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植潮韵 源于生活
——论潮州筝新作《乡》三部曲
2022-11-23张媛媛
张媛媛
(保山学院,云南 保山 678000)
一、《乡》三部曲
《乡》三部曲是潮州筝派第四代传人高百坚先生创作于新世纪的潮州筝新作品。其中《游子思归》在“2001年全国古筝新作品交流暨创作理论研讨会”被评为优秀作品;《乡情》2009年发表于《秦筝》杂志;《古港之恋》于2019在“中国潮筝——全国传统古筝学术交流会”上首演。
高百坚先生是曹正先生绘制的潮州秦流派传承谱系中唯一健在的筝家,他幼承家学(父亲是潮州筝第三代名家高哲睿先生)7岁学筝,8岁登台。13岁学医,17岁独立应诊。此后专事医务,一度息筝。90年代初,在古筝泰斗曹正教授的鼓励和推动下,重新操弦,全国各地都看到他传承潮州筝乐文化的身影,2016年退休,弃医从筝,至今一直活跃在中国筝坛。整理出版了《高哲睿潮筝遗稿》;在各级期刊发表潮筝文论数十篇;先后在各地讲学、演出、交流、研讨。在对传统名曲整理,提升乐曲含金量的同时,高百坚先生关注到潮州筝乐新作品不多,影响了新时期潮筝的发展和传播的现象,本着“在生活中寻找灵感,在潮韵中谱写新曲”的理念,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创作了《游子思归》《乡情》《古港之恋》三首以“乡”为主题的潮州筝新作品,独特的潮音潮韵,浓浓的游子乡愁,备受同行的关注和好评。
(一)处女作《游子思归》
1、创作动机
2001年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在北京主办了由文化和旅游部批准的“2001全国古筝新作品交流暨创作理论研讨会”,听到这一消息,身为业余筝人的高百坚先生既兴奋又不安,兴奋的是,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提供了一个给古筝新作品展示、交流的平台;不安的是,从未涉足筝曲创作领域,如何选材?以何种手法表现现代题材,创作符合新时代审美标准的古筝作品?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高百坚先生在熟悉的乡音亲情上寻找创作的灵感。他的妹妹80年代只身赴澳大利亚闯江湖。作为第一代移民,妹妹称自己是“开荒牛”,异国他乡创业的艰辛与曲折,令她倍增乡愁,当夜静更深,皓月当空,清风拂面,每每撩动她那思乡情怀,夫婿、爱女可好?令她潸然泪下。妹妹经多年打拼,开创了自己的小天地,丈夫、女儿也相继来到她身边。然而,乡音未改,乡愁依然。其后有一件事令妹妹的心灵受到极大的创伤,有一天,妹妹送女儿上学,来到校门口,孩子突然拉住她说:“这是鬼佬的地方,你不要进去。”一句童言像一把“利剑”刺痛游子之心!妹妹强忍悲愤拉着女儿跑回家中,含泪批评教育女儿,又拨通越洋电话,向故乡亲人诉说刚刚发生的一幕和心中的苦楚。这就是乐曲的基本素材,游子在异国他乡的委屈艰辛,对祖国母亲的深深眷恋,对故土亲人的愁绪索怀,这就是作品的主题。
2、创作手法
3、《游子思归》的曲式结构和演奏技法
《游子思归》潮州传统筝曲二板加推奏的单一结构形式,全曲共分三段。
