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茶业优势 赋能乡村振兴——山东日照市东港区着力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2-11-23阚君杰常学霞王斌牟文文秦绪君
阚君杰,常学霞,王斌,牟文文,秦绪君
厚植茶业优势 赋能乡村振兴——山东日照市东港区着力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阚君杰1,常学霞2,王斌1,牟文文1,秦绪君3
(1.日照市东港区农业农村局,山东日照 276800;2.日照市东港区日照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山东日照 276800;3.日照市岚山区巨峰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山东日照 276800)
茶业是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的特色优势产业。近年来,东港区抢抓创新发展机遇,紧跟乡村振兴步伐,积极探索依托茶业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取得良好成效。本文重点就茶叶基地提升、龙头培育、科技支撑、品牌塑造等方面进行介绍,以期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经济增长。
茶业;乡村振兴;实践;东港区
山东日照位于鲁东南的黄海之滨,因“日出初光先照”而得名,又因盛产日照绿茶而闻名。东港区是日照市驻地区,因李鹏题词“黄海滩头千年睡,日照东岸巨港出”而取名。1966年,东港区的前身日照县“南茶北引”获得成功[1],历经半个多世纪辛勤培育,茶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小渐大、由弱趋强,现已发展成为山东省茶叶主产区。茶为国饮,盛世兴茶。近年来,日照市东港区在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充分发挥茶业特色优势,紧扣高质量发展主线,坚持“基地、龙头、科技、品牌”四抓并举,茶产业迈入高质量发展轨道,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经济增长,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1 茶产业概况
日照市委、市政府和东港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近年来制订出台了《日照市茶产业发展扶持政策试行办法》《东港区关于进一步加快茶业发展 促进茶产业提档升级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通过政策引领、示范带动、厚植优势,实现了规模扩大、质量提升、效益增长。截至目前,全区7处涉茶镇街道茶园面积达6800 hm2,干毛茶产量6450 t,系列产值13.5亿元,从业人员18万余人。日照绿茶以“叶片厚、滋味浓、香气高、耐冲泡”的显著特点,深得广大消费者青睐,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和全国茶叶优秀区域公用品牌认定。2021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结果21.06亿元[2],跻身全国50强。东港区已荣获“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中国茶业十大转型升级示范县”“国家级有机绿茶栽培示范区”“全国特色农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等荣誉称号。2018年以来,连续四年蝉联“全国茶业百强县”;2021年又被评为全国“百县·百茶·百人”茶产业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先进典型。
2 主要做法与成效
2.1 坚持项目引领,基地质量取得新提升
2.1.1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
近年来,立足茶产业发展实际,把茶园提升作为夯实产业基础的重点工作来抓,注重在项目、资金、政策、技术等方面加大倾斜力度,组织实施了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基地、省级高效特色农业发展平台、省科技惠民示范工程、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项目建设,累计投资2800余万元,实行山水林茶路综合规划治理,良种化、生态化、设施化、智能化综合配套,引进“中茶108”“鸠坑早”“舒茶早”等无性系茶树良种,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微喷灌溉、设施越冬防护等技术,示范引领茶叶基地建设向高质量发展,形成了“一区、三线、多片”产业基地布局。
