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度解读教材 扎实推进单元训练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秋天”为主题的单元为例

2022-11-23汪惠琛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词语文本课文

汪惠琛

(古田县湖滨中心小学,福建 宁德 352100)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设计“双线并进”,把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相融合,各学段与学段之间、各单元与单元之间、各文本与文本之间前勾后连、螺旋上升,逐步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因此,教师应树立整体备课观念,整体关照各学段之间、各单元之间、各文本之间的内在联系,切莫“管中窥豹,只见一斑”。现以统编版以语文三年级上册“秋天”为主题的单元为例,谈谈如何深度解读一个单元的教材,扎实推进单元项目训练。

一、读通单元,领会意图

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以“秋天”为主题组建单元学习,把“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作为单元重点训练项目,教材从单元导语、课文、课后练习题、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等内容紧扣单元主题和单元重点训练项目。语文教师应通读整个单元的内容,努力领会编者的编排意图,备整个单元的课,把握单元各板块、各文本的价值、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承接关系。本单元的学习是在一年级安排了借助图画、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等了解词语意思基础上的提升,重点启发和引导学生学习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并且在阅读中懂得迁移运用。[1]

本单元中,《古诗三首》的编排是为了唤醒学生曾学习过的理解词语的方法,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如借助图画、借助注释、借助生活经验等,理解诗文中难懂的词语;[2]《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编排,侧重引导学生运用结合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文中难懂的词语;《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语文园地中的“词句段运用”的编排,则是逐步训练学生在阅读中自主、灵活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文中难懂的词语,在具体的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理解难懂词语的能力;[3]语文园地中“交流平台”的编排,帮助学生总结、梳理、概括理解难懂词语的方法,将知识系统化,使这一部分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建构起较为完整的知识版块。

教师备课时,只有对本单元学习内容的编排意图心知肚明,才能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学习实际,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正确可行的教学目标,进行巧妙的教学设计,产生精彩的课堂呈现。

二、整合资源,勾连纵横

(一)文本之间的整合

本单元的课文内容是围绕“赞美秋天”这一人文主题展开的,文本的形式有古诗、散文、诗歌。本单元的编排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生动的语言,感受绚丽多彩、瓜果飘香、充满喜悦的秋天,并在文本的学习中,习得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词语的能力。教学时,教师要明确每篇课文在单元中的功能和价值,突出每篇课文教学的侧重点,明晰篇与篇之间存在的内在相互联系。前一篇课文的学习是为了下一篇课文的学习导方法、打基础的,后一篇课文的学习承接前一篇课文的学习,是前一篇课文学习知识的巩固和深化,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在单元文本的“学习—巩固—运用”过程中得到逐步提升。

如《古诗三首》《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应侧重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借助注释、图画、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文中难懂的词语,侧重理解难懂词语方法的指导;而《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的教学,则侧重在文本阅读情景中运用理解词语的方法,感受秋天的美好,让学生在具体语文实践中习得语言、训练方法。在单元教学中,教师要让文本与文本之间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融合,形成一个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学习链条,凸显单元语文要素,落实单元训练目标。

(二)文本与课后题的整合

每篇课文的课后练习题突出本课教学的重点,也呼应本单元应训练的语文要素。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时,应特别关注课后练习题,领会编者设计意图,把课后练习题的教学巧妙地融合到文本教学中,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加深学生的体验与感悟。

如《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课堂教学设计可融入课后题“下面加点的词语,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请和同学交流”,在文本学习的具体情境中,引导学生运用找近义词、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联系生活等多种方法,理解“明朗”“凌乱”这两个词。通过课堂上的点拨、引导、交流、讨论等,加深学生对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词语的感悟,突破教学重难点,落实单元训练目标,让课堂教学更扎实、有效。

(三)文本与语文园地的整合

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等板块,是紧扣单元主题和单元语文要素设计的,也是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的浓缩和延伸。“交流平台”一般是交流、讨论、提炼本单元学习的方法与建议;“词句段运用”是针对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进行巩固、延展与补充,以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日积月累”是针对本单元人文主题链接相关的内容,有成语、古诗、名言、谚语、警句等,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传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语文园地”的内容与本单元的文本内容是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的,教学时应把这两部分内容巧妙地结合起来,落实单元重点训练项目。

如教学完《古诗三首》《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后,学生已经领悟理解难懂词语的方法,这时可以调用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内容,趁热打铁,让学生分组完成“交流平台”的思维导图,通过交流、讨论、总结,盘点理解难懂词语的方法。接着,利用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的第二题“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下面加点词语意思的”,让学生运用所领悟的方法进行语文实践,最后和同学交流、讨论。将文本教学与语文园地教学相结合,让学生经历“学习—总结—实践”的过程,学生对单元知识的感受、领悟、体验会更加深刻。

三、梯度指导,目标落地

从单元整体出发,充分考虑各课之间的关联,体现各课教学的着力点,对单元中的文本应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教读、扶读、放读是对单元文本阅读进行梯度指导的一种较好的形式。在“教—扶—放”的阅读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经历“学—试—练”的学习过程,从而逐步获取知识、增长能力,使单元训练目标得以落地。

