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中市汉台区食用菌产业现状与对策建议

2022-11-23刘明鲁王永琦

西北园艺(综合) 2022年2期
关键词:食用菌生产发展

吴 强 刘明鲁 王永琦 郭 辉

食用菌是我国农业生产领域仅次于粮食、油料、水果、蔬菜的第五大农作物,食用菌产业有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不与其他产业争资源的“五不争”特点,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新方向, 改善人民生活, 支撑国家食物安全的生力军。 近年来, 陕西省汉台区立足城郊型农业区情实际, 以市场为导向,把食用菌列为农民脱贫致富、乡村振兴重要产业, 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大力推行“企业+农户”、“企业+合作社+农户” 等带动模式, 实现了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双赢的局面,全区食用菌生产呈现健康持续和加速发展的好势头。

1 汉台区食用菌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食用菌产业是汉台区传统优势产业。 特殊的盆地效应,境内气候温润,物产丰富,非常适宜食用菌产业发展。 汉台区立足秦巴山区资源禀赋, 把食用菌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骨干产业纳入汉中市“6+X”产业发展布局,初步形成以汉中康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为龙头, 带动武乡镇、汉王镇、徐望镇,辐射宗营镇、河东店镇,“三区两翼”生产布局快速形成,形成集菌种繁育、基地示范、产品回收、加工销售一体化生产经营格局,并不断向周边县市辐射拓展,成为农民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支撑,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1 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汉台区把食用菌产业纳入全市“6+X”产业发展布局,大力发展以香菇、木耳为主的袋料食用菌,灵芝、赤松茸、羊肚菌等高附加值食用菌试种成功。 全区食用菌生产示范示范镇9 个、专业村22 个。 2020 年香菇袋料栽培500 万袋, 鲜菇产量达3 840 t;平菇袋料栽培55 万袋,鲜菇产量达550 t。 种植羊肚菌310 亩、大球盖菇150 亩、灵芝100 亩、秀珍菇15 万袋; 草菇、 灰树花、 桑黄等品种均有栽植。

1.2 产业链条日趋完善 按照全产业链开发理念,大力推进食用菌产业发展,先后引进康田生物、富源菌业等3 家龙头企业落地我区。市级以上食用菌现代农业园区1 个, 培育食用菌新型经营主体18 家。推进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工程,建成中小型保鲜库5 座,配套烘干、仓储、分选、冷链运输车辆等设施装备,延长了产业链条,有效调节了市场供应周期。加快发展食用菌速食品、保健品、药品等精深加工,适应省内外多元化市场需求。

1.3 助农增收效果明显 汉台区大力推广“统一制袋接种、统一技术服务、统一产品回购、农户分户种植”的“三统一分”模式,以托管代养、入股分红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增收。 以栽培袋料香菇为例,投入产出比约为1︰2.5,农户每年栽培袋料香菇1 万袋,可实现增收7 万元。食用菌生产新型经营主体, 依托食用菌产业链上接市场、 下连贫困户, 成为产业扶贫的重要载体。2019 年共有12 家新型经营主体带动362 户贫困户,并实现人均增收3 000 余元。

2 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尽管汉台区食用菌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食用菌产业特色化、 现代化、 绿色化、 产业化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但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短板。

从产业发展看, 虽然在产业扶贫强势推动下, 汉台区食用菌生产规模虽取得明显扩张,2020 年我区袋料食用菌生产规模也只有500万袋,产值仅5 000 余万元。 受种植规模、管理水平等因素影响,不同主体种植效益差别较大。

从产业水平看,汉台区食用菌生产步子慢、规模小,主要以家庭农场、种植大户为主,生产基地规模小,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数量少、实力弱、带动能力不强,产业的规模化、设施化水平总体较低, 仍以香菇、 木耳等大宗货、大路货为主,部分种植户生产加工设施比较简陋,加工设备及生产工艺相对落后,对市场信息反应滞后,影响产品质量及种植效益。

从产业链条看, 汉台区具有行业引领能力的现代化食用菌生产加工企业较少。 加工设施装备大多是简单分检、包装,产品多以干品、鲜品等初级产品为主, 中高端产品开发和精深加工水平不高, 加工转化增值的空间还有待进一步挖掘。 同时,品牌打造力度不够,品牌营销滞后。