第一段:思乡。起板乐句以沉实的低音辅以“吟”“揉”等左手按音技法,表现空旷、遥远的意境,朦胧的月色照在大地,游子望月思乡,其后#2音两度出现[1],乐音在“重六”与“活五”之间游移,思念之中平添几分伤感,接着“弹弦滑”“上下八度按滑连音”“上下滑连音”等按音技法的组合运用,缠绵、委婉、深情,最后,低音弦段游指弱音缓弹,辅以“轻吟”取韵,空旷寂静,愁绪萦怀。
第二段:倾诉。从高音区起板,密集的八度轮从弱到强,继以极强的力度弹出上下八度“6”音,配以“密吟”手法,声声凄楚,如泣如诉。宛如游子向亲人诉说心中的苦楚和不幸,之后,乐音在低音区再现,乐音短促沉溺,为第三段“思归”做了铺垫。
第三段:思归[2]。以潮州筝多变的推奏手法,“三点一”“四点一”“过板推”“双企六”“三企六”渐次出现,层层推进,把游子思归的热切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高潮过后,乐音戛然而止,随后,“43”的吟滑合音接“2”音的波滑,乐音游移不定,又复缠绵、感伤的情绪,最后低音区八度轮先疏后密,声音急促,撞击心扉,并以大撮长吟手法结束全曲。
4、创作思路
本曲是一首潮州筝新作,创作思路力求源于传统,有所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老梅骂完,把手机仍在沙发上。今天心情糟透了,心里老闷,好久没有喊两嗓子啦,小李,我请你吃烧烤,吃完咱去歌厅喊几嗓子,我请客。她说。
(1)分指按弦以韵生情
分指按弦是高哲睿先生独创的左手按弦技法,它通过左手大指、食指、中指三个指头在演奏过程中的分工合作,变化指法,使一音多韵,以韵生情。《游子思归》是一首潮州筝新作品,在创作思路上力图实践高哲睿先生“以韵生情”的筝学理念,按音手法错杂多变,某些乐段几乎逢音必按,因此,只有运用分指按弦法,才能使乐音准中求变,以韵生情。这是高哲睿先生独特的左手按弦技法在潮州筝新作品的一次较全面和有益的尝试。
(2)推奏组合声韵并重
潮州音乐以“擅变”著称,它不但表现在左手按音技法错杂多变,其右手也有独特的弹奏技法,其中最突出的是推奏。《游子思归》在第三段“思归”中,巧妙地在安排多种传统的推奏技法[3],如“三点一”“四点一”“二点半”“双企六”等,又创造性地推出“三企六”推奏法,乐曲通过各种推奏技法的组合运用,层层推进,最后的“三企六”推奏,声音繁复,把游子思归的热切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必须特别指出的是,各种推奏一定要强调“板字”和指法,“三点一”“四点一”的“勾”“二点半”的“托”“企六推”的“抹”等,务必遵循运指规律。
(3)强调对比变化音色
《游子思归》仍宗潮州传统的二板加推奏的单一结构形式,但不是传统的照搬和演绎。按潮州传统筝乐,其慢板乐段大多和缓、平稳、渐进,《游子思归》地把慢板分成“思乡”“倾诉”两个自然段,通过变化节奏,“思乡”之缓弱、缠绵与“倾诉”之强烈、悲切形成了强烈的对比[4]。推奏则有意对二板乐句进行压缩,各种推奏相继出现,环环相扣,节奏紧凑。在技法安排上,“游指”与“扎桩”,“提弹”与“夹弹”配合运用,使乐音或清亮铿锵,或浮泛浓浊,藉以变化音色,突出乐曲特定意境。
(4)“思乡不得归”的主题和“深情,揪心”的意境
