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施工区的水土保持措施探讨
2022-11-23张光芹
张光芹
(临朐县九山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山东临朐 262608)
目前,我国的水利工程施工建设项目逐渐增加,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地表植被。如果没有提出相应的管控策略,并恢复地表植被,就可能导致水土流失风险,甚至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所以在水利工程施工期,需要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在施工建设环节中,部分单位更加关注如何创设更高的经济效益,忽视工程的社会和环境效益建设,导致施工现场周边自然环境被破坏,甚至加剧环境污染,水土流失的问题比较严重,甚至给农业生产活动、日常生活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而开展水土保持工作,能把控与减少水土流失的问题,借助现代化设备,对水土流失的问题进行把控,做好监督验收工作,进而为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1 水利工程施工区水土流失情况概述
1.1 水土流失的具体特征
1)具有水土流失情况严重、强度变化较大的特点。建设水利工程会使得土壤结构被破坏,在遇到大量排水、雨季的时候,则可能出现强度较高的水土流失情况,土壤上生存的植物数量也会减少。2)水土流失问题的发生时间具有集中性的特点。在建设农村水利工程项目过程中,不管是哪一个环节中,都存在水土流失风险,尤其是生产投入环节与施工建设环节中较为常见[1]。3)水土流失在空间分布上有一定规律。在空间分布层面,可能存在多片行政区域、自然区域出现水土流失风险,并将以点、线、面的组合分布状态体现出来。4)水土流失具有潜在发生性的特点。对大部分水土流失问题进行分析,其多体现在工程运行与施工环节中。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在工程运行的后期阶段具有潜在发生性,使得人们无法提前预测潜在性的水土流失问题。
1.2 水土流失的危害
1.2.1 恶化水利工程环境与自然环境
水土流失主要指因为水资源流失导致的土壤资源流失风险。在出现水土流失情况以后,暴雨季节、洪水等都可能引发较为严峻的洪涝灾害问题,阻碍农业生产发展。另外,水土流失问题还可能使得沟渠建设、水库建设存在泥土淤积的情况,影响工程储水功能,恶化水利工程环境与自然环境。
1.2.2 带来较高的经济损失
水库作为常见的水利设施,发挥了防洪、灌溉、养殖等功效。水土流失导致的泥沙淤积,则可能导致水库多项功能无法发挥出来,获得的经济效益降低,甚至影响水库的使用寿命。为了有效解决泥沙淤积的问题,就不得不追加大量的资金,使得水利工程建设成本增加。
2 水利工程施工区水土保持的关键作用
1)水土保持与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关系紧密。当前,我国全面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并出台了多项政策,以可持续发展为后续长远发展方向。在可持续发展战略计划中,水土保持是最核心的构成内容,能起到保护生态环境的核心作用,还可以有效规避农村经济发展阶段的风险问题,为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提供相应的保障,加快经济发展脚步。
2)水土保持有助于提升水资源使用价值[2]。水土流失可能会直接影响水资源使用效率,甚至出现水资源利用不合理、资源短缺的问题。水土保持则可以缓解水资源利用率不高的情况,还可以为经济事业建设发展提供更多优质的水资源,并降低水资源浪费风险问题的发生概率。
3)水土保持可以解决河道淤堵的问题,有效防范旱涝灾害。利用修建水库、植树造林等方式,对水土流失的问题进行把控,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河道淤堵,并适当延长河道使用寿命,将河道防旱抗涝的核心优势发挥出来。
4)水土保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优化生态条件。水土保持的核心作用就是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还可以保证生态系统建设的稳定性,并保护水资源与水质,进而为水利事业的稳定发展与进步创设良好的条件。
3 水利工程施工区的水土保持措施
3.1 科学制定水土保持方案
结合水利工程建设区域的实际情况与核心要求,编制完善的水土保持实践方案,还要结合实际需求对各项方案进行优化调整。在水利工程建设施工前期阶段,相关人员要结合施工情况,制定与落实水土保持策略,并根据相关项目的轻重缓急有序建设。水土流失一般表现为线状或点状,所以在设计水土保持方案阶段,需要对水土流失产生的形态与类别进行充分考量;并结合地面的建筑特点、实际的土质情况,做好数据资料分析及全面调查的工作;以先进的评价体系为核心,设计科学合理且可行性较高的方案[3]。另外,在方案设计的同时,还需要结合回填区、开发区的实际情况,持续优化与调整各项方案,以此顺利达成预期建设目标。
3.2 密切监测水土保持指标
要想促进水土保持方案与地区实际情况的一致性,相关负责人就需要做好水土保持多项指标的监测工作,并对监测阶段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明确项目施工的基本情况,了解施工建设中的水土流失环节,编制完善的水土保持方案,确保与项目建设要求、地质条件的一致性。在对水土保持相关指标进行测定的阶段,要保证全面性,还要对地质条件、土质条件、水土流失情况等多项指标充分考量。在对各项指标进行监测的时候,促进现代化技术与人工监测方式相融合,以完善的信息化平台,整合信息数据,下达监测任务,加快资源信息的共享速度,还可以促进水土保持工作顺利开展。
3.3 施工临时占地的水土保持措施