从市场流通看,生产主体散、小、弱,规模经营水平低,生产者在市场中处于弱势地位,信息不对称,缺乏定价权。 同时,销售供应网络不健全、经营模式单一,仓储物流、冷链运输等配套设施建设滞后,线上销售不足,缺乏专业组织来指导生产、以销定产,共同开拓市场。

从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上看,食用菌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广度与深度远远大于传统的粮油作物,需要健全的技术服务网络。受多方面因素制约, 区内从事食用菌产业的专业技术力量严重不足,尤其在科研开发、市场营销等方面人才十分短缺,影响产业可持续发展。

3 今后的思路和发展建议

抢抓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机遇, 充分发挥汉台绿水青山资源优势,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百姓富与生态美的有机结合,按照市委“6+X”的产业布局,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以“扩张规模、壮大龙头、技术进步、提升效益、促进增收”为主线,坚持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市场化运作、品牌化推进、联盟化经营, 加快推进食用菌产业由注重数量向提高单产和质量转变, 由依靠资源消耗向资源节约循环发展,由分散小规模生产向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转变,形成食用菌特色高效产业发展新格局, 推进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 高质量发展。奋力把食用菌产业打造成为巩固脱贫成果、富民兴村的骨干产业,资源综合利用、生态循环发展的优势特色产业,强镇兴区、促进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

3.1 强化政策资金扶持 近几年实践证明,食用菌生产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在产业扶贫中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群众广泛受益,但也存在投资大、经营风险大等突出问题,建议市、区政府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制定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对生产大棚、菌种研发、产品开发、加工设施等环节给予一定补助, 对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与示范推广、技术培训、菌渣循环利用等方面给予支持, 切实促进食用菌产业健康持续和快速发展。

3.2 优化产业布局 坚持因地制宜、 合理布局、突出重点、规模发展的原则,大力发展以香菇、平菇为主的适度规模种植,扩大羊肚菌、大球盖菇等特色菌菇类种植面积。 要把培育增大龙头企业作为带动食用菌产业发展的重点工作来抓, 大力发展食用菌加工业, 扶优做强加工型、外向型、联基地的龙头企业。采取“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方式,走“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道路,推进食用菌规模化经营。 通过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等系列措施,建设特色鲜明、规模聚集、产能稳定、效益明显的食用菌核心示范区,形成一村一品、 一镇一业的食用菌小产业大基地的规模化发展格局,坚持“系统化思维、全产业开发、三产融合发展”的思路,从食用菌标准化种植、精深化加工、品牌化销售等多角度推进食用菌产业发展, 培植优势知名品牌, 创新营销模式,拓展增收空间。

3.3 加快标准和质量体系建设 加快制定食用菌生产技术规范,形成食用菌菌袋生产、栽培管理、 产品分级、 产品加工及检测检验、 流通销售、 休闲观光等地方标准, 规范食用菌产业发展有关环节技术标准, 提升产业质量及效益, 切实推进农业产业绿色化、标准化、高效化发展。

3.4 注重区域品牌建设 以全市食用菌产业联盟成立和“味见汉中”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发布为契机, 推进小农户对接大市场、 融入大产业、共享大品牌,充分发挥汉台青山绿水资源优势,紧扣中心城区“菜篮子”建设,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模式,积极开展“两品一标”认证,强化新产品研发和市场开发,同时,加快食用菌冷链物流体系建设, 大力发展电商营销、 直播带货等“互联网+”新型销售模式,促进全区菌菇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3.5 强化科技投入与保障 实施科技兴菌战略, 提升创新能力。 改善全区现有人才队伍结构, 促进大中型企业联合科研院校建立食用菌重点实验室、 工程技术中心。 依托陕西理工大学、汉中市农技中心、汉中市农科所,培养更多的本地食用菌专家, 切实解决生产中关键技术问题,促进菇农稳定增收。围绕解决生产中的关键环节和技术难题,进一步健全培训机制,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对种植户进行全方位技术培训,逐步提升种植户技术水平。 并结合面源污染治理, 积极开展菌渣循环利用试验示范, 促进菌菜、菌果融合发展。

猜你喜欢

食用菌生产发展
物联网管大棚 防寒生产两不误
让安全生产执法真正发挥震慑作用
阿宽的生产小组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注意注意!吸管来袭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食用菌市场近期行情
食用菌市场近期行情
食用菌市场近期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