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数控技术专业课程探讨

2022-11-23刘雨兰

山西青年 2022年10期
关键词:数控技术产教融合

何 宇 刘雨兰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工程学院,江苏 无锡 214153

产教融合是当前职业教育领域变革的主要着力点之一。健全校企合作制度、融合资源、培育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素质技术人才,是社会各界和广大高职教师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在国家政策红利的激发下,各地政府和企业的意愿也将被充分调动,成为突破当下产教融合瓶颈问题的重要推手。在产教融合所带动的人才培养改革中,对制造业转型的政策支持效果已获得社会普遍肯定,产教融合对我国的经济竞争力保持和推动效果已受到社会充分肯定,产教融合的研究也逐步由教育界拓展至各地政府和行企层面。而专业人才的迅速成长,也离不开课堂经验与教学资源这一关键基础。课程体系建设如何科学合理,以及课程内容如何与生产实践相衔接,是决定学科的培养目标是否有效实现,培养与教学质量是否有效提升的一项关键性因素。因此本文将根据产教融合的发展趋势和人才的培养特征,对高级技术职务数控学科课程体系的建设与教学资源建设方面进行讨论研究[1]。

一、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数控技术专业面临的困境

部分高职专业在培养的过程中强调了学校的理论文化认知系统,使得学生与本科生培养差异并不突出。问题的形成既有历史因素与社会背景影响,亦因学校对企业定位认知不正确而形成。培养的主体比较单一,主要成因包括:一是由于没有企业的深度参与培养过程,将专业培养的目标直接照搬本科生培养目标,导致学生对理论知识点掌握较复杂,但实际技能不精,企业无法按照产业的更新方向迭代更新培养有针对性的、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学员就业核心竞争力降低,从而导致了企业人才选择和用人困难,以及企业对校企合作意愿不强烈,校企合作困难;二是中小企业的盈利特性决定了中小企业内部的激烈竞争,推动了行业的迅速改变。而高职教育的办学特性则决定了它的长期稳定性,无法跟随产业的迅速变革。同时高职学校的培养体系,与可持续变革中的产业变革和需求脱节,导致了人才落后,与社会经济脱节;三是由于中小企业人员流动性较强,相应的企业认同感也是较弱,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动也就存在一定的弱化,无法形成长期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进而为学生的实践学习之路带来一定的阻碍。

在早期的产教融合的过程中,高职学校也通过制定优惠政策促进了产教融合。作为单一市场主体,学校内部对产业发展的动态和科技创新的重要程度信息传播不畅,采取措施管理和顶层设计不健全,缺少对企业的有效激励,造成了产教融合中存在着过度理想化的现状。企业往往由于利益需求问题没有进行充分考虑,或收益分配上缺乏合理,而消极投入。没有在双向投资的基石上推进产教融合,合作形同虚设,投资效果也不佳。高职学院在校企联合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经验,如聘请企业专家共同制定学科培养方案,参加学科讨论以及联合实训室建设。上述举措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职培养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匹配问题。但职业院校的多数老师仍处在产教融合理论学习空白,没有积极参加产教融合工作的积极性。老师有了稳定的技术教育任务,但学校却没给老师时间进入企业顶岗锻炼技术的认定办法,以致对老师再次回炉培养技术也没有积极作用[2]。

二、产融结合背景下高职数控技术专业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产教融合”一般是高职院校在与中小企业在“校企合作”的基石上,通过衔接中小企业生产流程,将实际的中小企业制造流程整合到教育教学流程中去,即是把中小企业教育教学、素质培训、制造劳动、技术提升、运营管理、技术研究,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等融于一体的教学流程或活动。其本质就是针对行业发展为先导,以大系统的培训技术技能为基石,加强实战教学,突破传统藩篱分割,进行合作教育。传统的职业教育由于强调专业系统和理论知识体系,一般都采取前理论知识后实务的教学模式,而基于工作流程导向的教育则是在产教融合背景下通过实际理论实验,“学中做”“做中学”的创新型教学模式。学生在学校课程系统、企业知识系统下所学到的知识、学会的技术等理论,到了具体的企业工作实践中就会出现学习困难,所以急需有针对性地对高职学员开展基于企业工作流程导入知识的教学引导,并提前训练学员合理的自学方式,有助于学生树立起主观的自学动力[3]。为促进数控系统信息技术学科职责生产制造目标任务和数控系统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活动的高效融入,使数控系统信息技术专科学员在实际学习中,也能及时地了解并践行真正的公司生产制造工作任务,为落实我国产教融入大政方针,在产教融入背景下对高职学校数控系统信息技术专科学生进行基于工作流程导向的教育课程标准研制和实施,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在国家深化职业教育的改革大潮中,针对学生提升自身的职业技能,完善学生的就业途径,让高职数控专业的学生技能在课堂中学到理论知识,也能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让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能够更加对口,让企业在校招中能获得所需人才,给产教融合的教育之路提供良性反馈,利于国家整体的教育布局与教育改革。

