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英语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探讨

2022-11-23福建省松溪县第一中学

新教育 2022年29期
关键词:校本高中英语英语

□ 福建省松溪县第一中学 吴 倩

新课程理念下,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也是学校积极参与课程改革的体现。校本课程强调学校利用自身资源、自主规划,有利于发挥学校的优势,明确办学理念,推动学校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为教师提供了自由发展的机会和空间,有利于教师事业的进步。通过对校本课程资源的发掘、梳理、整合和课程内容的编写和校订,教师能够提高对教育的理解,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同时,开设校本课程是实现差异化、个性化教学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英语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现实意义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英语作为一门使用广泛的语言,是一种重要的信息载体。熟练地掌握英语是实现多元学习的一项不可或缺的技能。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重要人生阶段,高中课程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立足于学校的实际,设计适合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开设高中英语校本课程,有助于促进高中英语教学各项目标的达成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为国家课程的实施提供了教育教学上的辅助。积极开发英语校本课程资源,是丰富英语校本课程内容和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保障。英语校本课程是以学校自身性质、特点和条件作为依据,以英语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本校英语教师为主体所开发的英语课程。开设《英文电影赏析及配音》校本课程,是以学校特色为本,提高学校学生欣赏英美原版电影兴趣,加深对英美文化的了解,并进一步提高语音语调的准确性,使得学生在语言能力、小组合作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提升。例如观看英语电影,学习地道英语。老师精心准备多部英文电影,从影片内容、主题、艺术角度逐渐递进学习最鲜活、最时髦的词汇和地道的英语表达,并且在赏析英语电影时潜移默化激活同学们所学过的单词、句子和语法,学生可以赏析英语电影,学习电影的文化背景和主题,并完成对话模仿、配音等活动。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英语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原则

1.针对性、适应性原则

高中英语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要从学生的兴趣和认知水平出发,逐步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高一年级可以开设初高中衔接英语校本课程,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学习节奏和内容,熟悉高中英语课堂的特点,掌握高中英语学习的基本方法;随着知识容量的扩大和难度提升,高二年级可以开设综合性较强的英语教学活动课程,基础和延伸两手抓;高三年级可以开设专题英语校本课程,配合高考总复习节奏,满足学生个体需求,提高校本课程的效度。

2.多样性和趣味性原则

一方面,可以基于学校教师的优势开设英语校本课程。教师各有所长,比如有的教师擅长听说,表演能力强,可开设视听说、剧本表演等课程,发展学生听说能力;有的教师阅读面广、知识储备丰富,可开设各类文本的阅读赏析课程。另一方面,利用好报纸、杂志、小说、诗歌等资源之外,还可结合信息技术手段,对网络平台的教学资源和多媒体资源等进行合理运用,使校本课程资源更加贴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3.开放性和前瞻性原则

在选材上,高中英语校本课程资源要广开思路、与时俱进,要吸收当前有影响力的、重要的、科技文化前沿等素材,把握和顺应社会发展的方向。在评价上,学生对英语校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提高本科目的学习积极性,甚至对其他科目的学习也能产生积极影响,具体可表现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在校本课程的影响下,学生能够产生终身学习意愿,探索更多相关知识,积累未来所需的素养。

三、例谈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英语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有效路径

在开设英语校本课程之前,要调查学生对什么内容感兴趣。通过调查可以了解学生的基本爱好和兴趣,也会发现一些意外惊喜。调查表的制作要多方面覆盖,比如要涉及到个人业余爱好、阅读爱好、观影爱好;也要调查学生喜欢的活动方式,比如阅读、写作、口语、视听。还要考虑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可以从听、说、读、写、看几个方面入手。

1.开设《英语话剧与表演》

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用来进行交际,但在英语教学中,由于缺乏真实的语境,学生缺少交际机会。英语校本课程《英语话剧与表演》可以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是高中英语传统课堂的有效补充。学生通过丰富的活动,提高语言技能和文化意识,锻炼思维品质,开发学习策略,开拓视野,使得学生在语言能力、小组合作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提升,学会用英语做事,培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1)《英语话剧与表演》校本课程简介。课程内容包括中西方经典戏剧如《雷雨》《哈姆雷特》等以及学生原创戏剧《张骞出使西域》《马可波罗中国行》等,旨在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弘扬传统文化。《英语话剧与表演》为学生提供了全新的课程体验,学生在进行话剧编排的各个阶段的系列活动与任务中理解运用语言,获得文化知识,发展多元思维,形成学习能力。具体而言,每节课前,通过选择素材,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教师指导帮助下,学生做足功课搜集剧本或背景知识编写剧本,了解戏剧内容,理清情节,把握高潮,润色语言,剖析人物性格,为生动形象地演练剧本作铺垫。随后,各小组按照学生外貌及性格特点分配合适的角色,学生在各自的小组内完成学习及表演,最后在课堂上展示,或者在学校大型活动中展示中外经典戏剧的片段。

(2)《英语话剧与表演》内容。确定剧本润色台词。在准备阶段,教师帮助学生精心挑选经典作品。例如,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可以确定表演作品为《张骞出使西域》。在确定要表演的作品后,由于没有现成的剧本,教师可以在第一节课便布置任务编写剧本。首先将学生分组,每组安排一个组长,组长具体分配组员任务。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张骞出使西域背景知识(原因、经过、结果等),观看相关视频、电影,让学生细心观察剧中角色;查阅图书或上网浏览相关资料,让学生记录经典台词。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编写剧本,确定人物及台词。课堂上让各小组就人物、情节、台词等元素进行讨论,互通有无,取长补短。最终确定的剧中人物为16人,旁白1人。为达到戏剧效果以及舞台效果,考虑到男女比例,在各组讨论之后,要加入一些配角如随从、侍女等。最后在老师的帮助下,确定最终台词。通过对情节和人物性格的把握,反复琢磨与推敲台词,学生的语言能力可以得到锻炼,学习能力可以得到提高。

