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是每个小店都能有幸遇到“野性网民”

2022-11-23曹林

时代邮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关门小店网民

● 曹林

“野性消费”是网络流行语,网民用善意刷新了“野性”这个词的内涵,这个词有两种应用场景:一是如鸿星尔克,网民用疯狂扫货的方式向不顾自身困境坚持投入公益的企业致敬。一是如路边小店,媒体报道或名人转发某家小店的生存困境后,一句“把链接甩给我”,网民豪放地用大流量助其脱困。

每当看到这类新闻,感动之余都会思考一个问题,“野性消费”的流量效果固然非常强大,能立竿见影地帮濒临关门的小店重生。但这完全是反常的个案,越是立竿见影,遇到的概率越低,一个路边小店能受到“野性流量”眷顾的机会微乎其微。“野性消费”很罕见,可遇困的小店很常见,特别是在疫情冲击下,他们怎么办?

1200万小微企业主,5人以下的“路边小店”,数字的这种描述方式,确证了他们又“小”又“微”,“小微”到名字在新闻中忽略不计,只能活在宏观抽象的数字中。可他们不是抽象的,在现实中如毛细血管般存在,他们是我们的邻居,是早餐时让你吃慢点的大叔,是小超市可以代收快递的大伯,是打印店里问你孩子学习情况的阿姨。他们不仅是我们生活的背景,还是生活中烟火气的一部分,平时无感,只有哪天关门时才会让人感到“不习惯”“不方便”。他们是“小微”,“关门”不会有任何新闻价值,默默生存,黯然离开,只会让习惯生活方便的老街坊感慨一两天。

“小微”生存,小本生意,资金周转可能不需要太多的钱,但“小微”的抗风险能力非常弱,小小的周转困难就可能压垮一家企业。所以,相比仰仗他人善意的输血,让“小微”在资金运转上保持正常运作的造血功能,也就是资金的可获得性,非常重要。“小微”虽小,但船小好调头,反应快,有着根据经济形势及时调整生存策略的极强韧性,但前提是金融机构要成为其灵活转身的后盾。我国有2000多万小微企业法人,6000多万的个体工商户。这些小微企业贡献了全国80%的就业、70%左右的专利发明、60%以上的GDP和50%以上的税收。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小微企业主首先受到冲击,胶着的疫情下客户流失、订单量减少,加剧着资金周转困难。

说到企业社会责任,人们常常谈到捐款、捐物、献爱心,相比之下,我更看重的是“企业社会创新”。捐款之类的输血只能惠及有限的人,而一种创新则能产生制度化的普惠效果,形成源头活水效应。资金是实体经济发展的活水,资金的水畅通了,企业和经济就活了。

企业社会创新让“企业社会责任”更加可持续和互惠化,这种商业创新中,一方面以解决社会问题为导向,满足社会需求,让渴望资金的企业获得了“造血”再生资金,服务了国家发展大局;另一方面企业本身得到了壮大,拥有服务实体经济的更大力量,这是一种在商业创新中的互相成就,金融与实体的互相滋养,科技与公益的互相成就。

不是每个遇困小店都能遇到热心记者、“野性网民”的流量加持,实际上大多数都是得不到流量“眷顾”的,低门槛、高效率的畅通金融通道是他们可以自主脱困、自主造血的通道,这不像“野性消费”那么热情奔放,但雪中送炭,这些如涓涓细流精准触达“小微”肌体的资金,让多少企业渡过了难关。万家小店的灯火,是我们经济生活离不开的烟火气。

猜你喜欢

关门小店网民
2021年有一家理发店决定关门
凯特的小店
年味小店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开一间小店 为一场情怀
如果我大声关门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2.9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