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家校协同式教育探析
2022-11-23李秀峰
李秀峰
长春电子科技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2
提升学校、社会、家庭及学生对民办高校学生培养目标认识意识,自然形成育人合力,协同共同育人理念。以学校文化为共同的育人理念,应用现代化、信息化的教学理念,以更积极的共育理念与活动为基本内容,通过加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合力联动,同时增强校企联动,建设高校志愿者服务品牌等方式,构建协同育人格局,致力打造并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共育文化共同体[1]。
一、家校联合
(一)家校联合意义
1.家校联合可有效提升高校教育质量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中,家庭教育比重最大,其贯穿着个体教育的整个生命历程。在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中,家庭教育作用突出[2]。在高校教育中,即使是子女进入大学,家庭教育环境始终影响着每一个人。家庭教育理念,家庭教育方式,家庭教育环境直接影响着学校开展高质量教育。
因此,家庭教育也是高校学生教育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家校合作是提高教育有效性的基本途径[3]。传统高校教育中,尽管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学习,在校生活,择业就业,乃至个体价值观念建设。从思想到行为上,影响着大学生发展,但家庭教育在高校教育中很少出现。随着时代发展,教育教学逐渐意识到家校社联合的重要性。现阶段,高校教育必须与家庭教育联合,家校之间达成共识,学校文化得到家长认同,双方沟通才容易同频共振。基于对学校文化的支持与认同,构建协同育人格局,从而形成完善的家校合作共同体,对于家校共生共赢的发展将产生积极作用[4]。
2.家校联合育人是时代发展必然产物
家校共育共同体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共同的育人目标。新时代,社会需求、互联网环境、教育觉醒都使得新一代大学生有着相对成熟而又独立的思想,也有着与以往高校大学生不同压力和社会责任。社会需求层面,社会更需要大学生具有较强的综合素养,以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使命。21世纪,中国发展已然发生质变,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因此,需要高校教育与时代发展同步,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人才[5]。互联网环境方面,据不完全数据显示,新一代大学生日平均上网时间高达5小时。长时间的网络信息和多元文化的熏陶,使得新一代的大学生在思想特征和行为模式与早期的大学有着很大的变化。此外,现阶段教育越来越重视个性化发展,尊重个体,科学引导也使得新一代大学生更为成熟,敢于质疑。
一些高校单一化的教育模式已经逐渐不再完全适用于当代大学生,想让更多的家长以更积极向上的状态加入教育行列,学校必须与时俱进,主动开放学校教育,合理利用家庭教育资源,建立科学有效的家校联合的互助教育模式,推进当代大学生成才。那么,如何将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于家校联动是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二)家校联合方式
家校联合育人可以有效提升高校育人质量。对于高校教育,家校联合是教育教学里程碑式的发展。新时代,高校与家庭应积极配合,与时俱进,推进高校育人一路向前[6]。互联网时代,家校可充分利用互联网、多媒体、新媒体和信息技术,辅助高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联合。
1.应用校内网络平台互动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人们开始追求更高品质和个性化的教育,教育信息化逐渐在我国发展起来。学校与家长可以利用学校官网,畅通他们之间的共育渠道。学校官网在传递交流信息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便捷作用,还可以利用信息化环境实施教育,也是畅通家校沟通的有力保证。学校运用学校官网发布校园动态活动,为家长创设一个参与学校工作的有利环境。可以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学习与生活情况,对学校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目标有一定的了解,从而更好地参与孩子的教育工作[7]。在现代网络信息化教育模式下,家长除了能够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之外,还可以在网络平台获得的家庭教育指导方法、方案,以此来了解这些家庭教育指导方法应用在自己孩子身上。同时,导师或辅导员也可以定期向家长发送一些家庭教育指导知识,给予学生家长正确的家庭教育指导方向,让家庭教育工作更科学。
2.参与多平台互动
家长同样也可以应用校报、学校工作问卷、微信群等多平台参与,为家校共育环境提供方便。多平台的合理有效运用不仅使学校与家庭的教育活动合为一体,更便于调动家长配合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为家校双方的合作共赢创造了稳定的共育环境[8]。角色转型,使家长从教育旁观者转变为学校工作参与者。学生家长可以参与学校管理,参与学校的一些重大决策。例如向家长汇报学校食堂、活动场所的工作内容,这样家长对食材供应、安全管控、经费管理等方面进行监督,可以对孩子学习环境满意又放心。近年来,一些高校会通过家长参与和督导教学教研的活动,以此建立家校合作共同体为学校提供更多办学智慧。在学校和家长共同努力下,增强家校联动,提升教育质量,让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9]。
(三)树立正确的现代信息化教育理念