关于本曲的演奏,高百坚先生强调,要把握好“思乡不得归”五个字。突出“深情、揪心”的情感表达。《游子思归》在各地演奏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反响和共鸣并得到业内的好评。在“2001全国古筝新作品交流暨创作理论研讨会”上被评为优秀作品,在场同仁赞曰:终于闻到筝味;2007年收入王中山主编的《新作品筝曲选》;上海音乐学院邓翊群应高百坚先生之约为《游子思归》配箫,并在《定风波——2016邓翊群古筝专场音乐会上》演奏,成为民间乐师与音乐学院研究生合作的范例。2018年,中国民族大学研究生付乐与笛箫演奏家喻晓庆合作将《游子思归》作为开场曲在“付乐古筝硕士毕业”研究生音乐会上演奏,付乐说:“弹完这首子,我的眼里是有眼泪的。”付乐对《游子思归》动情的演绎感动自己,感动了观众,受到在场专家的好评。
二、创编《乡情》
(一)创作动机
潮汕是著名的侨乡,华侨遍布世界,特别是东南亚各地。凡有潮人的地方就有潮州音乐。游子回梓,家人团聚历来是音乐文学作品创作的选题。《乡情》是《乡》三部曲的第二部,如果说《游子思归》主题是“归不来”,属非主流叙事手法,那么《乡情》的主题则是“喜归来”,是驾轻就熟的表现手法。
(二)创作手法和曲式结构
《乡情》以轻六调为基调,通过按音变调和采花变奏法,突出乡音、潮韵。描写海外游子荣归故里与亲人团聚的情景。全曲共分三段。
第一段:荣归故里[5]。以轻六曲《风流子》为基本素材,调整部分骨干音,运用“点”“吟”“波”“滑”“附点按音”等技法。音韵游移于“轻六调”“重六调”之间,描绘海外游子荣归故里,愉悦潇洒的情景。
第二段:互诉衷情。曲调突入“活五”,深情、缠绵、悲切,表达了亲人久别重逢,互诉衷情和对先人的缅怀和哀思。
第三段:欢聚一堂。以《飞凤含书》接入[6],用“游指”“双煞音”“重托”奏法,模仿潮州锣鼓乐节奏,以潮州特有的“采花”变奏法,乐音清晰玲珑,节奏欢快,表现亲朋好友欢聚一堂,载歌载舞的欢悦场面。后接《水底鱼》,随后乐音从低到高,从近及远,轻盈愉悦,人散曲终。
(三)《乡情》对潮筝技法的创新和发展
较之于《游子思归》以重六调为表现手法,乐曲深沉,以韵生情,《乡情》的情感表达更丰富多彩。第一段通过了对传统曲目轻六调《风流子》旋律主音的调整和按音技法的运用,模仿拉弦乐器的揉弦,使“轻”中寓“重”,愉悦潇洒,别具风韵;“活五”段在轻六调定弦不移码的情况下,通过“分指按弦”手法,突出了4音的稳、准和“2.7”两音的细腻变化和呼应,“活五怨三”,“字字皆活”,使每个音、音群和乐句得到完整和统一;而潮州特有的采花演奏法,左手的“声”与右手的“韵”的密切配合,尽显潮音潮韵、民俗风情。
三、《古港之恋》收官之作
(一)创作动机
创作潮筝新作《乡》三部曲是高百坚先生对传统筝乐传承的既定目标之一。2019年12月6日,汕头举行了由中国音乐家协会古筝学会、广东省音乐家协会、星海音乐学院联合举办的中国潮筝·传统古筝流派交流研讨会,高百坚先生作为潮州筝第四代筝家受邀出席了潮州筝名家音乐会专场演出。为此,高百坚先生以全国筝会为契机,又一次把视野引向家乡的一山一水,一土一木,在家乡旧事中寻找创作的灵感。
樟林古港,位于潮汕澄海。早期很多华侨先辈就是从樟林港埠乘红头船到安南、暹罗、马来亚、三宝陇(印尼)诸地谋生,闯荡世界。离乡别井的先辈在出发之前,都要到樟林井仔泉去盛一瓶水,到象鼻山去掏一手巾土,挥泪拜别天地、父母,才登上即将远去的红头船。到了异国之后,又把带去的“水土”,投进异乡的井里,表示对当年踏上征途的故里——“根”——樟林港埠的一种永久的怀念。
主题既定,高百坚先生以《古港之恋》为曲名,开始《乡》第三部曲的创作。
(二)创作手法
