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X证书制度下产教融合对就业的影响

2022-11-23

山西青年 2022年10期
关键词:产教证书校企

原 慧 夏 谦

山西金融职业学院商务系,山西 太原 030008

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存在,承担着为社会输送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在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下,院校应加强与企业间的合作,为人才培养工作提供基础和保障。然而,在实施这项工作时,由于育人主体利益上的差异性,使得企业参与育人活动的主动性不足。为解决这一问题,教育领域提出1+X证书制度,在基础学历教育的基础上,通过职业教育和社会的协同育人,帮助学生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扩展学生就业的渠道,提高职业院校就业率,也为企业提供掌握更多技能的全方位发展的人才。

一、1+X证书制度的含义

在全新的经济发展态势下,新业态、新技术、新理念的不断涌现,使各大产业的人员结构实现快速更新,对职业人才的专项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面对新的变化,我国国务院在2019年首次提出1+X证书制度,并在多个领域进行试行,希望借助这一契机,创新职业人才培养的模式,促进人才培养的质量。1+X证书制度主要是学历证书加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简称,其中“1”是基础,是职业院校学生必备的学历证书,而“X”主要是指学生专业上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X”相关的证书有着变量的特征,可依据学生发展的需要获取。这种制度在职业教育中的有效落实,可完美体现产教融合的育人理念,学生在院校学习期间获取学历证书,完成文凭上的学习,还可通过产教融合的渠道掌握职业等级证书要求的职业技能,为自身的发展赢得更多的可能性。与传统的双证书体制相比较,1+X是在此基础上进行扩展和完善的。针对岗位对技能的要求,双证书单一技能的发展,已经难以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需要通过多个技能的叠加,在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中占领先机,突出职业教育的有效性和先进性。1+X证书制度的落实对于职业教育而言,是改革的新思路和新机遇,即能够促进院校和企业的深入融合,还能够实现人才培养的变革,建立共同管制、责任共担、成果共享的育人机制,完成对职业教育的补充和扩展。

二、1+X证书制度下产教融合对就业的影响

(一)增加学生对岗位工作的适应性,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1+X证书制度下的产教融合育人模式,相较于以往企业和高校在合作育人中存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足的情况,以职业证书要求的技能为目标,以证书制度为参考,以人才培养成果的共享为特色,可使企业加强对合作育人的重视程度,为人才的发展提升指导性的作用。相关研究发现,学生在考取证书的过程中,往往会投入较多的精力,在学习上表现出前所未有的自主性。而人才资源优势可带动企业内部的发展热情,推动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深入。在此背景下,职业院校学生可在专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上表现出较大的变化。一是毕业生的工作适应力得到提高。X证书对学生职业能力考查的较为全面,学生在获取X证书后,自身的实际工作能力得到提升。在学生完成基础的文凭后,可进入到企业进行实习,完成学和用的结合,为后续的就业奠定基础。而在学生就业中,就可减少岗位过度,可直接为企业带来效益,不但增加企业与学校合作的主动性,还可优化企业的人力资源结构,促进院校的就业率提升。二是1+X证书制度为学生就业选择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学生在考取X证书的过程中,会接触到不同的技能和知识,那么就意味着学生就业渠道的增多。一旦毕业生被企业所录用,即便面临调岗的问题,学生也可快速地适应,减少企业的前期投入,增加学生就业的竞争力和实力。

(二)优化院校教学管理模式,促使特色教育类型转化

职业教育依靠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来实施全范围育人的计划,是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最为典型的特征[1]。然而长久以来,受到校企双方利益驱动的影响,使企业和院校的合作存在学校主动企业被动的现象,院校制定的产学研合作难以深入,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不对位,会使院校出现就业率不足、毕业生结构失衡等问题。而全面深化校企合作,加大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促进人才链和产业链的衔接,是职业教育创新建设的必然趋势,也是落实1+X证书制度的重要基础。职业院校倡导学生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考取X技能证书,可使内部的学习制度发生变化。教师根据实际的情况实施的教学方式更加多元,模块化、学徒制、学分制等制度可有效地弥补传统育人制度片面单一的缺陷。依据新的证书制度建设教学管理模式,可优化院校内部各项工作的整合度,实现内部的协调运行,产生更大的育人成效。与此同时,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到职业教育中,可促进职业特色类型的转变,增加职业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为人才的培养和发展提供更多选择与可能性。

三、1+X证书制度下产教融合就业体系的构建对策研究

(一)结合产教融合特点开展深度校企合作,协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首先,应根据国家政策导向,围绕1+X证书制度,全力推进产教融合,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协同合作企业实现“双元共育”人才培养新模式,实现学生角色的转变。这就使学生在整个人才培养环节,既缩短了就业适岗的时间,又提高了职业教育水平,为保障学生就业打下坚实基础。在具体实践中,相关学校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与办学特色,结合专业特点与产教融合就业体系构建需求,主动联系当地优秀企业,在专业技术、就业创业、教育实践、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展开全方位合作。与企业之间共同搭建产业学院,为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产实际,完成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等提供重要平台。其次,为促进产教在1+X证书制度的引导下实现全面融合,还需要结合企业实际工作岗位与学校专业建设,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包括快充课程题型设置、课程标准、课程门数、教学课时、企业用人需求、企业发展趋势等等。可通过适当借鉴国家已发布的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等政策部署中提出的指导性意见,将该意见作为重要依据,积极构建1+X证书制度下校企双方共同制定的人才培养体系。围绕培养复合型、创新型、系统型以及更加贴合岗位实际的专业人才等目标,加速推进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除此之外,还应积极搭建学校独立人才培养—校企双方联合培养—校企行三方合作培养的循序渐进式发展模式。其中,与企业合作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包括企业兼职教师授课、企业专家指导、企业顶岗实习、开设订单培训与现代学徒制;与行业、企业共同合作,包括加入行业协会、引进行业认证、增加校企行互动机会等等,真正形成“利益共同体”。

