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推动秭归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2022-11-23李艳张光国宋育林廖胜才周立永林学敏宋晓琴金圣兰

茶业通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秭归秭归县茶园

李艳,张光国,宋育林,廖胜才,周立永,林学敏,宋晓琴,金圣兰

关于推动秭归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李艳1,张光国1,宋育林1,廖胜才1,周立永1,林学敏1,宋晓琴1,金圣兰2

(1.秭归县果茶发展中心,湖北秭归 443600;2.秭归县农业科技服务中心,湖北秭归 443600)

茶产业是秭归县的第二大农业特色主导产业,也是全县半高山、高山地区农民致富的支柱性产业,文章总结了秭归茶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全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秭归;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对策建议

秭归县是爱国诗人屈原的故里,位于湖北省西部,长江西陵峡畔,三峡工程坝上库首[1,2],地处长江三峡河谷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独特的峡江气候和土壤条件,特别适合茶树生长[3,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简称“十三五”规划)实施以来,秭归茶产业发展迅速,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本文据此提出秭归茶产业如何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为茶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1 秭归县茶产业发展现状

1.1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效率不断提高

截至目前,全县茶园总面积达7600 hm2,其中采摘面积约5333.3 hm2,干茶产量6800 t,综合产值较“十二五”期间翻了一番,全县12个乡镇均种植茶叶,直接或间接带动11余万人以茶增收,为秭归县精准扶贫做出了重要贡献。

1.2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融合逐步发展

近年来,按照“提升绿茶、发展红茶、适度发展其他特色茶”的发展思路,不断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产品品类逐渐多样化。其中,红茶加工发展较快,夏秋茶比重不断提高,产业融合逐渐加强,并与本县第一大农业特色产业柑橘产业深度结合,成功研制出“茶果粒”“橙皮茶”系列新产品。

1.3 产业基础不断增强,产品质量不断提高

一是生产基础不断增强,品种及区域布局日趋优化,茶园标准化程度大幅提高。近年来,秭归县不断完善茶产业发展规划,在海拔600 m以下的地方重点建设优质早茶基地,在海拔600~1200 m的地方重点发展丝绵茶等特色地方名茶,引进推广福鼎大白、中茶108、龙井43等国家级优良品种,适当搭配安吉白茶、黄金玉等特色品种进行立体化种植;制定发布《新建和改造茶园技术规程》,大力推广绿色及有机茶生产管理技术,不断推进茶园生态化、绿色化,原料质量水平大幅提高。二是加工基础不断增强,加工厂集群正在形成,产业化龙头企业逐步发展壮大,生产清洁化、连续化、自动化水平大幅提升。秭归县本着“既要顶天立地、也要铺天盖地”的发展理念,大力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同时注重培育新型市场主体。2018年以来,秭归县持续实施《县级茶产业专项基金项目》和《茶叶加工煤改电项目》,引导和支持茶叶市场主体进行加工设备改造升级。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生产基础相对薄弱

一是基地面积较小。全县茶园总面积约7666.7 hm2,其中集中连片面积≥2 hm2的茶园约4000 hm2,剩余茶园规模较小、分布零散,不利于市场主体批量采收和加工,茶叶产量无法形成规模,产品质量无法统一。二是基地标准化程度较低。一方面基础设施不完善,多数茶园道路网、排蓄水系统等基础设施不健全或不符合标准茶园要求,部分茶园甚至根本没有建设蓄水池和道路网,无法配套实施水肥一体化、统防统治、“四机”(机耕、机防、机剪、机采)等主推技术,另一方面茶树品种混杂严重,茶树品种良种化率不高,鲜叶整体质量不高,导致茶叶加工难度大。三是原料利用率不高,茶农效益较低。全县50%产茶区域只采春茶,夏秋茶大多弃之不采,多地仍处于“一季春茶管全年”的格局,资源浪费严重。

2.2 加工基础相对薄弱

一是加工企业规模较小。全县加工企业数量偏少,没有形成“铺天盖地”的产业集群,部分产茶村落没有茶叶加工厂,不能满足全县茶叶加工的实际需要。同时,加工企业实力不强。全县茶企多以中小型和家庭小作坊为主,缺少具有行业影响力和产业示范带动作用的“顶天立地”型龙头企业。二是综合加工能力不足。加工工艺相对落后,清洁化、连续化、自动化程度较低,大多数茶叶市场主体加工设备老旧,加工成本高、效率低,不能满足市场和卫生环境需求。三是产业链延伸薄弱。全县没有一家较大规模的精制加工厂,茶叶精深加工较少,产品附加值不高,产业链条不长,茶叶综合效益较低。

