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认知能力培养路径研究

2022-11-23

山西青年 2022年8期
关键词:数字化信息大学生

马 浩 李 岩

1.郑州经贸学院,河南 郑州 451400;2.南首尔大学,韩国 天安 31151

数字化技术是建立在大数据基础之上的,信息产品、信息资源的使用和分享由原先的“上下式”传递转为“平面式”流动,突破了时空和顺序的限制,网络的每个节点都可以成为中心,向周围传递信息,这样使用群体在学习方面就会变得更加便利和主动。大学生是21世纪的建设人才,代表着先进的社会发展力,社会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就显得非常重要。大学生作为一个重要的、庞大的受教育群体,如何借助数字化技术分享浪潮的“东风”,适应高校对其精准教育、适时教育、交互分享,最后培养自身的社会认知能力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一、数字化时代的特征

(一)数字化信息的互通性

数字化与传统的信息化不同,它是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主要特点是实现资源的流动性和共享性。信息化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它以网络、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等为手段,将所研究对象的各个要素整合成固定的数据资源,以供特定的和不同层次的人群学习或者加以决策。不过通常这种方式产生的信息价值以条块状或者孤岛式的模式传播,便容易造成信息获取者的信息片面化。

数字化则是利用新一代ICT技术,通过对不同种类的数据实时获取、分析、清除、处理和网络协同等方式进行融合,打通企业数据孤岛,让数据在信息空间内自由流动,从而实现数据价值的无限界传播和发挥。

(二)数字化信息传播载体的普遍性

随着信息网络平台的发展,以数字化技术为支撑的抖音、微博、微信等新媒介为代表的主流信息传播工具,变得越来越普遍和大众化,信息资源的传播更加具有多元性和时效性。新媒体传播工具和网络平台的大力发展,不仅仅有助于我们获取所需的信息资源,开阔学习视野,而且可以通过信息平台合理、健康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更好的享受数字化技术所带来的便利和机遇。

(三)数字化技术带来了社会组织的变革性发展

数字化改变了企业向数据生产要素的转变,推动向网络协同模式方向的转变,向以数据智能化应用为核心驱动的方式转变,让生产力得到指数级提升,使企业能够实时洞察各类动态变化中的一切信息,作出有利于企业资源配置最优化的决策,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实现最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二、当代大学生社会认知能力现状

(一)大学生对自身的认识不足

我国不仅仅是一个教育大国,也是一个人口大国,竞争激烈、就业压力大,所以社会比较重视大学生教育的发展和学习,这样的学习氛围和压力,迫使各个教育层次的学生将注意力和思想放在了学习上,而无暇关注社会环境的变化[1]。很多大学生认为自己生活在阳光房里,外界一样充满阳光与温暖,而殊不知社会的复杂与多变,例如:就业环境紧张、就业压力大等。他们在看待社会事物方面,缺少较多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对社会的认知更多的来自老师和家长的影响,获取社会认知的渠道较为单一,理解较为片面。并且部分大学生由于学习和生活环境的影响,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心态悲观消极,缺少团结、组织意识,没有集体观念,还有部分大学生在学习上、处理事情上都没有主见,缺少自己的想法,无法形成正确的社会认知。

另外,由于当今新媒体传播媒介不断深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伴随而来的各类海量信息资源,质量良莠不齐,对大学生的社会认知培养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需求来讲,大学生心智不够成熟,在对社会的认知能力方面仍处于懵懂状态,处于从未知向已知过渡的阶段。

(二)高校对大学生社会认知能力培养存在不足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一系列论述,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大学生社会认知能力也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高校四年学习期间,是大学生一生中非常重要、关键的人生经历,它处于进入社会的转折点,是培养各种能力的黄金阶段,重要的价值观念都是在该阶段形成的。

