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海外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研究
——以结构功能主义为视角
2022-11-23邹晓彧郑怡婷
邹晓彧,郑怡婷
(1.福建师范大学海外教育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2.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3)
引言
当前,教育国际交流日益频繁,随着教育现代化、国际化的发展,学生在高校就读期间选择短期出国交流或留学的数量呈快速上升趋势。急剧增加的高校出国(境)人群大多是学校优秀的学生,党员占较大比重。如何在学生出国交流期间做好高校海外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给高校党建提出了不小的挑战。因此,如何加强高校出国(境)党员的教育管理,是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不断提升党的建设工作科学化水平的一项重要任务。
当前学界对高校学生党员管理的研究较为全面、深入,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高校党建工作模式。然而,针对高校海外留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研究,许多高校尚未形成一套成熟的管理方法,现有的探索也大多着眼于某个高校的当下情况。如朱华、王丹(2016)以武汉大学为例,通过实证调研,调查了高校出国(境)党员教育管理的现状,认为高校出国(境)党员在行前、出国(境)期间、回国(入境)后的教育管理现状不容乐观,全国高校并没有统一的、系统的、规范的出国(境)党员教育管理细则,也没有系统的有关出国(境)党员教育管理条例,对出国(境)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要求不明确,缺乏有效的方式和方法。陈宏伟等(2015)以山东大学境外党员为调查对象,认为高校基层党组织应利用数字化手段,创新海外党员工作的网络平台,通过线上线下全方位的覆盖,探索工作的新模式。
诚如这些研究者所言,当前高校党建工作之所以遇到瓶颈,主要是在于高校海外留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尚未完全建立,党建组织队伍尚不健全,海外工作学习环境复杂等因素。因此,本文拟采用结构功能主义框架,对高校海外留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进行探究。结构功能主义是现代西方社会理论中一个重要的流派,早期代表性人物帕森斯认为,社会结构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具有均衡结构的整体,与生物有机体各部分类似,社会结构想要得到发展就必须满足自身需求,结构系统各个部分需要协调发挥作用以维持社会的良性运行。基于此考量,用结构功能主义为分析视角,有助于我们更好剖析海外留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运行机制,探究在海外党员教育管理过程中,机构组织,活动内容及载体、功能发挥的相互联系状况。
一、高校海外留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逻辑起点
马克思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开启了从严治党的新局面、新格局。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高等学校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切实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高校海外留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实践孕育于新时期从严治党的大背景,源于十八大以来从严治党的伟大实践,立足于高校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诉求,回应了高校国际化办学的需要,契合了党员教育管理的要求,以上四点共同构成了海外留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逻辑起点。
(一)加强高校海外留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源于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它政党的显著标志,就是党具有勇于自我革命的勇气。全面从严治党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从程度上看,“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要比以往更严、更紧、更硬,从严治党成为党的建设的一种常态、一种自觉;二是从范围来看,哪里有党的组织,全面从严治党就要落实到哪里;哪里有共产党员,全面从严治党就要延伸到哪里。总书记强调的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首先是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高校党建搞得好不好、严不严、实不实,这是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前途命运的大事件。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要求在高校中得到有效贯彻和执行,贵在经常、重在认真、要在细节。对前往境外的党员而言,大多党龄较短,对党的纲领认识不够深刻,却又肩负着代表国家形象,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使命。因此,加强高校海外留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引导学生正确甄别、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新时代下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伟大实践的必要一环。
(二)加强高校海外留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立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诉求
