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优质玉米种植技术与管理要点分析
2022-11-23帅宗国
帅宗国
(山东省单县园艺街道办事处便民服务中心,山东 单县 274300)
玉米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之一,具有适应性强、种植面积广大和应用范围广泛等特点。由于玉米易于加工,能够很好地应用于食品、畜牧业和工业生产,为相关行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因此,玉米的需求量也在逐渐增加。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玉米种植技术在不断进步,高产优质玉米的种植操作要点和种植技术要点也得到了更好的优化,因此实现高产优质玉米种植技术的大力推广,能够进一步提升玉米的产量和质量,进一步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从而带动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1 高产优质玉米种植技术要点
1.1 选种操作
要实现玉米的高产,最关键的部分就是对玉米的选种工作,良好的高产玉米种子能够使得玉米在成熟过程中省去很多麻烦,进一步提升产量。对于种子的选择,通常需要依据种植地区土壤情况来进行选择,要做好因地制宜,选择出最能适应当地自然环境的种子进行培育[1]。
在选种过程中,除要考虑土壤情况外,还需要综合考虑种子自身对外界环境中不良因素的抵抗能力。例如,气候对农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有些地区降水丰沛,这时就要考虑选用抗涝能力强的高产玉米品种;有些地区较为干旱,此时就需要选择较为耐旱的高产玉米品种。此外,外界环境的不良因素还包括温度过低、病虫害等,在实际的选种过程中,对玉米的抗低温、抗病虫害能力都要进行综合评估,从而筛选出具有较强抵抗能力的高产玉米品种,为玉米的生长和发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选种操作初步完成后,还要在播种之前做好二次挑选,以做到对高产玉米种子的最优化。在二次挑选的过程中,需要仔细去除带有病虫害、体积不符合标准要求、出现畸形或缺失的种子,从而进一步保证高产玉米种子的质量,确保种子在播种后能够茁壮成长。在二次挑选完成后,还要做好晒种和催芽工作。晒种主要指通过对高产玉米的种子进行2 d左右的曝晒,其主要目的是降低种子中过高的含水量,激发种子的活性,从而更好地促进种子发芽。同时,阳光中的紫外线能够很好地杀灭种子中的细菌、病原体和虫卵,起到一定的预防病虫害的作用。催芽主要指将已经具有高活性的种子放在45℃温水中浸泡8~10 h后,使其处于20℃的恒温环境下,即可实现种子的催芽。
待初步冒芽后,将种子移入温度略低的环境中放置,此时的种子已经具备了播种条件,可以进行下一步的种植。此外,在播种前,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开展种子包衣工作,从而在种子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保护种子在播种后,能够抵御土壤中病虫害的侵扰[2]。
1.2 土地调整
1.2.1 确定土地
虽然玉米对土地肥力的要求并不是很高,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但对于高产优质玉米来讲,要保证其产量和质量都能够达标,还是要对土地的肥沃程度有一定的保证[3]。对于土地的确定,要从土地肥力、物理组成、地势、灌溉难易度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从而筛选出最适合玉米生长的土地,收获高产量和高质量玉米。
1.2.2 翻耕土地
翻耕土地可以进一步使土壤变得松散,存在较多空隙,有利于种子进行呼吸和接触水分,从而更好地促进种子生长。翻耕土地往往在确定好种植的土地后就要立即进行,以确保选种完成后能够迅速开展播种工作。在进行翻耕之前,要做好对土地之前使用情况的调查,从而根据土地的实际使用状况来进行土地的翻耕操作。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前茬种植的属于水田农作物,要在冬季来临前就进行翻耕土地;若前茬种植的是旱地农作物,翻耕土地则要在秋季或者春季进行。在进行翻耕作业时,还要注意不能长时间处于间断状态,应保持连续翻耕,从而消除土壤表面的立垄,保持土壤的松散状态。此外,对于土壤状况较为肥沃、耕作层较深的土地,可以采取适当深耕的方式;而对于土壤较为贫瘠、耕作层较浅的土地,则必须采取浅耕,以防止对土壤层造成进一步的破坏。
1.3 播种处理
1.3.1 科学播种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在不同地区的气温和降水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对于播种时间的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的气候特点,不宜过早也不宜过迟,且气温需要稳定到10℃以上,才能进行播种操作。如果播种时间过早,由于温度还未升高到种子的生长要求,会导致种子难以继续生长发育,即使成活,抵抗力也很弱,在后续的生长中无法获得足够的养分;而且此时的气温不够稳定,波动幅度较大,容易出现气温骤降的情况,造成冻害,从而严重降低种子的成活率。而如果播种时间过晚,则会影响到高产玉米整个生育期的进度,在成熟收获季节无法实现大量收获,造成产量过低[4]。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种植理念和技术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如今,在实际的播种操作中,玉米大多采用机械播种的方式,不仅能节约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还能够保证玉米种植的株距距离合理,不会出现较大误差,从而保证了玉米在生长时能够有更好的生长空间,从而保证产量。对于株距的设置,应视土壤的状况而定,在土壤状况较差的地域,应采用同株距播种技术,将距离控制在60~80 cm;对于土壤状况较好的地域,则可以采用宽窄行相间的播种技术,宽行控制在80~85 cm,窄行控制在25~35 cm,从而更好地实现空间的利用,进一步提高播种效率。