2.3 品牌影响力不强

一是缺乏凝聚力较强的区域公用品牌。全县企业品牌多而杂、散而小,缺少凝聚力较强的区域公用品牌,亟需整合全县品牌资源,共同打造和做大做强秭归茶叶公用品牌。二是企业品牌实力不强。九畹丝绵茶、屈乡丝绵茶、秭红牌宜红茶等企业品牌还处于自我发展阶段,知名度和市场份额较小,没有全国性知名品牌。

2.4 经营模式缺乏创新

全县茶叶多以县内直销为主,多以散装、贴牌等形式进行批发,多数茶企没有经销商,销售渠道狭窄,营销思维保守,营销手段传统,经营模式缺乏创新。

2.5 产品质量有待提高

一是质量标准体系不健全。缺乏完整细致的地方标准,从“种植—加工—销售”各个环节均缺少符合生产管理实际需求的参照标准,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无法统一;同时,质量检测体系不健全,没有配套相应的检测设备设施,没有执行相应的检测程序和规范。二是安全生产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全县对病虫害绿色防控、有机肥替代化肥、茶园生态优化、茶园“四机”配套等实用技术示范和推广力度不够,部分茶农质量安全意识不强,片面追求产量,导致茶叶质量安全难以把控。

3 加快全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加强政府支持和领导,实现差异化顶层设计

一是制定完善茶产业发展规划。全县以“十三五”以来积累的产业数据和做法经验为基础,以“十四五”规划的目标为指南,以茶产业发展现状及现实生产情况为依据,结合全省“一芯两带三区”、全市“双核驱动、多点支撑、协同发展”等重要战略部署,修订完善《秭归县茶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为秭归茶产业如何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确定目标、指明方向。二是加强《县级茶产业基金项目》建设。进一步优化和调整项目建设内容,强化产业基础建设的同时,加强公用品牌、产业大数据、新动能等方面建设,引导秭归茶产业向“基础强、品牌响、效益高”方向发展。

3.2 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品牌影响力

一是着力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坚持“政府主导、协会运作、社会参与、集合发展”的原则,支持引导市场主体按照“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标识、统一营销推介”的运作方式,强力推进茶叶品牌整合和共性技术开发;找准优势(早茶),突出特色(丝绵茶地域文化),将优势融入到特色中,着力打造以“秭归丝绵茶”为代表的区域公用品牌,提升秭归茶叶的竞争力。二是大力扶持企业品牌。鼓励茶企培育自主品牌,帮助和支持具有一定品牌基础的龙头企业进行品牌宣传,维护品牌声誉;鼓励茶企抱团发展,组建茶企联盟,合力做大、做强、做响公用品牌。三是加强品牌宣传。充分发挥协会职能,以茶叶协会为纽带和平台,以茶事活动为切入点,以广告宣传为主要方式,传统与现代宣传媒介相结合,打造立体宣传阵地,展示和传播秭归茶叶的优势与特色,不断提高产品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同时,强化企业自主宣传,鼓励茶企充分挖掘产地文化和创造企业产品,构造内涵丰富的文化体系,塑造美好形象,营造良好氛围。

3.3 加强茶园整改力度,提升生产基础

一是进一步推进标准化茶园建设。鼓励市场主体按照茶园园林化、山水林田路网景观化、茶树良种化、种植立体化、肥料有机化、耕采机械化、防控绿色化的要求,加强标准化无性系良种茶园新建,或通过改土、改树、换种等方式对低产低效茶园进行改造。二是推进茶园绿色生产。强化“绿色植保、科学施肥、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理念,大力推广茶叶绿色生产模式集成技术,支持和引导创建“茶叶绿色生产模式集成技术示范区”,鼓励各乡镇或龙头企业设立茶园农资专柜,引导茶农实行绿色生产,支持市场主体积极申报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三是加强良种茶苗繁育和引进。坚持本地选育和引进并举,建设标准化的“两园两圃”;选定不同区域建设标准化品种对比观察园,尽快选育或筛选出秭归茶叶的区域优势主导品种。

