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育相融”:生物学科思维培养的教学实践

2022-11-23福建省漳州市第二中学苏艳华

新教育 2022年29期
关键词:学科文本教材

□ 福建省漳州市第二中学 苏艳华

生物学习是一项既简单又复杂,既有趣又枯燥的事情。《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旗帜鲜明的指出:“让学生在学习中提出问题、获得信息、搜集证据、检验假设,从而更好地感知生物知识属性特点,对生活有崭新认知,生发主动学习探索意识,生成科学精神和多重思维能力。”

一、创优情境构建,启动学生感性具象思维

学习是对知识展开感知、探索的过程。其具有复杂性、系统性等特点。要想快速触碰知识,必须依靠一定的学习方法。环境是教法重要选项,知识学习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如果学生能够迅速融入环境中,对知识产生浓厚兴趣,自然会主动挖掘、探索。巧妙设疑,灵活运用古诗词和成语,介绍趣闻、趣事、讲解真实事例,这些都是不错的选择,都能为课堂教学提供强大的助推力。情景创设时,教师要综合考量各种因素影响,从教学现实需要出发进行有效筛选,给学生营造浓郁学习氛围,让生物知识更加生动形象,调动学生多重感官,启动他们的感性具象思维。

学生对直观、具体、动态化的事物具有极强感知力。教师可以抓住学生心理需求,给出多重刺激。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时,为了给学生带来更强烈的感官冲击,教师没有直接引入文本内容的感知,而是设计了一个动态化的视频素材,以卡通漫画的形式将食物形态呈现出来。课堂教学伊始,教师先播放视频资料,以吸引学生关注。果然,学生沉浸在趣味化的视频观看中,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当学生感官受到冲击,认知逐渐启动后,教师以问题呈现的方式,激发学生思维认知。课堂学习由静态向着动态方向延伸,学生的思维也逐渐活跃起来。这节课的知识点本身带有专业性特点,为了削弱知识带来的压迫感,教师以学生的兴趣为启动点,触发课堂教学开关。从学生的反馈看,效果显著。

学科教学具有多面性。生物学科知识虽然有一定难度系数,但其中包含着丰富的趣味因子,只要善于挖掘,就能很好地助力课堂教学。教师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从多元融合的角度出发,积极探索导学形式,在多重趣味因子的共同作用下,学生认知被激活,对知识的感知思维逐渐启动。

二、插图系统剖析,生发学生归纳递进思维

图像文化的发展为教学活动提供了诸多便利,学科教材中融入很多插图资源。插图是无声的语言,是知识的另一种呈现形式,它具有统领文字语言的作用。初中生物教材中包含众多插图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引导学生对插图展开系统感知。生物学科具有极强专业性,语言文字感知相对枯乏,学生主动阅读文字的意愿不高。基于此,教师不妨先播放插图资源,触动学生视觉感知,促使他们快速启动自身探研兴趣。当兴趣得到激活,语言文字学习自然变得生动有趣起来,学生主动感知知识的欲求也会更加强烈。

以图统文、图文并举是当前学科教材最大的特点。生物学本身极具专业性,学科属性决定了教学中必须借助生动有趣的插图中和学科本身的复杂性。借助插图,突破文字信息障碍,帮助学生快速把握理论知识,是教师教学智慧的体现。学习《呼吸系统的组成》,教师打破传统知识讲解的学习形式,而是直接展示教材中出现的呼吸系统的组成图,让学生在观察中完成对知识的感知。在插图观看中,学生很快完成了对基础知识的把握,同时结合自身经验,对呼吸道的作用也有了基本感知。一层层、一环环,学生的思维呈现出螺旋上升趋势,插图中很多隐藏的信息得到充分挖掘。

插图有丰富性、趣味性和复杂性,其内涵也异常丰富,它的出现不仅仅是要刺激学生感官,给学生带来新鲜感,而是要从不同视角出发,给学生注入知识,传递某些信息资源。知识学习中,语言描述显得苍白无力,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插图色彩丰富,隐藏的信息量巨大,学生观察图画的过程中需要启动多重思维。插图在教学中有明显优势。知识学习中,教师以插图为基点,培养学生读图能力、感知信息能力、审美能力,让知识学习变得趣味盎然。

三、深挖文本素材,激活学生比较分类思维

生物教学要让学生从现象中触摸本质,从定性转变为定量,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探索意识以及勤于动手的良好品质。这一发展过程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完成的,需要对知识展开系统感知和梳理,构建完整知识体系。知识可以从多方面汲取,但教学中,教材是最基础的载体,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要想让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奥秘,快速生成知识体系,必须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展开系统梳理探索,理顺知识体系,教学活动就成功了一半。

学习《眼和视觉》,这节课的学习内容相对单一,学生需要先掌握眼球的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地理解视觉形成过程,最后教材中补充了视觉中常见的问题—近视及其预防措施。要想让学生深入把握知识点,必须首先了解清楚这节课的知识框架。教师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并让学生用关键词填空的形式完成导图构建。对学生来说,思维导图填空更有意思,是对他们思维缜密性的考验,学生参与热情极高,将文字信息和插图进行融合,触碰不同类型的知识。在完成一个个的填空后,学生顺利完成了知识体系构建,学习思维豁然开朗。知识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循序渐进、分类归纳的过程。教师抓住学习本身属性,以思维导图为载体,积极引导学生展开文本探究。在文本素材感知中,学习活动进入崭新环节。

文本内容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异常丰富。在对文本内容进行梳理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把握学生兴趣点和认知起点,积极引导他们进行分类归纳,在多元比较中更好地触碰知识内核,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思维品质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四、实验操作体验,培养学生抽象逻辑思维

生物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它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实验参与过程中,学生逐渐认识到知识的属性,对事物本身的规律也会有更深刻的认知,学科价值也会在潜移默化中生成。实验操作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尤其要结合相关理论知识。在夯实理论知识的前提下着重引导学生掌握实操步骤,确保实验顺利有效开展。

学习《消化和吸收》,教师从理论知识层面出发,展开针对性指引,帮助学生快速梳理好知识点。但理论知识的学习相对单一,为了更好地夯实基础知识,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先对这一部分内容展开梳理,让学生确定操作步骤,随后展示相关实验材料,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实验。学生经验不足,教师深知学生的短板,发挥集体的智慧,让学生自由组合,借助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实验操作,大大提升了实验成功几率。

初中阶段,学生好奇心极强,对既陌生又熟悉的知识,他们有极强探索欲望。教师抓住学生心理期许,结合相关知识点,给学生提供平台,让他们在探索欲望的驱动下主动参与实验,完成知识感知、吸收、转化。在实操过程中学生完成了相关知识迁移,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得到有效锻炼。

生物是一门复杂学科,涉及到的内容异常丰富,具有极强专业价值。教师要认识到学科的系统性、综合性、专业性特点,采用积极有效的方式展开导学,从创优情境构建、插图系统剖析、深挖文本素材、实验操作体验、知识迁移运用等不同层面出发,给学生带来不同的感知和体验,引导他们在间歇式探索中揣摩知识的内涵和外延,继而由量变积累发展到质变飞跃,促使思维形式实现质的飞跃。

猜你喜欢

学科文本教材
学科新书架
【学科新书导览】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教材精读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超学科”来啦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借问学科哪家强?尽言洄服有良方
走进文本 走近大师 走出文本 走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