分配角色背诵台词。在选择演员时,要根据学生爱好与自身外貌、形体、性格,结合剧中演员音色特质等特征来决定剧中角色。教师引导学生在背诵台词的过程中,小组内可互相学习,互相纠错并改进。尤其注意在发音、停顿、升降调及语言的流畅度,戏剧中语言的实际运用要尽量贴近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朗读背诵台词,了解历史背景,感受剧中人物性格和情绪,学习剧中正面人物形象,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进而坚定文化自信,形成自尊、自信、自强的良好品格。

演练话剧默契配合。学生在完全熟悉台词之后,便可与剧中角色配合演练话剧。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生需要考虑每一幕各位演员的出场顺序、下场时间、站位、台词衔接以及眼神,同时所有演员要和旁白无缝对接,使得戏剧表达流畅。更重要的是,每一位演员需要关注自身表情、手势和动作、语言特点等。比如第一幕张骞与汉武帝告别时的站位应该是舞台正中间,而汉武帝的两位侍女应该在其身后左右各一。考虑到观看效果,张骞与汉武帝应尽量侧身面对台下观众,两位侍女也应该稍微侧身。第二幕中张骞被匈奴人A、匈奴人B押在单于帐外时戏剧冲突比较明显,如:架刀、凶狠生气,惊慌失措、场面混乱、反抗等场面。演员要揣摩此刻手势语和体态语的表达,尽可能传神刻画戏剧冲突。在小组内,每一位演员都积极参与,集思广益,彼此提建议,他们会不断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且改进,使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都无可挑剔。使得学生在语言能力、小组合作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提升。

道具服饰面面俱到。教师引导学生在排练话剧的过程中,关注角色应该使用怎样的道具,小到汉朝酒杯,大到汉代宫廷,学生都考虑到并想办法还原。由于话剧是以汉朝历史为背景,服装与道具都应体现汉朝文化特点。可以让学生课后在能力范围内制作道具,培养动手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另外,也可以租借服装道具,联系专业人士化妆,使得表演尽可能贴近真实。

校本课程《英语话剧与表演》可以给学生开辟另一片学习英语的天地,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能够正确分析剧本,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获得文化知识;在演绎文本的过程中,能有效规划时间,合理分配任务,及时与本剧组成员交流,与老师沟通交流、反思、调整排练活动,最终能准确流利地表达,生动形象地表演,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具备传播中华文化的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整个过程学生能自主学习,自我调控,有强烈的学习动力,对所获信息能做深度处理。学生在不同的任务与活动中学习,落实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2.读《牛津英语话中国》,讲好中国故事

(1)《牛津英语话中国》介绍。《牛津英语话中国》是一套基于牛津思维、世界眼光的教材,目的是教会学生用世界能理解的思维方式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作为英语校本课程资源,有很高的实用性和科学性。首先,在内容精选和表达视角上,每一部分内容都精心挑选,表达视角既考虑到国际理解,又考虑到中华文化主体意识。同时,保证学术性和趣味性高度融合。故事内容十分有趣,但任何一个观点都不能偏听偏信,需要学生像做学术研究那样,用严谨的态度进行验证。其次,采用系统科学的方法、整合的路径,发展学生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所需的语言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一个完整的练习过程是:先听片段了解内容,再听整体完成活动,最后模仿进行口语训练。再者,书中插画颇具特色,是国际著名插画家专门为教材精心打造,在了解中国文化特性基础上,创作符合中国学生视角特征的插画。最后,以广泛的文化内容丰富学生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知,并发展跨文化传播能力。比如阅读课程介绍华人孩子随父母来中国的所见所闻,认识了磁悬浮列车,在拍电影现场见识了旗袍、黄包车等,将当代文化和传统文化完美融合。书中的故事既能深化中国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同时又能助力文化传播。基于《牛津英语话中国》图书开设英语校本课程,可以开设英语听说校本课程、讲好中国故事英语校本课程、英语故事会活动课程等。

(2)《牛津英语话中国》相关校本课程的学习效果评价。以《牛津英语话中国》为基础开设校本课程、活动课程、选修课程,在开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时,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一方面,明确检测学生对中华文化理解、家国情怀等素养的发展。比如,阅读华罗庚故事后,是否更加理解了中国数学文化?阅读悬空寺故事后,是否深刻理解了中国建筑文化?这方面的评价可以做一个问卷调查,并不一定需要考试形式,也可以通过阅读理解、口头问答、主题报告与微电影等方式检测学生学习效果,可以评价学生的语言词汇、故事结构性和审美性、语音语调、表情手势等,这主要涉及综合评价和结果评价。另一方面,明确评价学生传播中华文化能力的发展,不仅是评价结果,更要评价发展,强调过程评价和增值评价。这方面可以开展全校中华文化传播故事会联展。每周每班自己组织开展,选出周冠军,周周展积累到月月展;可以评估每周进步最快的学生,进入月展,这就是增值评价;月展过后,还可以开展学年大展,学校奖励优秀学生,并鼓励他们的展演走出校门,在更开阔的舞台上讲述中国故事。

总之,高中英语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应从学生的兴趣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使得学生在语言能力、小组合作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提升,使高中阶段英语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逻辑思维、探究实践、培养跨文化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英语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如何建立属于学校特有的英语校本课程乃至课程体系,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终身发展,需要我们不懈探索实践。

猜你喜欢

校本高中英语英语
《疯狂英语》新读写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基于阅读韵律的高中英语默读朗读教学实践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酷酷英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