我们习惯性地认为教育好一位大学生在于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所以导致我们忽略了去重视大学生这个年纪本该有的想法和思想认识教育,所以就出现了目前很多高校在对大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培养方面不完善的现象。首先,部分高校无论是在心理学课程上还是思政课程上,对认知能力的学习和培养缺少较完善的课程体系,很多还是“一笔带过”,重视程度不够。其次,虽然数字化技术影响了我们很多方面,但是高校中数字化技术在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方面应用深度和广度还是不够,我们更多的是关注大学生的专业课学习,而很少去对他们的认知能力方面有针对性、专门性的了解和教育,这样长久以往,便会导致大学生在此方面的认知根基不稳,容易动摇,不利于他们将来进入社会的发展。最后,高校比较重视科研,在对大学生的社会认知培养方面较为忽视,大学虽然配备有政治辅导员,但是在社会认知培养体系方面还是不够完善。

三、数字化时代下大学生社会认知能力培养的新视角

(一)数字化技术为高校大学生社会认知能力培养带来的新思路

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助力高校智慧校园建设与数字人才培养,已逐渐成为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共识。其实在后疫情时代,我们发现高等教育领域在对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方面有着较大的需求。高校要结合教师和学生需求,充分开发建设支持老师通过电脑和手机轻便地实现线下线上教学场景的数字化平台,还可根据教学需求开发支持分组式研讨、虚拟仿真教学等平台。

混合式教学平台作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载体,可以帮助高校在教学信息化方面,有效突破建设成本高、底层核心技术缺失、教学业务场景割裂等建设瓶颈。在保证整体教学过程数字化的同时,对提高大学生的日常教育质量、自我社会认知能力的培养有促进作用。

(二)数字化平台为大学生提供了广阔、平等的交流空间和方式

以数字化技术为基座所产生的信息资源,由于本身的多元化、针对性,对学习各方面产生了重要的指引性作用。数字化技术手段的发展,为大学生认知能力拓宽了途径。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大学生作为被动的受教育者,面对知识的汲取缺少一定的主动性,教师作为教育者,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忽略了受教育者的本该有的个性特点。数字化环境下,受教育者更具有主观能动性,探索性意识更强,在面对信息化的复杂环境下,更需要源源不断地增强自我认知能力,这时教育者应该采取“柔性”的灌输模式对他们进行指导。

其实,相对于线下上课,有45%的大学生还是比较倾向于线上学习和交流,因为在非面对面式的交流中,他们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以匿名的形式与老师畅所欲言,大胆、真实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不用在意旁人的看法和眼光。教师可以通过贴吧、论坛、线上教学平台和微博等不同的方式与学生交流互动,第一时间了解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清楚成长学习阶段中的认知问题所在,搜集相应教育素材进行备课、教授,具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及时得到反馈,更好地提升大学生的认知能力水平。

数字化技术所带来的另一个好处是当无法面对面授课时,突破教育地点和教育方式的限制,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的优势为大学生传授知识[2]。例如,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导致不能大量人员聚集,学校无法正常入学,学生无法正常教室上课,那么便可以利用优学院、雨课堂、钉钉等数字化技术信息平台来保证正常的教学工作,进行点名签到、线上互动、答题、课后学习、线上考试等一系列正常的教学活动,大学生也充分地经历线上线下混合模式的学习,不断寻找最适合自己培养认知能力的方式。

(三)数字化环境下提升大学生的认知水平

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不仅为大学生拓展了学习空间也丰富了素质教育内容,更多的是对大学生产生了引导性作用。日常生活中,大学生较依赖数字化新媒体工具,经常通过抖音、微博、西瓜视频等软件获取最新的专业知识信息和外界新闻热点,他们习惯性通过朋友圈、微博、抖音等平台分享自己的爱好和观点,在分享的过程中,所接触的外界群体会发生一定的信息反馈,这种反馈会使大学生反省自己,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思想和意识,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信息的传递并改变着个人行为。

对于学习主动性较强的大学生来说,能在海量、庞大的信息群中,有意识地筛选和吸收有益于自身素养提高的信息,通过广泛的各类信息资源,不断从各方面对自己进行提升和进步。

四、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对大学生社会认知能力教育的冲击

(一)改变了大学生的认知方式

在传统的学习环境与模式下,由于网络和多媒体信息技术等发展不完善,大学生学习内容和途径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传统的学习模式却帮助大学生“习惯性”地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研究。