2.1.2高标准生产,高效能运作
严格遵照执行“日照绿茶生产技术规程”“地理标志产品—日照绿茶”等标准规范,全面加强茶园精细化管理。2017年以来,持续推行茶园绿色防控,运用植保无人机开展统防统治试点,2020年实现全覆盖,示范带动全市茶园绿色防控统防统治面积9733.3 hm2。2021年,探索创新了“惠农码+农资直营”模式,全区向茶农发放“惠农码”2.03万余个,专门设立政府补贴的农资直营店136处,茶农凭“惠农码”到直营店购买农资,用上了优质、安全、低价的绿色防控药品,从源头上提升了茶叶质量安全水平。
2.1.3加强项目管理,注重跟踪服务
成立项目建设工作专班,负责组织实施、协调调度、技术指导、验收考核、跟踪监管等工作。实行“建前、建中、建后”全程管控,基地建设之初,签订目标责任书;建设过程中按照实施方案严格把关,验收后建档立案、跟踪管理。实行激励约束机制,对项目投产达效、示范作用好的实施主体,优选接续安排相关项目;对于达不到质量要求的,限期整改完善;对于考核验收分数低的,3年内不再提供项目。通过发挥项目的“酵母催生”效应,建成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园1处、省级标准化示范基地5处、省级茶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1处、市级生态高效示范园9处、市级现代茶业产业园2个,后村镇(绿茶)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省级农业产业强镇。
2.2 坚持龙头带动,企业培育实现新突破
2.2.1激活国企资源,催生发展新动能
发挥国有企业在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方面的资源优势,为茶业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吸纳市水务集团、土地发展集团、交通发展集团、东港农业发展集团等国企投资开发茶产业,整合提升、辐射带动茶叶基地373.3 hm2,高标准建设茶叶加工厂,实行统一管理、统一采制、统一品牌、统一营销,促进了茶叶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产业化发展。将茶产业融入田园综合体建设中,形成集生产、生活、生态、生意“四生合一”的发展态势。其中,龙门崮田园综合体被认定为国家4A级风景区,另外新增3A级涉茶旅游景点2处,对于推进彰显茶元素的多产业融合发展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2.2.2培植龙头企业,构建发展新梯队
鼓励引导茶叶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构建起龙头企业梯队。制订实施鼓励发展的优惠政策,在土地、项目、资金、电力等方面予以扶持,通过政策引导,撬动城乡工商资本投入,开展宽领域、多方位、跨行业联合开发,支持争创市级以上龙头企业。目前,全区茶叶加工流通企业达到178家,新培育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家,全区涉茶龙头企业数量占农业领域龙头企业总量的51.3%。茶行业内部的分工趋于细化,呈现出以茶农出售鲜叶原料、企业加工销售茶产品为主导的产业化发展新格局。
另一方面,就整个实验室数据管理系统来看,管理系统通常情况下都是与学生拥有的校园卡数据库后台相连接在一起的,当整个系统批准学生申请后,将实验室使用信息传入到校园卡数据库当中,学生这时候也就可以凭借着自身的校园卡来进行刷卡操作,并且学生的人身安全也可以得到较好的保障,因为当学生刷卡进入到实验室之后,与实验有关的操作平台此时就会被管理系统授权通电,但是与整项实验无关的其他设备或者是操作台将会处于一个断电的状态,所以这样一来也就可以极好的确保学生的实验安全,最终避免因为操作失误而造成的危险问题。
2.2.3完善联农机制,培育发展新载体
依托龙头企业,发展新型经营主体,推行“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探索出村级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新路径,由村两委成员担任理事长,规范合作社运营与监管。采取流转、入股、租赁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将茶园向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专业大户和产业联合体集中,实现茶农增收达15%以上。近年来,全区新增涉茶合作社、联合社、家庭农场79家,其中省级示范社4家,涌现出茶产销、茶机械、茶包装、茶旅游、茶劳务等多种新业态。
2.3 坚持科技支撑,人才队伍得到新扩充
2.3.1强化技术培训,培养职业队伍
