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2022-11-23许志江

智慧农业导刊 2022年7期
关键词:节水灌溉水资源

许志江

(高台县骆驼城井灌区水利管理所,甘肃 高台 734300)

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为了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应做好农业种植工作,将农业种植效率与质量提升,获得较高产量的同时减少资源浪费。水资源是农业种植中的重要资源,但是我国当前面临着水资源紧缺的问题,在农业灌溉方面如何节约水资源,将水资源的使用效率提升,是农业部门以及相关人员需要重视的问题。在农业灌溉中有效利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节水灌溉技术包括喷灌技术、滴灌技术、微灌技术等,其在使用中能够提升水资源利用率,并且可节省水资源使用量,获得良好的节水效果。实际使用中,应结合农田实际需求以及自然条件合理选择技术类型,保证因地制宜,将技术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以此满足农业种植需求,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1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概述

滴灌技术具有节约灌溉水资源以及缓解农业灌溉用水压力的作用,是提高灌溉水资源利用率的方式之一,充足的水资源可为农业的生产提供保障,有助于促进农作物的快速生长。当前使用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类型有喷灌技术、滴灌技术、微灌技术等[1]。

2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类型与作用

2.1 喷灌技术

喷灌是指运用喷头进行灌溉,按照压力将其分为高压喷头、中压喷头、低压喷头,当前中压摇臂喷头得到了广泛应用。在露天平地、丘陵地区、低矮作物种植中适合应用喷灌方式。喷灌喷头具有较大射程,并且有较广喷射范围,田地中布置的管道比较稀疏,使用的喷头数量较少,加上其投资成本低。在喷灌技术发展的背景下,当前喷灌中主要应用塑料喷头,这会降低喷灌成本。喷灌技术依旧存有缺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喷头射程大、范围广,会使喷头周围水滴的打击程度大于远处打击程度。(2)风向会对喷灌技术应用效果产生影响,从而出现喷洒不均匀的情况,导致部分水分受损和浪费。(3)应用喷头时需要加大压力的配合,以此增加源头水泵工作功率,提升后期运行成本。

2.2 滴灌技术

滴头灌溉是主要的滴灌方式,滴头通常可分成两种类型,分别是压力补偿式和内镶式,适用于平地以及丘陵地区。灌溉中使用内镶式滴灌时,所需压力要小于微喷灌的压力,但是不应深入土壤中灌溉,否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作物的生长。无法调节压力使其主要的缺陷,这会影响水滴出流的大小。压力补偿式滴灌技术具有压力调节的功能,但是成本比较高。相较于微喷灌技术,滴灌还存在花费时间长、消耗能源多的问题。

2.3 微喷灌技术

优化设计微喷灌中使用的喷头,变成旋转与折射结合的形式,从而实现点喷与多形式喷灌,利用微喷灌能够将水资源利用率提升,这需要有效控制工作压力。微喷灌技术适合应用在大棚和低矮作物种植中,其主要是单位时间内出水量少、喷洒均匀、射程近,可为作物生产营造良好生长环境。农田灌溉中使用微喷灌技术,应对出水空隙进行严格控制,较小的口径会使喷头喷灌范围受限。这一技术存在的不足是需要一次性投入较高成本,并且单位时间内会花费较长时间,灌水量有限。但是该技术在节约水资源方面具有突出的效果,适合应用在水资源匮乏的地区。

2.4 微喷带技术

该技术是使用特殊技术在薄管中打孔,以此形成小孔流出。这一技术不仅具有铺设简便、出流量大等优势,同时具备花费时间短、低水压、成本低等优势,适合应用在藤类作物的灌溉中。但是该技术也具备明显的不足:(1)难以对小孔出水流量进行有效控制,在压力增加的情况下水流量会上升。(2)通常要铺设较长的管道,否则易出现明显的出水不均匀情况。(3)当前没有合理的技术来有效连接管道,一般是应用钢丝固定技术,但这会影响压力[2]。

3 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表现

3.1 农业用水量减少

在节水灌溉技术推广过程中,各地区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加以支持,以完善构建节水灌溉工程。在农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会使地下水位回升,并且能够优化生态环境。这可节省大量水资源,并且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减少灌溉用水量,提升利用率30%以上。

3.2 农业生产机构更稳定

地区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时代需求,带动农户对农业用水结构进行调整,推广应用节水灌溉技术,突显地方性的特色农业,将种植率提升,以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使农业生产机构稳定发展。

3.3 不断提升农作物产量

地区建设节水灌溉工程时应采取科学浇灌方式,将种植周期缩小,提升生产率,同时将作物产量提高。此外,需要做好技术培训工作,将质量监测工作完善,在稳步发展中提升农作物的产量。

3.4 转变土地生产方式

各地区可利用合理的方式进行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增强农户灌溉意识,使土地经营方式超节约化方向发展,这与时代发展要求相符,能够为农业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此外,应结合实际变化,保证因地制宜,采用喷灌、滴灌、微灌等节水技术,将灌溉成本降低,确保政策作用发挥的稳定性与连续性[3]。

4 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现状

对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进行推广,能够将其适用范围扩大,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缓解农业用水压力的作用,是促进农业长久发展的重要方式。但是,节水灌溉技术在国内的推广面临着诸多困难,技术推广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对灌溉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会产生制约,难以获得理想的推广效果,以下对此进行深入分析。