重六调是潮州筝乐表现力较强的曲调,7.4两个色彩音的交替运用,善于表达缠绵、忧伤的情绪。《古港之恋》是二板加推奏的单一结构形式,全曲节奏和缓,典雅古朴,7.4两音互相呼应,7音在二板和推奏中多处的过板处理,曲终前柔滑音的送韵,曲调忧郁惆怅,缠绵深情,描写了华侨先辈离乡背井,羁旅异国那难以排解的忧伤,眺望故土的乡愁。
《乡》三部曲,根植潮韵,源于生活,突出乡音、潮韵。三部曲场景不同,各有不同的情绪表达和味道,可用浓、淡、甜三个字来概括之。《游子思归》乐曲开始游指与扎桩的音色对比,来自活五调技法的“2.7呼应”“活五怨三”、使人感受到远方女子在异国他乡的孤独与伤感;“弹弦滑”“上下滑连音”“吟滑连音”,从活五调移植的“4#3连音”,情深韵浓;快速的“三企六”推奏,“八度轮”的铮铮之声,撞击心扉。很多现场目睹高百坚先生演奏,聆听那令人揪心的音韵,心灵受到强烈的颤动和共鸣。
相比《游子思归》音韵之繁复,节奏对比之强烈,《古港之恋》更接近传统潮筝的曲风,古朴淡雅,节奏平稳和缓,淡淡的愁绪,憋在心中,想哭但哭不出来的。乐曲给人更多的是对往事的追忆与联想。
《乡情》“轻”中寓“重”,淡化“轻六”“重六”之潮调概念,潇洒愉悦,悦耳动听;“重托”“双煞音”、采花演奏法的运用,清晰玲珑,热烈明快。乐曲结束前乐音轻盈,使人感受到亲友团圆欢聚的甜蜜与温馨。
四、《乡》三部曲对潮筝新作品创作的启示
常言道,生活是创作的源泉。高百坚先生生长在侨乡澄海,高氏家族的祖先高满华、高绳之等都是离乡背井,坐红头船到东南亚闯荡世界,历经艰辛,在商界中打拼成功。作为海外游子,树叶对根的思念让他们不忘故土,牵挂家乡,并斥巨资建设家乡,改变家乡落后面貌。高百坚先生的二位姐妹旅居澳大利亚、香港。父亲去世,姐姐因签证问题未能前来奔丧;妹妹在澳大利亚寄人篱下,一句童言刺痛一名游子的人格和尊严!这些往事在高百坚先生的创作过程中不断在脑海中浮现。《游子思归》写完初稿征求朋友意见,有筝友建议写成游子返乡更符合华乡音乐文学作品的套路,高百坚先生不为所动,因为,游子有家不得归的场景历历在目,他要以悲音记录这段令人心碎的往事。高百坚先生多次在讲学中提到,游子对家乡亲人的牵挂,思念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通过舞台的实践,《游子思归》每每能引起听众的共鸣,勾起游子在心灵深处的那份乡愁。
潮州筝乐的色彩非常丰富,有“轻三六”“重三六”“轻三重六”“活三五”“反线”五大调;有头板、拷拍、三板的“曲速三变”的大套曲和二板加推奏的单一曲式结构;有单推、双推、双叠推、企六推等几十种推奏、有采花变奏法,有丰富的左右手体系性技法由此构成的乡音潮韵,是创作地道潮筝作品的技法保证。
潮州筝(乐)是各地筝家非常喜爱古筝流派,有感于潮州筝曲多为传统曲目,有些外地筝家也尝试创作潮筝风格的新作品,但由于缺乏潮州的乡音潮韵的熏陶,对潮州板式结构的一知半解,对潮州筝体系性演奏技法不甚了了,某些作品存在曲式结构,演奏技法,乐曲节奏、流派风韵诸多问题,高硬快响为主导,潮韵滑到“外江”潮筝作品不姓“潮”,引起了有识之士的关切和忧虑!外地筝家如何走出围墙,深入田野,感悟潮韵,如何在演奏中把握缭舵,慢而不断,快而不乱,如何展现柔美、细腻、擅变的潮筝风韵,《乡》三部曲可给其他筝家创作潮筝作品以有益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