(一)教读——在引导中感悟

教读,是紧扣单元语文要素,启发、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的细致学习,领悟学习方法,为后续课文的学习作方法指引。教师应根据单元学习的语文要素,深刻领会单元编排的意图,充分利用单元文本资源,恰当地选择教读文本,抓住教读文本中的某些关键词句,引领学生展开细致的学习。通过品读、交流、质疑、讨论等,启发学生思考、体会、感悟,初步获得语文学习的方法。

纵观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编排设计的特点,可选取《古诗三首》《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作为教读课文。抓住文本中难理解的一些词语,精心实施教学设计,在预设的师生对话中,引导学生细致体会、揣摩、感悟,启发理解词语的方法。如对“明朗”一词的理解,在学生通读全文后,教师出示“啊!多么明朗的天空”一句。

师:什么样的天空是明朗的天空呢?

生1:晴朗的天空。

师:你通过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了这个词。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让你理解“明朗”的意思?

生2:天开始放晴了。

生3:亮晶晶的水洼,映着一角小小的蓝天。

师:你们是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的。在你们的脑海中,明朗的天空应该是怎样的?

生4:天很蓝很蓝,飘着几朵淡淡的白云。

生5:天瓦蓝瓦蓝的,太阳明亮地照着大地。

师:你们是通过展开想象,理解词语意思的。

接着,教师出示一张明朗天空的图片,小结:理解词语的方法有很多,可以展开想象、观察图片、找近义词、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等。此环节教学中,教师教得很细致,在与学生的对话、交流中,相机点拨、启发理解词语的方法。学生不仅加深对“明朗”一词的理解,而且领悟理解难懂词语的方法。单元训练目标得到落实,并为本单元后续课文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扶读——在实践中尝试

扶读,是指阅读实践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尝试运用以前学过的语文学习方法进行自主性学习,在具体的语文实践中,进一步加深对语文学习方法的理解和感悟。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只在学生学习的疑难处给予必要的点拨和帮助。教师应紧扣单元训练目标,利用单元编排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文本开展扶读教学,紧密地承接教读课文所习得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尝试运用所习得的学习方法解决问题。

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编排特点是《秋天的雨》承接在《古诗三首》《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之后。通过前两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已经习得理解难懂词语的方法,因此《秋天的雨》一课中出现的难懂词语,可以放手让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去解决。如对“五彩缤纷”一词的理解,教师可借助文中泡泡提示“读到这里,我理解了五彩缤纷的意思”,请学生说说“你是怎样理解‘五彩缤纷’这个词语的意思的”。先在学习小组里与同学交流、讨论,再派代表交流、汇报,教师只在学生理解不到位处或疑难处作适当的启发、点拨、帮助。

师:读了这一段,你明白“五彩缤纷”的意思吗?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生1:“五彩缤纷”就是五颜六色,颜色很丰富,我是通过找近义词理解的。

生2:“五彩缤纷”就是颜色很多、很鲜艳、很美。这一段里就写了“红色、黄色、金黄色、橙红色……”这么多色彩。我是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的。

生3:“五彩缤纷”就是绚丽多彩,十分好看。你看,课文中的插图多绚丽、多美啊!我是利用插图猜想它的意思的。

师:同学们真聪明,能够尝试运用上一节课中学到的理解词语的方法弄懂“五彩缤纷”的意思。在今后的学习和阅读中,我们可以多运用这些方法理解难懂词语的意思。

教师引领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尝试运用语文学习的方法进行阅读,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感悟,同时,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逐步形成语文学习能力。

(三)放读——在阅读中运用

放读,是在教读和扶读的基础上自主阅读,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熟练、灵活地运用学习方法,最终形成语文学习的能力。教师应根据单元的训练目标,确立语文能力培养的方向,选择单元中合适的文本进行放读教学(一般选择单元中的略读课文)。课堂上,教师讲得少,学生读得多、交流得多、讨论得多,教师只需梳理出一条阅读交流的线索,为学生搭建一个交流平台,认真倾听学生的阅读体会与见解,在必要处给予适当的总结、指导。

如《听听,秋的声音》是一首儿童诗,也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浅显易懂。本课教学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运用习得的理解难懂词语的方法,努力读懂诗歌,了解诗歌的内容和所表达的感情。就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与同学讨论,在与同伴的交流、讨论中完成学习。放读教学,既加强语文学习的实践性,深化单元内容的学习,落实单元训练目标,也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发挥。

四、结语

语文教材中的每一单元内容都是相对独立、完整的,单元内部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照应,凸显一个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教师应深度解读教材,读通整个单元,领会编者意图,勾连纵横,整合单元教学内容,巧妙地进行教学设计,实施有梯度的教学,才能扎实推进单元训练,使单元的训练目标真正得以落地。

猜你喜欢

词语文本课文
容易混淆的词语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找词语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一枚词语一门静
走进文本 走近大师 走出文本 走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