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成效与实践
2022-11-23杨日锋
侯 宇, 杨日锋, 陈 炜, 田 军, 张 萌, 王 骁
(1.蓝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陕西 蓝田 710500;2.蓝田县农村经济管理站,陕西 蓝田710500)
蓝田县地处秦岭北麓,关中平原东南部,属西安市郊县,总面积2 006 km2,辖1个街道办事处,18 个镇,9 个社区居民委员会、337 个村民委员会[1]。2020年年末户籍总人口65.5 万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 841 元。自2017年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以来,蓝田县围绕建立“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要求,因地制宜,多种形式扎实推进改革,创新工作方法,基本完成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为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为今后蓝田县及其类似条件地区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提供参考,对蓝田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的主要成效、措施及经验进行总结。
1 蓝田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效
为扎实稳步地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蓝田县在小寨镇董岭村、洩湖镇簸箕掌村、黑沟村等5 个村先行试点[2-3],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扩大试点范围、优化制度、创新举措、因地制宜、树立标杆,先后成功地打造了华胥镇东邓村、玉山镇山王村等3个市级产权制度改革示范村,蓝桥镇野竹坪村、汤峪镇塘子街村等48 个县级产改示范村。截至目前,全县337个行政村清产核资工作已全面完成;370 个村组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186 个村完成登记赋码工作;19 个镇街全部成立了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同时,265 个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通过盘活集体资产,招商引资,与社会资本对接,有20个合作社当年实现分红,分红资金约1 000 万元,涉及股东45 961 人。另外,陕西日报、陕西电视台、西安晚报分别报道了蓝田县的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省市农业农村部门领导分别赴华胥镇东邓村、玉山镇杨寨村、山王村等调研指导,给予了高度评价。榆林市榆阳区、宝鸡市陈仓区、安康市、汉中市、渭南市等30 多个市区县130 多批次、3 000 多人次先后到蓝田县考察学习。
2 蓝田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主要措施
2.1 突出三个强化
2.1.1 强化组织领导 县、镇街专门成立了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和相应机构,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工作人员专门抓。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岗位职责,层层分解任务,逐级压实担子,确保事有人管,责有人负,为切实打好改革攻坚战,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2.1.2 强化督促检查 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不定期到各镇街、试点村进行调研指导,特别是省定贫困村督导检查,针对工作中推进不力、进展缓慢等问题,及时会同县委督导室、县纪委对排名倒后的镇街主要领导进行约谈,累计下发检查排名通报13期。
2.1.3 强化宣传培训 一是强化学习。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政策方向性强,程序环节要求严格,围绕什么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什么要进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如何改革等诸多问题,蓝田县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通读、细读、研读相关文件,组织相关业务人员先后赴渭南市华州区、榆林市赵家峁村、上海市、安徽省天长市、贵州省六盘水市等地考察学习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通过学习,充分认识了产改工作的重要性,明确了清产核资、成员身份界定、股权设置量化3个主体等各环节应遵循的原则和程序,业务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二是强化宣传。通过多种宣传介质,积极向群众宣传中央和省市县改革政策,使广大群众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发放产改宣传彩页2 万余份,悬挂横幅、张贴标语1 000多条,制作宣传展板80块。
三是强化培训。聘请西安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同志,给各部门、镇街领导和各村支部书记作专题辅导2 次,让镇村干部掌握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的目标政策和操作流程。县上成立了由13 人组成的讲师团,深入镇村开展业务知识培训。采取县级集中培训、镇街巡回培训、村组专题培训等方式,对镇街业务人员、驻村干部、第一书记及村组干部共1 900 余人次进行全面培训,对部分村组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面对面讲解政策,现场解答群众提出的问题,共计培训320场次。
