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视野下的城乡规划转型发展
2022-11-23程仕
程 仕
(重庆市勘察规划设计有限公司;重庆欣荣土地房屋勘测技术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重庆 401121)
1.城乡规划发展转型背景
1.1 城乡规划与人类发展史的变革与发展
充分考虑城乡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危害。城乡规划、发展和改造的视角是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分支,它随着人类发展的总体历史的变化而变化。经过长期的发展,人类发展已经逐渐摆脱了地理环境的约束,虽然人类发展所需的资源仍然是从自然中获得的,但这种自然资源的生产和应用已不局限于当前的社会形势。尽管社会现状和生态环境的边界已经变得更加明显,但人类发展史上产生和制造的废弃物仍将对地理环境造成极大影响,地理环境遭受到破坏,生态资源遭受到威胁,人类发展的步伐也将受到阻碍。为了更好地平衡经济效益与生态文明建设,我们必须认真考虑社会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从整体上合理规划人类发展史的发展方向。
1.2 城乡规划发展转型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生态文明的建设。地理环境中有丰富多彩的资源,如原油和天然气,这些资源是工业生产发展的物质条件。城乡规划的发展除了要统筹中国的发展外,还必须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基础。城乡和农村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对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愿景和期待。每个人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生态文明建设。为了更好地为每个人生产和创造高质量的生活自然环境,政府部门应该加强生态系统的维护。展望未来,中国的发展将遵循自然规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合理利用生态资源。
2.规划中的问题
2.1 生态环境问题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人们有时盲目追求经济利益,缺少考虑它们是否会对生态系统造成巨大的危害。例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私家车的家庭越来越多,只注重了个人交通便利和实质的享受,而忽视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私家车总量的大幅增加,加剧了交通拥堵和废气排放。此外,有些加工厂只追求完美的经济效益,不考虑污水和废气的排放,导致对自然环境的严重污染和生物多样性的破坏。正是由于环境污染程度的日益加剧,我国北方冬季大雾、南方雪灾频发、绿色覆盖率大幅下降、空气质量指数下降、全球变暖等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
2.2 材料供应不足
我国土地资源丰富,资源总量大,但不可忽视的是,中国是一个拥有14 亿人口的大国。城乡规划的发展有赖于土地资源和水资源。首先,由于城乡规划的出现,许多领域被更新并转化为商业服务或工业用地,导致可用耕地资源越来越少。对于中国这样的农业大国来说,农业用地向工业生产商业用地的转换如果没有一个度,那一定会加剧我国粮食资源安全问题。其次,在今天的城乡规划和发展中,人们不断挖掘地表水来灌溉农田,大量的污水和废水排入河道,造成地表水环境污染,水体迅速衰退。
2.3 无目标的规划
现阶段,中国已经进行了农村规划,并实施了村村合作。虽然村民合作可以节约部分土地资源,将原村改为农牧业、商业服务或工业劳动水平后,可以改善公民的生活条件,有利于公民的统一管理方式,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例如,不能保证质量,以协助土地资源利用率的搬迁人口,不可能有效和高效地利用节省下来的土地资源。
3.新的规划理念与目标
3.1 规划理念的转变
现阶段,从低碳、环保和绿色生态的角度进行城乡规划,不仅是我国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刚性指标值,也是促进城市发展最根本的途径。从低碳、环保和绿色生态的角度进行的城市总体规划,规定了城市基础建设的方法应具有一定的综合类型和策略。同时,在改善城市资源水平上,对城市总体布局和资源的有效配置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最终达到维护集体利益的效果。过去,片面的思维方式更多地关注城市的规模和增长,而新的规划核心理念更多地关注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素质,以实现促进城市发展的目标。
3.2 改善整体规划方向
