,使政策优势与资源优势共同成为外地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强大吸引力和本地企业发展的巨大推力。
5.5 完善优化产业链,加深产业融合
新常态下,通过三产的融合促进农产品加工产业链、价值链的延伸。以农产品加工业为基础,选择适合融合的、与农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在榆林地区有基础、有优势、成规模的产业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培育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引导农产品加工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选择“互联网+”的新增长点等,落实到具体的功能区、产业带和品种上来,加快资产融合、技术融合、要素融合、利益融合,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5.6 龙头企业带动发展
龙头企业在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中积极带动发挥“头雁效应”。精准施策、靶向服务,每个农产品加工园区引进1-2个规模大、实力强的大型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或配套企业。支持现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扩大产业规模,在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中,遴选一批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作为重点培育对象,在建基地、扩产能、拓市场、创品牌、兼并重组和上市融资等方面加大扶持和指导力度,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打造成具有完整产业链、较强竞争力和较高知名度的规模化、集团化行业领军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