2.2 确保三个到位
2.2.1 确保人员落实到位 县上成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中心,挂靠农经站与产改办合署办公,增加事业编制17 名。各镇街成立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人员从各镇街经济发展办公室抽调,镇街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中心共落实人员56 名,全员参与产权制度改革工作。
2.2.2 确保工作经费到位 县财政2018年按照工作实际需要,及时下拨专项资金135万元,主要用于产改工作经费及各镇街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建设,累计下拨专项资金280多万元,为蓝田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顺利推进提供了资金保障。
2.2.3 确保安排部署到位 结合蓝田实际,先后制定《蓝田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意见》《蓝田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蓝田县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清理工作实施方案》《蓝田县违反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规定责任追究办法》《蓝田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县推进方案》[4]等10 多个文件,相继召开动员会、座谈会、推进会、现场会等20 多次会议,统一思想认识、明确路径方法,基本达到规定动作达标,自选动作创新的标准要求。
2.3 创新三个举措
2.3.1 建立四项机制 通过建立组织领导机制、部门包抓机制、督导落实机制、信息报送和考核考评机制,及时破解改革中遇到的诸多困难和问题,有力促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
2.3.2 实行“五会”制度 定期召开双周汇报会、月例会、季度点评会、半年小结会、全年总结会。通过设立五会,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操作层面、关键环节、重点领域等方面取得明显突破。
2.3.3 创立三种模式 一是“八大模块”工作流程,建立组织、宣传政策、制定方案、清产核资、成员界定、股权设置、成立新社、壮大集体经济。
二是“654321”示范标杆。“6”是指在村党支部领导下,由村委会、村监事会、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村产权交易中心、村政务服务中心并行的治理结构体系。“5”是实现在选民资格、组织功能、干部管理、资产账目、议事决策上的“五分离”。“4”是实现农户家庭电视屏、电脑屏、手机屏(APP 或公众号)、村集体电子显示屏“四屏”公开信息化管理模式,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落到实处。“3”是实现行政管理、经济管理、产权交易管理三分离。“2”是在全县着力打造2 个以上市级示范村,在每个镇街着力打造2个以上县级示范村。“1”是每个村都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通过健全组织管理机制,引导股份经济合作社依法运行、依章办事、依规管理,有效维护股民的合法权益。
三是“合作社+X”运行模式,构建集体经济治理体系,不断探索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
3 蓝田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主要经验
3.1 党支部引领是核心
改革全过程始终突出党建引领,县镇村都要求由党委(支部)书记任组长,各级书记亲力亲为抓改革,保证改革方向不偏,程序不乱。
3.2 群众参与是基础
在产权制度改革的各个环节,通过在村务公开栏公示、发放致村民的一封信、召开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股东代表会议、股民会议等多种形式,让广大群众了解改革的好处,从而理解、支持、参与到改革过程中。如焦岱镇焦庄村部分村民对清产核资后村集体资源有异议,村民监督委员会及时介入,邀请村民代表重新丈量复核,确保公开透明。
3.3 规范运行是保证
通过改革,实现政、经、易分离,发挥集体经济组织的四大功能作用,多种形式发展集体经济,让群众分享改革红利。小寨镇董岭村曾是贫穷村,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开始后,通过召开50 多次会议,使群众知晓、满意度达100%。村上注册成立西安盛康创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对全村所有耕地林地、集体资产和资金量化到人、固化到户,并颁发股权证。按集体占51%、股民占49%的比例分配后,再流转到村股份制公司统一经营。同时,实行“政企分开”,村“两委”班子成员不得在股份制公司兼职,公司实行市场化独立运营,新成立村资产管理委员会,全程监督公司运作,以保证村级资产保值增值。2018年,该村依托区位优势,建设停车场1 万m2,70 余户经营房屋租赁,户均年收入超过1 万元,最高达5万元,实现集体经济收入280余万元。
3.4 产业发展是关键
坚持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作为改革的重要任务,因地制宜,以多种形式盘活集体资产资源,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玉山镇杨寨村是蓝田县48个省定贫困村之一,改革后,该村通过合作社五部,争取资金368.17 万元,发展食用菌、林下养殖等产业,提升核桃园管理,实现村集体经济年收入241.4 万元,年分红10万元。
3.5 群众认可是目标
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盘活资源资产,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最终目标是群众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