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发展中植物保护的技术及措施
2022-11-23韩春霞
韩春霞
(东营市河口区农业农村局,257200,山东东营)
1 生态农业与植物保护技术的内涵
生态农业是指在农业发展过程中,以“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基本原则,通过采用合理规划栽培地的面积以及农作物种植种类、对农作物进行科学灌溉与精准施肥、对农田生态系统的病虫害进行科学防控等措施,实现单位面积土地资源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植物保护技术是指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过程中,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基本原则,借助现代化技术与设备,将靶标害虫及病原菌的基数控制在经济阈值以内(该类病虫害对于农作物危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低于防治该类病虫害所需的经济成本)。
不难看出,现代化植物保护技术是借助多种技术与手段,通过对农作物病虫害的科学防控,避免和减少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由于化学农药与化学肥料过量使用带来的3R 问题(Resistance 即抗性、Resurgence 即再增猖獗、Residue 即残留)和环境污染问题。推行现代化植物保护技术是提升生态农业效益的重要举措,对推动我国农业产业向现代化、绿色化转型具有重要作用[1]。
2 在生态农业发展中推进植物保护技术现代化的意义
2.1 保障农产品的有效供给
当前,农田生态系统病虫害的种类数及对农作物的危害度均呈现上升趋势,尤其是部分检疫类害虫(草地贪夜蛾、亚洲飞蝗等)更是可以对农作物造成毁灭性的破坏,严重影响我国的粮食、蔬菜安全,制约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植物保护技术的昆虫性信息素技术可以对靶标害虫进行精准监测,在虫害发生初期进行科学防控,从而将其对农作物的危害降到最低,保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助力生态农业的发展[2]。
2.2 增加农民收益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及农民收益的显著提升,人们对“绿色、无公害、有机”类高端农产品需求量日益增加。通过合理运用植物保护技术,指导农民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化学肥料,推动生态农业发展,建立“农产品安全溯源体系”,打造具有地方优势的农产品品牌,从而显著提升农产品价格,增加农民收益,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2.3 改善乡村生态环境
部分地区农作物栽培、管理过程中,化学农药、化学肥料不合理使用引起的水源污染、土壤污染、大气污染乃至农业面源污染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已经超过了工业污染,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通过推行现代化植物保护技术,指导农药、化肥的合理搭配与使用,提高其有效利用率,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通过采取加强立法监督与监管的方式,严禁代谢周期极长的部分有机磷、有机氯类化学农药的喷施,从而逐步实现农作物种植的绿色化,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3 现代化植物保护主要技术简介
3.1 病虫害精准监测技术
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部分病虫害的相似程度较高,但是防治技术却有较大的差异(比如黄瓜靶斑病、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田间症状相似,且容易混发,但是防治药剂却不同)。因此病虫害精准鉴别与发展趋势的科学预测是进行农田生态系统病虫害防治的关键,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措施:①相关技术人员通过在田间对病虫害症状的诊断,结合实验室设备(解剖镜、显微镜等),对于病虫害的种类进行精准鉴别;②可以采取随机取样法、五点取样法对病害的病情指数、虫害的基数进行调查,并借助靶标害虫智能监测设备、病原微生物智能监测设备、小气候监测设备(主要对空气温度、湿度、风力、风向、降雨量等指标进行监测)、土壤墒情监测设备(主要针对土壤的温湿度、酸碱度进行监测),结合农作物生长现状及气象信息,精准预测病虫害的发生趋势。
3.2 有害昆虫诱杀技术
有害昆虫诱杀技术主要是利用靶标害虫在不同生长周期的特性对其进行防治,与其他技术相比,该类技术具有对环境零污染、节省劳动力等优势,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的技术。
