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三章
2022-11-23春秋孔子及其子弟
[春秋]孔子及其子弟
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甫刑》①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天子章第二)
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盖诸侯之孝也。《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诸侯章第三)
非先王之法服②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三者备矣,然后能守其宗庙,盖卿大夫之孝也。《诗》云:“夙夜匪懈,以事
一人。”(卿大夫章第四)
(原文据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孝经注疏》)
【注释】
①《甫刑》:即《尚书·吕刑》。周穆王时有关刑罚的文告,由吕侯请命而颁,后因吕侯后代改封甫侯,故《吕刑》又称《甫刑》。
②法服:合乎礼法的衣服。
【译文】
孔子说:“能够爱自己父母的人,一定不会厌恶他人;能够尊敬自己父母的人,一定不会怠慢他人。”以恭敬的态度尽心尽力地侍奉自己的父母,而将德行教化施于黎民百姓,使天下百姓遵从效法,这就是天子的孝道啊!《尚书·甫刑》里说:“天子一人有善行,万方民众都仰赖他。”(天子章第二)
身为诸侯,位于众人之上而不骄傲自大,其位置再高也不会有倾覆的危险;生活节俭、慎行法度,财富再充裕丰盈也不会损溢。身居高位而没有倾覆的危险,所以能够长久地守住自己的尊贵地位;财富充裕而不奢靡挥霍,所以能够长久地保有自己的财富。能够保持富有和尊贵,然后才能保住自身及家国的安全,并使百姓和睦相处。这大概就是诸侯的孝道吧。《诗经·小雅·小曼》篇中说:“战战兢兢,要像身临深渊边缘唯恐坠落,脚踩薄冰之上担心陷下去一般,时刻小心谨慎地为人处世。”(诸侯章第三)
不穿戴不是先代圣明君王所制定的合乎礼法的衣服,不说不是先代圣明君王所制定的合乎礼法的话,不做违背先代圣明君王所倡导的道德准则的事。不说不合乎礼法的话,不产生不合乎礼法道德的行为。说出的话是经过深思熟虑且合乎礼法的,自己的行为不必着意考虑也不会越轨。于是所说的话即便天下皆知也不会有过失之处,所做的事传遍天下也不会遇到怨恨厌恶。衣饰、语言、行为这三点都能做到遵从先代圣明君王的礼法准则,然后才能守住自己祖宗的香火,并且使之延续兴盛。这就是卿大夫的孝道啊!《诗经·大雅·民》里说:“要从早到晚持之以恒地勤勤恳恳,专心细致地为天子做事。”(卿大夫章第四)
【简析】
《孝经》为何人所作,汉唐以来便有多种说法,现代学界一般认为并非成书于一人一时,作者可以视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及其门人后学。《孝经》原无分章,通行本分为十八章,是唐玄宗为《孝经》作注时由当时的儒官集体商议分章题名。从西汉孝文帝设立《孝经》博士开始,历代统治者都很推崇《孝经》,主要目的是通过弘扬“孝敬父母,顺从兄长”来教化臣民、劝善止恶,稳定社会人心。《孝经》主张“以孝治天下”,要求身居高位的领导以身作则,成为孝敬父母的典范,然后风化天下。这一点在首章“开宗明义”之后,在天子、诸侯、卿大夫三章中便已明确指出,唯其如此天子才能教其百姓、诸侯才能保其社稷、卿大夫才能守其宗庙。为了增强感染力与号召力,《孝经》在许多章节讲完一个道理之后,都引用《诗经》或《尚书》中的名言警句来激发志气,加强训诫,令读者深感必须刻不容缓地付诸实际行动。在“上行下效”这一观念的基础之上,历代统治者不仅借用《孝经》为不同社会身份和不同职业的人制定了各种道德规范,还依据《孝经》制定各种礼仪律令。由于2000多年来被历代帝王所尊崇和提倡,《孝经》既被看作人伦百行的纲纪,又被视为思想权威而当作科举仕宦的阶梯,既是重要的经典文献,又是普及的通俗读物,对中国社会各行各业都具有巨大的影响力。
小智识
尝试是因为无知?
明 川
有人说,尝试是需要勇气的。
其实,尝试是因为无知。从混沌一片到豁然贯通,它的起始点就是尝试。从无知到有知,是一种进步,但你必须同时体味痛苦。
尝试后会得来许多经验,快乐的、痛苦的、成功的、失败的,全被记取了。人就是这样长大的。无知、好奇、尝试、有知,便堆叠成了人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