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实践途径研究

2022-11-23林憬晨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11期
关键词:林业部门林木林业

林憬晨 卢 建 蔡 超

(1.龙泉市林业局城北乡林业工作站,浙江 龙泉 323700 2.龙泉市林业局查田镇林业工作站,浙江 龙泉 323700 3.龙泉市林业局住龙镇林业工作站,浙江 龙泉 323700)

引言

林木能够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促进人口、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三者和谐发展。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来审视当前我国林业建设与发展实际情况,林业病虫害威胁严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林业发展。对此,需要各地方林业部门提高林业病虫害防治力度,采取有效的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有效地预防和治理病虫害,维护林业生态系统。

1.林业病虫害问题分析

1.1 林业病虫害发生特点

林业发展的过程中病虫害威胁较大,会导致林木生长状况不佳,甚至造成林木病死。研究病虫害发生特点,探究有效的防治措施是非常必要的。总结林木培育及管理经验,可知林业病虫害的发生特点为:(1)病虫害种类较多,危害较大。每年森林中爆发诸多不同类型的病害和虫害,并且不同病害、虫害的危害性不尽相同,如若不能有效地防治病虫害,则可能造成树叶枯萎、树根腐烂等等,导致树木生长状况不佳。(2)病虫害顽固。虽然林业相关部门采取生物、物理、化学等多种防治措施来预防和治理病虫害,但部分病虫害的表现相当顽固,比如松毛虫、天幕毛虫等等,不容易治理,在十几年中持续侵害树木。(3)监测能力不强。某些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不佳,为林业部门提供的资金支持有限,致使林业部门长期应用落后的监测设备,难以及时发现病虫害诱发迹象,未能把准时机,有效防治,导致后期病虫害大面积暴发。

1.2 林业病虫害问题产生的原因

1.2.1化学农药不合理使用

以往林业病虫害防治主要是采用人工喷洒农药的方式。从短期来看,的确能够有效地消除病虫害,保障树木健康生长。但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农药喷洒的负面影响较大,会在治理病虫害的同时威胁害虫的天敌,破坏生态系统;残留的农药还会污染土壤,产生土壤结块、营养流失等问题,导致林木生长状况不佳;长期应用农药治理病虫害,还可能增强虫害的耐药性,进而使后续病害防治难度增加。又因为人工喷洒农药作业的过程中还可能出现自身消毒不到位的情况,这会威胁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所以,人工农药喷洒的弊大于利,并不能科学地防治病虫害,还可能诱发新型病虫害发生。

1.2.2林业结构不合理

天然林地中几十、甚至上百种植物种类共同组成了一个相对复杂、相对稳定的群落,形成完整的生态系统。病虫害的发生,虽然会给生态系统带来一定的影响,但受侵害的树种较少,并不会影响整个林业的发展。人类的干预反而大大破坏了生态系统,增加了病虫害的威胁程度。比如人类对天然林的大肆砍伐、人工林的建设,改变了天然林结构,也使林业内的树种减少,这就使得整个生态系统非常脆弱,一旦爆发病虫害,将会在森林之中迅速蔓延,快速传播,造成大面积林木被侵害,降低林木成活率,致使林业发展状况不佳。

1.2.3受环境因素影响

林业病虫害发生与环境因素有很大关系,比如降雨频繁,使得林木内阴凉、潮湿,这为某些虫害提供繁殖条件,致使大量虫害发生。受人类行为的影响,近些年国内气候环境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比如暖冬、潮湿等气候现象频频出现,这使得病虫虫卵越冬变得更容易,待到春季来临,万物复苏,病虫害也随之繁衍,附着在树木上,侵害树木。

2.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研究

2.1 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2.1.1病虫害防治技术水平不高

林业病虫害防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难度较大的、长期性的工作,需要林业部门工作人员明确自身职责,树立与时俱进的防治理念,基于林业发展状况及病虫害发生实际情况,探究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技术,以便制定完善的防治方案,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来防治具有不同特点的病害和虫害,从而达成防治目标。但对近些年国内林业病虫害防治实践效果予以分析,某些经济发达的地区林地生态系统比较单一,虽然构建了完善的、健全的林业治理体系,积极应用先进的防治技术,但依旧存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与林业恢复程度不匹配问题,林木抵御病虫害的能力不强,所以即便应用先进的防治技术,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处于被动状态。某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林业病虫害治理方面,因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未能配备足够的工作人员、采购新设备等,无法全面采集林业病虫害相关信息数据,掌握病虫害发生特点,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技术研究,致使当地病虫害防治技术比较落后,难以切实有效地消除病虫害。