在水土防治层面,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并且对水利工程施工中的水土保持提出了明确的规定,要保证尽可能地缩小扰动表面积。在临时施工过程中,要做好防治区的防护处理工作,并在道路两侧安排临时排水设施,还要做好生活区的美化绿化处理。在结束了施工项目任务以后,尽可能保证土壤的平整性[4]。在临时施工环节中,防治区需要在竣工时对其进行全面恢复处理,并分层剥离表土层,以集中堆放的形式,起到挡护的作用。在开展水利工程项目施工活动以前,需要做好施工生活区的空闲地区绿化处理工作,并充分了解地区的天气气候,种植更多的花卉、植物,落实水土防治工作。
3.4 弃渣场的水土保持措施
在进行大坝基础削坡处理、开挖水利工程洞室时,都会产生许多废渣。由此得知,废渣场的水土流失问题相对严峻,需要提升相关管理人员的重视度。在废渣场放置区建设防护墙,并保护坡度;采用不断扩张的方式,从沟口处扩展到沟内部;如果出现堆渣墙较高的情况,就需要根据适合的比例进行削坡处理,坡面提升5 m,则需要设置2 m 宽的马道;下游建设出现边坡,则要进行覆土处理,为后续植被恢复做好铺垫;相关人员要注意将石渣放在弃渣场底部,然后放置土方;若堆渣高度达到规定数值,则需要平整渣顶,以此为绿化工作提供方便。
3.5 料场防治区水土保持措施
土料厂的水土保护策略有:在土料厂顶部设置截水沟、完工后保证土地平整、注意地表临时水土防护等。砂砾料场的水土保护策略体现在以下3 个方面:施工结束以后平整土地、实行表土剥离、施工阶段提出水土防治策略。其中最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在土料场、砂砾料场施工之前,都应当利用表土剥离的方式,在建筑施工环节中剥离地表层,其主要是因为覆盖地表层会制约各项水利工程建设活动开展。此外,地表覆盖层更加适合植被生长,土壤相对来说比较肥沃,在施工活动结束以后,能还原到地表,并促进地表植被快速恢复,做好水土保持的工作。所以在施工之前,一般都会进行表土剥离,剥离下来的地表土则需要等待恢复使用。
3.6 植物水土保持措施
在建设水利工程的环节,需要提出科学化的植物水土保持策略,以此防止水土流失问题发生。在水利工程的施工阶段,转变了地貌地表,在完成了施工活动以后,则需要恢复地貌、地表的实际状态,进行地表植被覆盖处理,以起到防风固沙的效果。如果废渣场建设前是耕地,在施工结束以后,就需要进行土地平整处理工作,尽快恢复耕地。如果建设弃渣场之前是林地,在施工活动结束以后,就需要进行树木栽种,使得根茎能吸收充足的水分,提升土壤的实际含水量,发挥出加固土壤、保持水土的核心作用[5]。在恢复地表植被的阶段,对气候特点进行考虑,还应当选择合适的植被进行栽种。在选择植被的时候,需要对植被的防风固沙能力进行考虑,还要了解植被的实用性。在绿化地表的同时,避免水土流失问题出现,创设良好的环境。
3.7 建设防范水土流失分区
为了防止水土流失问题发生,就需要建设防范水土流失分区。针对容易出现水土流失风险的区域,进行开挖处理,并对开挖区域的实际地形地貌进行研究,并对水文基本特点、农业发展格局有充分的了解。在此基础上,编制排水方案,建设截水沟,起到防范水土流失风险的作用,为后续的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创设良好的条件。在开展施工活动之前,相关人员需要选择合适的施工地点,并建立输送排水设施,对水流的走向进行合理引导。在岸墙工程防治区域的建设环节中,需要以绿化工作为核心,并以植被建立坚实后盾。在建设堆渣场防治区的阶段,立足于基本地形情况、施工核心特点,做好全面考察工作,并以临近废气土坑作为堆渣场。通过建设截水沟、堆好沙包,起到拦截砂石的作用。在工程项目顺利完工以后,需要平整土地,种植合适的生物,还需要提升土壤肥力,以此达到良好的水土保持效果。
3.8 合理运用现代化的设备与技术
在开展水土保持工作阶段,合理引入现代化技术、先进的设备,并凸显出引进设备与技术的优势,保证水土保持工作的核心效率与质量。为了促进水土保持工作顺利开展,就需要提出相应的管控策略。结合当地地质情况,出台相应的管理方案,并对针对性较强的水土治理方式进行探究[6]。在进行可持续种植技术宣传推广的同时,加快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并将水土保持的生态效益发挥到最大。与此同时,适当地增加水土保持资金投入力度,并做好水土保持结果的深度分析,尽早洞察关键点,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建立高素质的水土保持人才队伍。
3.9 严格执行水土保持工作的监督与验收
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完工以后,相关部门应当确保验收工作到位,为水利工程后续的控制与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切实提升水利工程运转的效率,规避水土流失的风险。针对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工作开展全面的管理与监督工作,提升水土整治的面积,建立并落实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扩大复耕面积与草木种植面积,以此达到良好的水土保持整治效果,将监督机制的核心效用发挥到最大,不仅可以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还可以有效消除水土流失面临的问题。
4 结语
在水利工程建设环节中,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并对河道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与分析,做好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创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在建设水利工程阶段,如梯田灌溉建设、水库建设,都应当把水土保持融入到工程建设的核心内容,有效调蓄洪峰。不仅要提出水土保持策略,还需要更加关注地面植被恢复情况,严格执行水土保持工作的监督与验收,编制与落实水土治理计划,提出料场、弃渣场的水土治理策略,防风固沙,确保土壤含水量,持续优化与改进水利工程建设区域生态环境,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