3.4 加强茶企整改力度,提升加工基础

一是促进加工厂集群建设。本着“既有顶天立地,也要铺天盖地”的理念,加大市场主体培育力度,在服务全产业链上出真招,集中全力培育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其市场带动功能,形成大龙头带小龙头,小龙头带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的金字塔式产业模式。二是促进加工设备改造升级。加大茶企老旧设备的改造力度,鼓励和支持茶企引进先进设备,建立连续化、自动化生产线,促进茶叶生产清洁化、标准化。三是促进生产工艺改进。加强绿茶、红茶现代化加工技术培训,支持茶企之间相互学习并走出去学习,鼓励茶企自主研发和改进加工工艺关键技术。

3.5 加强标准体系建设,提升产品质量

一是建立秭归茶叶地方标准。尽快制定秭归茶叶从种植到加工的地方标准,规范茶园管理和加工关键技术,统一产品质量特征,做到有标可循,促进秭归茶叶生产加工规范化、标准化。二是建立产品溯源系统。政企联合建立一套产品溯源系统,要求做到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追溯、责任可追究、产品可招回、质量有保障。三是加大茶叶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加强茶叶安全生产培训力度,强调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增加产品质量抽检频率,加大处罚力度,严格把控茶叶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全程监管。

3.6 加强产业融合,优化产业结构

一是调整产品结构。按照“提升绿茶、拓展红茶、适度发展其他特色茶”的发展思路,在巩固绿茶生产的同时,加强红茶、白茶、黑茶等其他茶类的产出,形成多茶类、多档次综合开发格局。二是延伸产业链条。着力引进或培育以精深加工为主的现代企业,鼓励茶企自主建立精深加工生产线,支持茶企向茶饮料、茶食品纵深延伸,结合柑橘、中药材等产业开发一系列新产品,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三是强化多元融合。加强茶业与文化、旅游、康养、养殖等行业的深度融合,鼓励茶企开发具有丰富内涵的特色产品或体验项目。

3.7 加强经营创新力度,畅通营销渠道

树立现代营销理念,着力营销方式的改革,多渠道、多元化拓展国内外市场。一是巩固和提升 “互联网+”营销模式,提升线上平台经营能力和手段。二是加强和改进线下实体店营销模式,强化实体店展销和体验功能,加强线上线下联动,扩大产品市场接触面。三是加强经营模式创新力度,积极发展新型流通业,加快实现茶叶产品交易方式的多元化和现代化。

3.8 加强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强化技术支撑力

一是完善技术服务体系。建立县、乡(镇)、村三级茶叶技术服务体系,强化产业指导员系统建设,实行考核奖励机制,保障技术渗透范围广、维度深,提升技术输出的覆盖度与接受率,提升产业服务综合能力和效率。二是鼓励发展社会化服务组织。鼓励茶企、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主体带头组建“茶园生产管理专业服务队”,对外提供社会化专业服务,对茶园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控、茶叶采摘等生产行为进行统一操作,促进茶园生产管理规范化。

4 结语

秭归县产茶历史悠久,茶文化内涵丰富,区位优势明显,产品特色突出[5],全县上下要把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文章做好,不断巩固和加强茶产业发展地位,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精品农业强县和乡村振兴建设提供强力支撑。

[1] 王珠娜.三峡库区秭归县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计量评价研究[D].儋州: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7.

[2] 宋放,吴黎明,田瑞,等.秭归县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统计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20(12):27-32.

[3] 赵华,徐文兴,王明乐,等.秭归县茶园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J].中国茶叶, 2018,40(04):57-61.

[4] 谭帮兴,张斌,梅坪,等.三峡库区茶叶品种筛选与示范试验[J].农业科技通讯, 2017(04):143-144.

[5] 赵华,王瑞瑾,段小丽,等.湖北省秭归县茶园土壤养分概况[J].中国茶叶, 2018, 40(09):26-29.

S571.1

B

1006-5768(2022)02-051-004

2021-03-24

李艳(1988—),女,重庆酉阳人,农艺师,从事茶产业全产业链工作。E-mail:632973748@qq.com。

投稿平台:https://cytb.cbpt.cnki.net

(责任编辑:徐千懿)

猜你喜欢

秭归秭归县茶园
湖北:秭归晚伦脐橙斩获全省金奖
湖北:秭归推广秭归脐橙手绘系列升级包装版式
茶园飘香
周宁生态茶园
茶园观色
印尼农业部拨款改善提高茶园产量
畅想马年 马到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