绿色生态城市基本建设的目的在于有效配置资源,加强城市自然环境保护。这些字段中应该有一个强制索引值,该评价指标体系不仅可以帮助城市准确把握城市基本建设的发展方向,而且可以作为实现城市基本建设总体目标的牵引带。还可以帮助城市领导干部准确评估和检查城市现阶段是否正在进行绿色生态城市的基本建设。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核心思想在于指标值的选取、指标值的细化和各项指标值目标的明确。指标值的选择应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执行性。
4.生态理论下城乡规划发展协调策略
4.1 自然生态位规划设计策略
为了更好地完成城市建筑设计与城乡规划发展的协调,在相互依存、开放的城乡地区,采取积极的生态因素对策,维护和补偿景观服务设施,有效利用水源。
针对城乡结合部城市绿地的特点,在进行城市建设时,在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有绿化植物的基础上,整合建筑屋顶的耐火性,提高屋顶的绿化效果。总绿化面积的扩大不仅为我们带来休闲娱乐和防灾场所,而且有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同时,对于容易发生温差的城乡地区,可以合理改善气温变化对城乡气候的危害。
在城市建筑总体规划中,要保持城乡水源的循环利用,根据雨水收集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的应用,实行城乡水源的处理和循环利用制度。建设一座大型储罐和大产量污水处理设备,解决城乡屋顶、道路雨水收集系统和城市生活污水。
对于周围环境的绿色生态自来水,可以加入金属催化剂来净化水。同时,采取节能环保设备、挖吸水沟等对策,完成水土资源循环利用,加强城乡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资源区位设计与规划对策不仅注重分析城乡特点及其地理环境,而且根据城乡发展现状,基本建设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周边优质生态环境的合理有效利用。
4.2 城乡规划以建筑设计为导向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在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和室内空间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城乡规划委员会将发布与建筑设计相关的强制性对策,以操纵城市建筑设计。建筑设计的控制指标值包括建筑相对密度、建筑容积率、建筑相对高度、绿化率、建筑颜色和建筑造型等。在设计方案时,建筑设计师应考虑强制性标准和规定,确保制定的建筑符合城乡规划和发展的要求。
通过分析城乡规划与城市建筑设计的关系,我们知道,要完成城市建筑设计的合理发展,就要把城乡规划的内容作为建筑设计全过程的设计方案要素,落实到建筑设计全过程中,从而保证建筑与城乡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实现建筑是城乡规划园林景观的主要表现元素。然而,在当前的建筑设计中,设计方案人员忽视了建筑与城乡自然环境的关系,导致建筑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无法将建筑与城乡发展的核心理念结合起来。因此,在整个建筑设计过程中,我们应该以城乡规划为发展方向。在进行城乡规划之前,我们将对城乡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发展进行长期全面的分析。因此,我们可以对建筑设计给予合理的指导,确保建筑与周围自然环境和谐共处。
城乡规划是建筑设计的基础,它可以决定建筑设计的面积和设计风格。建筑设计作为城乡规划的体现,可以更直观地展示城乡规划方向。它们是相互关联和相互依存的。在进行城乡规划和建筑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两者之间的和谐关系,使之相互和谐。
4.3 和谐城乡绿色生态服务项目的作用
通常情况下,城市建筑要比乡镇建筑要多一些,因为城市人口比较聚集,而城市绿化要比乡镇绿化要少一些,因此乡镇土地资源比较丰富,相对于城市要多一些,可以看出,城市具有人口多、绿化少的特点。而从乡镇角度来分析,乡镇的化工工厂和制造工厂数量要比城市多一些,乡镇水污染、空气污染要比城市重一些。因此在对城乡规划和城市建筑设计中以生态位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对城市建筑、城市绿化以及乡镇生态进行协调布局和设计,协调发展城乡生态服务功能。
城市建筑应与城市绿化进行交叉设计方案,交通密集的施工现场必须设置较大的绿化带总面积,以减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城市道路建筑周围有相应的植物群落进行绿化。由于在城市道路建筑上行驶会产生大量有害物质,因此可以有效种植绿化植物群落,减少废气排放对环境的危害;城市生态公园绿地总面积应超过三分之一的建筑面积,为城市居民提供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充分发挥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和绿色生态服务项目的作用;创建工业园区和经济园区。工业园区和经济园区靠近城镇一体化,相距遥远。在同一工业区和经济园区内设置同一类加工厂,并制定相应的标准、规章制度,制定工业废水、烟气排放等有害物质的环境保护标准,严格执行加工厂的生产制造个人行为。按照上述合理布局和统筹规划,协调城乡绿色生态服务项目的作用,为城乡经济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4.4 重视工业布局的整体规划