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交流方式。黑板上的“粉笔”更多转化为多媒体屏幕上的各种形象信息,这种方式不仅仅可以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和提高课堂活跃度,但是它减少了大学生主动去思考学习内容的意识,更多是去“看”,而不是“想”,所获得信息较为碎片化,不够系统化,思维方式也逐渐变为简单化和平面化,这样在对任何知识学习时,无法吸收和领悟到深层次的内涵。

(二)负能量歪曲了大学生的社会认知取向

据统计,“00后”在抖音上视频发布数量一年增长152%,这群在数字时代成长的年轻人正在逐步成为短视频的主力军。而正处于建构正确价值观的黄金期的他们,却很容易成为不良社会风气的助推者。

网络信息资源的获取缺少门槛,非常便利,所以大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媒体渠道接触各种各样的信息。这些巨大的信息资源确实拓宽了大学生的眼界,但也是一把双刃剑,信息资源包罗万象,充斥着消极、悲观、低俗和压抑的能量,难免会对正处于价值观塑造期的大学生带来诱导性和误导性的认知偏离。

五、数字化时代下提升大学生社会认知能力的路径

(一)教育部门健全法规政策,构建平衡传播生态

数字新媒体的发展打破了传统的媒介传播格局,同时也逐渐屏蔽了传统媒介本身所具有的优势和影响,这样可能会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带来冲击,所以在大环境下亟须构建全面的传播媒体生态维度。

虽然国内现在颁布了一些相关法规,但还不够完善,对国内主流的媒介工具管理不够到位,审核不严格。随着大众传媒的不断发展,信息过滤技术不完善等原因,在信息资源监管方面还是有很多漏洞,所以相关部门应该时刻关注社会新媒体的发展动态,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加大对传媒行业执法的深度和广度,要加强对大众传媒工具的严格监督,尤其是在国家和社会出现重大情况时,更要谨防网络散播的各类谣言,避免对社会发展产生不良影响,最终将立法、执法有机结合起来,规范网络信息和大众传媒秩序,为大学生创造一个健康、稳定的文化环境。

(二)高校要将数字化技术和教学有效结合起来

大学生在校期间正是塑造价值观的黄金时期,缺乏主见,社会认知能力较差,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高校要开发先进的数字化平台,加强平台使用,加强数字化技术教师的培训和队伍建设,同时教师要掌握个性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数字化时代信息的共享和学习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物理学中有个概念:同频共振,在教育层面同样也适合,数字化背景下教育者要在恰当的时机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这样才能快速的共鸣和价值认同[3]。

另外,从大一入校学习开始,所有专业大学生要加强认知能力的课堂学习和考试,每学期固定开展相关专题讲座。辅导员老师要积极深入大学生内部,时刻保持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想法,随时做好心理辅导工作[4]。教师也要完善教学方式和理念,充分利用好数字化技术从传播者变成引导者,将生活中更多的真实事例引入课堂,提高筛选信息的能力,引导他们对社会各个方面的认知能力培养。

(三)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和信息过滤能力

要提升大学生认知能力水平要注意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培养他们在面对各种各样的信息时,如何准确地辨别真假信息的能力。无论任何时候,大学生都是学习的主动体,而不是被动接受者,在获取各类信息时,一定要时刻学会思考,过滤虚假、隐藏的信息,提炼真实有意义信息。

高校的课程设置要紧贴社会现状、符合实际、与时俱进,应该把“媒介素养教育”融入日常的教学工作中,通过课堂教育、专题讲座和校园宣传等形式开展,使不同年级的大学生深入了解不同的媒介工具所传播的信息资源质量情况,学会甄别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大学生作为信息的重要接收者和传播者,对社会文化环境的维护和对社会认知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猜你喜欢

数字化信息大学生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数字化赋能农业提质增效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订阅信息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展会信息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