高校党建和思政工作虽分属不同部门,但二者在教育内容、教育主题、教育目标上,却又有一定的相似性。党建工作是国内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形式,做好高校海外留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对增强思政课程教学实效性有重大推进作用。一方面,将思政课程的学习成果作为党内政治生活的考核要素,有助于提高海外学子的学习积极性,让海外学子通过系统地学习理论知识武装头脑,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达到政治上的坚定。另一方面,加强高校海外留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也有助于学生通过一定的党建活动更好地将党的方针、政策更好地学懂弄通做实,理论武装入脑入心。最后,海外留学生党员教育管理过程中,将会创新更多的思政工作方式,也有助于树立“大思政”理念,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达到新时代高校思政的要求。
(三)加强高校海外留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符合高校国际化的要求
自2012年教育部《高等教育专题规划》印发以来,越来越多的中外合作项目落地,大量青年学子通过各种合作项目出国深造、实习,而其中优秀的青年党员不在少数。一方面,青年党员出国交流,在境外学习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学术水平、取得的学术成就,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母校的国际形象,扩大了母校国际声望,推动了高校国际化的进程;另一方面,随着青年党员离开高校,海外留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出现真空区,党员教育工作、党组织生活、信仰教育缺位等问题频现。有效的海外留学生党员管理,能起到解决困难,团结人心,坚定信念,凝聚力量,指导学生更好地适应海外生活,进而推动高校国际化进程更好更快地呈现。
(四)加强海外留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契合对党员教育培养的要求
《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指出:要“发现、培养和推荐(党员和群众)中间的优秀人才”,要“对党员要进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教育”。通过加强党员教育,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而“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通过党内集中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色。这也正是党成立100年来,党的建设一以贯之的红线、党的思想建设的永恒主题。通过选拔出国(境)进行学术交流、学习的海外党员,是党员群体中不可忽视的优秀青年,而加强海外留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从严从实抓好党建工作,将党建工作落实落细,既填补了海外留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真空区又契合了党章中对优秀人才进行高质量培养的基本要求,也满足了“努力建设政治合格、执行纪律合格、品德合格、发挥作用合格的党员队伍”的总目标。
二、高校海外留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分析框架
当前,高校海外留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薄弱问题的背后,恰是由于海外留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制度的不完善,对比境内党组织全方位管理和覆盖和监督,海外党组织从组织的结构到活动的开展通通弱化,党员流动性极强,组织生活并没有得到保障,组织架构的虚设,专职党建工作队伍缺失。用结构功能主义来研究海外留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问题,具有较好的解释力。
(一)海外留学生党员组织结构错位,无法适应海外环境
从结构来看,国内党员管理遵循的是“系统——子系统”的科层制结构。目前,国内基层党组织建设,已有一套成熟、完善的体系,即“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结构,在学生所在的基层党组织中,通常由辅导员或者高年级学生党员担任党支部书记,每个月从党委到党支部,各级党组织定期召开党员大会,商定党员发展、教育等各项重要事务。简单来说其特征可概括为:健全的党组织、完善的制度及人员配置、自上而下的监管等等。同时,由于党的特殊性,还要接受广泛的民主监督。
而在海外留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方面,对比境内党组织的全方位管理、覆盖和有效监督,党员出国之后,党建工作却显示出了停滞之态。郭强(2011)、苏大鹏(2018)、冯留建(2020)等总结了高校青年党员出国(境)之后所面临的困境。综合来说,由于大部分青年党员出国后,选择将党员关系保留在原有的党组织,常因为时空原因,无法有效接受党组织管理,也无法及时参加各类党组织活动,即便参加活动,也有可能趋于“网上打卡”等单一化方向。党组织管理缺位、党组织结构弱化、组织架构虚设、党建形式单一,加之没有专人指导监督,专职党建队伍缺失,进一步使得党员流动性变强,部分海外党员在主动及被动因素的影响下,成为了“口袋党员”。
(二)海外党组织功能发挥受限,线下党建无法开展
结构功能主义认为结构与功能是统一的,一定的结构具有一定功能,一定功能需要一定的结构才能实现。高校党组织作为高校党建的基本组成“分子”,对上承担着贯彻执行上级决定、传达上级党组织意见,对下教育、管理、监督党员的功能,对周围群众承担着服务、联系群众的功能。于海外党员而言,党组织结构是错位的,这就导致了海外党员虽然身处党建一线,但党组织却难以发挥其上下联系、服务、联动的作用,难以实现党的政治建设功能。从顶层设计而言,缺乏“由虚到实”的转变,海外党组织难以突破时空限制,实现有效掌握党员思想动态,传达国内时事政策、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功能;从海外党组织发展而言,缺乏“由单到多”转变,海外留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由于党员零散,彼此联系少,难以实现线下党建,更别提进行有效的党员培养、教育、管理;从境外党员的角度而言,缺乏党组织的系统管理、教育,难以完成个人教育,思想提升。
