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生活化造型艺术创想活动的推进策略
2022-11-23刘枫
刘枫
(闽清县实验幼儿园,福建 福州 350800)
根据《3~6 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精神,课题组运用生活中多元的材料、多方面的经验、多感官的体验,激发幼儿基于生活的艺术创想灵感,满足幼儿精神成长需要。幼儿园生活化造型艺术创想活动注重活动过程中幼儿感性经验的积累,是一种没有直接功利性的、以过程本身为目的需要的满足。这种艺术创想是幼儿表达对世界的感性认识的另一种“语言”,具有促进幼儿向善与益智等价值。它着重以幼儿身边熟悉而常见的工具或材料作为创作素材,提供创想的空间,引导幼儿用独特的方式制作纯真自然的、充满童心的作品,培养幼儿在创作中不断提高动手创新能力以及合作协商能力。课题组探索基于生活化教育,以幼儿发展为起点,实现幼儿园造型艺术创想课程发展的策略。引导幼儿探究、创作、实践,积累创作经验,提高造型艺术创想表现能力。
一、探寻自然生活,选择适宜内容
在艺术领域,《指南》指出,艺术关键在于创造条件和机会,培养儿童在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1]造型艺术创想活动的选材要来源于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符合幼儿生活经验的活动内容[2],以幼儿身边熟悉而常见的工具、材料、内容为创作素材,给予幼儿创想的空间,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发现美,并制作自然淳朴的作品。
例如,小班美术活动《橘皮创想》来源于幼儿吃橘子、剥橘子的事件。橘子是生活中幼儿经常能接触到的一种水果,利用橘皮进行创意设计,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易于操作。教师引导幼儿用橘皮塑造各种自己喜爱的动植物形象,创作出小恐龙、花朵、小树、小鸡等创意作品。生活中有许多材料可以丰富幼儿美术创意活动,如树叶、碗勺、水果、蔬菜等,教育者要发现并挖掘它们的美术价值,创设环境、提供机会,让幼儿大胆创造表现,让生活化内容成为提升幼儿审美创造能力的好素材。
二、提供材料支架,鼓励自主创作
(一)材料类型多样性,推进创作的多元化
教师要结合幼儿熟悉的各类生活资源,提供多种材料支持,在活动中给予幼儿审美感受的机会。同一活动内容提供不同的材料,通过互动、欣赏、创作,幼儿与材料的互动方式以及所获得的经验感受也会不尽相同,从而在运用不同材料进行创作时,促进艺术创想能力的发展,创作出多元化的作品。
例如,小班美术活动《有趣的瓶盖》中,让幼儿用同一种矿泉水瓶盖进行造型艺术创想。初次活动中,幼儿只会用连接的方式拼出圆形、花、毛毛虫等,造型比较单一。于是教师对材料进行调整,增加质地、大小不同的瓶盖,幼儿的造型便出现多样的变化。他们有的用叠高的方式拼出蘑菇,有的用交错的方式拼出米老鼠,有的用镶嵌的方式拼出小人等。在材料的暗示下,幼儿自发创想出许多作品。为了让更多作品得以展示,教师寻找适合作品的底板和辅助材料,如卡纸、万通板、小纽扣、扭扭棒等,让简单的瓶盖创想成为创意十足的艺术作品。
(二)操作难度层次性,推进创作的深度化
教师介入的目的在于维持和扩展幼儿的活动内容,提升活动质量。[3]教师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层次不同的材料,从易到难,不断增加操作难度。这样不仅满足不同水平幼儿的需求,还能让幼儿在不断尝试中挑战自我,引发幼儿想象探索,提升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推进造型艺术创想活动发展的深度。
例如,中班美术活动《运动小人》中,教师最初提供平面的卡纸,让幼儿创想如何制作一个运动小人,幼儿有的画、有的剪、有的拼接,很快完成创作。再提供锡纸,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将锡纸制作成小人,幼儿有的用撕的方法,有的将锡纸搓圆做头、搓长条做身体和手等,还有的制作出不同动作的小人。最后,教师提供羽毛球和冰棒棍,鼓励幼儿在交流分享中积累前期经验,大胆创想。此时,幼儿要考虑哪一种材料更适合做身体,哪一种材料更适合做四肢,不断探索挑战,促使造型艺术创想的水平得到提升。
三、创设多元环境,深化创想体验
(一)融入艺术元素,推进创作的持续性
环境对人的情绪体验和行为具有重要影响。[4]教师可将生活化的造型艺术创想元素融入幼儿园环境创设中,营造浓郁的艺术氛围。如果造型艺术创想活动所在的美工区环境比较简单,幼儿在该区域活动的兴趣度将会降低,所产生的学习行为可能也比较单一,持续的时间也比较短。丰富多彩的环境有助于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进幼儿创作的持续性,幼儿创作的作品也更有质量。
例如,从绘本延伸出的大班艺术创想活动《100层的房子》中,幼儿用各种盒子做房子,有的做三角形屋顶、半圆形屋顶,有的做黑白瓦片屋顶,有的挖出拱形窗户等,创意十足。但是这些作品东倒西歪地摆放在桌子上,缺乏美感,也严重影响幼儿持续创作的兴趣。于是教师和幼儿商量,用什么办法能让这些房子更加有艺术感?最终幼儿决定,把房子粘贴在墙壁上,制作出绘本里的100 层房子。教师和幼儿一起动手布置100 层房子,有的房子上还增加棉花做云,增加麻绳做的梯子。这些艺术元素的巧妙利用,使美工区的环境异彩纷呈、富有创意,激发幼儿进一步创作的欲望。
(二)优化创作空间,推进合作创想
创作空间是幼儿创作活动的具体场所,不同的空间结构会对幼儿的游戏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4]创作空间如果太狭隘或不够美观,将无法推动幼儿感受美和创造美。因此,教师要根据班级空间的实际情况以及艺术创想活动内容的性质,对活动空间进行合理规划。艺术创想活动的场地大部分在班级的美工区,美工区的活动空间比较有限,而且只能在桌面上创作,限制幼儿的立体造型创意。教师可利用操场、走廊、美工室等更加宽敞的空间,为幼儿提供轻松愉快的环境,引导幼儿观察、感受、发现、探寻生活中的美。还可以组织小组合作,让幼儿在与同伴的分享互动中,积累感知和经验,制作出具有个人风格的艺术品。
例如,大班的《树叶创想》活动,初期在班级区域中开展,幼儿将带来的各种小叶子进行拼图创作,也能拼出各种造型,如房子、鱼、小人、蝴蝶等。这些造型都比较具象,与生活中的实物相似,缺乏创意和艺术感。在第二次活动中,教师带领幼儿到操场草地上创作,并鼓励幼儿合作创想。幼儿在交流讨论中相互学习,选择较大的叶子,制作出变形金刚、孔雀、创意公主等独特的作品,并产生更多的创意。
四、结语
幼儿园生活化造型艺术创想活动,以生活化、游戏化的形式,给予幼儿充分的创想空间和材料。幼儿在动手动脑中创想、表达、体验,在提升创造力、想象力、动手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的同时,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究创新与分享合作等,促进社会情感、智力、能力的全面发展。课题组从幼儿生活出发,探讨如何挖掘生活中的素材,构建幼儿园造型艺术创想的课程,追随儿童的生活,让教育从生活中来,促进生活即教育理念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