(二)针对1+X证书制度对齐“三教”改革,创设软硬双优的保障机制

在1+X证书制度下,推产教融合就业体系的构建,应进一步改善人才培养环境的条件,有效应对受教者入学水平多层化特点,以保证就业体系建设成效[2]。因此,相关学校应明确认识到在1+X证书制度指导下,创建和完善产教融合就业体系,对于更好地帮助所有学生掌握技术技能、尽快达到1+X证书对应职业要求、获取相应证书、胜任工作岗位以及为今后的就业奠定坚实基础的能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所以,需要通过试点,深化教师、教材、教法等“三教”的改革,将教师资源拓展、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等作为落实产教融合就业体系建设目标的重要契机。在具体实践中,首先需要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满足1+X证书制度下,产教融合教育体系建设需求。可通过以X证书为抓手,鼓励教师先行先试,考取资格证书,提升自身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还可通过建立教师到企业轮训机制,引导教师定期参与企业实习实训,有利于让教师真正了解企业发展实际,掌握生产工艺以及工作任务所需要的技术技能,使自己真正成为“双师型”教师,进一步为产教融合就业体系的构建奠定坚实保障。其次,建设丰富、优质、共建、共享的教学资源体系,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重要依据。可通过积极建立共享平台,完善资源认证标准与交易机制,健全专业教学资源库,利用网络平台大数据分析处理技术,进一步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打造教育在线精品课程,融入大批校企双园合作开发的国家规划教材,为教学提供有利条件的同时,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使用,保障教学目标顺利达成[3]。此外,在教学方式改革方面,需要积极引进信息化教学手段,如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MOOC教学平台、移动终端教学模式以及在线课堂等先进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技能,提高证书获取率。

(三)融入1+X技能培训打造“课证岗”融通机制,实现标准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以确保在学生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全过程中融入1+X技能培训为目的,积极打造“课证岗”良性融通机制,不仅可实现标准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还可保证培育出来的专业人才符合企业生产经营的现实需求。在具体实践中,首先需要调整人才培养逻辑,优化“课证”体系。需要调整考证类课程顺序,将从业资格考证相关课程从大三调整至大一、大二阶段,做到以证导学、以证促教,为产教融合就业体系构建,奠定良好基础。再通过以技能操作课程为专业知识与能力操作为切入点,按照岗位要求展开实训授课,结合校内与校外竞赛活动,配合产教融合办学模式,来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从而达到课中效果、证中要求相融交互。其次,需要重新设计课堂教学,积极创新“课岗”角色定位。需要结合课堂教学需求与1+X证书制度要求,以培养学生就业能力为目标,积极采用任务驱动法、角色扮演发、创设情境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多样化教学手段,模拟真实岗位环境。将教学过程重构为课前智能诊断,随时创设教学情境,导入角色扮演,依据岗位职责分解作业内容,以保证教学设计始终围绕产教融合与就业能力培养而开展。此外,还需要根据证书与岗位要求,积极搭建“证岗”平台。根据行业与企业实际需求,通过深入研究职业发展规划与当代大学生就业实际情况,进一步搭建“证岗”平台。并在此基础上与企业进行沟通,制定产教融合教学标准与任务,规划参与产教融合的学生岗位职责要求,明确管理责任与考核标准,以此来确保实习内容、标准与社会需求一致。

(四)积极完善多元化人才考核评价机制,保证产教融合就业体系构建实效

首先,需要学校将1+X证书制度下的人才考核评价标准与企业用人需求相互对接,与岗位内容相互融合,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过程保持同步等,实现职业培训与专业课程教学考核统筹安排、同步组织,以保证学校、企业以及行业间能够更加客观地评价人才培养的质量。其次,应积极改变用人企业缺位考核评价的问题,由学校单一评价主体形式转变为企业、社会多元评价,促进人才评价主体多元化,保证评价结果全面性。最后,还应注重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将知识考核、技能操作、工作能力、职业素养等考核内容相结合,采用定量考核、定性考核、笔试与实操等多种形式进行考核评价,以此来确保考核评价结果科学有效。

总而言之,1+X证书制度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创新探索,当前,这种新的育人制度仍处在探索阶段,虽然还需要进一步地完善,但在产教融合育人上,新的证书制度已经发挥较大的优势。新的证书制度不仅优化了学生的职业技能,还在就业方面给予更多的可能性。面对传统学校和企业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技能证书的要求为培养目标,开展多个层面的育人合作,并与企业共享人才培养成果。不但可使院校毕业生完成学业进入企业后,能够合理完成岗位工作任务,还能够创新院校内部的育人模式和管理机制,使学生技能发展更为广阔,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显著提高。为此,院校需要针对1+X证书制度探索新的配套政策,并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建立产教融合的配套机制,使合作育人项目有序开展,满足人才自身发展需要,推动职业教育的类型化变革。

猜你喜欢

产教证书校企
IES四大核心期刊证书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饲料行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评《探索与实践-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高职教育“四实一体”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收录证书
《安徽医学》统计刊源证书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新模式探索
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