2.1.2病虫害监测水平有待提高

科学有效的林业病虫害防治应遵循“重监测、重防治”的方针,也就是当地林业部门应当高度重视林业病虫害监测工作,积极引用先进的监测设备,并在林地合理地设置监测测报点,进而实时监测林地,以此来掌握林木生长情况及病虫害爆发情况,如此即可掌握不同时期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而在病虫害发生初期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但当前某些地区林业部门遵循“重防治,轻监测”的方针,未能在林地内合理设置监测测报点、未能引进先进的监测设备或者未能构建优秀的监测人员队伍等,导致病虫害监测不及时、不到位,不能准确识别病虫害,掌握病虫害发生时期、发生条件等,相应地所规划和实施的病虫害防治工作针对性不强,防治效果不佳。

2.1.3病虫害预警和应急方案的实效性不强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不同季节、不用时期的气候条件不尽相同,灾害的发生情况存在不确定性。林业部门应当明确病虫害发生规律具有不确定这一特点,考虑到病虫害突然爆发的可能性,进而结合当地林业发展状况、气候条件等方面,科学合理地制定病虫害预警和应急方案。而现实情况则是,某些林业部门所制定的病虫害预警和应急方案比较笼统,未能分析和预测病虫害突然爆发的原因及危害,提出有效的预警方式,也没有提出针对不同类型病虫害的应急方案,导致预警和应急方案的实效性不强。

2.1.4林业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

林业病虫害防治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需要林业部门配备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工作人员,以便他们能够坚持科学发展观,多方面、多角度分析林业病虫害问题,提出专业的、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但对各地区林业部门工作实际情况予以分析,不同地区林业工作人员队伍水平参差不齐,具体表现年龄结构、专业知识与技能、职业素质等方面。这就意味着某些专业素质不强的工作人员参与病虫害防治工作,不仅不能从专业角度出发找出病虫害发生的根本原因,还难以灵活、有效地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来进行病虫害防治,这极大程度上影响了病虫害防治效果。

2.2 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改进的途径

面对当前林业病虫害防治成效不高现实情况,各地方林业部门应当按照党中央的指导,结合本地区林业建设与发展实际情况及以往工作经验,提出切实有效的改进举措,提高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有效性。

2.2.1构建完善的林业病虫害管理制度

完善的林业病虫害管理制度的构建与实施,明确林业部门的职责,使林业人员从职责出发,按照制度要求,规范化、合理化、标准化地开展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对于管理制度的构建,要从林业实际出发,总结以往林业病虫害发生情况及防治情况,拟建《林业病虫害防治法》《植物检疫法》等,发挥指导作用、约束作用及规范作用。与此同时,还要深入地了解林业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状况,比如工作态度、工作能力等等,制定完善的工作制度,要求工作人员能够明确工作准则,遵循科学的、合理的防治原则,按照病虫害管理制度要求,采取适合的、有效的、可行的防治技术、防治方法等,展开各项病虫害防治工作,努力达成防治目标,更好地建设和发展林业。

2.2.2提高病虫害防治技术水平

林业病虫害的防治还是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彻底除害;加强对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提高其防治技术水平也是其中的重要环节。林业部门应当响应国家政策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从科学防治的角度出发,客观地审视各项防治技术的应用情况,明确防治技术的应用效果,掌握病虫害防治工作与预期目标之间的差距。由地方政府带头,促进林业部门与研究机构有机融合,以弥补防治技术应用不足为切入口,规划设计防治技术研究项目,使研究人员根据当地林业发展实际情况,对每年爆发的病害和虫害类型予以分析,进行针对性地防治技术的研究,从而获得新的防治技术。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员参与病虫害防治工作,指导林业工作人员合理地应用各种防治技术,以便通过多样化的防治手段,消除不同类型的病害和虫害,维护林业生态系统,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2.2.3探究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