三、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数控技术专业课程的建设途径与设计需求

把对学员职业核心能力和职业素质养成起到关键保障作用的课程作为核心课题,在教学理念、设计、执行、评估等各方面加以变革与创造。根据教学区域和职业的特点,可把数控车床零部件程序设计与机械加工、数控铣床零部件程序设计与机械加工、数字控制加工的工艺策划及执行、计算机辅助制造与数控技术工艺实习等作为核心教学。教材建设中贯彻了实践导向思想。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执行体现了“教、学、做合一”的原则,以典型项目来支撑课程内容,并有机融合了对应岗位任务所必需的知识、技术[4]。在教学流程中,灵活运用了场景教学、案例教育、分组教学等各种方法。通过设置各课程的教学网页,便于学习者随时随地采用网络自主学习。同时学生可透过从网上下载资源离线教学,也可以网上自学与交流。这样学生既能在课堂中进行有效的知识架构,也能在课后与同学进行充分的学习交流,同时借助网络资源的便利条件,能进一步的了解数控技术专业的行业前景、核心技术与未来的产业发展方向,让学生能够学有所值,学有所期。

经过对数控学科专业经典岗位、经典岗位任务、专业技术任职能力等深入剖析,明确了数控学科专业中高级岗位毕业生所从事职业的重点行动领域,包括利用普通机械或手工制造工具加工较简单的机械零部件产品、利用数控加工零部件产品、机械零部件产品的数控编程、机械零部件产品的加工工艺制定与执行、机械零部件的特殊加工、数控车床设备的装配与安装、数控车床设备的维修与养护、生产技术或加工装置方案设计等。总结数控技术专业的典型工作岗位,进一步明确了典型职业岗位的相关行为范畴,从而为数控技术专业课程制度学习范畴的进一步研究和建构创造了转换条件,在明确典型行为领域的基础上,对其基本情境下所需要掌握的关键工作流程、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相应的实践能力等加以进行说明后,就能够成为数控技术专业课程制度学习范畴的初步规范和基础。针对数控系统运用及机械加工的岗位,公司更关注数控技术学科高职院校应届本科生如何能够掌握对机械工程零部件产品设计的程序知识和技术能力、运用数控系统生产加工机械设备零部件产品销售的技能、进行数控系统加工制造方法相关理论知识以及综合技术能力、数控系统生产加工机械设备零部件产品销售加工精度控制系统的技术能力。

职教的所学范畴,是由传统公司产品的实际工作范畴(行为范畴)借助特定的知识载体转变而来,它突破了原来的课程体系、知识系统,是一项综合性的教学任务,能够借助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一体化课程来完成教学,是“知行合一”教育理念的一个具体反映。对数控技术学科学生来说,能够通过研究某个具体的教学范畴,要求学生在了解和实践过程中完成该学科某一具体职业的某个典型的实际工作任务,进而要求学生独立处理公司产品中的一个典型的“问题情境”;对于经过学生和公司合作开发的可以体现实际企业生产系统化的具体学习领域的掌握,则学生将具有独立取得该职业的职业资格的实力[5]。数控技术专业教学情景的创设,需要针对零件生产的数控加工、数控编程、数控工艺流程的制定、数控设备的质量检测、数控机械设备故障的排查,以及与该专业技术领域相关生产活动等具体实际工作流程中的教学任务安排,以实际的经典企业岗位环境、经典实际工作教学任务为内容和载体展开该专门教学技术领域的教学情景设计管理工作,使课程的教学场景反映实际的日常工作教学任务流程,并对比各个教学情境之间的具体教学内涵和特点,构建起企业岗位实际工作教学任务和实际知识技能之间的联系,从而达到教学理论知识和应用实际的高度融合[6]。

改革教学绩效评估方法,健全教学建设和教学质量监测制度以培养教学过程品质为抓手,着重采取形成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估相结合的方法开展教学考评,以保证教学效果。每一工程项目都实行了具体的评估绩效,考评具体内容主要涵盖认真学习服务态度、工作流程行为、创作技术质量、职业素质、协调与沟通能力等几个方面,根据工程项目的不同,具体考评内涵和标准也有所不同。评估主体也一改过去老师独立评判的方法,引入自主评判、组织评估、教师评判等多元化评估方法。课程成果由各项目的考试成果和综合测试成果按一定比率构成,有效调动了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增强了教学实效。课程形成由学科带头人或主要教学负责人、专任骨干课程和企业科技专家、能工巧匠构成的教学与研究队伍,承担了课程标准制定、项目单元设计、教学方法设计、课件编制和使用、课程包括研究、课程组织、学生自主学习的可扩展性资料、网络课程环境(教学网站)的构建等工作。利用学校评课、专家评教、企业督导评课、毕业生问卷调查、企业反馈等途径主动获取企业教学反馈信息,并适时更换教材,优化教学结构,主动满足企业科技发展的需要,以提高学生的职业与技术能力。课程建设上,也要满足工学结合专业课教学的需要。为确保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有效开展,真正提升教学效果[7]。教学队伍要根据学校课程教科书具体内容以及学生校内、校外的实习要求,与企业协作有针对地选用课程具体内容、选用教学模式,并编制好校本课程,让学生在工学融合课程实践过程中获取合理的学习指导资源[8]。

毋庸置疑,产教深度融入是校企合作提升创新能力的必然需要,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职教发展趋势的共同选择。基于企业工作流程导向的数控技术通过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与改革,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普遍提高,对企业及用人单位评价也明显提高。

猜你喜欢

数控技术产教融合
基于CATIA现代信息手段的数控技术课程教改探讨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高职教育“四实一体”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新模式探索
数控技术在自动化机械制造中的运用研究
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融合》
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破次元
数控技术在机械制造自动化中的进展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