除株距外,播种密度的不同也对高产玉米的产量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播种密度主要由土地和种子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在实际播种时,要保证玉米植株的个体能够和阳光与空气进行充分接触,如果播种密度太大,将会导致玉米之间的叶子互相遮挡,不能获得充足的阳光照射,从而无法获得足够能量,也就不能很好的发育,对玉米最终的产量和质量有很大影响。
1.3.2 及时补种
在进行高产玉米播种时,由于外部环境和选种播种操作会对种子产生一定的影响,且种子自身也不能保证100%的发芽率,因此在播种后,容易出现缺苗的现象。出苗率是实现玉米高产的关键,要及时对无幼苗的苗坑进行补种,在补种的过程中注意天气状况和外部环境,如温度、湿度等,保证补种工作与播种工作的环境相近,从而提高出苗率,促进玉米植株的茁壮成长。
2 高产优质玉米种植管理要点
2.1 除草管理
在高产玉米植株的生长过程中,杂草的生长会加大对养分的消耗,从而降低玉米植株对养分的吸收率,对其产量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且过多的杂草还会吸引病菌和害虫进行繁衍,增加了玉米植株感染病虫害的几率。为保证玉米植株的健康和安全,就必须对杂草进行高效处理,做到尽早除草和尽快除草,从根本上杜绝杂草泛滥的可能性,从而为高产玉米植株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由于目前我国对于杂草的除草方式主要还是施用除草剂,而除草剂对于使用方法和用量有着严格的要求与规定,在配置除草剂时,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标准进行配置,在喷洒除草剂时做好均匀喷洒,且不能多喷,从而达到既能除去杂草,又能保护玉米植株的目的[5]。
2.2 水分管理
高产玉米植株的生长发育离不开水,特别是在发育期,对于水分的需求量更大,因此,应根据玉米的实际发育情况适时补充水分。由于玉米植株通常很高大,且叶片面积也比较大,这虽然有利于植株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但也无形中加大了对水分的消耗量。因此,需要对其做好供水的管理工作,保证高产玉米植株能够得到及时灌溉,从而促进植株的生长发育,收获更高的产量。
2.3 施肥管理
2.3.1 科学选肥
由于玉米植株在生长期间对于氮、磷、钾等元素的需求量极大,因此需要做好对玉米植株生长期间的施肥工作。大量的科学实验研究表明,对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合理添加,能够使玉米的产量大大增加,实现高产,且有机肥料的效果要比无机肥料的效果更好,因此在选用肥料时,要充分明确玉米的目标产量,根据实际需求计算出土壤营养的总量,从而确定需要施肥的总量,进而进行科学选肥,制定出具体的施肥策略,进一步提升施肥的合理性。此外,在选取合适的肥料后,对于每次的施肥量也要做好合理的制定,在合适的时间选择正确的方式进行施肥,保证玉米植株能够茁壮成长。
2.3.2 施加底肥
在进行高产玉米的种植之前,需要对土壤施加底肥,以确保高产玉米在幼苗期和植株生长初期能够获得足够的养分,茁壮成长。施加底肥可以在进行翻耕土壤时进行,也可以在起垄时加入,底肥的选料主要以农家肥为主,其施加量要求较大,需要达到400 kg/hm2以上,通过底肥在土壤中的发酵,能够对土壤环境进行改善,为幼苗和植株提供持续的营养作用。
2.3.3 施加种肥
种肥主要指在播种时,采用与种子同时施下或播种完成时施加肥料,其成分与底肥不同,主要是化肥,在施肥的过程中,通常选用磷肥和钾肥作为种肥来提高玉米的产量,若是选用氮肥,则需要严格按照肥料说明的指导,明确施加方法后再进行施加。种肥的施加不仅能够提升玉米种子的发芽率,更对玉米幼苗的稳定生长起到了促进作用。此外,在施加种肥时,要对土壤肥力情况和底肥的消耗情况做好调研工作,以明确种肥的施加量,从而进一步促进对玉米植株生长的科学化培育,实现玉米的高产。
2.3.4 合理追肥
在高产玉米植株的生长过程中,追肥也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由于玉米在生长拔节期至孕穗期需要消耗大量的养分,在这期间肥料的缺乏会严重影响到玉米的长势,甚至导致玉米缺穗,因此要及时进行合理追肥。在玉米的生长拔节期,需要追加150 kg/hm2的尿素或225 kg/hm2的硝酸铵,从而进一步促进玉米小穗和枝梗的分化,实现玉米的高速拔节,为进一步的孕穗奠定良好基础。而在玉米孕穗阶段,更是需要进行两次追肥,但与生长拔节期相比,还是有着明显的区别,孕穗期需要每次施加50 kg/hm2的尿素与110 kg/hm2的硝酸铵,从而有效避免玉米小穗的退化,确保玉米的穗粒饱满。
2.4 病虫害防治管理
由于玉米植株从茎秆到果实都具有很高的营养和糖分,会吸引大量有害病菌和害虫前来争夺养分,从而造成病虫害现象,因此在玉米的生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例如锈病、黑穗病、白粉病、灰斑病等病害和玉米螟、地老虎等虫害,对玉米植株造成严重伤害[6]。为保障玉米植株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对于病虫害必须加以重视,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大力推广科学的生物、物理防治方式来实现对病虫害的治理,如果病虫害过于严重,也可适当利用化学药剂,利用化学防治与生物、物理防治相结合的方法,既保证高产玉米植株的稳定生长,又能尽量减小对周围生态环境的破坏,从而确保收获的玉米不仅产量高,而且质量安全。
3 结束语
实现玉米高产对于我国农业的生产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要不断增强种植技术,从对玉米的选种、土壤翻耕和播种补种等方面不断改进技术,优化培育过程,并做好对玉米植株的除草管理、水分管理、施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管理,从而实现对玉米植株的全过程高效培育,最终收获到高产优质的玉米,进而推动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