科学、合理、有效地实施防治措施,不仅能够消除病虫害,还能够维护林木,促使林木健康生长。所以,林业工作人员要从维护林业生态系统的角度出发,合理地应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及化学防治等措施。

2.2.3.1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就是利用一种生物对付另外一种生物的方法,这种防治措施的做法主要是采用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这种防治技术能够减少化学农药对环境和生态的污染,但防治成效并不是很高。通常会在病虫害发生的初期实施生物防治。比如为了遏制害虫对林木的侵害,可以将麻雀、山雀、啄木鸟等益鸟引入林内,以便它们寻找和吃掉有害昆虫。另外,近些年我国生物工程研究越来越深入,推出的生物技术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将其应用于林业病虫害防治之中,可以发挥预防与治理的双重作用,有效地消除病虫害,并且不会给林木带来负面影响。所以,未来林业病虫害防治之中,应积极引用生物技术。

2.2.3.2物理防治

与生物防治措施一样,物理防治措施也适用于病虫害爆发初期,即利用物理手段来防治病虫害,降低病虫害对林木的威胁。通常情况下采取的物理手段是借助某些设备或者设施来提升温度、发射激光等,改变虫害的生存环境,进而消灭虫害。例如在林业的病虫害防治中,可以利用害虫的一些性特征进行诱集捕杀,或者利用大多数害虫的趋光性特征进行灯诱捕杀,这些不但方法简便易行,而且经济高效。物理防治具有操作简单、经济高效、生态环保、防治有效的优势,林业工作人员可以基于物理学理论,研究更多有效的、可行的物理防治手段,以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

2.2.3.3化学防治

相对于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来讲,化学防治的应用成效较高,能够杀灭大面积的病虫害。所以,化学防治措施通常被应用于病虫害防治中后期,及时扼杀大面积爆发的病虫害,保护林木。当然,化学防治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即危害生态环境,相关工作人员在具体实施该措施之际,应当根据病虫害类型及特征,选择适合的化学试剂,并且合理地控制化学试剂的浓度和用量,尽可能地保证防治效果的同时,降低其负面影响。

2.2.4构建完善的林业监测体系

有效地、有针对性地落实病虫害防治工作,需要掌握林业病虫害发生情况,这就要求林业工作人员构建完善的林业监测体系,应用监测设备来实时监测林业,掌握林地的实际状况。为此,需要林业部门客观地分析以往监测工作落实情况,明确该项工作存在的问题,比如监测设备落后、监测人员配备不足等等。以此为切入点,提出行之有效的改进措施,比如向财政部申请拨款,根据林业监测需要,购进适合的、有效的监测技术及设备,搭建智能化的监测平台,实时监测林地,采集信息数据,传输至监控平台,以便工作人员能够掌握林地实际情况。比如根据监测岗位工作需要,制定招聘计划,通过多种招聘渠道来发布信息,吸纳优秀的、专业的监测人才,以便提高林地病虫害监测工作的专业性、有效性。

2.2.5构建优秀的林业工作人员队伍

作为林业病虫害防治的主体,林业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直接决定了该项工作能否高质高效地展开。面对当前林业部门部分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偏低的情况,应当组织开展专项培训活动,对林业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与技能、业务能力、职业素质等方面的培训,逐步提高他们的整体水平,使之能够从专业的角度出发,客观地、全面地、详细地分析病虫害问题,应用防治技术加以处理,消除病虫害,保护林木。

结束语

我国部分地区林业病虫害频频发生,而造成此种情况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农药的频繁应用、林业结构不合理、环境因素影响等等。对此,当地林业部门应当科学合理地落实病虫害防治工作,获得良好的防治效果。经本文分析,可知部分地区林业部门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防治技术落后、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不高、林业病虫害检测不到位等问题,难以获得良好的防治成效。在党中央高度重视林业建设与发展的背景下,各地方政府林业部门应转变工作观念,切实有效地解决病虫害防治问题,提高防治水平。

猜你喜欢

林业部门林木林业
苹果新品种“瑞香红”通过国家林木品种审定
什么是碳中和?
浅谈林业技术创新对林业发展影响
提高林业技术创新促进林业快速发展步伐
关于新时代环保背景下我国地方林业部门审计工作的思考
land produces
林木移植的注意事项
七千人大会上的领导们
浮世绘
洋县林业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