注重加强基层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茶产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组织镇街道茶叶技术干部、企业、大户及茶农代表,赴茶业发展先进地区学习技术、交流经验,开阔眼界。邀请国内知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授课指导。组织举办新型职业农民、高素质农民培训茶业专班,系统培训茶树栽培管理、茶叶加工制作与审评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开展“田间课堂”“车间课堂”等现场培训活动,年培训茶叶职业人员1500余人次。目前,已拥有茶叶农民农艺师、园艺工、加工工、评茶员及茶艺师(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技能人才队伍1060余人。
2.3.2搭建竞技平台,锻炼选拔人才
2017年至2021年,东港区人民政府连续举办了五届绿茶节,组织开展炒茶比武、评茶竞赛、茶艺比赛等系列活动,通过赛场竞技切磋,锻炼选拔技能人才。精选技术能手参加了全国茶业职业技能竞赛、省市茶叶技能大赛、全市“匠心茶人”制茶大赛等系列赛事,1人获全国竞赛铜奖,13人在省市大赛中摘金夺银。全区已培养山东省茶叶加工首席技师1名,齐鲁首席技师2名、齐鲁乡村之星3名,市茶叶首席技师5名、日照工匠1名、返乡创业农民工之星2名,其中1人获得“日照市劳动模范”称号,2人分别被授予“日照市五一劳动奖章”“日照市五一先锋”。
2.3.3产学研用联合,提升科技水平
加强与国家、省市茶叶科研院所及高等院校的密切联系,搭建合作平台,为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作为国家和省茶叶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区县,近几年重点围绕茶树良种引进、抗寒优质品种选育、茶园绿色防控、茶叶清洁化加工等环节,新建试验示范点、科技驿站6处。与山东农业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科技成果转化、人才交流及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深入合作;青岛农业大学在后村镇设立了茶叶教学科研与学生就业实践基地。经国家科技部批准,2021年启动实施了以茶产业为主导的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创建工作,将于3年内完成建设任务。
2.4 坚持多措并举,品牌建设迈出新步伐
2.4.1以质量为核心,凭过硬的质量创品牌
倡导茶叶品种、品质、品牌、品味“四品”提升,着力打造知名品牌。引进选育、示范推广适宜适制品种10余个,重施有机肥料,减少化肥、农药使用,推行绿色防控,实行精采细制,发挥北方茶树越冬期长、内含物积累丰富、茶叶滋味浓厚、香气高、耐冲泡等品质优势,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组织企业参加了数届“中茶杯”“国饮杯”等全国茶叶质量评比、品质评价活动,荣获金奖1个、银奖3个、特等奖3个、一等奖32个,五星级评价2个、四星级评价2个。全区茶产品新增“三品一标”认证23个,省级知名农产品品牌3个,市级知名农产品品牌4个。
2.4.2以宣传为载体,凭有效的宣传推品牌
近年来,组织遴选20余家龙头企业参加了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韩国国际茶博会等国内外会展及“日照好春茶山东行”“京东线上”入驻推介等系列活动,制作《北方嘉木 东港茶香》《日照绿茶 韵在东港》等系列宣传片,通过电视、网络、融媒体等平台加强宣传,弘扬茶文化,讲述茶故事,提升了茶产业、茶产品的美誉度。自2011年“日照绿茶”荣膺中国驰名商标以来,不断加大对外宣传力度,2020年成功入选中欧地理标志保护与合作协定名录,2021年“日照绿茶”通过“马德里联盟”成功注册国际商标,成为山东省第一件在茶叶产品上获得国际注册保护的地理标志商标。
2.4.3以监管为手段,凭有力的监管保品牌
重视茶叶品牌监管工作,做到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日照绿茶”中国驰名商标品牌。按照《日照绿茶“母子品牌”使用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推行“‘日照绿茶’母品牌+企业子品牌”运作模式,实行动态化管理。对准许使用“日照绿茶”区域公用品牌的企业进行公示,统一制作使用防伪标识和质量追溯码,自觉接受广大消费者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公安、市场监管、农业农村等部门,定期组织开展茶叶质量安全抽检、风险检测和执法活动,严厉查处不合格产品和各种假冒伪劣行为,维护了市场营销秩序和消费者权益。
3 存在的短板与不足
一是在基地方面,茶树良种化进程不够快,基础设施配套需要完善。因北方冬季气温较低,早期种植的茶园以有性系(茶籽直播)为主,部分茶树品种纯度不高、树势衰退,影响名优茶开发。有的茶园防护林网林带、水利设施配套不健全,抵御寒冷、干旱等自然灾害的能力不足。二是在加工方面,龙头带动作用不够强。茶叶加工以中小型企业为主,缺少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国家级、省级龙头骨干企业。三是在流通方面,营销手段单一。茶叶销售局限于省内市场,域外专卖店、直营店、网上销售能力不足。四是在融合发展方面。茶产业与茶文化、茶旅游结合明显不够。