家长的言行举止会对孩子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家长要以身作则,不断提升个人综合素质,才能够给孩子一个健康培养环境。家长需要对互联网有正确的学习意识,清楚互联网的优势,正确运用互联网,这样才能够让孩子学会正确利用互联网工具展开学习,让孩子具备正确的思想意识、行为习惯,从而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家长不能沉迷网络,引导孩子科学、合理安排上网时间。家长可以结合信息技术来开展有意义的家庭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思想与行为,在增进父母和孩子之间情感的同时,也能够引导孩子正确、科学地运用信息技术[10]。很多学生喜欢在网络平台、朋友圈来倾诉自己的心事,家长需要在平时多了解孩子真实的心理、学习、生活需求。做好孩子的网络平台动态的监督者,这样能够让家长和孩子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有利于开展家庭教育活动[11]。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家庭教育,需要家长不断转变、更新家庭教育理念与模式,与学校共同借助网络平台学习先进的、科学的教育方式,更好地帮助孩子学习与生活。
二、家校社联动
如果说家校联动是为了保证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质量,那么,校社联动就是更进一步的锻炼了学生的工作能力。伴随高校活动,校社团活动不断向社会延伸,校社联系日趋紧密。学生通过参与社团活动,可快速提升大学生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展示能力等在第一课堂上很难得到训练的社会能力。
(一)校社联合活动的意义
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是学生进入社会前,通过社会活动提升实践能力,提升综合素养的第一窗口,是高校大学生进入社会,与社会建立有效连接的关键一步。高校学生社团活动,以各种活动的形式,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同时,在大学生有效融入社会,参与社会活动中,为社会贡献自身有效力量。
一方面,高校大学生与社会有效联动,可以帮助高校大学生提升团队活动能力,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学生组织能力,锻炼学生实践思维模式。从社会真实实践中,体会工作及社会各岗位存在的社会价值,帮助学生深刻认知工作及社会实践,进而在未来就业中有更为清晰地自我定位,同时提升自身实际工作能力。
另一方面,有效的校社活动可以实现资源最大化,在教育大学生提升社会价值意识的同时,与社会协同提升大学生贡献价值。
(二)家校社有效联动
家校社有效联动中,我国高校教育可着重于大学生志愿服务,塑造大学生志愿服务品牌文化。现今,在相关教育部门的带领下,我国高校大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塑造志愿服务品牌效应已取得一定成效。伴随社会发展,志愿者服务参与人数,举办质量逐年提高。其创造的公益价值,社会价值显著。因此,在家校社联动教育,提升学生素养中,高校同样可大力促进和推广高校志愿者服务。
品牌化是当前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面向不同对象的有不同的品牌类型,如区域品牌化、旅游的品牌化、农产品品牌化等。虽然大学生志愿服务,家校社有效联动尚未实现深度同一,大学生志愿服务品牌建设尚未完善,仍有大幅提升空间。包括理论上,对志愿服务品牌化的概念、建设路径等尚未实现一个统一的标准,但大多数研究人员认同志愿服务品牌是公益服务发展的产物。其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前提下,具备专业优势,并且还存在个性化和差异化服务特色的品牌。因此,志愿服务品牌化建设被认为是加强志愿服务工作实效的有效途径,是各项志愿服务追求的目标,不仅仅有效弥补服务参与渠道不明的缺陷,改善了学生在志愿服务中缺乏动力的现象,而且还能够提升服务品质,扩大社会影响力,是志愿服务更市民化、长效化的一种有益创新。
在大学生家校社联动,塑造大学生品牌志愿服务活动中,学生可充分利用互联网,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有效开展高校大学生教育,提升高校大学生综合素养,追求真正的素质教育,为社会输入有用人才,塑造大学生品牌志愿服务活动意义非凡。
线上活动中,利用互联网技术,新媒体平台,开展线上志愿服务,例如上文我们提到的农产品品牌化。农产品品牌化塑造中,大学生志愿活动平台,可积极利用学校资源,在学校及教师的支持和帮助下,与农商取得联系,或者直接与农户建立沟通。在线上利用课余,校园社团活动时间,开展直播带货。直播带货的农户同样可以选择偏远地区的农户,以此帮助贫困山区,脱贫致富。线下活动中,大学生志愿服务可围绕本市环境,开展公益志愿服务。
基于此,在家校社联动教育下,家庭可同学校协同,积极参与和支持大学生志愿服务,协助大学生打造大学生志愿服务品牌。进而通过家庭、学校、社会多维度支持,有效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塑造大学生积极心理建设,为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三、结束语
新时代大学生家校协同式教育探析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是一个具有时代标志性的课题,是一个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教育课题。综上所述,利用网络等建立家校联和,共同探索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关注学生情感投入的德育教育效果;新的形势下学校积极主动加强社会、企业的校企联动合作,鼓励开展在校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和专业实习,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认同感。吉林省民办高校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育人机制研究对吉林省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深远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