工业是城乡经济发展的重点和关键,其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会带来一系列生态问题,政府部门在对城市建筑设计和城乡规划发展中提高对工业布局整体规划的重视,严格按照生态位理论进行设计和规划,根据实际工业情况和城市具体功能,做好工业布局的计划修编,协调工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发展,工业布局的整体规划要以污染范围小、距离人口远、靠近水域等作为原则,合理规划每一寸土地。对每一个工业建筑周围加大植被绿化的种植,将工业与生态相结合,二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在对工业布局整体规划之前,政府部门需要具备一定的超前意识,因为城乡规划发展需要损耗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未来的工业布局也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想,避免再次规划所造成的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尽量一次性完成。政府部门在实施过程中必须要给予充足的资金支持,所使用的材料质量要符合要求,严格按照规划设计来执行,以此来提升城乡土地的实际价值,真正发挥出工业布局的预想效果。
4.5 合理规划城市生态布局和市政布局
为了在生态因子基本理论的指导下实现城市建筑规划设计与城市规划发展的协调发展,还必须实现对城市绿色生态合理布局和城市布局的有效规划。在高度重视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城市生态文明的建设和发展。有关部门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未来绿色生态发展战略,制定生态环保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纳入城市发展战略,不断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绿色生态和谐发展。制定并实施环保、节能、绿色生产制造体系,大力引进优秀的制造理念和园林绿化技术,提高工业生产节能减排的技术实力,促进工业生产可持续发展。一是在城市市政合理布局层面,借助城市经济发展,有效规划城市市政合理布局,拓展城市发展室内空间,整合城市产品链发展状况,在城市和经济发展之间形成纵向和横向的一体化发展关系。二是规划城市传统制造业发展路径,进行相应的金融应用,协助城市传统制造业向清洁方向发展,将城市发展重点放在清洁能源产业链上,转变城市市政发展重点,为促进城市规划与城市建筑规划设计的协调发展,完成了生态因子基础理论下城市建筑规划设计与城市规划发展协调的科学研究。
4.6 转型对策
我们认为,城市的发展不能与自然环境的发展背道而驰。从低碳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我们应该根据对自然的正确规划和理解,尊重自然为主要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努力创造与当地相宜的发展方向。从社会发展的层面制定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把社会发展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协调与平衡提升到更高的发展战略层面。在日常生活中,要提高节能减排和资源利用的总体目标,尽可能缓解城市自然环境压力,加快实现绿色经济总体目标,这有利于推进长远发展战略,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城市规划的前提是政治文明,政治文明对城市规划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尤为重要。《城乡法》的颁布旨在制定城市法律法规,推进国家规划。这非常符合人们在社会发展中的利益和意图。同时,它促进法律和纪律标准的公布和透明度,并鼓励公众参与。
政府部门要主动加快城市管理部门体制改革创新,逐步从确立GDP 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核心内容开始。从能源消耗和资源节约的角度来看,地方政府的大部分要求都被提及,这有利于采取更规范、更明确的城市政策,为积极推动城市的良好发展奠定基础。政府部门的参与丰富了法律和纪律体系。优良的制度和自然环境促进了低碳环保规划进程和文明行为。政府部门积极开展城乡规划和发展,呈现出公共管理的多样性。同时,他们也关注社会发展和社会阶层的主导地位。
政府部门要积极加强各单位之间的联系,协调发展,充分发挥相应的监管作用。召集该领域权威专家参与并推动主题式的探究和讨论,以促进科学的管理决策与合作,合理提高自然环境评价体系的出版公平性,使方案受到技术学科的监督,制定早期高效的管理办法,从而实现城市规划转型发展的总体目标。
结论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问题出现,这也直接影响到我们的日常生活。要运用有效、合理的科学方法进行城市规划改革与创新,紧密结合和谐、绿色城市自然环境的宗旨与运作进行规划,促进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