3.2.1 灯光诱杀技术 主要是利用地老虎、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等鳞翅目害虫成虫趋光特性,通过在田间设置太阳能捕虫灯对其进行诱捕。在灯光诱杀技术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依据靶标害虫的特性,选择特定频率的灯管作为光源,从而实现对有益昆虫的有效保护;②灯管摆放的高度要与该农田生态系统靶标害虫的飞行高度相对一致,从而提高诱捕效率;③要依据农田生态系统的特征,选择合适的摆放位置与密度,比如针对密闭性较强的玉米田,应在透光性良好的玉米田周围摆放补光灯,并适当提升其密度;④捕虫灯应具有防雨、防尘、防雷电等功能,以避免火灾的发生。
3.2.2 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 昆虫性信息素是一种模拟靶标害虫性器官分泌的、人工合成的、吸引同种类异性成虫进行交配的化学物质,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作为一种新兴不久的技术,具有针对性强、简单易用、保护有益生物等优势。在昆虫性信息素技术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依据靶标昆虫的飞行特性,选择合适的诱捕器,比如针对斜纹夜蛾、甜菜夜蛾一般采用“下行类”诱捕器,针对稻纵卷叶螟一般采用“上行类”诱捕器,针对小菜蛾、桃小食心虫类害虫则一般搭配船型诱捕器或者三角形诱捕器;②如果用昆虫性信息素技术进行靶标害虫的监测,一般推荐用量为3~5 套/hm2,如果进行靶标害虫的诱捕,则用量一般推荐30~50 套/hm2。
3.2.3 色板诱捕技术 一般是利用小型昆虫的趋色特性对其进行诱捕。当前使用比较成熟的色板诱捕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①利用黄板对烟粉虱、白粉虱以及蚜虫进行诱捕;②利用蓝板对蓟马进行诱捕。在色板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色板悬挂高度一般高于农作物生长点20 cm;②粘板的悬挂密度要足够,比如规格为20 cm*40 cm 的粘板推荐用量为375~450片/hm2;③当粘板上的胶黏度不足时,要及时更换。
3.3 生物防治技术
3.3.1 天敌技术 主要是利用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通过引入有害生物的天敌对害虫进行防治。天敌主要分为以下几种:①捕食性天敌,主要是通过对靶标害虫的捕捉进行防治,主要包括胡瓜钝绥螨(主要捕食二斑叶螨、全爪螨等)、异色瓢虫(主要捕食蚜虫)等;②寄生性天敌,一般比靶标害虫体积小,通过对其卵、幼虫、成虫进行寄生,从而破坏其正常的生理功能,比如蚜茧蜂对于玉米螟虫卵的寄生与破坏,淡紫拟青霉对根结线虫的卵、幼虫进行寄生而遏制其发展[3]。
3.3.2 生物农药技术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①在病虫害发生之前或者发生初期,通过喷施氨基寡糖素、香菇多糖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增强农作物抵御病虫害侵染的能力;②通过喷施枯草芽孢杆菌、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微生物活体农药对病虫害进行防治。
3.4 科学用药技术
科学用药技术主要是借助无人机、大型弥雾机等现代化设备,科学、合理使用化学农药,从而有效防治病虫害。化学农药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不同作用机理化学农药的轮换使用及保证农作物采收间隔期,从而有效避免抗药性的产生及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4 生态农业发展中推进植物保护技术现代化的策略
4.1 组建现代化团队
伴随着土地流转、农村合作社的建立,农业种植业逐步进入集约化、规模化时代,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已经无法满足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因此可以通过采取专业人才招聘、定期对技术人员培训与考核等方式,组建一支适宜生态农业发展的现代化植物保护队伍。
4.2 加强农民培训
农民的综合素质偏低是制约植物保护技术推广与应用的关键因素,可以通过在农闲时节开展“现代化植物保护技术”小讲堂以及在抖音、快手、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上推广植物保护技术“小妙招”等措施,全面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为生态农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4.3 引入现代化设备
现代化植物保护技术离不开高端科技的支撑,因此当地政府要设置专项资金,通过惠农补贴等措施,加速大型机械设备、高端信息技术在生态农业中的应用,推动我国农业向绿色化、生态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