4.1 农民节水意识差,难以有效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当前还有大部分的农民不具备较高文化水平,没有认识到水资源短缺产生的影响。在灌溉用水方面,认为井水与河水源源不断,均可灌溉,为此,农户在农田灌溉过程中存在浪费水资源的问题,宁可多浪费些水资源,也不愿让农田处于干旱状态,以此确保农作物的水分吸收。此种行为说明农民缺少水资源的节约意识,会使地下水位失衡,从而浪费水资源。此外,农民也很难认同和支持政府对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进行推广宣传,媒体宣传力度与效果也难达到预期标准。由于农民不具备较高的收入水平,参加节水农业需投入许多人力与物力成本,加上这一过程具备风险,农民很难承担起相关的投资。节水农业发展的重点是农户认同和使用节水灌溉技术,只有其积极使用该技术,才能够保证推广效果,由此节省水资源。政府有关部门也应加以支持和引导,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将农民节水意识提升,最终提升水资源利用率。

4.2 管理体制与方式落后

为积极应对农业用水问题,各地区政府在资金以及政策方面均给予了重大支持,农业节水设施的修建是政府支持的最好表现。完善的灌溉基础设施,是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基础保障,合理利用水资源进行灌溉,既有助于水资源的节约,又有助于确保农作物的生产效益。但是当前农业节水设施方面存在待修补的情况,从而可知大力修建节水设施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建设中不重视管理环节,需要相关部门补救处理[4]。在推广节水灌溉技术上不仅受到技术水平不高的影响,也会受到管理体制与方式落后的因素影响,为了解决我国农业发展灌溉水资源紧缺的问题,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在确保农业经济稳步发展的前提下,制定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节水保障体系,在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方面,更重视建设节水设施和推广相关技术,没有重视管理体制问题,致使诸多管理工作未能获得有效落实,技术推广速度缓慢,为促进节水农业发展,需要创新制度。其中存在的基础问题是水资源短缺,农田灌溉水资源稀缺,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面临诸多挑战,这是因为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管理方式不适应农业发展现状。在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时不应只是依赖技术的进步,也需要完善地区自然环境状况,制定符合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及文化服务水平,以此创新制度。

4.3 不具备专业指导与培训

推广和使用先进技术时,需要专业人员的培训与指导。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技术含量高、技术操作难度大,实际操作中会遇到许多问题。在使用技术时,如果没有专业人员指导,那么即便修补建设完所有节水灌溉设施,并移交给农户,也会使得节水设施形同虚设,毫无用武之地。随后因为水价偏低,则大部分农户仍然会使用传统的灌溉技术进行灌溉。此外,我国农村地区的水利管理人员自身技术应用专业度较低,没有掌握专业手段,不具备相应素质,很难对农户操作进行合理指导。

5 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对策

5.1 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农民节水意识

为了有效推广节水灌溉技术,首先应提升农户的节水意识以及其对于技术应用、推广的认同度。为改变农户节水灌溉意识不足的现状,以及解决节水灌溉技术利用率偏低的问题,政府部门需要加大节水灌溉重要性以及技术应用价值的宣传力度,有助于农户节水意识的提升,有助于增加农户对节水灌溉技术的了解。首先,注重技术推广,发挥榜样效应,选取几个农村做技术应用试点,以实际成果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典型示范村的打造,让农户真切感受到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价值,有助于农户传统灌溉理念的转变。在农村地区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时,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技术人员需通过培训、教育等手段提升农户应用节水设施的能力,帮助农户解决节水灌溉遇到的问题,提升水资源利用率,加速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5.2 创新制度,加强制度建设

在推广、应用节水灌溉技术时,与社会、经济、技术等方面都息息相关,其中最重要的是创新制度,在制度的支持下,使农户接受和应用节水灌溉技术,使漫灌农业向超节水型农业转型,政府部门可适当调整部分地区的水资源价格,并通过水费收取制度的改变,重新调整按使用量进行收费的标准,以此培养农户节约用水意识,有助于引导农户自觉选用节水灌溉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政府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对地区农业经济以及自然环境现状的分析,依据经济发展现状,适当引进与应用节水灌溉技术,通过相关制度的制定与出台,引导农户积极应用灌溉技术。此外,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有助于水资源管理工作的统一,有助于管理效率的提高[5]。而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需要技术人员之间的互动交流,使节水灌溉技术能够不断进步,学习一些农业先进国家的经验,提升我国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的效率。

5.3 完善激励措施

对农业节水灌溉技术进行推广时,技术人员是技术推广的关键,其综合素质、工作积极性紧密联系着技术推广效果。应采取合理措施对技术人员进行激励,推动水利技术人员主动学习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通过技术应用提高能力,帮助农户解决技术应用问题。技术人员应和节水灌溉形成利益共同体,使技术人员和农户联系在一起,有利于技术的进一步推广。部分地区节水灌溉技术无法实现推广的原因与水价偏低有关,需要当地的政府注重水价的调整,并对农户的用水量加以控制,使其更积极地应用节水灌溉技术。

6 结束语

合理推广节水灌溉技术,能够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但是在实际推广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农业部门以及水利部门加以重视,掌握这些问题的所在,制定合理的策略加以应对,有助于促进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使得技术应用作用能够获得有效发挥。与此同时,可以增加水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水资源浪费的行为,比较符合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

猜你喜欢

节水灌溉水资源
坚持节水
节水公益广告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征订启事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珍惜水资源 保护水环境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节水公益广告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加强水文水资源勘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