(三)海外情况复杂多变,难以实施有效管理
除结构和功能之外,环境要素也对海外留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有显著影响。以往的大多数学者在研究海外留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时候,对海外留学生做了详尽的问卷调查,更多聚焦于海外青年党员所处的海外政治环境,但我们也要关注到,海外学子所处的生存环境、学习环境甚至党内环境也能对海外留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带来巨大影响。
从外部客观环境而言,一是青年党员出国后所在国大多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在学习环境中,周围师生信仰与国内显著不同,青年党员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学习,思想上容易发生动摇。面对中外不同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经历国内外不同的办学环境,学生思想政治观点始终处于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比较、判断、选择甚至冲突的过程中,从而使海外大学生自身思想和意识形态具有复杂性。二是国外政治环境复杂严苛,许多海外党员不得不主动隐去其共产党员身份。在法律法规的限制下,海外难以建立线下共产党员组织、开展组织生活,这使得在隐身状态下的党员们更难以产生组织归属感。
从党组织内部环境而言,高校对海外党员管理、支持的有效性和及时性由于时空原因衰减,党员个人长期与党组织空间隔离,较少参与组织生活,使得党员与党组织感情疏远、信息脱钩,甚至逐步放松理论学习,失去党性自觉和学习自觉;赴海外学习的大学生们的居住地点比较分散,相互之间联系也不够密切,更重要的是党员个人急需适应海外生存环境、饮食环境、交通环境,还要在学业上付出比平时更多的精力,很难组织统一学习活动和实施有效的管理。绝大多数高校没有海外党小组,海外大学生党员缺乏组织性和系统规范的教育及学习,这样很大程度上使得海外大学生党建工作客观上存在缺少规范化及系统性不到位的问题。
三、完善高校海外留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对策建议
按照结构主义的理论,一个社会系统或组织要具备某种结构才能发挥其功能,通过实现其功能,才能达到相应的组织目标。代表性人物帕森斯的观点为,维持和延存社会系统需要满足四个功能性条件,分别是:A(Adaptation)即“适应”功能、G(Goal attainment)即“目标实现”功能、I(Integration)即“整合”功能、L(Latency)即“潜护”功能(即“AGIL图式”)。其中“适应”功能指社会系统获取资源并有效配置;“目标实现”功能指社会系统所具备的确立目标并实现目标的能量与功能;“整合”功能主要指维持社会系统的连贯性和一体化,包括建立控制手段等内容;“潜护”功能主要指能量储存并配置于系统,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模式维持和张力处置。
想要让青年学子在复杂的国际政治环境、严峻的意识形态斗争中,既能够顺利地获得学术培养,又能够自觉接受党的教育,担负起讲好中国故事的使命,完善高校海外留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需要具备帕森斯所述的四大功能。在实质性推动高校海外留学生党员教育管理过程中,需要高校内部互相协调资源,整合相应的规章制度,并有效配置到海外留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运行机制中,从而实现海外留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目标。
(一)构筑明晰的组织结构,强化适应功能
按照结构主义的观点,稳定的结构是组织运转的前提。在结构功能主义视角下,行动系统需要通过控制、转化和分配流动资源来实现适应的功能。海外党组织也需要首先实现适应功能,才能够维持自身的结构位置。海外党组织建设虽有助于扩大党建“覆盖面”,但是由于国外环境与传统国内环境差别太大,因此如何针对海外留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薄弱的现状,应当首要落实切实可行的完善的海外党组织架构。
依据结构主义理论,从国内的党支部建设成果获得足够的经验资源,明晰党组织结构,是增加海外党组织适应功能的重要步骤。随后,将资源有效配置到海外留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之中,是对适应功能的进一步强化。目前的中外合作办学一般采用中方学校为主体依托、外方学校为辅助教学和资源提供的模式。面对海外留学生党组织普遍存在的结构错位的痛点,在进入外方学校之前,上级党委就可以提前依据具体名单,根据人员编制、地域分布重组海外学生党支部,适应海外留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新环境。
汪珍珠等(2019)对如何重建海外党支部作出了详细的解答。在上级党委重组党支部后,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并在此基础上重新召开党员大会,推选党支部书记和党小组成员,选定海内外党员联系人。健全海内外信息双向连接,构筑海外留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结构”根基。随后,上级党委应对新党支部的成员进行培训。一是培训新支部各个负责人的工作技能,明确他们的工作任务、工作职责;二是指导新支部书记召开支部会议,快速增进成员相互了解,帮助新党支部书记、党小组成员夯实群众基础。
在此基础上,还应该坚持海内外培训接力不间断原则。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要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每个支部、每名党员”。在青年学子党员出国交流前,要继续集中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党章党纪教育、警示教育,筑牢学生党员思想根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从考核方面而言,要让青年党员树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是一阵子的事,而是一辈子的事”理念。最后,针对党员在培训期间的政治素质、行为自律、群众基础等方面表现,在出国前进行综合考评。由辅导员、新党支部书记、党组织成员、班委等组成考评小组,将他们的评价作为是否能够完成出国学术交流的重要参考,对思想不坚定的学生要及时关心、谈话,选拔政治信念坚定、对党忠诚、自我约束能力强、能够积极参加党团组织的学生出国交流。通过有效整合国内资源和国外资源,进而转化为可行的海外党组织发展模式,树立海外党组织的功能形象与权威性,凸显党组织价值,有助于提高党组织在境外党员中的实际认同度,优化海外留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系统内部各要素关系。