4 发展规划
在全面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茶产业提质增效、提档升级和绿色高质高效发展为目标,注重补短板、强弱项,着力构建现代茶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重点实施六项工程,促进茶产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4.1 基地提升工程
一是示范推广茶树良种。挖掘当地种质资源,选育当家良种;引进适应性、适制性强的茶树良种,进行驯化培育;开展调查论证,有序推进老茶园更新改造。二是完善茶园基础设施配套。加强茶园道路、林网、水利、监控监测、越冬防护等配套设施建设,培育绿色生态茶园、智慧茶园,增强高质高产高效生产能力。三是强化茶园标准化管理。加大对配方施肥、绿色防控、综合防护等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进一步提升茶园栽培管理水平。
4.2 壮大龙头工程
一是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通过政策引导支持,培育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二是按照“要素聚集、产业融合、利益共享”的思路,通过内引外联、双招双引,培植壮大龙头企业,增强发展新动能。三是构筑“龙头+基地+农户+品牌+市场”的现代茶产业体系和生产经营体系,拉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功能链,促进现代茶产业与小农户的有机衔接和良性循环发展。
4.3 质量安全工程
一是继续深化茶叶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推行“惠万家”农资直营软件管理系统,实现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追踪、责任可追究。二是实施放心茶产品示范项目,推行茶叶质量安全合格证制度,实行 “三品一标”认证奖励。三是加大茶叶农残抽检的密度和数量,及时掌控质量安全状况,保障从茶园到茶杯的质量安全。
4.4 品牌塑造工程
一是推行茶叶标准化生产、清洁化加工、品牌化经营,以品牌打造促进产业化发展。二是在茶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中加大宣传经费比例,在影响力大的主流媒体、融媒体平台加强对日照绿茶区域公用品牌的宣传,进一步提升知名度。三是鼓励引导企业踊跃参加国内外茶叶会展、评比、竞赛等系列茶事活动,做好“互联网+”和线上线下促销的文章。
4.5 融合发展工程
把茶产业与茶文化、茶科技统筹起来,促进各要素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在重点产茶镇街道先行先试,组织实施茶业“三产”融合暨“新六产”示范工程,培育基地连片、加工集中、科技示范、科普培训、仓储物流、文化旅游、康养休闲于一体的特色产业园区,打造茶业特色产业带,进一步提高茶产业发展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4.6 人才支撑工程
制订落实基层技能人才培养计划,配套经费保障。通过举办技术培训、专家讲座、加工实训、竞技比赛等多种形式,提升广大从业人员在生产管理、加工制作、茶叶审评、茶艺展示、茶叶经营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利用好各项人才政策,充实补充基层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加强对茶叶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确保为茶产业发展提供及时到位服务。
[1] 王裕晏.鲁茶渊源——纪念“南茶北引”五十周年[C]//程启坤,邓云峰.第九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暨第三届崂山国际茶文化节论文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87-89.
[2] 胡晓云,李闯,魏春丽,等.2021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报告[J].中国茶叶,2021(05):32-51.
S571.1
A
1006-5768(2022)02-059-004
2022-01-21
阚君杰(1969—),男,山东费县人,推广研究员,主要从事茶叶技术推广服务工作。E-mail:dgcgjkjj@rz.shandong.cn。
投稿平台:https://cytb.cbpt.cnki.net
(责任编辑:徐千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