(二)相互嵌入的目标达成
激发境外党组织的内生动力是实现海外留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良性发展的关键。海外党组织流于形式,党员对待党组织活动的态度消极,认为这只是一场自上而下的由上级主导的活动。丧失主体意识的党员无法在境外主动融入,主动参与党的活动,无法形成集体意识。党组织发展的内生动力是境外党组织发展的有效支撑。
海外留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要达成目标,必须形成对集体内部成员之间的协调行动的管理,强化党组织的影响,促进组织内部成员认同并一致行动。通过共同活动,让党组织的活动渗透到境外党员的日常生活中,实现组织生活与日常生活在相互嵌入基础上的共同行动。通过党组织功能的改造和扩充,激发海外学生组织内部成员参与政治生活、接受党组织影响的主动性,促进海外学生组织内部成员认同并一致行动,使具有单向输入功能的嵌入式党组织,逐渐演变成境外学生党员的内在需要且主动参与其中,执行双向互动功能的内生式党组织建设。
(三)强化海外留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整合功能
按照结构功能主义观点,组织功能的实现需要具备整合功能。推进海外留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整合功能即是要求整个海外留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本身要有连贯性、一体化,同时还需要有相应的控制手段。海外留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的整合,包含海外党组织与国内党组织的关系,以及海外党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在整合与国内党组织关系方面,以日常教育管理为例,一是可以通过增加会前签到、现场连麦、实时会议记录等方式,线上+线下共同学习,打破海外留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中党员之间路程遥远等时空限制,同时也为回国后考核创造有利条件;二是学习内容源自国内党组织,会议主持人是党支部书记,小组成员负责整理会前会后材料,再将学习成果存档、发回国内党组织;三是可以按照人数等要素组成若干个小组。从形式到会议内容,时刻保持着与国内党组织的连贯性。
在整合与外部环境关系方面,一是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由于远离祖国等不利因素,对于国内时事政治等的了解更加缺乏。因此,要多利用微信公众号、QQ群、学习强国等优秀平台,及时向海外党支部传递国内最新政策、时事政治;利用学校、学院党建思政等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号,分享院内的党员学习、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积极的学习氛围及舆论环境,引导海外党员自觉参与融入其中。二是海外留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可以将党员活动融入当地中国留学生团体、孔子学院及中国驻外使领馆的活动中,把党员活动拓宽到传播中华文化、共同克服文化差异等事务中,丰富党员线下培养教育的形式。
从控制手段而言,考评体系是否足够科学合理,关系到海外留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最终成效。海外留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回国后的考评方式应从两方面出发,一方面是日常参与程度,通过查阅会议纪要,会议打卡资料等,全面了解该学生党员参与海外党支部活动情况及日常思想动态;另一方面,可通过海外学校评价、中国驻外使领馆评价、同支部党员评价等,对该生进行综合考评,考评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档次,对于考评结果为优秀的党员,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表彰鼓励;对于考评结果为不合格的成员,及时进行了解、教育,形成完整的培训考核闭环,根据问题及时调整海外留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方式方法。
(四)明晰共享价值,维持共同行动
结构功能主义认为,共同价值在社会系统中具有重要意义,一个目标系统从本质上是一个价值系统。价值是构成系统秩序的先决条件,社会系统的四个子系统之所以能够充分发挥功能,关键在于存在将其成员整合在一起的共同价值体系。共同价值体系是指由一系列价值模式组成的、并被组织成员广为认同的规范体系。
海外留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最终目标是加强海外党员的政治引导,使年轻党员无论身处何地,都能共享同一个政治价值观,并产生长效的认同机制。在海外留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中,一方面,要在过程中持续不断地强化共同价值,营造爱国、爱党的文化氛围,如可以通过共同进行重温入党誓词等标志性活动、每季度评选学习之星等方式加强海外党员的信念感;另一方面,要将制度融合进海外留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中,最终形成完整的组织内涵。每次的海外党员归国,完成海外留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闭环之后,都是对相应制度进行调整、总结的大好时机,通过持续不断的文化和制度建设,增进海外留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稳定性、可持续性,并最终借助海外留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达成做好党员的思想工作,凝聚党员的政治认同和价值认同的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